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侧向缓震作用的隔离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198发布日期:2018-11-28 00:2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隔离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侧向缓震作用的隔离墩。



背景技术:

隔离墩主要设置在公路两侧,用于对道路进行隔离,避免车辆误入对向车道,在一些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也需要设置隔离墩,一方面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保护作用。目前,常见的隔离墩多为实体混凝土制成,在车辆撞击这些隔离墩时,由于隔离墩过于笨重,此时车辆会产生强烈的撞击,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般情况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常常因偏离车道,斜向撞击隔离墩,在车辆撞击隔离墩时,如果隔离墩可以对车辆的撞击角度进行导向,同时能够对车辆的撞击进行缓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侧向缓震作用的隔离墩,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车辆撞击隔离墩时可以对车辆进行缓冲和导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侧向缓震作用的隔离墩,包括基座、上墩体,其中基座上部设置上墩体,上墩体与基座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墩体两侧设置侧板,侧板以可沿水平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墩体两侧,且侧板与上墩体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墩体两侧水平设置固定杆,在固定杆上设置可以滑动的安装套,所述侧板通过安装套安装在固定杆上;在固定杆上设置挡环,且在挡环和安装套之间有减震簧套在固定杆上,所述侧板的外侧面设置竖向的防撞条。

优选地,所述上墩体两侧的侧板的可移动方向相反,且都只能沿着车辆行驶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上墩体中部设置贯穿的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上墩体的上部设置顶部遮沿。

优选地,所述防撞条的中部设置纵向贯穿防撞条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套包括滑套以及固定在滑套一侧的固定座,在固定座上设置螺孔,所述侧板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该安装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在原有实体隔离墩的基础上,增加了可活动的侧板,且在侧板上设置防撞条,从而在车辆斜向撞击侧板时,侧板向前移动,这不仅可以改变车辆的撞击方向,使车辆向前偏移,同时,侧板的移动也可以对车辆进行缓冲,使车辆避免产生强烈撞击。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顶部遮沿后的顶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去掉左侧侧板后的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上墩体2、侧板3、固定杆4、安装套5、防撞条6、顶部遮沿7、贯穿孔8、固定螺钉9、减震簧10、挡环11、滑套51、固定座52、通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侧向缓震作用的隔离墩,包括基座1、上墩体2,其中基座1上部设置上墩体2,上墩体2与基座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墩体2两侧设置侧板3,侧板3以可沿水平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墩体2两侧,且侧板3与上墩体2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墩体2两侧水平设置固定杆4,在固定杆4上设置可以滑动的安装套5,所述侧板3通过安装套5安装在固定杆4上;在固定杆4上设置挡环11,且在挡环11和安装套5之间有减震簧10套在固定杆4上;所述侧板3的外侧面设置竖向的防撞条6,且该防撞条6的中部设置纵向贯穿防撞条6的通孔61。防撞条6的主要作用在于避免车辆直接撞击侧板3,对车辆的撞击进行初步缓解。所述上墩体2两侧的侧板3的可移动方向相反,且都只能沿着车辆行驶的方向运动。由于隔离墩通常设置在两条反向车道的中间,因此,隔离墩两侧的车辆行驶方向相反,车辆撞击侧板3时,侧板3的移动方向也不同,如此设计侧板3,可以使隔离墩对两侧的车辆都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所述上墩体2中部设置贯穿的贯穿孔8,对于需要长距离码放隔离墩的道路,在上墩体2上设置贯穿孔8,可以方便人们用栏杆将各个隔离墩连接起来,避免人们从隔离墩之间横穿道路。所述上墩体2的上部设置顶部遮沿7,设置顶部遮沿7,可以对固定杆4、安装套5以及减震簧1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生锈,影响该隔离墩的减震性能。所述安装套5包括滑套51以及固定在滑套51一侧的固定座52,在固定座52上设置螺孔,所述侧板3通过固定螺钉9安装在该安装套5上。

工作原理: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偏离车道,并斜向撞击隔离墩时,侧板3上的防撞条6首先变形,对车辆的撞击进行减震,然后侧板3因受力而沿着固定杆4移动,减震簧10则对侧板3的移动起到减震作用,此时,车辆在两次缓震的作用下停止。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