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20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系统,尤其涉及了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德国规划师希尔伯塞莫提出在不同平面把人行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建筑的底层为商业和企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互相连接,形成了“双层城市”的模式。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用封闭式空中走廊把第二层公共建筑空间连接起来,形成了整个城市的“空中步道系统”。 瑞典马尔默市在林德堡南区皮尔达姆斯维根路进行了带状“双层城市”的试验。

一个新居住区由一个商业中心和若干组建筑群体组成,每组建筑群体的底层、二层(甚至三层)用作停车库、商店、小型工场和公共汽车终点站,二层(或三层)屋顶平台开辟为供居民活动使用的平台花园。布置喷泉、雕塑、座椅、绿化、儿童游戏场、体育设施等,形成宜人的居住环境。平台花园的周围布置高层住宅楼,住宅楼用廊相连,底层设有小商店、幼儿园等服务管理设施。新居住区有一个二层步行廊把各平台花园、商业中心、主要文化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联系起来,形成了居住、商业服务、交通的综合体,使各项功能之间的关系既方便密切又互不干扰,是运用“立体交通”理论的成功实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数量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严重的堵塞问题。目前的交通系统主要由快速路、主干道、支干道和支路构成,为缓解交通堵塞,主要通过设立交互式立交桥、增加环形路和匝道,大量占用土地,对于一些大城市,交通道路的土地占用面积已经达到国家规定限值,目前没有可行办法解决汽车数量增加而带来的严重交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系统,解决城市道路占地面积大、城市道路拥堵等问题;使机动车与人及非机动车辆分离,提高道路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包括双联桥双T桥墩(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地面道路(3)、空中列车吊杆(4)、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空中列车系统(6)、空中人行道上下扶梯(7)、桥梁支座(8)、空中人行道(9)、人行道护栏(10)、城市快速路(11)、快速路两侧防撞护栏(12)、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3)、快速路路灯(14)、绿化隔离护栏(15)、生态绿地(16)、车站平台(17)和站台护栏(18),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桥双T桥墩(1)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空中列车吊杆(4),两个空中列车吊杆(4)吊住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在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下方设置空中列车系统(6);双联桥双T桥墩(1)的顶部设置两个桥梁支座(8),两个桥梁支座(8)顶部设置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上部两侧为快速路两侧防撞护栏(1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上部中间设置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3),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3)上隔一定间距设置快速路路灯(14);双联桥双T桥墩(1)的下部外侧为地面道路(3),双联桥双T桥墩(1)的中间高度位置内侧为空中人行道(9),在空中人行道(9)的两侧设置人行道护栏(10);空中人行道(9)的下方为生态绿地(16),生态绿地(16)的两侧,沿双联桥双T桥墩(1)两侧的外边缘设置绿化隔离护栏(15);相隔若干双联桥双T桥墩(1)设置连接生态绿地(16)和空中人行道(9)的空中人行道上下扶梯(7);空中人行道(9) 的两侧设置车站平台(17),车站平台(17)周围设置站台护栏(18)。

进一步地,所述双联桥双T桥墩(1)包括双联柱(1-1)、加强弧区(1-2)、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顶弧连梁(1-4)、中人行加强梁(1-5)、基础(1-6);所述双联桥双T桥墩(1)的底部为基础(1-6),基础(1-6)的上部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双联柱(1-1),两个双联柱(1-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均为长方体结构;双联柱(1-1)的上部均为加强弧区(1-2),两个加强弧区(1-2)的内侧与两个双联柱(1-1)的内侧平齐,外侧为90°圆弧,与双联柱(1-1)外侧光滑过渡连接,加强弧区(1-2)的顶部为水平结构;加强弧区(1-2)的外侧为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为水平的长方体结构,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顶部与加强弧区(1-2)齐平,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下侧与加强弧区(1-2)光滑过渡连接;双联柱(1-1)、加强弧区(1-2)、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为一整体构件;两个双联柱(1-1)的中间设有中人行加强梁(1-5),中人行加强梁(1-5)将两个双联柱(1-1)连接在一起;两个加强弧区(1-2)的上部中间设有顶弧连梁(1-4),顶弧连梁(1-4)连接两个加强弧区(1-2),顶弧连梁(1-4)的顶部与加强弧区(1-2)、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的顶部均齐平,顶弧连梁(1-4)下侧为圆弧形,圆弧的圆心在弧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横截面为盆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下部中间为水平结构,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两端接近内侧的空中列车吊杆(4)处向上翘曲且其曲线圆心位于其上部,在外侧的空中列车吊杆(4)处向上翘曲且其曲线圆心位于其下部,在这两端弧线的下方形成维修区(19);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上部为水平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包括翼缘板(2-1)、梁体底面板(2-2)、箱体顶面板(2-3)、连排腹板(2-4)、矩形箱室(2-5)、三角形箱室(2-6)、倾斜底板(2-7);所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底部中间为梁体底面板(2-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顶部为箱体顶面板(2-3),梁体底面板(2-2)、箱体顶面板(2-3)的表面均为水平结构,梁体底面板(2-2)的总长度为箱体顶面板(2-3)总长度的0.5-0.7倍,梁体底面板(2-2)和箱体顶面板(2-3)之间的中部为若干连排腹板(2-4)相分隔的矩形箱室(2-5),连排腹板(2-4)和矩形箱室(2-5)相互交替且均匀分布,矩形箱室(2-5)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四角为圆弧光滑过渡;梁体底面板(2-2)的两端为倾斜的倾斜底板(2-7),箱体顶面板(2-3)和倾斜底板(2-7)之间为三角形箱室(2-6),三角形箱室(2-6)横截面为三角形,三个顶角为圆弧光滑过渡;倾斜底板(2-7)的下侧为圆弧形,圆弧的圆心位于圆弧的上方,圆弧与梁体底面板(2-2)光滑过渡;三角形箱室(2-6)和倾斜底板(2-7)的外侧为翼缘板(2-1),翼缘板(2-1)上部为水平,翼缘板(2-1)下部为圆弧,圆弧的圆心位于圆弧的下方,且该圆弧与倾斜底板(2-7)的圆弧光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包括箱室腹板(5-1)、轨道双齿板(5-2)、箱室顶板(5-3)、列车轨道(5-4)、吊桥槽道(5-5)、维修箱室(5-6);所述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的横截面为矩形环,矩形环的下部中间缺口为吊桥槽道(5-5),矩形环的顶部为水平箱室顶板(5-3),矩形环的两侧为竖直箱室腹板(5-1),矩形环的中部为维修箱室(5-6),矩形环的底部吊桥槽道(5-5)的两侧为水平的轨道双齿板(5-2),在两个轨道双齿板(5-2)的中间分别设置列车轨道(5-4)。

