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460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



背景技术:

目前景观带围合使用的路缘石是一种水泥混凝土实体路缘石,实体造价成本较高,也因重量较重造成运输与搬运成本增加。同时这种路缘石功能单一,仅仅起到围合景观带的作用,对雨水的收集功能没有,造成雨水资源的白白流失。因此,设计一种造价较低、重量较轻,能收集雨水,又能灌溉景观带植物的路缘石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较轻的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实现既能收集雨水,又能灌溉景观带植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包括埋设于地面的空心长方体外壳,所述空心长方体外壳一侧壁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一侧设有进水空腔,所述进水空腔的底板上设有只能朝下打开的单向阀门,所述进水空腔下方设有集水腔,所述集水腔通过增压管道与增压泵连接,所述集水腔通过出水管道与出水腔连接,所述出水腔与设于空心长方体外壳另一侧壁上的出水孔连接。

优选地,最底端的进水孔所在水平位置与地面平齐,最底端的出水孔所在水平位置也与地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空心长方体外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空腔内部填充有轻质材料,下部分空腔内设置进水空腔、集水腔和出水腔。

优选地,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上均设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空心长方体外壳为混凝土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结构的设计,在不影响路缘石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量,减轻了路缘石的整体质量,节约成本,同时增加了路缘石蓄水的功能,在雨天时能收集路面雨水,干旱时为景观带植物提供灌溉水源,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节约维护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空心长方体外壳1、进水孔2、进水空腔3、底板3.1、单向阀门4、集水腔5、增压管道6、增压泵7、出水管道8、出水腔9、出水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多功能景观带围合路缘石,包括埋设于地面的空心长方体外壳1,所述空心长方体外壳1一侧壁设有进水孔2,所述进水孔2一侧设有进水空腔3,所述进水空腔3的底板3.1上设有只能朝下打开的单向阀门4,所述进水空腔3下方设有集水腔5,所述集水腔5通过增压管道6与增压泵7连接,所述集水腔5通过出水管道8与出水腔9连接,所述出水腔9与设于空心长方体外壳1另一侧壁上的出水孔10连接。

优选地,最底端的进水孔2所在水平位置与地面平齐,最底端的出水孔10所在水平位置也与地面平齐。这样设计后可以保证路面的水可以全部流入进水孔2内,而出水腔9内的水也可以顺利从出水孔10流出。

优选地,所述空心长方体外壳1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空腔内部填充有轻质材料,下部分空腔内设置进水空腔3、集水腔5和出水腔9。在本实施例中,轻质材料可以为蜂窝状的高分子材料,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重量,另一方面也对空心长方体外壳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空心长方体外壳1容易发生损坏;本实施例的各腔布局合理,有效利用空心长方体外壳1内部空间。

优选地,所述进水孔2和出水孔10上均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可以有效防止杂质进入空心长方体外壳1内部空间。

优选地,所述空心长方体外壳1为混凝土材质。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下雨后路面的积水可以通过进水孔2进入到进水空腔3内,然后通过单向阀门4进入到集水腔5内蓄积;当景观带干旱时,增压泵7工作,通过增压管道6使得集水腔5压力升高,单向阀门4下侧压力升高,使得单向阀门4与底板3.1之间闭合而呈关闭状态,从而可以将水从集水腔5内压入出水管道8中,进而到出水腔9内,然后可以通过出水孔10流出,从而对周围的景观带进行灌溉;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节约了维护管理成本。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