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8965发布日期:2019-03-30 08:2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的发展,沥青路面结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路面结构形式,但是由于我国沥青资源的短缺,大多数采用的薄沥青结构,由于缺乏厚度,在其表面极容易产生车辙、坑槽、水破坏、反射裂缝等病害的存在,甚至还会由此衍生出对路面结构性的破坏,这大大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使得沥青路面往往还远远没有达到设计寿命就要进行改头换面的大修,在增加了路面结构的维修养护费用,也影响了道路的通行。

为了提高路面结构使用寿命、减少病害的发生的,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如申请号为201720720851.2公布的一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其路面结构中,柔性基层和沥青面层一起构成全厚式沥青面层,极大提高了路面的整体耐久性能。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厚沥青仍然是主要的结构,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我国沥青里面中,发展成熟的是半刚性沥青结构,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那么不但能够压缩成本,而且还可以缩减技术积累的时间,大大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技术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通过改进挡墙结构,与此同时保留了半刚性的支撑结构,在保护路基的同时提供级配碎石各层的承载基底,能够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克服其水损伤的结构性缺陷,通过组合式的级配碎石组合使用,充分利用了碎石的力学非线性特点,在保证排水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基底的抗碾压能力,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夯实路基和设在夯实路基两侧的基层挡墙,所述夯实路基表面设有调平层,所述调平层或夯实路基上表面设有半刚性基底层,所述半刚性基底层和夯实路基之间设有碎石改性层,在所述半刚性基底层上表面依次设有级配碎石过渡层和沥青级配碎石基层,在沥青级配碎石基层上表面依次设有中面层和表面层;

其中,半刚性基底层的厚度为5~10cm;

碎石改性层的厚度为0~15cm;

级配碎石过渡层的厚度为15~20cm;

沥青级配碎石基层的厚度为10~24cm;

中面层的厚度为5~7cm;

表面层的厚度为3~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层挡墙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渗水孔,且所述渗水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呈外凸状的致密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夯实路基、调平层、碎石改性层和半刚性基底层组成剖面为梯形的结构,且位于梯形顶部的半刚性基底层侧面与基层挡墙之间的距离为5~10cm,且在该间隙内充填有石灰石细骨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刚性基底层和级配碎石过渡层之间设有扩展基底,所述扩展基底两端直接设在自然地基上,所述级配碎石过渡层和沥青级配碎石基层依次呈梯形设在扩展基底上,所述中面层和表面层呈矩形依次设在沥青级配碎石基层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挡墙结构,与此同时保留了半刚性的支撑结构,并且改进半刚性基底层的厚度以及其所处的深度,在保护路基的同时提供级配碎石各层的承载基底,能够利用半刚性结构保护路基的同时还能够克服其水损伤的结构性缺陷,通过扬长避短可以提高路面的抗压能力和防开裂的作用,改进基底的排水结构,使其在具有刚性承载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排水,避免水损伤,另外通过组合式的级配碎石组合使用,充分利用了碎石的力学非线性特点,在保证排水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基底的抗碾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夯实路基;2-基层挡墙;3-调平层;4-半刚性基底层;5-碎石改性层;6-级配碎石过渡层;7-沥青级配碎石基层;8-中面层;9-表面层;10-渗水孔;11-致密过滤网;12-石灰石细骨料层;13-扩展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夯实路基1和设在夯实路基1两侧的基层挡墙2,所述基层挡墙2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渗水孔10,且所述渗水孔10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呈外凸状的致密过滤网11。在现有的柔性沥青路上,如果仅仅是表面具备柔性结构,往往会使得水进入路基中,使得沥青最终产生水损伤,因此,在现有结构中,往往是较厚的沥青来弥补上述缺陷,而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基层挡墙2上设置渗水孔10,从而使得整个路面结构在立体上具备可以渗水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水损伤的缺陷。

所述夯实路基1表面设有调平层3,在夯实路基1的基础上通过调平层3的调平作用,使其能够具备最基本的平整能力,调平层3或夯实路基1上表面设有半刚性基底层4,半刚性基底层4起到承载上覆载荷的作用,半刚性基底层4和夯实路基1之间设有碎石改性层5,所述夯实路基1、调平层3、碎石改性层5和半刚性基底层4组成剖面为梯形的结构,且位于梯形顶部的半刚性基底层4侧面与基层挡墙2之间的距离为5~10cm,且在该间隙内充填有石灰石细骨料层12,填充的石灰石细骨料层12能够通过颗粒之间的相互滚动和摩擦作用实现承载力和剪切力的分散,从而将其分散到地基和基层挡墙2上,减少直接对路面结构的作用。

在所述半刚性基底层4上表面依次设有级配碎石过渡层6和沥青级配碎石基层7,碎石结构在增加路面承载强度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基层开裂对其它层面造成影响,在沥青级配碎石基层7上表面依次设有中面层8和表面层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半刚性基底层4的厚度为5~10cm;碎石改性层5的厚度为0~15cm;级配碎石过渡层6的厚度为15~20cm;沥青级配碎石基层7的厚度为10~24cm;中面层8的厚度为5~7cm;表面层9的厚度为3~5cm。通过改进各层之间的厚度比,其中主要是通过改进半刚性基底层4的厚度以及其所处的深度,在保护路基的同时提供级配碎石各层的承载基底,能够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优选的是,所述半刚性基底层4和级配碎石过渡层6之间设有扩展基底13,通过扩展基底13的横向延展作用,进一步的将横向剪切力转换为垂向的载荷能力,提高地基的承受能力,扩展基底13两端直接设在自然地基上,所述级配碎石过渡层6和沥青级配碎石基层7依次呈梯形设在扩展基底13上,所述中面层8和表面层9呈矩形依次设在沥青级配碎石基层7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组合式构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通过降低半刚性基底层4的厚度,并将其下沉,一方面能够降低其强度,另外一方面能够提高半刚性的抗裂能力和承载能力,通过发挥碎石的承载能力,另外,级配碎石和沥青碎石设置在基底上,能够具有稳定的基础,可以承受更强的垂向载荷,将载荷分散到路基上去,充分发挥级配力学的非线性特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的优点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改进挡墙结构,并且与此同时保留了半刚性的支撑结构,能够利用半刚性结构保护路基的同时还能够克服其水损伤的结构性缺陷,通过扬长避短可以提高路面的抗压能力和防开裂的作用;

第二,通过组合式的级配碎石组合使用,充分利用了碎石的力学非线性特点,在保证排水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基底的抗碾压能力;

第三,改进基底的排水结构,使其在具有刚性承载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排水,避免水损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