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100发布日期:2019-05-24 20:5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截至201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35万公里,其中公路养护里程为467.4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7.9%。数据表明我国公路建设已由“建设为主”过渡到“建养并重”的阶段,公路以及市政道路的养护市场巨大,且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需求亦十分迫切。

装配式路面技术是指在预制场预制成型、经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再进行安装的一种路面形式,其最为显著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维修养护方便,因而近年来被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快速修复技术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常见的装配式路面为水泥混凝土材质,因为水泥混凝土具有的高强度、高刚度、塑形性好的特点,更适合装配式路面需要吊装、设置拼接构件的要求。作为一种快速修复技术而言,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也存在弊端。由于水泥混凝土自重大,因而对吊装设备的要求较高;再者,由于刚度大的缘故,路面板与路面板之间的拼接平整性通常较差,会出现行车跳动的问题;此外,从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上也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前,随着沥青材料的发展,以及沥青路面所能提供的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市面上逐渐出现了装配式沥青路面的身影,如专利ZL 201210352474.3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卷(板)的高黏度改性沥青薄层路面,其是以无纺土工布为基材,铺筑以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制成的薄层路面,厚度在1-3cm范围内,具有可工厂化生产、可卷曲、装配式施工的特点。主要应用于微裂缝、抗滑能力下降、渗水等路面功能性病害的修复,同时也可以用于水泥路面升级改造为沥青路面(“白改黑”)工程中,但其在施工实施中,为保证足够的粘结强度,不仅需要撒布一层热沥青或橡胶沥青作为粘结层,还需要对加铺原路面进行铣刨和打毛处理,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应用时无需撒布沥青等粘结剂,无需对原有面层进行铣刨或凿毛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合的路面层、过渡层、压敏胶层和离型层。

如此,使用时,只需揭去离型层,将路面结构摊铺于目标位置(如路基或旧路面)上即可,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所述路面层由沥青混合料制成。优选地,由高粘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制成,使得路面结构产品可卷曲。

路面层主要用于是直接承受外部荷载和环境的作用;进一步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由高粘高弹改性沥青(6-8重量份)和玄武岩级配集料(100重量份)混合而成,进一步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的主控技术指标——60℃动力粘度应大于70万Pa·s,弹性恢复变形率大于98%;玄武岩级配集料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AC-10、AC-5、OGFC-10、SMA-10中的要求。

所述过渡层由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制成。优选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用量为0.6-0.8L/㎡。过渡层的设置可增强路面层与压敏胶层的粘结强度。

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0.5-0.7mm。

所述过渡层和压敏胶层之间设有基体层。

所述基体层由无纺土工布、玻纤网格布、聚乙烯网格布中的一种或几种铺设而成。如此,构成过渡层的部分材料透过基体层上的孔隙直接与压敏胶层接触,提升各层之间的结合强度。

基体层一方面在路面结构中充当基体作用;另一方面,在实施铺筑后,是路面抗拉剪强度的部分来源,优化路面结构的受力性能。

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2mm。

所述压敏胶层由树脂类压敏胶或橡胶类压敏胶制成,优选为树脂类压敏胶。

压敏胶层的作用是在超薄路面结构铺筑后提供足够的粘结力,保证超薄路面结构不会脱落,采用压敏胶材料能充分借助路面结构受到荷载作用,压力越大,粘结作用则越强;优选地,压敏胶用量为1-2L/㎡。

本实用新型中,离型层可在生产、存储、运输等非实施阶段隔离压敏胶层的粘结作用和免除压敏胶层受污染影响效果。

所述离型层为硅油离型层或淋膜离型层,优选为硅油离型纸。

所述路面结构的宽度为3m、3.3m、3.5m、3.75m中的一种,长度为5m、8m、10m、12m、15m中的一种。可根据需要预制多种尺寸的路面结构,据现场需要选用、拼接,完成路面铺设。

进一步地,路面层的厚度为1-2cm,一般为1-1.5cm,优选为1-1.2cm。

优选地,实施路面结构中,压敏胶层与原路面(粘附性)加压粘结后的剥离力(F1)、压敏胶剂的内聚力(压敏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F2)、压敏胶的粘结力(压敏胶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F3)以及路面层的内粘聚力(F4),材料选取和生产应满足F1<F2<F3<F4。

实施路面结构可根据需要在工厂生产时标化好车道分割线、斑马线等交通标志线。

本实用新型的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具有厚度薄、可卷曲、自粘结的特点,可在工厂集中生产,成卷备用,运输到现场,直接移除离型纸即可摊铺实施(前提是路面干净,无结构性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具有自粘结功能,这种结构可以省去现有技术需要进行撒布沥青、凿毛、铣刨的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路面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所示,一种自粘装配式路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合的路面层5、过渡层4、基体层3、压敏胶层2和离型层1。其中,离型层厚度为0.5mm,压敏胶层厚度为1.5mm,基体层3的厚度为3mm,过渡层4的厚度为0.6mm,路面层5的厚度为1cm。

所述路面层5由SMA-10高粘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制成。所述过渡层4由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制成。所述基体层3由无纺土工布铺设而成。所述压敏胶层2由丙烯酸酯压敏胶制成。所述离型层1为硅油离型层。所述路面结构的宽度为3.5m,长度为5m。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