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6423发布日期:2019-01-08 19:5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涉及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应用于单轨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的便捷,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跨座式单轨交通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特点,能有效解决现有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易拥堵等问题。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然而既有跨座式单轨交通由于结构原因只能在城区内,短距离进行旅客运输,难以达到长距离货物运输的要求,例如既有跨座式单轨交通在市区内为旅客运载服务,车站间距过小,导致列车速度低;车辆系统需要考虑旅客的舒适性,导致车厢体型大,列车速度低;为保证旅客安全,既有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须有很大的冗余空间,导致建设成本过高。以上问题对进行物流运输来说由很大的冗余空间。

例如既有跨座式单轨交通为客流交通,建设成本需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如下式:

式中:w1-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旅客运输中材料与施工造价;

w2-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旅客运输中车辆舒适性要求提高的造价;

w3-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旅客运输中结构对周围噪声影响提高的造价;

w4-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旅客运输中车辆的速度要求提高的造价;

w5-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旅客运输中针对旅客的车内与站台铺装建设要求提高的造价。

要想实现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还需对既有跨座式单轨交通长距离、轻型化、低成本、高速度等关键技术进行突破。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专利人经过大量分析和仿真,根据既有理论和实际经验,从充分利用跨座式单轨交通的优势与长距离物流运输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大量研究,最终提出本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提出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解决既有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短距离、大体型、高成本、低速度的问题,达到长距离、轻型化、低成本、高速度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目标。

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桥、道岔、货车,其特征在于: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由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组成。

所述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可以独墩柱或框架式墩柱的形式设置在公路上;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也可以独墩柱或框架式墩柱的形式设置在田野或市区街道上。

所述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采用开敞式结构,以运输货物集装箱为主;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采用集中式动力系统,或是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采用分散式动力系统。

所述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采用框架式结构,在空中实现线路的转换。

所述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采用天车,对独墩柱结构上物流车辆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

所述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包括采用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的无人驾驶系统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的道岔控制信号系统。

与既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通过提出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解决既有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短距离、大体型、高成本、低速度的问题,达到长距离、轻型化、低成本、高速度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目标。

本专利通过提出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解决了既有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桥跨越能力小的问题,框架式墩柱可增大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跨越能力,适用于多种地形,减少占地与不必要的拆迁,降低成本。

本专利通过提出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针对物流运输特点,对物流车辆进行了多项改进,物流车辆采用开敞式结构,以运输货物集装箱为主;物流车辆采用集中式动力系统,或是物流车辆采用分散式动力系统,可很好地满足集装箱物流运输的需要,同时达到小体型与高速化的目标。

本专利通过提出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采用框架式结构,在空中实现线路的转换,和既有道岔系统相比,可有效解决占地问题,节约地面空间,降低成本,减小道岔体型。

本专利通过提出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采用天车对集装箱进行装卸的方式,有效减少了集装箱货物等的装卸时间,并且减少了人力成本。

本专利通过提出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包括采用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的无人驾驶系统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的道岔控制信号系统。无人驾驶系统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在物流运输的结合使用,可增加运输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并且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很好地满足长距离运输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在高速公路中分带上设置独墩柱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示意图

图2在高速公路中分带上设置框架式墩柱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示意图

图3在田野上设置独墩柱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示意图

图4在田野上设置框架式墩柱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示意图

图5在市区街道上设置独墩柱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示意图

图6在市区街道上设置框架式墩柱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示意图

图7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独墩柱系统主视图

图8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独墩柱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9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框架式墩柱系统主视图

图10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框架式墩柱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11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主视图

图12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13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14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主视图

图15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示意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以下实施例不难明白图中编号所示的特征,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作用原理说明

以下结合图7和图8对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的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在此之前应当指出,通过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作为示范进行原理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首先结合图7和图8对基于本专利的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的作用原理进行示范说明。从受力角度来看,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通过支座8a与支座9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重力g1与其受到的无人驾驶货车重力g2与冲击力f1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传递给盖梁10a与盖梁11a再由桥墩1a与桥墩2a传递到地下。

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建设成本需考虑以下因素影响:

式中:w1-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物流运输中材料与施工造价;

w2-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物流运输中车辆的速度要求提高的造价;

w3-跨座式单轨交通用于物流运输中针对货物的车内与配送站建设要求提高的造价。

因为是货物运输,可以相对减少对车辆舒适性要求提高的造价和减少结构对周围噪声影响提高的造价,减少建设成本。

结合实例对本专利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在公路中分带上设置带分散式动力物流车辆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已知某公路中分带上建设一段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其中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采用分散式动力的物流车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结合图1、图2、图7~图1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

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包括,独墩柱形式和框架式墩柱形式,独墩柱形式设置在公路中央的分隔带上,即公路g1与公路g2中间,如图1所示,当分隔带间距过小,或是有障碍物影响时,采用框架式墩柱形式,框架式墩柱架设在公路两旁,即公路g3与公路g4两旁,如图2所示。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结构由桥墩1a、桥墩2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通过支座8a与支座9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上运行。

在部分复杂线路中,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结构由桥墩1-1b、桥墩1-2b、桥墩2-1b、桥墩2-2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通过支座6b与支座7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通过支座8b与支座9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上运行。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采用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的采用应视线路具体情况而定,可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一种;或者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一种;亦可同时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

以上所述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结构由车体5-11、车体5-31、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和连接件5-2组成。车体5-11与车体5-31为开敞式结构,货物集装箱5-12和货物集装箱5-13安装于车体5-11上;货物集装箱5-32和货物集装箱5-33安装于车体5-31上。车体5-1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包括走行轮5-15、导向轮5-16和稳定轮5-17,走行轮5-15用于车体5-1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16用于车体5-11的导向,稳定轮5-17用于保持车体5-1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3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包括走行轮5-35、导向轮5-36和稳定轮5-37,走行轮5-35用于车体5-3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36用于车体5-31的导向,稳定轮5-37用于保持车体5-3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11与车体5-31之间通过连接系5-2进行连接。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中物流车辆的节数并非只有两节,具体物流车辆的节数视具体物流运输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结构由独墩柱1c、框架2c、框架3c、框架4c和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组成。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为三关节可挠型轨道梁,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可在框架2c顶部区域和框架3c顶部区域进行转动,轨道小车9c设置于框架2c顶部的轨道6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0c设置于框架3c顶部的轨道7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1c设置于框架4c顶部的轨道8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9c、轨道小车10c和轨道小车11c的协同工作,使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转动到适合的位置,达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转向的目标。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结构由配送站1d、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组成。装载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上部装入物流车辆中,卸货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物流车辆中取出,并运送到适合的存放处。应该指出,以上仅为实施方式,实际配送站中,天车的数目并非只有三辆,具体天车的数目应该视配送站的规模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中,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由无人驾驶系统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组成。无人驾驶系统根据线路情况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根据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的运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使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沿着目标线路走行。

实施例2在田野中设置带分散式动力物流车辆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已知某田野中建设一段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其中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采用分散式动力的物流车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结合图3、图4、图7~图1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

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包括,独墩柱形式和框架式墩柱形式,独墩柱形式设置在田野t1规划好的线路上,如图3所示,当田野t2中规划好的线路中有障碍物t3如树木等的影响时,采用框架式墩柱形式,框架式墩柱架设在障碍物t3两旁,如图4所示。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结构由桥墩1a、桥墩2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通过支座8a与支座9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上运行。

在部分复杂线路中,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结构由桥墩1-1b、桥墩1-2b、桥墩2-1b、桥墩2-2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通过支座6b与支座7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通过支座8b与支座9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上运行。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采用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的采用应视线路具体情况而定,可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一种;或者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一种;亦可同时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

