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城市局部水涝的海绵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495发布日期:2019-01-08 19:56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消灭城市局部水涝的海绵化方法与流程

一种消灭城市局部水涝的海绵化方法,属于道路建设和城市海绵化技术领域,它采用一种新的海绵化方法,消灭城市局部水涝,增加地下水的补给。



背景技术:

在城镇化建设中、道路路面铺设沥青、混凝土后路面就会硬质化。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城市地下水的补给,更有甚者,不少地方,暴雨过后常常会出现水涝的情况。有些局部地方由于地势低洼,或者外围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等原因,即使局部改建排水管网也无法解决水涝的问题。全局改造,涉及面广;许多地方有采用抽水机抽走积水的,比较消极;国外有建地下水库的,工程量大。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其中道路海绵化是重要内容,各地路面海绵化推广用透水砖、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等铺设路面,主要铺设在非机动车道、景观道、广场等路面上。可能是这些材料强度性能还不能达到要求,大量的机动车道路面等地方还没能推广到。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使用透水材料铺设路面后,实际透水性不强,海绵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海绵化方法,能有效解决这些地方的水涝问题,还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且具有局部问题局部解决、方案简单和效果明显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解决城市局部地方因铺设沥青、混凝土后路面硬质化等原因造成暴雨后出现水涝,和增加城市地下水补给,而提供的一种新的海绵化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目标:

在沥青和混凝土等硬质化路面后的道路、场地,以及其它需要进行海绵化的地方,硬质路基下面铺设一层储透水碎石子层,如需要这一层可先铺一层小碎片石层,再铺大碎石子层,储透水碎石子层中间保证雨水有一定的流动性。储透水碎石子层的路边两侧有排水沟,排水沟侧面在储透水碎石子层位置有流水孔,以便进入排水沟的雨水,流入储透水碎石子层。路基层浇铺时将排水沟连接在一起,增强排水沟抗储透水碎石子层向外扩张的能力。储透水碎石子层下面,铺设一层沙土层,或者是整理好一层有一定疏松度的泥土层,做成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需要防止沙土、松土意外流动造成空洞,引起路面塌陷的地方,这一层中间可用压实泥土或储透水管作埂,将大片分隔成小片。需要进一步增强海绵化能力的路面,还可增加铺设储透水管群层。储透水管的上、下端封闭。在泥土层上压出洞,储透水管底端装在洞里底部压实的土层上,上端支撑在路基上,保证其中间的储透水碎石子层、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不被路基压实。储透水管上端侧面在储透水碎石子层位置有流水孔,以便储透水碎石子层的雨水流入储透水管;下端侧面有透水孔,以便进入管内的雨水透入泥土层。需要时,可加钢筋连接将路基层和储透水管、排水沟联成一体,以增强强度。在排水沟中间流水孔线上部位置放置过滤网,防止泥土和垃圾随雨水经流水孔进入储透水碎石子层,日久造成堵塞。

这样,采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后,原来路面上的雨水一部分通过原来的排水系统排走,超量的雨水会积在路面上形成水涝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现在路面雨水可以通过排水沟流入储透水碎石子层和储透水管群层,然后储透水碎石子层中的雨水快速渗入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中,储透水管群泥土层中的雨水透入泥土层中。来不及渗透的雨水会暂时储存在前面两个层面中,慢慢渗透,直至渗透完。过量的雨水再通过原有的排水系统排走,这样,路面就不会再出现水涝情况了。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对于灭涝要求不高的地方,可以采用简单方案,省去铺设储透水管群层,其它和前一个方案差不多。这样也能一定程度地消灭水涝和增加地下水补给。

附图说明

图1是路面剖面图

有储透水碎石子层〔1〕;有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2〕;有储透水管〔3〕;有储透水管上的流水孔〔3.1〕;有储透水管上的透水孔〔3.2〕;有排水沟〔4〕;有排水沟上的流水孔〔4.1〕:有排水沟上的过滤网〔4.2〕;有排水沟上的水篦盖板〔4.3〕;有路基层〔5〕;有路面〔6〕;有泥土层〔7〕。

