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19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交通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地下空间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战略,我国大中城必将掀起地下工程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由于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对集“城地下综合管廊、城地下快速公路、城地下建筑空间”的需求巨大。

日本和欧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和城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1990年提出东京宣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2010年国际隧道协会扩展到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并宣告: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现如今地下交通,地铁作为人们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十分的方便和省时,人们也很首选地铁作为出行方式。一线城市的地铁建设已经非常的广泛,地铁线路也已经覆盖了大面积的区域,许多二、三线等城市也在积极的建设地铁。地铁在运行中其实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地铁的速度非常快,当地铁通过轨道时会产生很强烈的振动,进而产生很大的噪声,强烈的振动不利于铁轨的使用寿命等一些问题,强烈的噪声也会给人们带来不适的感觉。那么如何能够使地铁在运行中减振降噪,提上了人们的研究日程,对于这问题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主要解决了地铁在运行时减振降噪的问题,以达到最好的运行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弹簧板层、海绵层、毛毡层、玻璃棉层、弹簧网;所述的弹簧板层设置在装置的最内部,弹簧板层的外部包裹着海绵层,海绵层的外部包裹着毛毡层,毛毡层的外部包裹着玻璃棉层,玻璃棉层的外部包裹着弹簧网,弹簧网的下部设有混凝土垫板;装置的两侧设有螺栓,螺栓穿过整个装置和混凝土垫板将铁轨固定在地面上,铁轨安装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

其中,所述的海绵层、毛毡层和玻璃棉层均为多孔吸声材料,并具有减振的功能。

其中,所述的弹簧板层、海绵层、毛毡层、玻璃棉层、弹簧网、混凝土垫板、螺栓均进行防水处理。

其中,所述的混凝土垫板采用防水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简单,施工成本低。工业化拆分十分便利,且便于生产,易于安装,为预制的构件,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本装置所采用的弹簧板层、海绵层、毛毡层、玻璃棉层和弹簧网均为减振的材料,都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各自的减振效果好,组合到一起之后减振的效果会更加的好。海绵层、毛毡层、玻璃棉层是减振材料的同时也是多孔的吸声材料,减振与吸声同时具备,会大大的提高本装置的减振降噪的效果。而且弹簧板层、海绵层、毛毡层、玻璃棉层和弹簧网都是价格低廉的材料,十分好取得和使用,减低成本。本装置有很好的减振效果可以提高铁轨的使用寿命,并且安装简单,替换方便,会给地铁的运行带来一个很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安装后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为弹簧板层、2为海绵层、3为毛毡层、4为玻璃棉层、5为弹簧网、6为混凝土垫板、7为螺栓、8为安装孔、9为铁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的主体由:弹簧板层1、海绵层2、毛毡层3、玻璃棉层4和弹簧网5五部分组成;由里到外依次为弹簧板层1、海绵层2、毛毡层3、玻璃棉层4和弹簧网5;最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弹簧网5,弹簧网5的内部设置有玻璃棉层4,弹簧网5包裹着玻璃棉层4;玻璃棉层4的内部设置有毛毡层3,玻璃棉层4包裹着毛毡层3;毛毡层3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层2,毛毡层3包裹着海绵层2;海绵层2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板层1,海绵层2包裹着弹簧板层1;当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安装时,最下部挨着地面的那侧设置有混凝土垫板6;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安装时,用螺栓7将铁轨9与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混凝土垫板6和地面相连;螺栓7从上至下依次将铁轨9与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和混凝土垫板6贯穿与地面相连;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的上下部,铁轨安装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8。

海绵层2、毛毡层3和玻璃棉层4均为多孔吸声材料,并具有减振的功能,玻璃棉层4同时具有防水的功能。混凝土垫板6采用防水混凝土。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与混凝土垫板6和螺栓7进行防水处理。

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为:将所有的构件根据具体施工设计制作好,用海绵层2将弹簧板层1包裹,接着用毛毡层3将海绵层2包裹,然后用玻璃棉层4将毛毡层3包裹,最后用弹簧网5将玻璃棉层4包裹,并进行防水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