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739发布日期:2019-04-20 03:4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垃圾的日益增多,垃圾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现有的垃圾处理,一般采用填埋方式。垃圾填埋场一般都规划配套辅助道路,但现有技术是直接在垃圾堆体上铺筑1米厚土石碾压路基(80%石块和20%土掺混),在路基表面铺设一层碎石路面。其结构使用年限短,维护频繁,又因为道路建设在垃圾堆体上,受垃圾不均匀沉降的影响道路容易出现开裂、泛浆、唧泥等病害,严重时有污水外溢的环境风险。基于环保的标准,对垃圾填埋辅助道路的要求非常的高,不仅要解决在垃圾堆体上建设道路保障使用年限的问题,还要解决在垃圾堆体上建设道路环境污染控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采用柔性结构能适应垃圾不均匀沉降给道路带来的结构破坏、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高的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碾压块石层、级配卵石层、HDPE膜防渗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乳化沥青下封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乳化沥青粘层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碾压块石层铺设在垃圾堆体上,所述乳化沥青下封层用于粘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乳化沥青粘层用于粘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HDPE膜防渗层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之间还设有天然砂砾垫层。

所述HDPE膜防渗层的上下面分别设有200g/m2土工布膜上保护层和200g/m2土工布膜下保护层。

所述HDPE膜防渗层的上下面分别设有上复合土工排水网和下复合土工排水网。

所述碾压块石层的厚度为800mm。

所述级配卵石层的厚度为300mm。

所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厚度为400mm。

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50mm。

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50mm。

所述天然砂砾垫层的的厚度为4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一种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其整体采用柔性结构能适应垃圾不均匀沉降给道路带来的结构破坏,提高了整体承载力,增加了水平防渗功能,加强了导水效率,解决了使用年限低的问题,提高了环境污染风险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F处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垃圾堆体;2、碾压块石层;3、级配卵石层;4、HDPE膜防渗层;5、天然砂砾垫层;6、水泥稳定砂砾基层;7、乳化沥青下封层;8、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9、乳化沥青粘层;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1、碎石盲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碾压块石层2、级配卵石层3、HDPE膜防渗层4、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乳化沥青下封层7、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8、乳化沥青粘层9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0,乳化沥青下封层7用于粘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8,乳化沥青粘层9用于粘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8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0。

碾压块石层2铺设在垃圾堆体1上,再在碾压块石层2上铺设级配卵石层3,用于对垃圾层的承载力补强,减缓垃圾的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碾压块石层2还可以加强了导水效率,加快排出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HDPE膜防渗层4作为道路防渗结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用于承担路面向下传递的垂直荷载的作用,并将荷载有效扩散,将由上往下的渗水进行有效隔离;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8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0用于抵抗水平力和车轮吸力引起的磨耗和松散,提高结构层之间的黏结作用,提高两层面层的结构力,并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车轮吸力,使道路顶面形成耐磨、不透水、抗滑的结构,并且采用沥青混凝土层作为顶层,使得道路为柔性结构。

本实施例中,在HDPE膜防渗层4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之间还铺设有天然砂砾垫层5该层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结合,作用为承担路面向下传递的垂直荷载的作用,并将荷载有效扩散。

本实施例中,HDPE膜防渗层4的上下面分别设有200g/m2土工布膜上保护层和200g/m2土工布膜下保护层,用于保护HDPE膜。两层的200g/m2土工布膜均采用专用胶粘合,使每一块土工膜相连形成整体,HDPE膜采用热熔焊接,使每一块HDPE膜相连形成整体,作为道路防渗结构并保护防渗膜不被破坏。

本实施例中,碾压块石层2的厚度为800mm。级配卵石层3的厚度为300m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的厚度为40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8的厚度为5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0的厚度为50mm。天然砂砾垫层5的的厚度为400mm。

本实施例中,铺设800mm厚碾压块石层2和300mm后级配卵石层3后,采用22吨双钢轮压路机反复碾压密实,使压实度达到93%以上,用于对垃圾层的承载力补强,减缓垃圾的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铺设400mm厚天然砂砾垫层5和400m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6后,采用22吨双钢轮压路机反复碾压密实,使压实度达到98%以上,承担路面向下传递的垂直荷载的作用,并将荷载有效扩散,将由上往下的渗水进行有效隔离;铺设乳化沥青下封层7、50m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8、乳化沥青粘层9和50m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10后,采用专用机械摊铺,精确控制摊铺高度和平整度,用于抵抗水平力和车轮吸力引起的磨耗和松散,提高结构层之间的黏结作用,提高两层面层的结构力,并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车轮吸力,使道路顶面形成耐磨、不透水、抗滑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在碾压块石层2和级配卵石层3的两侧设有碎石盲沟11,用于防止旁边的垃圾堆体1的水进入碾压块石层2和级配卵石层3,碎石盲沟与碾压块石层2和级配卵石层3之间用HDPE膜防渗层4进行防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与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HDPE膜防渗层4的上下面分别设有上复合土工排水网和下复合土工排水网。上下两层复合土工排水网与HDPE膜防渗层4形成一个夹层,具有导水导气的作用,能将同一水平面内的水和气导入其他排水排气系统。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