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用的车辆改道定向限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0930发布日期:2018-07-20 20:0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的车辆改道定向限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所维护的道路进行封闭,而后借未施工的车道进行绕道通行,在进行改道时,需要通过限行的部件对施工道路进行封闭。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127949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公路工程用的车辆改道定向限行结构,包括固定立柱和活动立柱,活动立柱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与活动立柱之间配合有螺丝,底板的底部环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导轮,在活动立柱的顶部轴心位置处设置有端部,在端部内设置有支架杆,支架杆的顶部设置有指示箭头,活动立柱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端部,在第一端部内配合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第一端部的那一端固定设置有橡胶软管,固定立柱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橡胶软管的通孔,该实用新型方便对施工道路进行封闭,并且还可以正确引导车辆通行。

但该实用新型在封闭不同宽度的道路时,依靠橡胶软管的弹性拉伸调节固定立柱与活动立柱间的距离,橡胶软管的弹性拉伸范围小,从而可适用于封闭道路的宽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用的车辆改道定向限行装置,其具有适用不同宽度封闭道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的车辆改道定向限行装置,包括固定立柱和活动立柱,所述固定立柱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所述活动立柱中心轴位置转动连接有一根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从上至下至少阵列卷设有两卷隔离带,所述隔离带一端固定于活动立柱内,另一端从所述活动立柱侧壁伸出并连接于固定立柱,所述转动轴上端滑移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延伸至活动立柱上表面外,所述操作杆与转动轴间设有固定转动轴的卡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立柱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封闭道路的一侧地面,拉动活动立柱至封闭道路的另一侧,隔离带将封闭道路封闭,起到限行警示的作用,操作杆与转动轴间通过卡接机构固定转动轴,从而转动轴固定,隔离带伸出活动立柱的长度一定,防止隔离带拉出过长下垂至地面,影响警示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从上至下阵列设有至少两个转动盘,所述转动盘水平设置,所述转动盘的轴截面呈“工”字形,所述隔离带连接于所述转动盘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分别缠绕在不同的转动盘上,使隔离带保持均匀间隔,且转动盘对缠绕成卷的隔离带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隔离带间缠绕影响拉出。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杆包括套设于转动轴上端的竖直段和垂直连接于竖直段的水平段,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转动轴上部连接的第一“十”字形凸棱,所述竖直段底部设有与第一“十”字形凸棱相配的抵接块,所述第一“十”字形凸棱至活动立柱上表面的距离为所述操作杆的高度,所述活动立柱的上表面开有供水平段卡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块与第一“十”字形凸棱相卡时,水平段位于卡槽内,操作杆无法转动,第一“十”字形凸棱与抵接块相卡,从而转动轴无法转动,隔离带伸出活动立柱的长度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两侧开有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取出卡槽内的操作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十”字形凸棱上部设有第二“十”字形凸棱,所述第二“十”字形凸棱与抵接块相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操作杆向上移动至抵接块第二“十”字形凸棱相卡,转动操作杆,转动轴随之转动,从而隔离带可收拢在活动立柱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十”字形凸棱上表面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第二“十”字形凸棱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操作杆向上移动至与第二“十”字形凸棱相卡时,抵接块上表面与限位板抵接,防止操作杆上移过度脱离第二“十”字形凸棱,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立柱朝向活动立柱一侧连接有若干U型卡钩,所述隔离带伸出活动立柱一端设有子母扣,所述隔离带通过子母扣扣合于U型卡钩上而连接于固定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带绕过U型卡钩,并将子母扣扣合,即可将隔离带固定在固定立柱上;从而使用完后,可将隔离带从固定立柱上取下,方便分别运输固定立柱和活动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带的两面均设有箭头状的反光带,且两面的反光带同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箭头指示改道绕行方向,提醒车辆改道方向,且根据车辆改道方向交换固定立柱与活动立柱的位置,反光带两面的箭头可指示不同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立柱的顶部连接有与反光带指示方向同向的箭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箭头进一步提醒车辆及时改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活动立柱内设置成卷的隔离带,方便适用不同宽度封闭道路的需要;

