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城市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55703发布日期:2018-07-04 03:2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城市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城市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综合交通的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山地城市路网复杂,地形起伏不平,高差较大,地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下纵横交错,施工相对受限。因为山地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且狭窄、高差不一的特殊路况,很多传统施工改道方法无法满足山地城市特殊的地形要求。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交通路线的流畅,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路面结构和立体空间,现针对山地城市在进行大型交通枢纽站等基础建设施工时的交通组织问题,提出山地城市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以最大程度缓解在施工期间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山地城市道路改造或基础设施施工期间普通交通组织方法和道路改造技术等各方面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且有效的山地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城市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适用于山地城市中在建设交通枢纽站等大型基础设施时,临近施工道路有高差且无法拓宽的情况。在山地城市中,由于道路高差较大且路面较为狭窄无法拓宽等施工限制,使得交通枢纽站等大型基础工程在施工中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改道等问题的产生。因此,根据山地城市立体交通的特点,合理拓宽改造人行道及绿化带为机动车道,在枢纽站维修场前削除人行道展宽为车行道,建立施工道路分隔带分隔出施工车辆通行道路,并在路中央修建中央分隔带从而确保施工道路统计得出的高峰时段中高峰每小时单向最大流量及负荷度能达到车辆通行要求。在临近交通枢纽站施工、居于高程较高位置的标准施工道路中,合理利用山地城市高程不相同的特点,使用空心钢管柱支撑起临时的应急盖板,保证紧急情况下车辆的正常通行。所述立体交通组织方法包括基础设施主要临近或进行道路改造的居于高程较高位置的标准的施工道路。其中称待施工道路或临近有需要修建的交通枢纽站的道路为施工道路;称相邻的用于分流和引流的不需要施工的道路为次干道;称使用钢管柱支撑的可用于临时通车的路段为应急盖板;下面内容所称的施工侧和非施工侧,是指:道路中心线的靠近交通枢纽站需要施工一侧的道路和远离交通枢纽站侧的道路。本发明的山地城市立体交通组织方法中的施工道路,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中央绿化带,不包括慢车道,同时在交叉道路中根据地形可建造或设置用于通车的应急盖板为应急盖板。具体组织方法如下:

(1)统计施工道路及次干道在高峰时段中高峰每小时单向最大流量pcu及道路达到的最大负荷度,根据道路pcu及其负荷度统计情况,找寻合适的次干道对机动车辆进行合理的引流与分流,从而选择合理的施工道路。在施工道路起点前一定距离设置施工警示标志及爆闪灯等设施,在距离最远的施工标志附近还应设置施工区慢行警示标志,并在施工区域结束后一段距离设置施工结束标志;

(2)施工第一阶段,削除拓宽临近交通枢纽站施工道路一侧人行道为机动车道,将施工区域的中央绿化带两侧围起,拆除中央绿化带修建下一阶段需要的中央临时分隔带。

(3)施工第二阶段,在拆除完毕中央绿化带和消除施工侧人行道后,恢复施工侧道路机动车辆正常交通组织,道路中央设置中央临时分隔带。

(4)同时,在远离交通枢纽站道路侧,除了削除人行道以外,还应在非施工道路一侧利用空心钢管柱支撑临时的应急盖板,设置应急车道从而增加机动车通行量。在搭建临时的应急盖板时,应在临时的应急盖板施工区域与原通行道路设置临时防护栏,从而保证应急盖板的搭建施工不影响原道路车辆的正常通行。

(5)施工第三阶段,在搭建完毕应急盖板并在应急盖板外围设置波形防护栏等临时防护栏后,在临近交通枢纽站施工一侧使用施工道路分隔带b,从而在施工道路中开通施工车辆通行道路,施工车辆通行道路两侧均应设置施工开口栏杆,且有专人负责,从而保证施工车辆的有序的专用通行。

(6)施工第三阶段,同时将中央临时分隔带修改为v形的中央分隔带a,从而在开通施工车辆通行道路后,保证在利用搭建的临时的应急盖板的同时,临近交通枢纽站一侧施工道路和另一侧道路均有两个行车道。

