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填式调节垫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8212发布日期:2018-09-28 21:4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轨道技术的充填式调节垫板。



背景技术:

嵌入式轨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因为这种轨道系统具有安装方便,且不需要轨道扣件固定。CDM是嵌入式轨道系统之一,其优势是基于一种独有的设计,即“包覆轨”,钢轨完全包裹在一种预制弹性体内,这种弹性体能完好的适应轨道的形状,且具有合适刚度的。包覆轨安装到混凝土道床轨道槽后,这种系统能够对轨道提供所有方向的支撑,并且在垂直和侧面能够达到严格的支撑要求,同时它还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减振降噪和提高绝缘的效果,减少杂散电流的危害。另外由于包覆轨是嵌入在混凝土道床的轨道槽内,不需要使用轨道扣件固定,轨道受到连续支撑,也有利于抑制钢轨表面波磨的产生和发展。

在轨道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轨头由于轮轨摩擦会产生磨耗,同时地基的沉陷等都会使轨道的位置发生变化,为了保持车辆的平稳运行和安全性,当轨道位置的偏离达到设计极限时,就需要对轨道做出调节。如果是采用轨道扣件系统固定的轨道,一般是对扣件系统的零部件进行调整,如更换或增加轨下垫板。但是对嵌入式轨道而言,钢轨无论是否有包覆材料,在轨道或包覆轨和轨槽之间都会有固体填充材料,因此只有将轨道整体吊出轨槽才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费时费工而且有时是不实际的。

中国专利CN 200910073186.2披露了一种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轨道的状态调整、注入袋的安装、树脂材料的搅拌混合、树脂的注入和后期处理,用填充树脂搅拌混合后,由加压灌注到注入袋中,固化成为不溶不融的纤维增强塑料垫板,从而实现对轨道的无级调高。但该专利并未提及在对轨道调整中的横向调整,也未提及能对轨道进行多次调整时所采用的多次填充的方法,这便使得在对轨道的维护中难以进行多次的精确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方便的可实现立体多次调节的充填式调节垫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实现立体多次调节的充填式调节垫板,该垫板与嵌入式包覆钢轨的包覆层一起安装在轨道和轨道槽内。垫板包括充填注入袋和侧面调节填充料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嵌入式包覆钢轨的包覆层的外底面和外侧面。在充填注入袋中注入充填材料,通过控制充填材料的注入量和侧面调节填充料厚度来调节嵌入式包覆钢轨的位置。

进一步地,充填注入袋为单个或多个叠放的形式,在充填注入袋的一端设有注入端,另一端设有冒出端,所述的注入端和冒出端底部固定在充填注入袋上(位置处于填充注入袋的中部),并沿所述包覆层的外侧面延伸到的包覆层上面。

进一步地,多个叠放的充填注入袋的注入端和冒出端依次排列,不可以叠放的形式排列。

进一步地,充填注入袋的注入端和冒出端为管道形状,其长度大于嵌入式包覆钢轨的高度,宽度大于5mm。由于嵌入式包覆钢轨是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固定在-道床轨道槽在内,当充填注入袋的长度大于2m时,则需增加注入端和冒出端的数量;在注入端和冒出端软管内放置间隔条,以保证有足够的砂浆注入空间,该间隔条的长度与嵌入式包覆钢轨高度一致,厚度为5-10mm,材料为橡胶、金属或复合材料。开始注入填充砂浆前,应取出间隔条。

进一步地,充填注入袋面料为尼龙聚乙烯复合材料,并在内部设置一层强化芯材,尼龙聚乙烯复合材料耐热温度大于110℃,拉伸强度大于10MPa,内部强化芯材采用玻璃纤维布材料或具有相同性能以上的材料。

进一步地,充填注入袋沿轨道方向排列,为保证轨道位置调节的精准度,其长度限制为1-10m,其宽度与嵌入式包覆钢轨的包覆层的外底面同宽。

进一步地,在施工时,充填注入袋采用粘结剂、薄膜材料包裹或绑扎带的方式固定在嵌入式包覆钢轨上,或者在施工现场、或嵌入式包覆钢轨生产场地进行固定安装。进行填充时,充填注入袋内注入的充填材料为CA砂浆或树脂材料。

在嵌入式钢轨底部安置充填式调节垫板的同时,侧面调节填充料填充在嵌入式包覆钢轨包覆层的外侧面和道床轨道槽之间,以此来调节钢轨的横向位置。侧面调节填充料的材质是液体弹性材料,其固化后与嵌入式包覆钢轨包覆层的物理特性相近的,能够与钢轨包覆层和道床轨道槽之间紧密结合。此外,侧面调节填充料的底端设置有预留空腔,以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切割到混凝土道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调节时不需要吊出钢轨,可进行横向调节和多次调节,当置换新轨道时,不会对充填式调节垫板有影响。

