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升降的盲人斑马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060发布日期:2018-09-14 21:2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斑马线,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动式盲人斑马线。



背景技术:

中国有上百万盲人群体,是世界上最大的盲人群体,还包括数以千万计的视力残疾患者。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全球最长、分布最广的盲道,但这些盲道无一不在人们过马路毕必经之处——斑马线前无情截断。而斑马线作为行人过街的一种标志,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也是盲人群体和视力患者的必经之地。但是现有的斑马线对盲人起不到任何提示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的研发重点倾向于智能可穿戴式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无不存在费用高昂、精度差、仅适用于实验室环境等缺点而国内迟迟没有上市。如专利号:201610288613.9中的感知导盲鞋,

目前国内道路上采用的方案具体为,将语音提示装置放于斑马线交通灯上,在红绿灯转变的时候提示盲人,但是不能为盲人在斑马线上提供具体的提示。如专利号:201520496580.8中的一体式智能斑马线行人信号灯。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直接在斑马线上铺设一条盲道,这个方案在日本得到较为普遍的使用。在中国有过先例,在2010年4月25日苏州市盲聋哑学校前特殊特殊路段铺设国内首条盲人斑马线,虽然一开始好评如潮,但是这条盲人斑马线不仅会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还容易制造噪音。最终仅仅存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被拆除,直到现在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动式可升降的盲人斑马线,能够在绿灯的时候为盲人在斑马线中间升起一条安全盲道,在红灯的时候降下,让汽车不发出噪音的正常通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式升降的盲人斑马线,包括壳体、活动部件和气动传动部件;所述壳体包括凹槽,所述活动部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活动部件能够所述凹槽内升降;所述气动传动部件包括气囊和主控装置;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位于活动部件下方;所述主控装置控制气囊的排气和供气,以带动活动部件在所述壳体的凹槽内上下活动。

具体地,所述气动传动部件包括气囊、气泵、软管、气阀和主控装置;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位于活动部件下方;气囊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气阀相连;所述主控装置与气阀、气泵相连,控制对气囊的空气的排供气,以使活动部件能够在所述壳体的凹槽内上下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件均为倒t字形,所述凹槽形状与所述活动部件形状相配合,防止活动部件掉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上的缓冲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件包括缓冲减震垫,所述缓冲减震垫包括上侧缓冲减震垫和下侧缓冲减震垫,所述上侧缓冲减震垫和下侧缓冲减震垫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底部的上下两侧上,主要用于活动部件上下活动的时候的减震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下侧缓冲减震垫留有凹孔,用于放置与所述凹槽底部相连的弹簧,用于帮助活动部件能够正常降下。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计时器,用于控制排供气的时间;当需要向气囊供气时,所述主控模块控制开启所述气阀并控制气泵工作,当到达供气预设时间,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控制停止气泵并关闭气阀,避免气囊气体泄漏;当气囊需要排气时,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气泵开启并控制气泵抽气,当到达抽气预设时间是,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控制停止气泵并关闭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与交通信号的控制器通信连接,以获取交通信号灯的情况,控制所述活动部件的升或降,以与信号灯同步。

进一步地,当所述活动部件降下时,所述活动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齐平,当所述活动部件上升时,所述活动部件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件在所述凹槽内升起时,所述活动部件的上表面高于壳体上表面5mm,与盲道标准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减震垫为橡胶减震垫;所述凹槽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装置可以为单片机或者stm32。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传动部件的气囊为矩形或者圆形。

具体地,所述主控模块与交通信号的控制器进行通信获取交通信号灯的情况,及时控制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气动式升降的盲人斑马线,通过气囊排供气和弹簧拉伸的配合下,活动部件在壳体凹槽内,能在绿灯的时候上升,此时活动部件高于壳体表面5mm高度,与正常盲道一样的高度指引盲人前行,在红灯的时候下降,此时活动部件上表面和壳体上表面齐平,车辆正常通行不受阻碍,且不会发出噪音。解决了盲人过马路的问题又避免了潜在的社会矛盾。

(2)本发明的一种气动式升降的盲人斑马线,利用空气具有较好的压缩性,当有车辆在绿灯盲人斑马线升起时违规通行或压占等类似情况发生时,气囊内空气会被自然压缩,活动部件下降,进而有效避免了重型车辆压损盲人斑马线。换而言之,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好的自保护能力。

