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6831发布日期:2019-11-26 01:4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阻车及路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阻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十年是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经很大,随之而来涉及机动车的违法犯罪也与日俱增。在这类犯罪中,嫌疑人往往驾驶车辆进行犯罪,或者逃离现场,公安和武警人员需要联动进行路口的封锁和检查,但嫌疑人凭借机动车的高速行驶闯关,一方面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另一方面嫌疑人的走脱给社会大众带来更大的危险。为了截停机动车,大量使用阻车装置。

现有的阻车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大型可靠的阻车装置需要固定在地面,体积大、重量大,难以移动,设防需要有提前量,布防不够及时,需要多处布防,人力、物力资源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便携式阻车装备只具备扎胎放气功能,阻拦方式单一,截停效果较差,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供一种便携式阻车装置,可实现快速移动,灵活布防,及时截停违法机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为:一种便携式阻车装置,包括有阻车包装箱以及阻车带,所述阻车带包括有多块阻车板,多块所述阻车板呈单排布置并且相邻两块所述阻车板通过转动销铰接,所述转动销上套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推动多个所述阻车板伸展为一字形,所述阻车板设置有迎车坡,所述迎车坡设置有若干个凹孔,所述凹孔中插接有阻车钉,所述阻车板上端面设置有凹槽,多块所述阻车板的所述凹槽贯通形成长槽,所述长槽中设置有阻车网,所述阻车网通过绑钉绳连接所述阻车钉,所述阻车板连接有遮盖凹槽的盖板;所述阻车带折叠后连接于所述阻车包装箱,所述阻车包装箱设置有用于锁定折叠的所述阻车带的锁定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阻车包装箱可携带折叠的阻车带,执法人员利用执法车辆可将阻车装置带到目标地点进行布防,阻车带由多块阻车板串联而成,从阻车包装箱上落下的过程中,由扭簧推动阻车带自动伸展为一字型,一字型的阻车带落在地上即相当于路障,具有便捷移动,随时随地布防的优势;每一块阻车板的迎车坡上设有若干阻车钉,利用阻车钉可以扎破轮胎、放气,从而阻止违法车辆行驶;而且阻车钉连接有阻车网,阻车钉跟随轮胎旋转,阻车网则会缠绕违法车辆的车轮和轮轴,使得违法车辆不能继续行驶,实现截停违法车辆,快速高效,实现快速移动,灵活布防,及时截停违法机动车,适应多变的执法环境,为公安和武警人员提供更出色、更易用的阻车装置。

可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有连接于所述阻车包装箱的控制主板和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将折叠的所述阻车带限定在所述阻车包装箱上,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锁定部件电性连接并且控制所述锁定部件开启以释放折叠的所述阻车带,所述控制主板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一个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阻车包装箱包括有矩形框架以及两个侧门、底门,所述矩形框架的前侧连接有面板,所述矩形框架的后侧连接有底板,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周边形成用于容置折叠的所述阻车带的条形槽,两个所述侧门通过铰链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板的左侧壁、右侧壁,所述底门通过铰链铰接于所述底板的下侧壁,所述铰链设置有复位扭簧以驱动所述侧门、所述底门张开。

可选地,所述锁定部件为电磁锁,所述侧门和所述底门上均连接有所述电磁锁,所述面板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锁配合的锁孔。

可选地,所述锁定部件为电磁铁,所述侧门和所述底门上均连接有所述电磁铁,所述面板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配合的锁块。

可选地,所述凹孔为倒置的锥形孔,所述阻车钉的下端设置有匹配所述锥形孔的锥台,所述凹孔内设置有铁环,所述阻车钉连接有用于吸附所述铁环的磁铁。

可选地,所述锥台上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端设置有圆锥钉头或者三棱锥钉头,所述圆锥钉头和所述三棱锥钉头的下端均大于所述支杆,所述支杆内部设置有贯通至所述锥台底面的放气通道,所述圆锥钉头、所述三棱锥钉头的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放气通道的放气孔。

可选地,所述阻车钉的轴向与水平面成75度至90度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阻车网呈矩形,并且内部编织成正方形网孔,所述阻车网的四周边设置有加固网绳,所述绑钉绳连接于所述加固网绳。

