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03607发布日期:2018-12-25 20:17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具体来讲是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受限山区悬索桥施工过程中,通常设置拼装场进行钢桁梁及桥面板的拼装。对于部分地势陡峭地区,拼装场设置难度大,成本高,受场地限制拼装场面积小,无法同时满足钢桁梁及桥面板的拼装需要,因此通常在承台处设钢桁梁拼装场,桥面板直接利用引桥桥面进行拼装,桥面板拼装完成后需转运至钢桁梁拼装场,与钢桁梁组装完成后一并起吊。目前通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桥面板的转运:

一是直接利用缆索吊装系统主吊点进行桥面板的转运,但缆索吊装系统只有一组吊点,因而必须等上一节段安装完成并返回后,方能进行桥面板转运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施工作业,由于加劲梁安装和牵引行走时间较长,因此该方式中途存在大量空闲时间,导致机械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施工周期长。

二是单独设置一套工作天线系统进行桥面板的转运,但由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拼装完成后重量较重,且工作天线承重索布置跨径大,因此该系统需消耗大量的设备和材料,施工成本极大。

三是利用已安装主缆作承重索,只需单独设置起重索的方式进行桥面板的转运,该方式不仅易损伤主缆,并且起吊完成后无法顺桥向牵引,需歪拉才能将桥面板转运至设计位置,施工极不规范且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受限山区悬索桥施工过程中,利用引桥拼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时的转运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既有缆索吊装系统基础上构建一种多吊点缆索吊装系统,该系统设置一套承重索,并在承重索上设置三套牵引及起吊系统,其中两岸塔前各1套作为桥面板转运系统,用于引桥桥面板的转运施工,其运行范围为塔前100m;跨中布置一套作为主吊点,用于加劲梁安装,可在全跨范围内运行;当缆索吊装系统主吊点在跨中施工作业时,利用桥面板转运系统进行桥面板的转运;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置承台处钢桁梁拼装场及引桥桥面板拼装场,安装缆索吊装系统,同时在两岸塔前设置桥面板转运系统;

步骤二:利用主吊点安装两岸塔前端梁并安装永久吊索,使引桥桥面与塔前端梁共同形成桥面板拼装场,后续桥面板直接运至塔前端梁区域进行垂直起吊;

步骤三:利用缆索吊装系统起吊第一节段加劲梁并向跨中牵引,当缆索吊装系统主吊点牵引离开钢桁梁拼装场后,启动桥面板转运系统将桥面板转运至钢桁梁拼装场上设计位置,转运就位后将该系统退回至塔前区域等待;

步骤四:根据设计要求将钢桁梁与桥面板进行组装;

步骤五:第一节段加劲梁安装完成后,主吊点退回至钢桁梁拼装场进行下一节段起吊;

步骤六: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五,直至完成加劲梁的安装。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受限山区悬索桥施工过程中,利用引桥拼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时的转运问题;本专利按照上述方式实施时,具有如下优势体现:

其1、直接利用既有缆索吊装系统,充分利用塔前起吊时承重张力小的结构特性,无需单独设置承重主索,承重索用量大幅降低,施工成本低;

其2、在缆索吊装系统安装的同时即可进行该系统的安装,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

其3、利用多吊点起吊桥面板,现场流水作业,施工效率高,设备及人员利用率高;

其4、不会与悬索桥永久结构发生冲突。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受限山区悬索桥施工过程中,利用引桥拼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时的转运问题。

本专利实现时,在既有缆索吊装系统基础上构建一种多吊点缆索吊装系统,该系统设置一套承重索,并在承重索上设置三套牵引及起吊系统,其中两岸塔前各1套作为桥面板转运系统,用于引桥桥面板的转运施工,其运行范围为塔前100m;跨中布置一套作为主吊点,用于加劲梁安装,可在全跨范围内运行。当缆索吊装系统主吊点在跨中施工作业时,利用桥面板转运系统进行桥面板的转运。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置承台处钢桁梁拼装场及引桥桥面板拼装场,安装缆索吊装系统,同时在两岸塔前设置桥面板转运系统;

步骤二:利用主吊点安装两岸塔前端梁并安装永久吊索,使引桥桥面与塔前端梁共同形成桥面板拼装场,后续桥面板直接运至塔前端梁区域进行垂直起吊。

步骤三:利用缆索吊装系统起吊第一节段加劲梁并向跨中牵引,当缆索吊装系统主吊点牵引离开钢桁梁拼装场后,启动桥面板转运系统将桥面板转运至钢桁梁拼装场上设计位置,转运就位后将该系统退回至塔前区域等待。

步骤四:根据设计要求将钢桁梁与桥面板进行组装。

步骤五:第一节段加劲梁安装完成后,主吊点退回至钢桁梁拼装场进行下一节段起吊;

步骤六:重复步骤三至步骤五,直至完成加劲梁的安装。

本专利按照上述方式实施时,具有如下优势体现:

(1)直接利用既有缆索吊装系统,充分利用塔前起吊时承重张力小的结构特性,无需单独设置承重主索,承重索用量大幅降低,施工成本低;

(2)在缆索吊装系统安装的同时即可进行该系统的安装,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

(3)利用多吊点起吊桥面板,现场流水作业,施工效率高,设备及人员利用率高;

(4)不会与悬索桥永久结构发生冲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场地受限山区利用多吊点缆索吊转运桥面板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在既有缆索吊装系统基础上构建一种多吊点缆索吊装系统,该系统设置一套承重索,并在承重索上设置三套牵引及起吊系统,其中两岸塔前各1套作为桥面板转运系统,用于引桥桥面板的转运施工,其运行范围为塔前100m;跨中布置一套作为主吊点,用于加劲梁安装,可在全跨范围内运行;当缆索吊装系统主吊点在跨中施工作业时,利用桥面板转运系统进行桥面板的转运;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受限山区悬索桥施工过程中,利用引桥拼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时的转运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洪俊;李清培;陈刚;强永林;周咏凯;龚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6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