(3)本发明的一种气动式升降的盲人斑马线,采用符合盲道高度标准的设计,即升起时凸起部分高于地面5mm,利用气动传动部件能够迅速及时的实现升降,一种更为简便的结构实现了斑马线的升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升起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降下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活动部件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壳体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气动传动部件图。

其中:1-活动部件;2-缓冲减震垫;2a-上侧缓冲减震垫;2b-下侧缓冲减震垫;3-收缩弹簧;4-壳体截面;5-气囊;6-空气软管;7-气阀;8-气泵;9-导线;10-主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图1-4为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的盲人斑马线的部件示意,活动部件1为倒t字形,可用45号钢或不锈钢为材料制成。活动部件上设有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包括缓冲减速垫2,缓冲减震垫2包括上侧缓冲减震垫2a和下侧缓冲减震垫2b,所述上侧缓冲减震垫2a和下侧缓冲减震垫2b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底部的上下两侧上,用于在升降过程中的缓冲,避免噪音与磨损,具体可用橡胶减震垫。下侧缓冲减震垫2b下方开有凹孔,凹孔可为圆形孔洞,用于放置收缩弹簧3,收缩弹簧3下侧与壳体的凹槽底部固定,用于辅助活动部件的正常下降。所述凹槽形状与所述活动部件形状相配合,壳体内的倒t字形凹槽略大于活动部件,即活动部件能够不仅能够完整的放入壳体凹槽内,还能不受影响的上下活动。同时在活动部件下端和壳体之间装有启动传动部件的气囊5。

图4仅显示了一个壳体截面4,内部设置有倒t字形凹槽,实际上壳体选取较为坚实的材料为主体,比如45号钢,内开有多条凹槽。

图5为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气动传动部件图,该部件包括气囊5、空气软管6、气阀7、气泵8、导线9和主控装置10。所述气囊5装于壳体凹槽内部,活动部件的下方,气囊5通过空气软管6与气阀7相连。所述主控装置10通过导线9直接与气阀7和气泵8相连,控制对气囊5的空气的排供气。一般主控模块可用单片机或者stm32便可,利用主控模块内的计时器,控制充放气的时间。当需要气囊充气的时候,主控模块开启气阀并控制气泵充气,到达充气预设时间,停止气泵并关闭气阀避免气囊气体泄漏。当需要气囊放气的时候,主控模块控制气泵开启并控制气泵抽气,达到抽气预设时间,停止气泵并关闭气阀。此处的气泵为双向气泵,可以实现排供气一体化。也可以通过在气囊上另外设置排气阀,排气阀由主控模块控制,当需要气囊充气的时候,主控模块开启气阀7并控制气泵8充气,到达充气预设时间,停止气泵8并关闭气阀7避免气囊5气体泄漏;当需要气囊5放气的时候,主控模块1控制排气阀进行排气,达到预设气压时,关闭排气阀。而交通信号灯的情况由主控模块与交通信号的控制器进行通信连接,以获取信息,及时控制气动式升降盲人斑马线的升降,以保持与信号灯的变化一致。

以上为本发明的核心内容。通过气囊充放气和弹簧拉伸的配合下,活动部件在壳体凹槽内,能在行人绿灯通行的时候上升,此时活动部件高于壳体表面5mm高度,与正常盲道一样的高度指引盲人前行,在红灯的时候下降,此时活动部件上表面和壳体表面齐平,车辆正常通行不受阻碍,且不会发出噪音。解决了盲人过马路的问题又避免了潜在的社会矛盾。

值得强调的是,本发明之所以采用气囊作为传动装置的原因是,在国内外常见车辆在行人通行时违规通行或压占斑马线的现象很是普遍,常见的升降方式若利用于盲人斑马线中在升起状态时容易因此受损,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而本发明借助气囊,很好地利用了空气较好的压缩性,当在升起状态遇上汽车违规通行或压占,车轮会因活动部件仅仅高于地面5mm高度而压上去,气囊中的空气很容易会被压缩而使得活动部件下降,直至活动部件完全下降,上表面与壳体表面相平,进而压力大部分的压力会承转到壳体上,大大降低了活动部件的损坏的概率。因此,本发明的气动式升降的盲人斑马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好的自保护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