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7218发布日期:2018-06-30 04:0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蓄水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



背景技术:

主要用于人行的道路、街道在夏季时,由于缺少有效的降温设施、结构或装置,使得在炎热天气下的温度较高,不仅显著地增加了沿街店铺或住户的降温作业能耗和成本,而且会对道路的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和破坏。通过在主要用于人行的道路、街道上洒水能够有效地降低路面温度,但是洒水作业的频率远远难以满足降温的需要;在主要用于人行的道路、街道底部设置蓄水层,则可以通过水分的蒸发吸热来持续地对路面进行降温,但是常规的道路为了保证支撑强度,蓄水层通常蓄水量较低,因此不能有效地对降水进行积蓄以用于路面散热。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道路结构,能够对降水进行积蓄以用于路面散热,从而降低路面的温度以及沿街店铺或住户的降温作业能耗和成本,并减少由于高温对道路结构造成的损伤和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能够对降水进行积蓄以用于路面散热,从而降低路面的温度以及沿街店铺或住户的降温作业能耗和成本,并减少由于高温对道路结构造成的损伤和破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包括道路本体和蓄水隔离机构,所述蓄水隔离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道路本体两侧边缘的两个边缘隔离蓄水池、和设置于所述道路本体中部的车道隔离蓄水池,所述道路本体包括两个行车方向相反的单向行车道,两个所述单向行车道分别位于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单向行车道均位于两个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之间;所述道路本体包括道路本体表层、透气渗水中层和防陷地基底层,每个所述单向行车道的所述防陷地基底层中均埋设有保湿给水管,每个所述保湿给水管均水平设置且顶部设置有保湿给水孔,且每个所述保湿给水管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和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道路本体表层为渗水混凝土材料铺设而成,所述透气渗水中层为粒径0.2~0.5毫米的砂子铺设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单向行车道的所述道路本体表层顶面均为中间高、边缘低的弧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包括隔水外沟槽一,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隔水外沟槽一中的渗漏板面层一、吸水保湿层一、低速渗漏层一、高速渗漏层一和空心蓄水底层一,所述保湿给水管连通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一;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一中设置有渗漏层支撑侧壁一和渗漏层支撑顶板一,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一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侧壁一上端,所述高速渗漏层一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一上;所述吸水保湿层一为化纤或玻纤填充而成,所述低速渗漏层一为粒径5~2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所述高速渗漏层一为粒径20~5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包括隔水外沟槽二,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隔水外沟槽二中的渗漏板面层二、吸水保湿层二、低速渗漏层二、高速渗漏层二和空心蓄水底层二,所述保湿给水管连通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二;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二中设置有渗漏层支撑侧壁二和渗漏层支撑顶板二,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二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侧壁二上端,所述高速渗漏层二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二上;所述吸水保湿层二为化纤或玻纤填充而成,所述低速渗漏层二为粒径5~2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所述高速渗漏层二为粒径20~5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能够对降水进行积蓄以用于路面散热,从而降低路面的温度以及沿街店铺或住户的降温作业能耗和成本,并减少由于高温对道路结构造成的损伤和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道隔离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图1至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包括道路本体10和蓄水隔离机构,所述蓄水隔离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道路本体10两侧边缘的两个边缘隔离蓄水池30、和设置于所述道路本体10中部的车道隔离蓄水池20,所述道路本体10包括两个行车方向相反的单向行车道11,两个所述单向行车道11分别位于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20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单向行车道11均位于两个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30之间;所述道路本体10包括道路本体表层12、透气渗水中层13和防陷地基底层14,每个所述单向行车道11的所述防陷地基底层14中均埋设有保湿给水管15,每个所述保湿给水管15均水平设置且顶部设置有保湿给水孔16,且每个所述保湿给水管15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30和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20。

具体地,所述道路本体表层12为渗水混凝土材料铺设而成,所述透气渗水中层13为粒径0.2~0.5毫米的砂子铺设而成。每个所述单向行车道11的所述道路本体表层12顶面均为中间高、边缘低的弧面结构。

当降水较少时,积水通过所述道路本体10直接渗透到所述保湿给水管15中,并储蓄在所述保湿给水管15和所述蓄水隔离机构中,在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逐渐挥发降温保湿。

如图2所示: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20包括隔水外沟槽一21,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隔水外沟槽一21中的渗漏板面层一22、吸水保湿层一23、低速渗漏层一24、高速渗漏层一25和空心蓄水底层一26,所述保湿给水管15连通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一26;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一26中设置有渗漏层支撑侧壁一27和渗漏层支撑顶板一28,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一28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侧壁一27上端,所述高速渗漏层一25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一28上;所述吸水保湿层一23为化纤或玻纤填充而成,所述低速渗漏层一24为粒径5~2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所述高速渗漏层一25为粒径20~5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

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30与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20的结构相同,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30包括隔水外沟槽二,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隔水外沟槽二中的渗漏板面层二、吸水保湿层二、低速渗漏层二、高速渗漏层二和空心蓄水底层二,所述保湿给水管15连通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二;所述空心蓄水底层二中设置有渗漏层支撑侧壁二和渗漏层支撑顶板二,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二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侧壁二上端,所述高速渗漏层二位于所述渗漏层支撑顶板二上;所述吸水保湿层二为化纤或玻纤填充而成,所述低速渗漏层二为粒径5~2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所述高速渗漏层二为粒径20~50毫米的石子铺设而成。

当降水较多时,积水直接流入所述边缘隔离蓄水池30和所述车道隔离蓄水池20中,并储蓄在所述保湿给水管15和所述蓄水隔离机构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