以上所述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结构由车体5-11、车体5-31、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和连接件5-2组成。车体5-11与车体5-31为开敞式结构,货物集装箱5-12和货物集装箱5-13安装于车体5-11上;货物集装箱5-32和货物集装箱5-33安装于车体5-31上。车体5-1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包括走行轮5-15、导向轮5-16和稳定轮5-17,走行轮5-15用于车体5-1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16用于车体5-11的导向,稳定轮5-17用于保持车体5-1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3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包括走行轮5-35、导向轮5-36和稳定轮5-37,走行轮5-35用于车体5-3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36用于车体5-31的导向,稳定轮5-37用于保持车体5-3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11与车体5-31之间通过连接系5-2进行连接。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中物流车辆的节数并非只有两节,具体物流车辆的节数视具体物流运输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结构由独墩柱1c、框架2c、框架3c、框架4c和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组成。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为三关节可挠型轨道梁,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可在框架2c顶部区域和框架3c顶部区域进行转动,轨道小车9c设置于框架2c顶部的轨道6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0c设置于框架3c顶部的轨道7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1c设置于框架4c顶部的轨道8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9c、轨道小车10c和轨道小车11c的协同工作,使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转动到适合的位置,达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转向的目标。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结构由配送站1d、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组成。装载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上部装入物流车辆中,卸货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物流车辆中取出,并运送到适合的存放处。应该指出,以上仅为实施方式,实际配送站中,天车的数目并非只有三辆,具体天车的数目应该视配送站的规模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中,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由无人驾驶系统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组成。无人驾驶系统根据线路情况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根据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的运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使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沿着目标线路走行。

实施例3在市区街道中设置带分散式动力物流车辆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已知某市区街道中建设一段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其中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采用分散式动力的物流车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结合图5~图1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

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包括,独墩柱形式和框架式墩柱形式,独墩柱形式设置在市区街道中央的分隔带上,即市区街道c1与市区街道c2之间,如图5所示,当市区街道中央的分隔带间距过小,或是有障碍物影响时,采用框架式墩柱形式,框架式墩柱架设在市区街道c3两旁,如图6所示。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结构由桥墩1a、桥墩2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通过支座8a与支座9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上运行。

在部分复杂线路中,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结构由桥墩1-1b、桥墩1-2b、桥墩2-1b、桥墩2-2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通过支座6b与支座7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通过支座8b与支座9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上运行。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采用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的采用应视线路具体情况而定,可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一种;或者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一种;亦可同时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

以上所述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结构由车体5-11、车体5-31、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和连接件5-2组成。车体5-11与车体5-31为开敞式结构,货物集装箱5-12和货物集装箱5-13安装于车体5-11上;货物集装箱5-32和货物集装箱5-33安装于车体5-31上。车体5-1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包括走行轮5-15、导向轮5-16和稳定轮5-17,走行轮5-15用于车体5-1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16用于车体5-11的导向,稳定轮5-17用于保持车体5-1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3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包括走行轮5-35、导向轮5-36和稳定轮5-37,走行轮5-35用于车体5-3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36用于车体5-31的导向,稳定轮5-37用于保持车体5-3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11与车体5-31之间通过连接系5-2进行连接。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中物流车辆的节数并非只有两节,具体物流车辆的节数视具体物流运输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结构由独墩柱1c、框架2c、框架3c、框架4c和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组成。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为三关节可挠型轨道梁,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可在框架2c顶部区域和框架3c顶部区域进行转动,轨道小车9c设置于框架2c顶部的轨道6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0c设置于框架3c顶部的轨道7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1c设置于框架4c顶部的轨道8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9c、轨道小车10c和轨道小车11c的协同工作,使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转动到适合的位置,达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转向的目标。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结构由配送站1d、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组成。装载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上部装入物流车辆中,卸货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物流车辆中取出,并运送到适合的存放处。应该指出,以上仅为实施方式,实际配送站中,天车的数目并非只有三辆,具体天车的数目应该视配送站的规模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中,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由无人驾驶系统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组成。无人驾驶系统根据线路情况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根据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的运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使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沿着目标线路走行。

实施例4在公路中分带上设置带集中式动力物流车辆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已知某公路中分带上建设一段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其中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采用集中式动力物流车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结合图1、图2、图7~图1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

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包括,独墩柱形式和框架式墩柱形式,独墩柱形式设置在公路中央的分隔带上,即公路g1与公路g2中间,如图1所示,当分隔带间距过小,或是有障碍物影响时,采用框架式墩柱形式,框架式墩柱架设在公路两旁,即公路g3与公路g4两旁,如图2所示。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结构由桥墩1a、桥墩2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通过支座8a与支座9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上运行。

