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的复式主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7343发布日期:2019-05-15 22:4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的复式主梁。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也取得实质性的飞跃,不同先进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出现,目前的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使得桥梁具有整体性能优良、结构的变形较小、结构的刚度较大、抗震能力较强等优点,这也是目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桥梁施工机械设备对桥梁建设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对桥梁建设的质量加以提升,并且对桥梁的安全运行加以保障,对工程施工的效率给予大大的提升,有效缩短施工的工期。

现有的土木工程的桥梁施工设备,其中多数属于通用,少数已在适应桥梁施工特点中演变为专用。起重机、架桥机在桥梁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架桥机是在公路、铁路轨道上行驶、用于整跨架设跨梁的桥梁施工机械,其主要功能是将梁片提起,然后运送到位置后放下,但机身庞大,超出铁路运输限界,有时须解体运送,到达工地后,再组装使用。目前,桥梁施工对象正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土木工程桥梁施工设备的要求比以前更高,因此,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的复式主梁,能够适用于地势复杂的地理环境,降低对原生环境的破坏,运送方便快捷,从更大程度上减少施工费用,组装方便,节省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的复式主梁,通过连接件将主梁单元组合成不同长度的复式主梁,并通过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对相邻两主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分进行加强,连接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解决了现有的桥梁施工用设备的主梁长度单一、组装拆卸耗时耗力,运送不方便,适用地理环境范围较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的复式主梁,包括主梁单元,所述主梁单元包括两纵梁组,两所述纵梁组之间并排固定有若干横梁,所述主梁单元的横截面为中空梯形结构,复式主梁中两相邻所述主梁单元之间通过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主梁单元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纵梁组为一体结构,包括上纵梁、两块筋板、下纵梁,所述纵梁组的横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两所述筋板分别位于纵梁组的梯形结构的两腰处;所述筋板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筋板的一表面上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连接件呈等腰梯形结构,并与纵梁组中的中空梯形结构相配合对应;所述连接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纵梁组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固定有一导向条;所述上纵梁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上连接槽,一所述上连接槽内滑动设置有一上加强板;所述下纵梁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下连接槽,一所述下连接槽内滑动设置有一下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纵梁为矩形梁,所述上纵梁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上限位孔、一上滑槽;所述上限位孔与一上连接槽相连通,所述上滑槽与另一上连接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纵梁为矩形梁,所述下纵梁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下限位孔、一下滑槽,所述下限位孔与一下连接槽相连通,所述下滑槽与另一下连接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并排开设有与连接孔相配合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连接件通过螺纹孔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位于纵梁组中空梯形结构的内部,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与导向条相配合对应的导向槽,所述连接件通过导向条与导向槽相配合的方式卡接在纵梁组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导向条位于主梁单元的同一端,所述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分别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另一主梁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加强板为矩形板,所述下加强板的一端固定有一下滑块,所述下加强板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定位滑槽;所述定位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一定位滑杆,所述定位滑杆的一端与定位滑槽的底部之间安装有一回位弹簧,所述定位滑杆的另一端呈半球面结构,所述定位滑杆穿过下限位孔与另一主梁单元的下纵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滑块为矩形块;所述下滑块滑动设置在下滑槽内,所述下滑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与螺母相螺合的方式固定在下纵梁的下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强板为矩形板,所述上加强板的一端开设有一定位孔,并配合设置有一螺钉;所述上加强板的另一端固定有一上滑块;所述上滑块滑动设置在上滑槽内;所述上加强板通过定位孔与螺钉相螺合的方式与另一主梁单元的上纵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与主梁单元端面之间的距离为连接件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端面为一主梁单元与另一主梁单元的接触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连接件将主梁单元组合成不同长度的复式主梁,拆卸组装方便,可根据运送需求、施工需求等将复式主梁长度延伸至所需长度,运输方便,临时架桥所需的时间亦会显著缩短,减少安装费用,减少对原生地理环境的破坏,适用于复杂的地理环境,组装时简单快捷,降低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