可选地,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软质的舌片,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舌片配合的插槽。

可选地,所述阻车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用于铰接所述转动销的上铰接孔和下铰接孔,所述上铰接孔和所述下铰接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包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带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部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包装箱解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带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节的阻车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钉和阻车网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车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的阻车设备的技术问题,参照图1至图5,提供一种便携式阻车装置,一种便携式阻车装置,包括有阻车包装箱200以及阻车带300,阻车带300包括有多块阻车板310,多块阻车板310呈单排布置并且相邻两块阻车板310通过转动销铰接,转动销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用于推动多个阻车板310伸展为一字形,阻车板310设置有迎车坡311,迎车坡311设置有若干个凹孔312,凹孔312中插接有阻车钉320,阻车板310上端面设置有凹槽313,多块阻车板310的凹槽313贯通形成长槽,长槽中设置有阻车网330,阻车网330通过绑钉绳331连接阻车钉320,阻车板310连接有遮盖凹槽313的盖板340;阻车带300折叠后连接于阻车包装箱200,阻车包装箱200设置有用于锁定折叠的阻车带300的锁定机构。在执法使用时,执法人员可以通过车辆100携带阻车包装箱200,利用阻车包装箱200携带折叠的阻车带300,快速移动到目标地点进行布防,阻车带300由多块阻车板310串联而成,从阻车包装箱200上落下的过程中,由扭簧推动阻车带300自动伸展为一字型(参照图7),一字型的阻车带300落在地上即相当于现有的固定路障,本发明具有移动便捷,随时随地布防的优势;每一块阻车板310的迎车坡311上设有若干阻车钉320,利用阻车钉320可以扎破轮胎、放气,从而阻止违法车辆逃离;而且阻车钉320连接有阻车网330,阻车钉320跟随轮胎旋转,通过绑钉绳331拉动阻车网330,阻车网330推开盖板340而自动脱离长槽,然后阻车网330会缠绕违法车辆的车轮和轮轴,使得违法车辆不能继续行驶,实现截停违法车辆的目的,快速移动,灵活布防,及时截停违法机动车,适应多变的执法环境,为公安和武警人员提供更出色、更易用的阻车系统。

为了提高布防速度以及移动布防,参照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锁定机构包括有连接于阻车包装箱200的控制主板410和锁定部件420,锁定部件420将折叠的阻车带300限定在阻车包装箱200上,控制主板410与锁定部件420电性连接并且控制锁定部件420开启以释放折叠的阻车带300,控制主板410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一个控制器430,控制器430可以是移动式的遥控器,也可以是固定在车辆100内部的操作面板。通过控制器430发出指令,控制主板410接收指令并且控制锁定部件420开启以释放折叠的阻车带300,阻车带300自动脱落,完成布防,减少耗时,有利于即使截停违法车辆;上述为控制自动释放阻车带300的方式,参照图1,还可将阻车包装箱200固定在车辆100的后端,车辆100移动到违法车辆前方,控制自动释放阻车带300,实现移动式阻截,使用范围更广。当然锁定机构也可以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执法人员手动操作释放阻车带300,也能完成布防,只是布防速度相对慢一些。

参照图2、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可选地,阻车包装箱200包括有矩形框架210以及两个侧门220、底门230,矩形框架21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车辆100的支架213,矩形框架210的前侧连接有面板211,矩形框架210的后侧连接有底板212,面板211和底板212都大于矩形框架210,在矩形框架210的周边形成用于容置折叠的阻车带300的条形槽,条形槽为口字形或者凹字形,两个侧门220通过铰链240分别铰接于底板212的左侧壁、右侧壁,底门230通过铰链240铰接于底板212的下侧壁,铰链240设置有复位扭簧以驱动侧门220、底门230张开。阻车带300折叠后放置在条形槽内,关闭两个侧门220和底门230,锁定阻车带300,车辆100通过阻车包装箱200即可携带阻车带300移动,开启两个侧门220和底门230时,复位扭簧推动两个侧门220和底门230自动张开,阻车带300在重力作用下,脱离阻车包装箱200,实现移动式布防,快捷易用。底板212和面板211的上端还设置有压板214,压板214的作用是压住阻车带300的两端部。

