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落石棚洞式桥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1402发布日期:2019-02-10 22:49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落石棚洞式桥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铁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落石棚洞式桥台结构。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及铁路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大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部分复杂艰险山区也需进行公路、铁路工程的建设,因复杂艰险山区地质、地形条件较为恶劣,陡峻边坡上表层基岩严重风化,不可避免一些桥隧相连的地段存在危岩落石的情况,部分已运营道路、铁路已出现了危岩落石滚落后影响行车车辆及道路运行状况,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安全事故频发,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需求,贫困山区公路、铁路建设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山区道路、铁路的快速发展,车辆、列车运行频率的大幅增加,道路、铁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危岩落石影响车辆及行车安全,桥隧相连处桥梁与隧道是两个分离的主体结构,加长隧道能有效避免危岩落石影响运行车辆及行车安全,但陡峻边坡上加长隧道势必造成桥台台高加大,设计及施工难度将大大提高,不利于桥台结构受力及桥隧连接处理。桥台上设置的防坠落结构需要经济、实用,危岩落石冲击力较大,其防落石结构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同时还需缓解冲击力,尽量减小冲击力对桥台结构的影响。防落石结构顶应避免落石坠落后堆积在结构顶面,影响防落石结构及桥台结构受力。与此同时,防落石结构类型及内径尺寸应尽量与连接隧道保持一致,以便顺接及防排水处理。而目前的分体式桥台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在桥隧相连处已实施的防落石明洞结构边墙及基础均设置在桥台两侧,与桥台外边缘完全间隔分离,但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均存在棚洞内径尺寸大、与隧道连接不平顺、投资大、施工难度大、排水不畅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维护简单的防落石棚洞式桥台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落石棚洞式桥台结构,该桥台结构一侧与桥隧连接;包括桥台承台,以及位于桥台承台上端的桥台台身;所述桥台承台的宽度大于桥隧衬砌的宽度;所述桥台承台上设置与桥隧尺寸一致的棚洞;所述棚洞与桥隧邻接的一侧设置沉降缝,并在沉降缝处设置止水带;所述棚洞包括边墙和拱顶,所述边墙的上端与拱顶结合处设置伸出拱顶外侧的台阶,所述拱顶的上表面设置防水层;所述边墙的台阶上设置挡土板,所述挡土板底部设置泄水孔;两挡土板之间填充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顶部呈人字形屋顶状;所述桥台台身的翼缘板边缘处设置有检修平台及隧道排水沟。

优选的是,所述边墙下部设置用于检修桥台台身的检修台阶。

优选的是,所述边墙与桥台承台采用预埋钢筋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挡土板与边墙采用预埋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结构,可有效减小棚洞洞身内径尺寸及施工难度,同时还能抵抗落石冲击、洞顶堆载附加压力影响,解决桥隧相连处排水不畅及维护人员检修困难等问题。桥台与棚洞连成一体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其外形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完全可用于复杂艰险山区公路、铁路工程中危岩落石地段桥梁结构及运营安全防护,可在市政、地铁、建筑等工程中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其中仅示出了部分结构。

图3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仅示出了部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实施例1

一种防落石棚洞式桥台结构,如图1-3所示,该桥台结构一侧与桥隧1连接;包括桥台承台2,以及位于桥台承台2上端的桥台台身3;所述桥台承台2的宽度大于桥隧1衬砌的宽度;所述桥台承台2上设置与桥隧1尺寸一致的棚洞4;所述棚洞4与桥隧1邻接的一侧设置沉降缝5,并在沉降缝5处设置止水带6;所述棚洞4包括边墙7和拱顶8,所述边墙7的上端与拱顶8结合处设置伸出拱顶8外侧的台阶,所述拱顶8的上表面设置防水层9;所述边墙7的台阶上设置挡土板10,所述挡土板10底部设置泄水孔11;两挡土板10之间填充缓冲层12;所述缓冲层12的顶部呈人字形屋顶状;所述桥台台身3的一侧翼缘板边缘处设置有检修平台13,另一侧翼缘板边缘处设置有隧道排水沟14。

具体的是,所述边墙7与桥台承台2采用预埋钢筋连接。

具体的是,所述挡土板10与边墙7采用预埋螺栓连接。

实施例2

一种防落石棚洞式桥台结构,该桥台结构一侧与桥隧1连接;包括桥台承台2,以及位于桥台承台2上端的桥台台身3;所述桥台承台2的宽度大于桥隧1衬砌的宽度;所述桥台承台2上设置与桥隧1尺寸一致的棚洞4;所述棚洞4与桥隧1邻接的一侧设置沉降缝5,并在沉降缝5处设置止水带6;所述棚洞4包括边墙7和拱顶8,所述边墙7的上端与拱顶8结合处设置伸出拱顶8外侧的台阶,所述拱顶8的上表面设置防水层9;所述边墙7的台阶上设置挡土板10,所述挡土板10底部设置泄水孔11;两挡土板10之间填充缓冲层12;所述缓冲层12的顶部呈人字形屋顶状;所述桥台台身3的翼缘板边缘处设置有检修平台13及隧道排水沟14。

其中,所述边墙7下部设置用于检修桥台台身3的检修台阶15,进一步提高检修的便捷性。

施工过程如下:

1、实施桥台承台,桥台承台顶预留桥台台身、棚洞边墙的连接钢筋,桥隧连接处设置沉降缝;

2、实施棚洞结构,棚洞两侧边墙及拱顶在桥隧相连沉降缝处预留止水带;棚洞两侧边墙顶设置挡土板,挡土板底部设置泄水孔;

3、棚洞边墙顶挡土板内侧设置防水层,填筑柔性缓冲材料,缓冲材料顶面设置人字斜坡;

4、实施桥台台身及两侧翼缘板处的检修平台及隧道排水沟;

5、实施连接处隧道结构及沉降缝处防排水措施;

6、架设梁体,实施桥面铺装。

本实用新型的棚洞采用拱形结构,该结构顶设置斜坡式缓冲材料,可有效解决落石冲击及洞顶堆载等附加压力对棚洞式桥台结构受力的影响。棚洞连接处内径尺寸与桥隧一致,连接处设置沉降缝,可有效解决桥隧结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开裂、错台、顺接及防排水等问题。通过在棚洞两侧的边墙顶设置挡土板,挡土板底部设置泄水孔,挡土板内侧设置防水层,可有效解决棚洞顶柔性缓冲材料滑落、积水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创新的棚洞与桥台一体的结构方式,有效解决棚洞内径尺寸大、与隧道连接不平顺、投资大、施工难度大、排水不畅等问题,同时将棚洞及桥台结构连成一体,共用基础,使得结构外形更为简洁、美观。棚洞与桥台结构一体,基础共用,可减小施工工序、简化施工、经济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