2.通过卡接机构固定转动轴,从而调节固定立柱与活动立柱之间的隔离带长度,防止隔离带拉出过长下垂至地面,影响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中:1、固定立柱;11、U型卡钩;2、活动立柱;21、转动轴;211、第一“十”字形凸棱;212、第二“十”字形凸棱;213、限位板;22、转动盘;23、卡槽;24、弧形槽;25、箭头;3、隔离带;31、子母扣;32、反光带;4、卡接机构;41、操作杆;411、竖直段;412、水平段;42、抵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公路工程用的车辆改道定向限行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立柱1和活动立柱2,活动立柱2下设有万向轮,活动立柱2内从上至下至少阵列有两条成卷设置的隔离带3,隔离带3一端位于活动立柱2内,另一端连接于固定立柱1。将固定立柱1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封闭道路的一侧地面,拉动活动立柱2至封闭道路的另一侧,隔离带3将封闭道路封闭,起到限行警示的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活动立柱2中心轴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从上至下均匀间隔连接三个随之转动的转动盘22,转动盘22水平设置,转动盘22的轴截面呈“工”字形,隔离带3一端连接于转动盘22中心轴,且隔离带3缠绕在转动盘22上,隔离带3长度可适用不同宽度封闭道路的需要。

为了使固定立柱1与活动立柱2间的隔离带3长度刚好为封闭道路的宽度,防止隔离带3拉出过长下垂至地面,影响警示效果。如图2至图4所示,转动轴21上端滑移连接有操作杆41,操作杆41延伸至活动立柱2上表面外,操作杆41包括套设于转动轴21上端的竖直段411和垂直连接于竖直段411的水平段412,操作杆41与转动轴21间设置有固定转动轴21的卡接机构4,卡接机构4包括转动轴21上部连接的第一“十”字形凸棱211,竖直段411的底部连接有与第一“十”字形凸棱211相配的抵接块42,第一“十”字形凸棱211至活动立柱2上表面的距离为所述操作杆41的高度,活动立柱2上表面开有供水平段412卡入的卡槽23。从而当抵接块42与第一“十”字形凸棱211相卡时,水平段412位于卡槽23内,操作杆41无法转动,第一“十”字形凸棱211与抵接块42相卡,从而转动轴21无法转动,隔离带3伸出活动立柱2的长度固定。卡槽23两侧开有弧形槽24,方便取出卡槽23内的操作杆41。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用完后将伸出活动立柱2(参见图1)的隔离带3收回活动立柱2内,转动轴21在第一“十”字形凸棱211上部连接有第二“十”字形凸棱212,第二“十”字形凸棱212与抵接块42相配,将操作杆41向上移动至抵接块42第二“十”字形凸棱212相卡,转动操作杆41,转动轴21随之转动,从而隔离带3可收拢在活动立柱2内。第二“十”字形凸棱212上表面连接有限位板213,限位板213的直径大于第二“十”字形凸棱212的宽度,从而将操作杆41向上移动至与第二“十”字形凸棱212相卡时,抵接块42上表面与限位板213抵接,防止操作杆41上移过度脱离第二“十”字形凸棱212,操作更方便。

如图1和图5所示,固定立柱1朝向活动立柱2一侧连接有U型卡钩11,隔离带3伸出活动立柱2一端连接有子母扣31,隔离带3绕过U型卡钩11,并将子母扣31扣合,即可将隔离带3固定在固定立柱1上。从而使用完后,可将隔离带3从固定立柱1上取下,方便分别运输固定立柱1和活动立柱2。

如图1和图5所示,隔离带3的双面均设有上箭头状的反光带32,指示改道绕行方向,提醒车辆改道方向。从而将活动立柱2和固定立柱1交换方向,隔离带3可指示车辆向相反方向改道,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立柱2的顶部连接有与反光带32指示方向相同的箭头25,再次提醒车辆及时改道。

工作原理:将固定立柱1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封闭道路的一侧地面,拉动活动立柱2至封闭道路的另一侧,隔离带3将封闭道路封闭,起到限行警示并提示改道方向的作用,拉动隔离带3,带动转动轴21转动至第一“十”字形凸棱211与抵接块42相对的位置,将操作杆41下移至抵接块42与第一“十”字形凸棱211相卡、且水平段412位于卡槽23内,此时转动轴21固定。需要将隔离带3收拢时,将操作杆41上移至抵接块42与第二“十”字形凸棱212相卡,转动操作杆41即可收拢隔离带3。隔离带3收拢后,下移操作杆41至抵接块42与第一“十”字形凸棱211相卡、且水平段412位于卡槽23内,此时转动轴21再次固定,隔离带3锁定在活动立柱2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