2、本发明复式主梁中相邻两主梁单元之间的连接部分通过下加强板、上加强板进行加强,有效提高复式主梁的安全性能,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均滑动设置在纵梁组内,通过推动即可实现连接两主梁单元,同时筋板上设置有连接孔,降低主梁自身重量,且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操作。

3、本发明筋板上设置有与导向条相配合对应的导向槽,对连接件起到较好的导向及限位作用,使连接件上的螺纹孔与筋板上的连接孔直接对齐,节约安装时对孔的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的复式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图1的结构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纵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结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结构左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图10的结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中下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上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上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下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主梁单元,2-上纵梁,3-筋板,4-横梁,5-下纵梁,6-连接件,7-下加强板,8-上加强板,9-限位板,201-上连接槽,202-上限位孔,203-上滑槽,301-连接孔,501-下连接槽,502-下限位孔,503-下滑槽,601-紧固螺栓,602-螺纹孔,603-导向条,701-螺母,702-下滑块,703-螺纹杆,704-定位滑杆,705-定位滑槽,706-回位弹簧,801-螺钉,802-上滑块,803-定位孔,90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端”、“距离”、“中”、“长度”、“内”、“顶”、“横”、“纵”、“相邻”、“中心对称”、“并排”、“连通”、“底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18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的复式主梁,包括主梁单元1,主梁单元1包括两纵梁组,两纵梁组之间并排固定有六个横梁4,主梁单元1的横截面为中空梯形结构,复式主梁中两相邻主梁单元1之间通过一连接件6连接,主梁单元1呈中心对称结构;纵梁组为一体结构,包括上纵梁2、两块筋板3、下纵梁5,纵梁组的横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两筋板3分别位于纵梁组的梯形结构的两腰处;筋板3上均匀的开设有八个连接孔301;筋板3的一表面上设置有一限位板9;连接件6呈等腰梯形结构,并与纵梁组中的中空梯形结构相配合对应;连接件6通过紧固螺栓601固定在纵梁组内;连接件6的一端部固定有一导向条603;导向条603为矩形条,上纵梁2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上连接槽201,上连接槽201为矩形槽,一上连接槽201内滑动设置有一上加强板8;下纵梁5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下连接槽501,下连接槽501为矩形槽,一下连接槽501内滑动设置有一下加强板7,连接件6、下加强板7、上加强板8、导向条603位于主梁单元1的同一端,下加强板7、上加强板8分别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另一主梁单元1相连接,主梁单元1的长度为3-10米,可根据运送需求、施工需求等将复式主梁长度延伸至所需长度,运输方便,临时架桥所需的时间亦会显著缩短,减少安装费用,减少对原生地理环境的破坏,适用于复杂的地理环境,组装时简单快捷,降低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

其中如图1-7、17-18所示,上纵梁2为矩形梁,上纵梁2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上限位孔202、一上滑槽203;上滑槽203为矩形槽,上限位孔202与一上连接槽201相连通,上连接槽201为矩形槽;上滑槽203与另一上连接槽201相连通;下纵梁5为矩形梁,下纵梁5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下限位孔502、一下滑槽503,下滑槽503为矩形槽,下连接槽501为矩形槽,下限位孔502与一下连接槽501相连通,下滑槽503与另一下连接槽501相连通,下加强板7、上加强板8在上连接槽201、下连接槽501内滑动,操作简单。

其中如图1-10所示,连接件6上并排开设有与连接孔301相配合对应的螺纹孔602,螺纹孔602为4个,连接件6通过螺纹孔602与紧固螺栓601相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筋板3上,筋板3上设置有连接孔301,降低主梁自身重量,且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操作。