进一步地,所述空中列车系统(6)包括空中列车(6-1)、单臂吊杆(6-2)、平衡横臂(6-3)、平衡双吊臂(6-4)、轴承吊辊(6-5)、轴承连杆(6-6)、偏径轮(6-7),所述空中列车系统(6)的底部为空中列车(6-1),空中列车(6-1)顶部中间与单臂吊杆(6-2)连接,单臂吊杆(6-2)上部与平衡横臂(6-3)连接,平衡横臂(6-3)的上部与两个对称的平衡双吊臂(6-4)的下部连接,平衡双吊臂(6-4)的上部与轴承吊辊(6-5)连接,轴承连杆(6-6)从轴承吊辊(6-5)的中心穿过,轴承连杆(6-6)的两端均与偏径轮(6-7)连接,偏径轮(6-7)的外侧直径小于内侧直径,偏径轮(6-7) 与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内的列车轨道(5-4)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双联桥双T桥墩(1)的加强弧区(1-2)顶部设置两个桥梁支座(8),两个桥梁支座(8)顶部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每个桥梁支座(8)均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其中一个连排腹板(2-4)相对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中间对应其中一个连排腹板(2-4)的位置为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占地面积小,使机动车与人及非机动车辆分离,提高道路利用率,彻底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通过采用多层结构的立体设计方法,为公共交通提供单独的区域,保证公共交通安全、快速、高效运行,为人行提供安全便利条件,为部分车辆提供快速城市道路,并为部分车辆提供地表的方便的行车路线调整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站台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区间段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双联桥双T桥墩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空中列车系统示意图。

图中:1、双联桥双T桥墩;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3、地面道路;4、空中列车吊杆;5、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6、空中列车系统;7、空中人行道上下扶梯;8、桥梁支座;9、空中人行道;10、人行道护栏;11、城市快速路;12、快速路两侧防撞护栏;13、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4、快速路路灯;15、绿化隔离护栏;16、生态绿地;17、车站平台;18、站台护栏;19、维修区;1-1、双联柱;1-2、加强弧区;1-3、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4、顶弧连梁;1-5、中人行加强梁;1-6、基础;2-1、翼缘板;2-2、梁体底面板;2-3、箱体顶面板;2-4、连排腹板;2-5、矩形箱室;2-6、三角形箱室;2-7、倾斜底板;5-1、箱室腹板;5-2、轨道双齿板;5-3、箱室顶板;5-4、列车轨道;5-5、吊桥槽道;5-6、维修箱室;6-1、空中列车;6-2、单臂吊杆;6-3、平衡横臂;6-4、平衡双吊臂;6-5、轴承吊辊;6-6、轴承连杆;6-7、偏径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包括双联桥双T桥墩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地面道路3、空中列车吊杆4、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空中列车系统6、空中人行道上下扶梯7、桥梁支座8、空中人行道9、人行道护栏10、城市快速路11、快速路两侧防撞护栏12、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3、快速路路灯14、绿化隔离护栏15、生态绿地16、车站平台17、站台护栏18、维修区19。

双联桥双T桥墩1的两侧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分别设置两个空中列车吊杆4,两个空中列车吊杆4吊住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在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内的列车轨道5-4上放置空中列车系统6的偏径轮6-7,偏径轮6-7由轴承连杆6-6连接,轴承连杆6-6外面套有轴承吊辊6-5,轴承吊辊6-5的下方连接有两个平衡双吊臂6-4伸出吊桥槽道5-5,在平衡双吊臂6-4的下方分别为平衡横臂6-3、单臂吊杆6-2和空中列车6-1。

