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4510发布日期:2018-12-18 22:0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



背景技术:

桥墩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截和车辆活载传至地基的亚筑物、桥台设在桥梁两湖。桥墩则在两桥台之间。桥域的作用是支承桥跨结构:面桥台陈了起支承桥跨结构的作用外,还要与路堤衔接并防止路堤滑场。为保护析台和路堤填士,析台两侧常做一些防护和导流工程。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097722.2的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包括槽型盒和加压组件,槽型盒一侧设有开口,且所述槽型盒内收容有柔性填充件;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压板和螺栓,所述压板设于所述槽型盒内且远离所述开口设置,所述螺栓设于所述槽型盒远离所述开口一端,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槽型盒并抵持于所述压板。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底节墩身浇筑方法。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浇筑承台上底节墩身时漏浆现象的发生。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当浇筑的水泥量过大时,容易急剧产生滑力而使拼装组合好后的浇筑框架整体产生松动,导致部分泥浆液体外泄,过于严重则会导致浇筑成型后的桥梁墩身整体倾斜,影响交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以解决当浇筑的水泥量过大时,容易急剧产生滑力而使拼装组合好后的浇筑框架整体产生松动,导致部分泥浆液体外泄,过于严重则会导致浇筑成型后的桥梁墩身整体倾斜,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包括悬挂件、顶升油缸、爬升导轨、支座、浇筑框、巩固支架、附墙埋件、锁紧槽具、升降机架,所述升降机架顶部左右两侧边沿固定设有巩固支架且相互垂直为同一轴线,所述悬挂件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对称垂直嵌入设在升降机架左右两侧边沿紧固连接,所述顶升油缸固定嵌入设在支座内部下方,并通过侧壁接杆贯穿升降机架与浇筑框紧密嵌合活动连接,所述爬升导轨固定通过上下端扣板紧固嵌合在支座内部边壁活动连接,且支座分别对称嵌入设在升降机架左右两侧截面偏上距离,所述浇筑框通过两侧轴杆紧密嵌合设在升降机架内部中央活动连接,且下方底端固定设有锁紧槽具紧固嵌合连接,所述附墙埋件采用过渡配合设在浇筑框下方表面紧固连接;

其中,所述锁紧槽具由加强筋、滚动齿轮、上承座、楔紧块、斜导柱、动模板组成,所述加强筋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分别对称嵌入设在上承座左右两侧边壁,所述滚动齿轮固定贯穿嵌入设在上承座内部下方,并通过侧方边壁斜导柱与动模板紧固嵌合连接,所述楔紧块分别对称嵌入在上承座左右两侧边沿,并与加强筋紧密嵌合连接,所述动模板固定通过滚动齿轮与上承座相连接且相互平行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悬挂件采用过渡配合分别嵌入设在升降机架左右两侧边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升油缸固定设在支座内部紧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爬升导轨采用过渡配合嵌合设在支座内壁侧方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浇筑框采用过渡配合嵌合设在升降机架内部活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巩固支架分别对称嵌入设在升降机构顶部左右两侧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承座固定通过侧方加强筋紧固连接在浇筑框底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通过两侧加固筋将上承座紧固安装嵌合在上承座底端下方,再由内部滚动齿轮转动利用自身内部齿进行啮合传动动力,来扭转动模板垂向滑动与上承座紧密拼接安装,然后再推动两臂楔紧块使斜导柱进行侧向滑行,同时配合上承座及动模板内部中央与拼装好后的浇筑框架密封嵌合,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浇筑后的桥梁墩身呈垂直固定状态,又可防止泥浆液体外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槽具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悬挂件、

2-顶升油缸、

3-爬升导轨、

4-支座、

5-浇筑框、

6-巩固支架、

7-附墙埋件、

8-锁紧槽具、

801-加强筋、

802-滚动齿轮、

803-上承座、

804-楔紧块、

805-斜导柱、

806-动模板、

9-升降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槽具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桥梁底节墩身浇筑防漏浆装置,包括悬挂件1、顶升油缸2、爬升导轨3、支座4、浇筑框5、巩固支架6、附墙埋件7、锁紧槽具8、升降机架9,所述升降机架9顶部左右两侧边沿固定设有巩固支架6且相互垂直为同一轴线,所述悬挂件1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对称垂直嵌入设在升降机架9左右两侧边沿紧固连接,所述顶升油缸2固定嵌入设在支座4内部下方,并通过侧壁接杆贯穿升降机架9与浇筑框5紧密嵌合活动连接,所述爬升导轨3固定通过上下端扣板紧固嵌合在支座内部边壁活动连接,且支座4分别对称嵌入设在升降机架9左右两侧截面偏上距离,所述浇筑框5通过两侧轴杆紧密嵌合设在升降机架9内部中央活动连接,且下方底端固定设有锁紧槽具8紧固嵌合连接,所述附墙埋件7采用过渡配合设在浇筑框5下方表面紧固连接;所述锁紧槽具8由加强筋801、滚动齿轮802、上承座803、楔紧块804、斜导柱805、动模板806组成,所述加强筋801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分别对称嵌入设在上承座803左右两侧边壁,所述滚动齿轮802固定贯穿嵌入设在上承座803内部下方,并通过侧方边壁斜导柱805与动模板806紧固嵌合连接,所述楔紧块804分别对称嵌入在上承座803左右两侧边沿,并与加强筋801紧密嵌合连接,所述动模板806固定通过滚动齿轮802与上承座803相连接且相互平行垂直。

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斜导柱805是塑胶模具中,用来提供滑块侧向抽芯所需动力的圆柱,所述加强筋801使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件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则在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俗称加强肋,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在进行使用时,先借助外部设备带动升降机架9安装在指定位置上,然后运转顶升油缸2带动爬升导轨3升降机架9往上拉起经过侧方悬挂件1固定,然后再由巩固支架6与泥浆注塑机连接将液体往浇筑框5内部灌入至桥墩框架内部,通过两侧加固筋801将上承座803紧固安装嵌合在上承座803底端下方,再由内部滚动齿轮802转动利用自身内部齿进行啮合传动动力,来扭转动模板806垂向滑动与上承座803紧密拼接安装,然后再推动两臂楔紧块804使斜导柱805进行侧向滑行,同时配合上承座803及动模板806内部中央与拼装好后的浇筑框架密封嵌合,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浇筑后的桥梁墩身呈垂直固定状态,又可防止泥浆液体外漏。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当浇筑的水泥量过大时,容易急剧产生滑力而使拼装组合好后的浇筑框架整体产生松动,导致部分泥浆液体外泄,过于严重则会导致浇筑成型后的桥梁墩身整体倾斜,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两侧加固筋将上承座紧固安装嵌合在上承座底端下方,再由内部滚动齿轮转动利用自身内部齿进行啮合传动动力,来扭转动模板垂向滑动与上承座紧密拼接安装,然后再推动两臂楔紧块使斜导柱进行侧向滑行,同时配合上承座及动模板内部中央与拼装好后的浇筑框架密封嵌合,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浇筑后的桥梁墩身呈垂直固定状态,又可防止泥浆液体外漏,具体如下所述:加强筋801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分别对称嵌入设在上承座803左右两侧边壁,所述滚动齿轮802固定贯穿嵌入设在上承座803内部下方,并通过侧方边壁斜导柱805与动模板806紧固嵌合连接,所述楔紧块804分别对称嵌入在上承座803左右两侧边沿,并与加强筋801紧密嵌合连接,所述动模板806固定通过滚动齿轮802与上承座803相连接且相互平行垂直。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文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文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本文所述的实施例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