其中如图1-5、10-12、15所示,限位板9位于纵梁组中空梯形结构的内部,限位板9为矩形结构,限位板9上开设有与导向条603相配合对应的导向槽901,连接件6通过导向条603与导向槽901相配合的方式卡接在纵梁组内,导向条603根据需要固定在连接件6两端部其中一端;限位板9与主梁单元1端面之间的距离为连接件6长度的二分之一,端面为一主梁单元1与另一主梁单元1的接触面,限位板9对连接件6起到较好的导向及限位作用,使连接件6上的螺纹孔602与筋板3上的连接孔301直接对齐,节约安装时对孔的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其中如图1-6、13-15、17-18所示,下加强板7为矩形板,下加强板7的一端固定有一下滑块702,下加强板7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定位滑槽705;定位滑槽705内滑动设置有一定位滑杆704,定位滑杆704的一端与定位滑槽705的底部之间安装有一回位弹簧706,定位滑杆704的另一端呈半球面结构,定位滑杆704穿过下限位孔502与另一主梁单元1的下纵梁5相连接,下滑块702为矩形块;下滑块702滑动设置在下滑槽503内,下滑块70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螺纹杆703;螺纹杆703通过与螺母701相螺合的方式固定在下纵梁5的下滑槽503内;上加强板8为矩形板,上加强板8的一端开设有一定位孔803,并配合设置有一螺钉801;上加强板8的另一端固定有一上滑块802;上滑块802滑动设置在上滑槽203内;上加强板8通过定位孔803与螺钉801相螺合的方式与另一主梁单元1的上纵梁2相连接,通过下加强板7、上加强板8进行加强,有效提高复式主梁的安全性能,下加强板7、上加强板8均滑动设置在纵梁组内,通过推动即可实现连接两主梁单元。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取主梁单元1的长度为5米,将连接件6推至纵梁组中的中空梯形结构内,当连接件6推至导向条603与导向槽901相配合且推不动时,即连接件6上的螺纹孔602与筋板3上的连接孔301直接对齐,将另一主梁单元1中的纵梁组中的中空梯形结构穿入连接件6内,将连接件6通过螺纹孔602与紧固螺栓601相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筋板3上;

通过下滑块702推动下加强板7,当回位弹簧706将定位滑杆704顶出至穿过另一主梁单元1的下纵梁5的下限位孔502时,通过螺母701与螺纹杆703螺合将下加强板7固定在下纵梁5的下滑槽503内;通过上滑块802推动上加强板8,推至上滑槽203端部,通过定位孔803与螺钉801相螺合的方式与另一主梁单元1的上纵梁2相连接,节约安装时对孔的时间,提高安装效率,下加强板7、上加强板8增强主梁的强度。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19所示,取三个长度分别为8米、5米、5米的主梁单元1,将连接件6推至5米主梁单元1的纵梁组中的中空梯形结构内,当连接件6推至导向条603与导向槽901相配合且推不动时,即连接件6上的螺纹孔602与筋板3上的连接孔301直接对齐,将另一5米主梁单元1中的纵梁组中的中空梯形结构穿入连接件6内,将连接件6通过螺纹孔602与紧固螺栓601相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筋板3上;将另一连接件6推至第二段5米主梁单元1的纵梁组中的中空梯形结构内,同理连接第二段5米主梁单元1与8米主梁单元1;

推动两段5米主梁单元1上的下滑块702推动下加强板7,当回位弹簧706将定位滑杆704顶出至穿过相邻主梁单元1的下纵梁5的下限位孔502时,通过螺母701与螺纹杆703螺合将下加强板7固定在下纵梁5的下滑槽503内;推动两段5米主梁单元1上的上滑块802推动上加强板8,推至上滑槽203端部,通过定位孔803与螺钉801相螺合的方式与相邻主梁单元1的上纵梁2相连接,节约安装时对孔的时间,提高安装效率,下加强板7、上加强板8增强主梁的强度,可根据运送需求、施工需求等将复式主梁长度延伸至所需长度,运输方便,临时架桥所需的时间亦会显著缩短,减少安装费用,减少对原生地理环境的破坏,适用于复杂的地理环境,组装时简单快捷,降低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