本实用新型用以解决嵌入式轨道难于进行调节的问题。通过预先安置在包覆轨外底面的多层充填式垫板的砂浆注入袋和侧面的调节填充料来达调节轨道位置的目的。当轨道在运行中由于磨耗或地基沉陷或其它原因偏离最初设置的位置时,就需要将轨道调节到预设的位置,以保证行车舒适性和安全。应用本实用新型,首先给预置的砂浆注入袋注入砂浆调节轨道的垂向位置,再进一步通过侧面的调节填充料调节横向位置以达到精确调节。多层注入袋的设计,可以实现在轨道的设计寿命期间进行多次调节,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快捷、调节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充填式调节垫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充填式调节垫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20.嵌入式包覆钢轨,21.包覆层,22.外底面,23.外侧面,40.道床轨道槽,50.充填式调节垫板,51.充填注入袋,52.注入端,53.冒出端,54.间隔条,60. 侧面调节填充料,61.预留空腔,62.侧面调节填充料切割线,80.混凝土,90.混凝土道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充填式调节垫板包括砂浆充填注入袋51和侧面调节填充料60,分别设置在嵌入式包覆钢轨20的包覆层21的外底面22和外侧面23。在充填注入袋51中注入充填材料砂浆,通过控制砂浆的注入量来调节嵌入式包覆钢轨20的高度,侧面调节填充料60调节嵌入式包覆钢轨20的横向位置,通过精准控制砂浆 70的注入量和侧面调节填充料60厚度来调节嵌入式包覆钢轨20的位置。

充填注入袋51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叠放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为3个叠放的形式),在充填注入袋51的一端设有注入端52,另一端设有冒出端53,如图2所示,所述的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一端底部固定在充填注入袋51长度的中部(且设有 3个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分别与3个叠放充填注入袋51分别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包覆层21的外侧面23延伸到的包覆层上面。多个叠放的充填注入袋51的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依次排列(如图2所示),充填注入袋51的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为管道形状,其长度大于嵌入式包覆钢轨20的高度,宽度大于5mm。使用之前,在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内预留间隔条54,该间隔条54的长度与嵌入式包覆钢轨20高度一致,厚度5-10mm,材料为橡胶、金属或复合材料。

充填注入袋51面料为尼龙聚乙烯复合材料,并在内部设置一层强化芯材,尼龙聚乙烯复合材料耐热温度大于110℃,拉伸强度大于10MPa,内部强化芯材采用玻璃纤维布材料。

充填注入袋51沿轨道方向排列,其长度为5m,其宽度与嵌入式包覆钢轨20 的包覆层的外底面同宽。在施工时,充填注入袋51采用粘结剂粘结的方式固定在嵌入式包覆钢轨20上。进行填充时,充填注入袋51内注入的充填材料为CA砂浆。侧面调节填充料60填充在嵌入式包覆钢轨20包覆层21的外侧面和道床轨道槽40 之间,以此来调节钢轨的横向位置。侧面调节填充料60的材质是液体弹性材料,其固化后与嵌入式包覆钢轨20包覆层21的物理特性相近的,能够与包覆层21和道床轨道槽40紧密结合。

上述3层充填注入袋51安置在嵌入式包覆钢轨包覆层21的外底面22;3层充填注入袋的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依次排列在嵌入式包覆钢轨包覆层的外侧面23,如图2所示,中间的空隙用混凝土80填充;在道床轨道槽40和嵌入式包覆钢轨包覆层21的外侧面23之间的留有空隙,其中填充侧面调节填充料60,在注入侧面调节填充料时,先在空隙的底部填入少量的泡沫材料以形成预留空腔61,如图1 所示。

在轨道的使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能使轨道位置偏离,当偏离的程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或设计极限时,就需要对轨道做出调节。如图4所示,调节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沿着侧面调节填充料切割线62切开两侧的侧面调节填充料60至预留空腔61处,预留空腔61的作用是防止切割时切到混凝土道床90;

S2:取出预留在最上层充填注入袋的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中的间隔条54;

S3:在注入端52注入砂浆70,同时监视测量轨道的上下位置,直到达到预设的目标;

S4:如果轨道横向位置也需要调节,根据需要取出一定量的侧面调节填充料,调节横向位置;

S5:最后,重新填入侧面调节填充料。

需要多次调节时,重复步骤1-5。

实施例2

充填注入袋51放置在嵌入式包覆钢轨20包覆层21的外底面22的下面,充填注入袋51的数量是单个,长度为1m,在施工现场,充填注入袋51采用薄膜材料包裹方式固定在嵌入式包覆钢轨20上,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充填注入袋51的数量是5个叠加的形式,长度为10m,增加注入端52和冒出端53的数量至5个,在施工现场,充填注入袋51采用绑扎带的方式固定在嵌入式包覆钢轨20上,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不用去除,其余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