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防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6573发布日期:2019-06-12 00:3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防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公路防眩板,属于交通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防眩板是为解决对向车灯眩光,生产制造的安装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一种交通安全产品。多设置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上或护栏中间,也有一些设置在中央开口活动护栏上,从材质上分钢制防眩板、塑料防眩板、玻璃钢防眩板,采用可转动的防眩板是降低防眩板受风力作用而损坏的一种手段,但由于缺少归位功能,防眩板转动角度无法保证,容易降低防眩效果,同时一体成型结构的设计无法局部拆卸回收,资源浪费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防眩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归位功能,造型美观,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公路防眩板,包括转动组件、上盖以及弧形防眩板,所述转动组件上端安装上盖,所述弧形防眩板下端设置转动组件且弧形防眩板上端穿过上盖延伸至上盖上方,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底座、定位板、凹槽一、转轴、扭转弹簧以及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开设在底座上端面且凹槽二开设在凹槽一内部底端,所述转轴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凹槽二内部底端中间位置且转轴环形侧面设置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下端固定在凹槽二内部底端且扭转弹簧上端卡在定位板下端,所述定位板设置在凹槽一内部底端且定位板安插在转轴上端,所述弧形防眩板下端设置定位板上端面中间位置且弧形防眩板与定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一内部底端呈环形等距开设四组沉头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下端开设方形插槽,所述转轴上端呈方形,且转轴上端安插在方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端开设圆孔且圆孔内设置弧形防眩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内表面设置内螺纹,所述底座上端外表面开设外螺纹,所述上盖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与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端面呈环形等距开设四组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啮合螺杆,所述螺杆下端穿过上盖并固定牛眼珠,所述牛眼珠下端与定位板上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路防眩板,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底座、定位板、凹槽一、转轴、扭转弹簧以及凹槽二,该设计实现了弧形防眩板受风力作用转动时带动定位板以及转轴转动,从而增加扭转弹簧的弹性势能,以此实现风停后弧形防眩板在扭转弹簧作用下恢复原位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多组弧形防眩板的整齐度,同时保证防眩效果,凹槽一和凹槽二的设计为定位板、转轴以及扭转弹簧的安装提供空间,降低空间占用量,当弧形防眩板从定位板上端折断时,将定位板从凹槽一内抽出便于底座以及底座内零件的重复使用,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归位功能,造型美观,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防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防眩板中转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防眩板中转轴的结构图;

图中:1-转动组件、2-上盖、3-弧形防眩板、11-底座、12-定位板、13-凹槽一、14-转轴、15-扭转弹簧、16-凹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防眩板,包括转动组件1、上盖2以及弧形防眩板3,转动组件1上端安装上盖2,弧形防眩板3下端设置转动组件1且弧形防眩板3上端穿过上盖2延伸至上盖2上方。

转动组件1包括底座11、定位板12、凹槽一13、转轴14、扭转弹簧15以及凹槽二16,凹槽一13开设在底座11上端面且凹槽二16开设在凹槽一13内部底端,转轴14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凹槽二16内部底端中间位置且转轴14环形侧面设置扭转弹簧15,扭转弹簧15下端固定在凹槽二16内部底端且扭转弹簧15上端卡在定位板12下端,定位板12设置在凹槽一13内部底端且定位板12安插在转轴14上端,弧形防眩板3下端设置定位板12上端面中间位置且弧形防眩板3与定位板12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弧形防眩板3受风力作用转动时,弧形防眩板3带动定位板12在凹槽一13内转动,定位板12带动转轴14围绕轴承在凹槽二16内转动,同时卡在定位板12下端的扭转弹簧15弹性势能增加,当弧形防眩板3不再受风力作用时,转轴14、定位板12以及弧形防眩板3均在扭转弹簧15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当弧形防眩板3折断后,打开上盖2,取出并更换新的定位板12以及弧形防眩板3,达到便捷更换的目的,或将底座11整体拆除,达到回收转轴14以及扭转弹簧15目的,实现重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凹槽一13内部底端呈环形等距开设四组沉头孔,沉头孔一的设计方便安装沉头螺栓,方便将底座11固定。

定位板12下端开设方形插槽,转轴14上端呈方形,且转轴14上端安插在方形槽内,通过将定位板12上端插槽与转轴14上端连接,实现定位板12带动转轴14转动的目的。

上盖2上端开设圆孔且圆孔内设置弧形防眩板3,圆孔的设计为弧形防眩板3的转动提供空间。

上盖2内表面设置内螺纹,底座11上端外表面开设外螺纹,上盖2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与底座11相连接,利用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啮合的特点将上盖2安装在底座11上端,防止定位板12上端脱离底座11。

上盖2上端面呈环形等距开设四组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啮合螺杆,螺杆下端穿过上盖2并固定牛眼珠,牛眼珠下端与定位板12上端相接触,转动螺杆实现螺杆沿着螺纹孔向下运动,直至螺杆下端的牛眼珠与定位板12上端接触,以此达到防定位板12歪斜的目的,在定位板12在弧形防眩板3带动下转动时,牛眼珠沿着定位板12上端面滚动,降低摩擦力,继而降低磨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