参照图2、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锁定部件420为电磁锁,侧门220和底门230上均连接有电磁锁,面板21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与电磁锁配合的锁孔。正常状态下,电磁锁的锁舌伸入锁孔,需要开启侧门220和底门230时,控制主板410控制电磁锁开启,锁舌离开锁孔,侧门220和底门230即可开启,实现受控开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部件420为电磁铁,侧门220和底门230上均连接有电磁铁,面板21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与电磁铁配合的锁块。正常状态下,电磁铁吸住锁块,实现锁定;需要开启侧门220和底门230时,控制主板410控制电磁铁断电,吸力消失,侧门220和底门230即可开启,简单易用。

参照图8、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凹孔312为倒置的锥形孔,阻车钉320的下端设置有匹配锥形孔的锥台321,采用倒置的锥形孔,一是为了阻车钉320快速脱离,二是倒置的锥形孔为阻车钉320提供支撑,有助于阻车钉320扎破轮胎;凹孔312内设置有铁环314,阻车钉320连接有用于吸附铁环314的磁铁350,磁力连接既实现了定位,又方便脱离,在阻车钉320扎破轮胎后,轮胎带走阻车钉320,需要克服的阻力较小,防止阻车钉320从轮胎上脱出,有利于阻车钉320插在轮胎上持续放气。

参照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锥台321上具有导向柱,导向柱外圆与磁铁350配合固定,导向柱上方有内凹的绑线环,连接阻车钉320与阻车网330的绑钉绳331固定在绑线环内,导向柱上设置有支杆322,支杆322的上端设置有圆锥钉头或者三棱锥钉头,有助于快速扎破轮胎,圆锥钉头和三棱锥钉头的下端均大于支杆322,圆锥钉头和三棱锥钉头可卡在轮胎内,防止阻车钉320扎破轮胎后脱出,支杆322内部设置有贯通至锥台321底面的放气通道323,圆锥钉头、三棱锥钉头的表面设置有连通放气通道323的放气孔324,利用放气孔324和放气通道323快速排放轮胎内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阻车钉320的轴向与水平面成85度的夹角,经过测试,该角度下的阻车钉320最有利于扎破轮胎。

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阻车网330呈矩形,并且内部编织成正方形网孔,阻车网330的四周边设置有加固网绳,绑钉绳331连接于加固网绳。阻车网330首次编织使用若干纵横两向的网线,编织成形状、大小相近的正方形网孔,第二次编织加固采用加固网绳加强阻车网330的四边,防止阻车网330缠绕车轮时被撕破。阻车网330平行于长槽方向进行折叠为z字形并放置在长槽内,便于被阻车钉320带动而脱离长槽,快速展开而便于缠绕车轮。

参照图8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盖板340的一端设置有软质的舌片341,另一端设置有与舌片341配合的插槽,也即阻车带300中相邻的两块阻车板310的盖板340是相互配合的,比如右边盖板340的舌片341插入左边盖板340的插槽,使得多个盖板340连成一体,遮盖整个长槽和阻车网330,而且舌片341具有一定的长度,在折叠阻车带300时,软质舌片341可以弯曲并且保持一部分插在插槽内,保证遮盖长槽,防止阻车网330外露和脱出。

参照图8和图9,考虑到多个阻车板310组成阻车带300,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阻车板310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耳315,连接耳315上设置有用于铰接转动销的上铰接孔316和下铰接孔317,上铰接孔316和下铰接孔317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利用连接耳315方便组装而且有利于阻车带300进行折叠;另外参见图4,阻车带300折叠为图4中的形状是一种优选方式,在这样折叠形状中,相邻的两个阻车板310存在向内折叠、向外折叠和不折叠三种,因此设计上铰接孔316和下铰接孔317,向内折叠的采用下铰接孔317安装转动销,向外折叠的则采用上铰接孔316安装转动销,不折叠则上铰接孔316和下铰接孔317均安装转动销,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所有阻车板310的结构是完全一致的,采用一套模具即可生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适应各种折叠形状灵活组装,提高通用性。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