图2是储透水管图

有储透水管〔3〕;储透水管上的流水孔〔3.1〕和透水孔〔3.2〕。

图3是排水沟图

有排水沟〔4〕;排水沟上的流水孔〔4.1〕、过滤网〔4.2〕和水篦盖板〔4.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消灭城市局部水涝的海绵化方法,图1是路面剖面图。有储透水碎石子层〔1〕;有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2〕;有储透水管〔3〕;有储透水管上的流水孔〔3.1〕;有储透水管上的透水孔〔3.2〕;有排水沟〔4〕;有排水沟上的流水孔〔4.1〕;有排水沟上的过滤网〔4.2〕;有排水沟上的水篦盖板〔4.3〕;有路基层〔5〕;有路面〔6〕;有泥土层〔7〕。图2是储透水管图。有储透水管〔3〕;储透水管上的流水孔〔3.1〕和透水孔〔3.2〕。图3是排水沟图。有排水沟〔4〕;有排水沟上的流水孔〔4.1〕、过滤网〔4.2〕和水篦盖板〔4.3〕。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先铺一层沙土层,或者整理好疏松度一定的泥土层,做成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2〕,需要防止沙土、松土意外流动造成空洞,引起路面塌陷的地方,在这一层中间可用压实泥土或储透水管作埂,将大片分隔成小片;再打压出若干洞,洞底部泥土层达到一定的压实度,然后压下储透水管〔3〕,储透水管底端装在洞底泥土层上,顶端到路基层底面位置;接着在路两边铺设排水沟〔4〕;然后在中间用碎石子等铺设储透水碎石子层〔1〕,如需要这一层可先铺一层小碎片石层,再铺大碎石子层;再铺设路基层〔5〕;需要加强时,浇铺中加设钢筋,将路基层和储透水管、排水沟联结成一体,这样可以更好地承受路面的压力,让下面储透水碎石子层、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不会因被路面压实而影响储透雨水的能力;接着再在其上面铺设路面层〔6〕;最后在排水沟中间铺上过滤网〔4.2〕,并盖上排水沟水篦盖板〔4.3〕。

完成上述工作后,当特大暴雨来临时,路面上的雨水通过排水沟进入储透水碎石子层和储透水管群层,然后储透水碎石子层的雨水立即渗入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中,储透水管群的雨水透入泥土层中。来不及渗透的雨水会暂时储存在前面两个层面中,慢慢渗透,直至渗透完。过量的雨水再通过原有的排水系统排走。这样,路面不会再出现水涝了。

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用一米长的混凝土管铺设储透水管群层,铺设的管内径总面积达路面的25%。那么,这个管群层就能储水250毫米。如果储透水碎石子层和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也设计成能储透水250毫米,那么总共能储透水500毫米。这样,即使再出现让路面有500毫米深水涝的特大暴雨时,现在路面上不会再出现积水了。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对于灭涝要求不高的地方,可以采用简单方案,省去铺设储透水管群层。先铺设一层沙土层,或者整理好有一定疏松度的泥土层,做成储透水沙土或松土层。在其路的两边铺设排水沟,然后在中间铺上碎石子等铺设储透水碎石子层;再铺设基础层和路面;最后在排水沟中间铺上过滤网,并盖上排水沟水篦盖板。这样做简单省事,也有一定的消灭水涝和增加地下水补给能力,但作用不如第一个强。

这种实施方式本人做过试验,有一块五十平米底部铺设碎石子垫层的水泥场地,有一百平米屋面的雨水也会流到这场地。原来场上雨水经围墙脚下的排雨水孔洞排到外面绿化地里,后因绿化地改建车库,墙洞堵塞,暴雨时有时有200——300毫米积水。为解决水涝,在围墙脚原孔洞边挖了一条50厘米长,10厘米宽的排水沟,深度达到碎石子垫层。这样后,暴雨时场地上的雨水全部经排水沟进入碎石子垫层,然后渗透入泥土层内,水泥场地再也没有积水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