在部分复杂线路中,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结构由桥墩1-1b、桥墩1-2b、桥墩2-1b、桥墩2-2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通过支座6b与支座7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通过支座8b与支座9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上运行。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采用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的采用应视线路具体情况而定,可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一种;或者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一种;亦可同时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

以上所述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结构由车体5-11、车体5-31、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和连接件5-2组成。车体5-11与车体5-31为开敞式结构,货物集装箱5-12和货物集装箱5-13安装于车体5-11上,货物集装箱5-32和货物集装箱5-33安装于车体5-31上,车体5-1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包括走行轮5-15、导向轮5-16和稳定轮5-17,走行轮5-15用于车体5-1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16用于车体5-11的导向,稳定轮5-17用于保持车体5-1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3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包括走行轮5-35、导向轮5-36和稳定轮5-37,走行轮5-35用于提供车体5-31的支撑,导向轮5-36用于车体5-31的导向,稳定轮5-37用于保持车体5-3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11与车体5-31之间通过连接系5-2进行连接。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中物流车辆的节数并非只有两节,具体物流车辆的节数视具体物流运输情况综合考虑,带牵引功能的走行轮5-15的转向架5-14的位置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头部,也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尾部,亦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中部。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结构由独墩柱1c、框架2c、框架3c、框架4c和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组成。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为三关节可挠型轨道梁,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可在框架2c顶部区域和框架3c顶部区域进行转动,轨道小车9c设置于框架2c顶部的轨道6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0c设置于框架3c顶部的轨道7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1c设置于框架4c顶部的轨道8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9c、轨道小车10c和轨道小车11c的协同工作,使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转动到适合的位置,达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转向的目标。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结构由配送站1d、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组成。装载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上部装入物流车辆中,卸货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物流车辆中取出,并运送到适合的存放处。应该指出,以上仅为实施方式,实际配送站中,天车的数目并非只有三辆,具体天车的数目应该视配送站的规模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中,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由无人驾驶系统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组成。无人驾驶系统根据线路情况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根据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的运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使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沿着目标线路走行。

实施例5在田野中设置带集中式动力物流车辆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已知某田野中建设一段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其中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采用集中式动力物流车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结合图3、图4、图7~图1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

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包括,独墩柱形式和框架式墩柱形式,独墩柱形式设置在田野t1规划好的线路上,如图3所示,当田野t2中规划好的线路中有障碍物t3如树木等的影响时,采用框架式墩柱形式,框架式墩柱架设在障碍物t3两旁,如图4所示。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结构由桥墩1a、桥墩2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通过支座8a与支座9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上运行。

在部分复杂线路中,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结构由桥墩1-1b、桥墩1-2b、桥墩2-1b、桥墩2-2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通过支座6b与支座7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通过支座8b与支座9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上运行。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采用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的采用应视线路具体情况而定,可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一种;或者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一种;亦可同时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

以上所述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结构由车体5-11、车体5-31、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和连接件5-2组成。车体5-11与车体5-31为开敞式结构,货物集装箱5-12和货物集装箱5-13安装于车体5-11上,货物集装箱5-32和货物集装箱5-33安装于车体5-31上,车体5-1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包括走行轮5-15、导向轮5-16和稳定轮5-17,走行轮5-15用于车体5-1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16用于车体5-11的导向,稳定轮5-17用于保持车体5-1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3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包括走行轮5-35、导向轮5-36和稳定轮5-37,走行轮5-35用于提供车体5-31的支撑,导向轮5-36用于车体5-31的导向,稳定轮5-37用于保持车体5-3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11与车体5-31之间通过连接系5-2进行连接。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中物流车辆的节数并非只有两节,具体物流车辆的节数视具体物流运输情况综合考虑,带牵引功能的走行轮5-15的转向架5-14的位置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头部,也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尾部,亦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中部。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结构由独墩柱1c、框架2c、框架3c、框架4c和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组成。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为三关节可挠型轨道梁,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可在框架2c顶部区域和框架3c顶部区域进行转动,轨道小车9c设置于框架2c顶部的轨道6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0c设置于框架3c顶部的轨道7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1c设置于框架4c顶部的轨道8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9c、轨道小车10c和轨道小车11c的协同工作,使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转动到适合的位置,达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转向的目标。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结构由配送站1d、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组成。装载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上部装入物流车辆中,卸货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物流车辆中取出,并运送到适合的存放处。应该指出,以上仅为实施方式,实际配送站中,天车的数目并非只有三辆,具体天车的数目应该视配送站的规模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中,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由无人驾驶系统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组成。无人驾驶系统根据线路情况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根据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的运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使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沿着目标线路走行。

