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厚度检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289发布日期:2019-05-21 21:3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厚度检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厚度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的道路过程中,道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社会安全稳定。

在路面工程中,各个层次的厚度是和道路整体强度密切相关的,除了能保证强度外,严格控制各结构层的厚度,还能对路面的标高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直接位于面层下的承重层。基层的材料与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基层材料一般为无机结合料,如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等,而施工质量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是摊铺过程中无机结合料虚铺厚度的控制。

目前道路基层材料铺设过程中,常以破坏新铺设路面层来进行铺设厚度的检测,如挖坑法和钻孔取样法。这两种检测方式均需将铺设层挖至填筑界面或者分层铺设界面的位置,然后尺量厚度,再将坑、孔用相同的基层材料进行回填压实。但由于坑、孔回填压实与两侧壁粘结不牢固,经常会成为质量控制薄弱点。

因此,提供一种更加能够检测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厚度检测的装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且能够精准测量到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厚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厚度检测的装置,包括纵杆2,与纵杆2的上端垂直焊接固定的把手1,所述的纵杆2的下端连接有插入测量端4;所述的纵杆2靠近下端处的管壁上设置有三角水平撑3;

所述的三角水平撑3包括三根金属管,且该三根金属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相邻的金属管之间夹角为120度;

所述的纵杆2与插入测量端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插入测量端4包括插入管44;插入管上嵌入有标尺42;标尺42外罩有与插入管44固定的玻璃罩41;所述的插入管41下方设置有环形刀头45。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解决道路基层材料铺设过程中对铺设厚度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当结合料尚未固化时,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插入头插入铺设层量取后进行读数,以cm计,准确至0.1cm。这种可直接插入铺设层来检测铺设厚度的“钎探法”,造价较低、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易于存储,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为:把手1、纵杆2、三角水平撑3、插入测量端4、玻璃罩41、标尺42、玻璃罩43、透明玻璃观察缝43、插入管44、环形刀头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厚度检测的装置,包括纵杆2,与纵杆2的上端垂直焊接固定的把手1,所述的纵杆2的下端连接有插入测量端4;所述的纵杆2靠近下端处的管壁上设置有三角水平撑3;

所述的三角水平撑3包括三根金属管,且该三根金属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相邻的金属管之间夹角为120度;

所述的纵杆2与插入测量端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插入测量端4包括插入管44;插入管上嵌入有标尺42;标尺42外罩有与插入管44固定的玻璃罩41;所述的插入管41下方设置有环形刀头45。

实施例

插入测量端:是具有标尺线的直接测量铺设厚度的装置。探入头为环形刀头,环形刀头上方为两侧开口、嵌玻璃外壁的可视土层圆筒结构,结构壁为画有标尺线的φ57×t4空心圆形镀锌钢管,标尺“0”刻线与一侧开口上线平齐,自上而下进行读数,可测深度极限读数为30.0cm,圆筒结构通过螺纹与上部控制插入深度的三角水平撑相连接。

辅助把:是操作者将插入端顺利插入铺设层的辅助装置。由1.2m纵杆和水平把手组成,材质均为φ57×t4空心圆形镀锌钢管。

使用时,可由操作者双手持1辅助把水平把手,在道路工程基层材料铺设完成面上,配合使用三角水平撑控制插入深度,将插入端垂直钎入铺设面进行厚度检测,量取后进行读数,以cm计,准确至0.1cm。

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解决道路基层材料铺设过程中对铺设厚度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当结合料尚未固化时,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插入头插入铺设层量取后进行读数,以cm计,准确至0.1cm。这种可直接插入铺设层来检测铺设厚度的“钎探法”,造价较低、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易于存储,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