(7)该交通组织方法同样适用于不存在次干道的交通道路。

具体来说,该创新交通组织方法拥有避免山地城市道路狭窄宽度受限的特点,合理拓宽改造人行道及绿化带为机动车道,并确保施工道路统计得出的高峰时段中高峰每小时单向最大流量及负荷度能达到车辆通行要求,同时合理利用山地城市高程不相同的特点,使用钢管柱支撑应急盖板,保证紧急情况下车辆的正常通行。且利用此方法,在山地城市在修建交通枢纽站等大型基础设施时,合理组织和修改车行道,降低施工对周边路网的影响,保障道路通畅并保障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有序进出,从而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通行,城市道路网保持畅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山地城市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采用分隔左右两侧机动车辆依次改造施工、合理设置施工车道的方法,在充分考虑与调查统计高峰时段中高峰每小时单向最大流量及负荷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山地城市特有的道路高程差修建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应急盖板,保证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有序进场和普通机动车辆的正常通行,从而确保在施工期间车辆可以顺利通行,避免了城市因基础建设施工而造成的大范围改道或交通拥堵状况。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未施工时道路与交通枢纽站平面交通组织示意图;

图2为施工侧道路改造期间道路与交通枢纽站平面交通组织示意图;

图3为非施工侧道路改造期间道路与交通枢纽站平面交通组织示意图;

图4为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最终道路与交通枢纽站平面交通组织示意图;

图5为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最终道路与交通枢纽站立体交通组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该方法提供的是一种山地城市交通枢纽站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山地城市道路改造或大型基础设施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法和道路改造技术等各方面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山地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期间立体交通组织方法。如图所示该方法的施工道路应位于立体山地城市中,道路一侧为相邻的需要施工的交通枢纽站,且施工道路与其他非施工道路应有一定高程差。该立体交通组织方法拥有可避免山地城市道路狭窄宽度受限的特点,即合理拓宽改造人行道及绿化带为机动车道,并确保施工道路统计得出的高峰时段中高峰每小时单向最大流量及负荷度能达到车辆通行要求。

如图2所示,施工第一阶段,削除拓宽临近交通枢纽站施工道路一侧人行道为机动车道,将施工区域的中央绿化带两侧围起,拆除中央绿化带修建下一阶段需要的中央临时分隔带,机动车辆交通组织示意图如图中黑色箭头线所示。施工前,应在施工区域一定距离前设置施工警示标志和爆闪灯等设施,在距离最远的施工标志附近还应设置施工区慢行警示标志,并在施工区域结束处设置施工结束标志。

如图3所示,在拆除完毕中央绿化带和消除施工侧人行道后,恢复施工侧道路机动车辆正常交通组织,道路中央设置中央临时分隔带。在远离交通枢纽站道路侧,由于施工道路与次干道交叉,车辆汇集于一条道路,且有地形高差的限制,为了避免施工期间机动车辆在汇集处出现拥堵,或者防止交通事故发生时产生拥堵等不良后果,在非施工区域的道路侧除了削除人行道以外,还应在非施工道路一侧利用空心钢管柱支撑临时应急盖板,设置应急车道从而增加机动车通行量。在搭建临时应急盖板时,应在应急盖板施工区域与原通行道路设置临时防护栏,从而保证应急盖板的搭建施工不影响原道路车辆的正常通行,交通组织示意图如图黑色箭头曲线所示。

如图4-5所示,在搭建完毕应急盖板并在应急盖板外围设置波形防护栏等临时防护栏后,在临近交通枢纽站施工一侧使用施工道路分隔带b,从而在施工道路中开通施工车辆通行道路,施工车辆通行道路两侧均应设置施工开口栏杆,且有专人负责,从而保证施工车辆的有序通行。同时,将图3中的中央临时分隔带修改为如图4-5中的中央分隔带a,从而在开通施工车辆通行道路后,保证在利用搭建的临时应急盖板的同时,临近交通枢纽站一侧施工道路和另一侧道路均有两个行车道,交通组织示意图如图黑色箭头曲线所示。

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创新交通组织方法拥有避免山地城市道路狭窄宽度受限的特点,合理削除拓宽改造人行道及中央绿化带为机动车道,并确保施工道路统计得出的高峰时段中高峰每小时单向最大流量及负荷度能达到车辆通行要求,同时充分利用山地城市道路地形高程不相同的特点,使用钢管柱支撑应急盖板,保证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有序进场和普通机动车辆的正常通行,从而确保在施工期间车辆可以顺利通行。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