实施例6在市区街道中设置带集中式动力物流车辆的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已知某市区街道中建设一段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和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其中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采用集中式动力物流车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结合图5~图15对基于本专利的一种跨座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进行示范说明。

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包括,独墩柱形式和框架式墩柱形式,独墩柱形式设置在市区街道中央的分隔带上,即市区街道c1与市区街道c2之间,如图5所示,当市区街道中央的分隔带间距过小,或是有障碍物影响时,采用框架式墩柱形式,框架式墩柱架设在市区街道c3两旁,如图6所示。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结构由桥墩1a、桥墩2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a通过支座6a与支座7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通过支座8a与支座9a安装于盖梁10a与盖梁11a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a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a上运行。

在部分复杂线路中,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结构由桥墩1-1b、桥墩1-2b、桥墩2-1b、桥墩2-2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组成。跨座式单轨轨道梁3b通过支座6b与支座7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通过支座8b与支座9b安装于盖梁10b与盖梁11b顶部,无人驾驶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5b跨坐在跨座式单轨轨道梁4b上运行。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采用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的采用应视线路具体情况而定,可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一种;或者只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一种;亦可同时采用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独墩柱形式的与跨座式物流单轨轨道梁桥系统的框架式墩柱形式。

以上所述的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结构由车体5-11、车体5-31、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和连接件5-2组成。车体5-11与车体5-31为开敞式结构,货物集装箱5-12和货物集装箱5-13安装于车体5-11上,货物集装箱5-32和货物集装箱5-33安装于车体5-31上,车体5-1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14包括走行轮5-15、导向轮5-16和稳定轮5-17,走行轮5-15用于车体5-11的支撑与牵引,导向轮5-16用于车体5-11的导向,稳定轮5-17用于保持车体5-1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31底部安装有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跨座式单轨转向架5-34包括走行轮5-35、导向轮5-36和稳定轮5-37,走行轮5-35用于提供车体5-31的支撑,导向轮5-36用于车体5-31的导向,稳定轮5-37用于保持车体5-31的平衡和稳定,车体5-11与车体5-31之间通过连接系5-2进行连接。应该指出,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系统中物流车辆的节数并非只有两节,具体物流车辆的节数视具体物流运输情况综合考虑,带牵引功能的走行轮5-15的转向架5-14的位置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头部,也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尾部,亦可在编组物流车辆的中部。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结构由独墩柱1c、框架2c、框架3c、框架4c和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组成。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为三关节可挠型轨道梁,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可在框架2c顶部区域和框架3c顶部区域进行转动,轨道小车9c设置于框架2c顶部的轨道6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0c设置于框架3c顶部的轨道7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11c设置于框架4c顶部的轨道8c上,用于驱动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的转动。轨道小车9c、轨道小车10c和轨道小车11c的协同工作,使跨座式单轨道岔梁5c转动到适合的位置,达到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系统转向的目标。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系统中,所述跨座式物流单轨装卸结构由配送站1d、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组成。装载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上部装入物流车辆中,卸货时,天车2d、天车3d和天车4d将货物5d、货物6d、货物7d、货物8d、货物9d和货物10d从物流车辆中取出,并运送到适合的存放处。应该指出,以上仅为实施方式,实际配送站中,天车的数目并非只有三辆,具体天车的数目应该视配送站的规模情况综合考虑。

在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中,跨座式物流单轨信号系统由无人驾驶系统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组成。无人驾驶系统根据线路情况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走行,道岔控制信号系统根据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的运行控制跨座式物流单轨道岔转换线路使跨座式物流单轨车辆沿着目标线路走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说明。所应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的范围。凡在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