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4239发布日期:2019-01-05 09:3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涉及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应用于单轨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既有单轨交通系统在一条线路中均为单制式的单轨交通。例如悬挂式单轨交通只利用了桥墩盖梁的下部空间而舍弃了桥墩盖梁的上部空间,而跨座式单轨交通以及磁浮交通只利用了其上部空间而舍弃了桥墩盖梁的下部空间。因此,对这种单一制式的单轨交通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空间利用率太低,从交通层次上来说,仅有1个层次得到了利用。其交通断面客流量q=q0,q0为单位时间内横截面单一制式交通客流量;而同样断面物流量w=w0,w0为单位时间内横截面单一制式交通物流量。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单轨交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专利人经过大量分析和仿真,根据既有理论和实际经验,从充分利用单轨交通的优势与高架立体空间的理念出发,进行了大量研究,最终提出本专利。

本专利所涉及到的术语定义如下:

单轨交通:指在一个轨道梁上运行的交通制式,包括跨座式单轨交通、悬挂式单轨交通与磁浮交通,有别于运行在两条钢轨道上的铁路交通或地铁交通。

双制式:指在同一个墩柱上或是在同一个框架体系上运行的两种制式的单轨交通,包括跨座式单轨交通和悬挂式单轨交通组成的双制式,或者是磁浮交通和悬挂式单轨交通组成的双制式。

层次:指在同一个墩柱盖梁或是同一个框架体系上运行的单轨交通,根据墩柱盖梁或是框架盖梁空间位置的上下区域分为不同的层。如只有一层墩柱盖梁的结构体系,其盖梁下部为第一层次,盖梁上部为第二层次;如只有一层框架体系,其盖梁下部为第一层次,盖梁上部为第二层次。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在同一个墩柱或框架上设有双制式的单轨交通,形成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制式单轨交通独立运行,可解决目前单制式单轨交通空间利用率低、层次少的问题,真正达到提升双制式单轨交通层次的目标。

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和磁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墩柱上设有双制式的单轨交通,或是在同一个框架上设有双制式的单轨交通。

所述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墩柱盖梁上方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下方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或是墩柱盖梁上方是磁浮交通系统,下方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或是框架上方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下方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或是框架上方是磁浮交通系统,下方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所述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钢箱轨道梁;或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混凝土轨道梁。

所述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磁浮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钢箱轨道梁;或是磁浮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工字钢轨道梁;或是磁浮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混凝土轨道梁。

所述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或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工字钢轨道梁;或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轨道梁是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

与既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通过设计了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通过在在同一个墩柱上设有双制式的单轨交通,使将双制式的单轨交通在同一立体空间运营,可解决目前单制式单轨交通空间利用率低、层次少的问题,真正达到提升双制式单轨交通层次的目标。

本专利通过设计了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桥墩线路上可采用双制式的单轨交通,采用一体化建设的形式,两种单轨交通独立运行,不会相互干扰,可达到提升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上磁浮式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2上磁浮式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3上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4上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5上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6上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7上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8上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9上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框架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10上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框架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11本专利作用原理说明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以下实施例不难明白图中编号所示的特征,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作用原理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的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在此之前应当指出,通过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作为示范进行原理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首先结合图1对基于本专利的所述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的作用原理进行示范说明。从结构上来说磁浮式钢箱轨道梁3a和磁浮式钢箱轨道梁4a安装于盖梁7a与盖梁8a顶部,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a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a安装于盖梁7a与盖梁8a底部。磁浮式钢箱轨道梁的重力g1、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的重力g2传递到桥墩盖梁中。

结合图11对基于本专利的所述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的作用原理进行示范说明。本专利通过设计了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通过在在同一个墩柱上设有双制式的单轨交通。桥墩盖梁结构将空间分为盖梁下上k1、k2两个层次,利用下上两层交通层次提高断面客流或物流量,提高了断面客流或物流的输送能力。

从客流方面来说,某断面总的客流量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q1-k1层次中单轨交通客流量;

q2-k2层次中单轨交通客流量。

则相比于既有单层次运输体系,本专利客流输送能力变为了两个层次的空间客流运输能力,比于既有单层次运输体系的客流运输能力增大了一倍。

从物流方面来说,某断面总的物流量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w1-k1层次中单轨交通物流量;

w2-k2层次中单轨交通物流量。

则相比于既有单层次运输体系,本专利物流输送能力变为了两个层次的空间物流运输能力,比于既有单层次运输体系的物流运输能力增大了一倍。使将双制式的单轨交通在同一立体空间运营,可解决目前单制式单轨交通空间利用率低、层次少的问题,真正达到提升双制式单轨交通层次的目标。很好地分担地面客流、物流,减轻地面交通的负担。

本专利通过设计了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桥墩线路上可采用双制式的单轨交通,采用一体化建设的形式,两种单轨交通独立运行,不会相互干扰,可达到提升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结合实例对本专利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上磁浮式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1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a、桥墩2a、磁浮式钢箱轨道梁3a、磁浮式钢箱轨道梁4a、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a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a组成,磁浮式钢箱轨道梁3a和磁浮式钢箱轨道梁4a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a与盖梁8a顶部,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a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a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a与盖梁8a底部。

实施例2上磁浮式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2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b、桥墩2b、磁浮式钢箱轨道梁3b、磁浮式钢箱轨道梁4b、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5b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6b组成,磁浮式钢箱轨道梁3b和磁浮式钢箱轨道梁4b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b与盖梁8b顶部,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5b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6b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b与盖梁8b底部。

实施例3上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3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c、桥墩2c、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3c、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4c、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c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c组成,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3c和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4c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c与盖梁8c顶部,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c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c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c与盖梁8c底部。

实施例4上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4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d、桥墩2d、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3d、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4d、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5d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6d组成,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3d和磁浮式工字钢轨道梁4d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d与盖梁8d顶部,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5d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6d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d与盖梁8d底部。

实施例5上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e、桥墩2e、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3e、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4e、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e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e组成,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3e和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4e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e与盖梁8e顶部,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e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e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e与盖梁8e底部。

实施例6上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6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f、桥墩2f、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3f、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4f、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5f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6f组成,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3f和跨座式单轨钢箱轨道梁4f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f与盖梁8f顶部,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5f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钢箱轨道梁6f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f与盖梁8f底部。

实施例7上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7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g、桥墩2g、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3g、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4g、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5g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6g组成,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3g和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4g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g与盖梁8g顶部,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5g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6g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g与盖梁8g底部。

实施例8上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8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h、桥墩2h、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3h、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4h、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5h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6h组成,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3h和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4h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h与盖梁8h顶部,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5h和悬挂式单轨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6h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h与盖梁8h底部。

实施例9上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框架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9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1i、桥墩1-2i、桥墩2-1i、桥墩2-2i、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3i、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4i、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i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i组成,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3i和磁浮式混凝土轨道梁4i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i与盖梁8i顶部,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i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i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i与盖梁8i底部。

实施例10上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下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框架的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

结合图10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双制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所述结构由桥墩1-1j、桥墩1-2j、桥墩2-1j、桥墩2-2j、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3j、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4j、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j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j组成,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3j和跨座式单轨混凝土轨道梁4j通过支座安装于盖梁7j与盖梁8j顶部,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5j和悬挂式单轨工字钢轨道梁6j通过支座与拉索安装于盖梁7j与盖梁8j底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说明。所应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的范围。凡在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