在双联桥双T桥墩1的双联柱1-1顶部设置两个桥梁支座8,两个桥梁支座8顶部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每个桥梁支座8均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其中一个连排腹板2-4相对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下部中间为水平,在两端接近内侧的空中列车吊杆4处向上翘曲且其曲线圆心位于其上部,在在外侧的空中列车吊杆4处向上翘曲且其曲线圆心位于其下部,在这两端弧线的下方的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上部形成维修区19;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两侧为快速路两侧防撞护栏12,在中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的内部对应其中一个连排腹板2-4的位置为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3,快速路中间隔离防撞护栏13上隔一定间距设置快速路路灯14。

双联桥双T桥墩1的双联柱1-1外侧,加强弧区1-2和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的下方的地表面为地面道路3,在双联柱1-1的中间高度位置为空中人行道9,在空中人行道9的两侧设置人行道护栏10;在空中人行道9的下方以及在双联桥双T桥墩1与双联桥双T桥墩1之间的地表为生态绿地16,在双联桥双T桥墩1与双联桥双T桥墩1之间的生态绿地16的两侧,沿双联桥双T桥墩1两侧的外边缘设置绿化隔离护栏15;相隔若干双联桥双T桥墩1设置由生态绿地16和空中人行道9相互联系的空中人行道上下扶梯7;设置车站平台17与空中人行道9相连接,车站平台17与空中人行道9同标高,在车站平台17周围设置站台护栏18。

所述双联桥双T桥墩1主要包括双联柱1-1、加强弧区1-2、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顶弧连梁1-4、中人行加强梁1-5、基础1-6;在最底部为基础1-6,基础1-6的上部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双联柱1-1,两个双联柱1-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均为长方体;双联柱1-1的上部均分别为加强弧区1-2,两个加强弧区1-2的内侧与双联柱1-1的内侧平齐,外侧为90°圆弧,与双联柱1-1外侧光滑过渡连接,加强弧区1-2的顶部为水平;在加强弧区1-2的外侧均为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为水平状态的长方体,顶部与加强弧区1-2齐平,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下侧与加强弧区1-2光滑过渡连接;双联柱1-1、加强弧区1-2、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为以整体构件;在双联柱1-1的中部由中人行加强梁1-5将其连接,在加强弧区1-2的顶部由顶弧连梁1-4连接,顶弧连梁1-4的顶部与加强弧区1-2、空中列车水平吊区1-3的顶部均齐平,顶弧连梁1-4下侧为弧形,圆弧的圆心在弧线的下方。

所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主要包括翼缘板2-1、梁体底面板2-2、箱体顶面板2-3、连排腹板2-4、矩形箱室2-5、三角形箱室2-6、倾斜底板2-7;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横截面为盆形,梁体底面板2-2、箱体顶面板2-3均为水平,梁体底面板2-2的总长度为箱体顶面板2-3总长度的0.5-0.7倍,梁体底面板2-2和箱体顶面板2-3之间的中部为多个连排腹板2-4相分隔的矩形箱室2-5,连排腹板2-4和矩形箱室2-5相互交替且均匀分布,矩形箱室2-5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四角为圆弧光滑过渡;在梁体底面板2-2的外侧,下侧均为倾斜的倾斜底板2-7,在箱体顶面板2-3和倾斜底板2-7之间为三角形箱室2-6,三角形箱室2-6横截面为三角形,三个顶角为圆弧光滑过渡;倾斜底板2-7的下侧为弧形,与梁体底面板2-2光滑过渡;在三角形箱室2-6和倾斜底板2-7的外侧均为翼缘板2-1,翼缘板2-1上部为水平,下部为圆弧,圆弧的圆心位于圆弧的下方,且该圆弧与倾斜底板2-7的圆弧光滑过渡。

所述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主要包括箱室腹板5-1、轨道双齿板5-2、箱室顶板5-3、列车轨道5-4、吊桥槽道5-5、维修箱室5-6;空中列车开口箱型梁5的横截面为矩形环,矩形环的下部中间缺口为吊桥槽道5-5,顶部为水平箱室顶板5-3,两侧为竖直箱室腹板5-1,底部两侧为水平的轨道双齿板5-2,分别在轨道双齿板5-2的中间设置列车轨道5-4。

所述空中列车系统6主要包括空中列车6-1和系列吊挂系统构成,吊挂系统构成包括单臂吊杆6-2、平衡横臂6-3、平衡双吊臂6-4、轴承吊辊6-5、轴承连杆6-6、偏径轮6-7,底部为空中列车6-1,在空中列车6-1上部中间单臂吊杆6-2连接,单臂吊杆6-2上边与平衡横臂6-3连接,平衡横臂6-3的上部与两个对称的平衡双吊臂6-4连接,平衡双吊臂6-4均与轴承吊辊6-5连接,轴承连杆6-6从轴承吊辊6-5的中心穿过,轴承连杆6-6的两端均与偏径轮6-7连接,偏径轮6-7的外径侧直径小于内侧直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