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圈支撑模板及其设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8244发布日期:2020-04-03 18:40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拱圈支撑模板及其设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申请涉及桥涵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拱圈支撑模板及其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速公路拱涵工程日益增多,拱涵拱圈作为拱涵受力的关键部位、拱涵施工的关键工序,对后期路基填筑施工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拱圈多采用“整体支架+底模”的传统方法施工,施工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拱圈支撑模板及其设置方法,以解决由于传统施工方法的组装工序集中在施工现场,造成的工序组装繁琐耗时,且占用场地面积大,以至于无法满足地形条件限制大、施工工期紧的工程项目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拱圈支撑模板。

根据本发明申请的拱圈支撑模板包括:

支撑立柱;

拱圈支架和底膜,所述拱圈支架承载所述底膜,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

所述拱圈支架与所述底膜为一体化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下端的移动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滚轮包括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在临近所述移动滚轮的附近设有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有可进行高度调节的支撑垫脚。

进一步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之间的剪刀撑。

进一步的,所述拱圈支架为桁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拱圈支撑模板的设置方法。

根据本发明申请的拱圈支撑模板的设置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拱圈支撑模板。

进一步的,包括,

将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移动至待施工的位置;

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的位置进行校对;

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进行高度的调节,使所述拱圈支撑模板上升至指定的高度。

进一步的,通过千斤顶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进行高度的调节。

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对拱涵模板进行改进的方式,通过拱圈支撑模板进行一体化结构的设计,达到了快速进行拱圈支撑模板进行设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节约施工场地、减少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工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传统施工方法的组装工序集中在施工现场,造成的工序组装繁琐耗时,且占用场地面积大,以至于无法满足地形条件限制大、施工工期紧的工程项目要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发明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发明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拱圈支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立柱;2:拱圈支架;3:底膜;4:移动滚轮;5:支撑板;6:支撑垫脚;7:剪刀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申请。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速公路拱涵工程日益增多,拱涵拱圈作为拱涵受力的关键部位、拱涵施工的关键工序,对后期路基填筑施工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拱圈多采用“整体支架+底模”的传统方法施工,施工进度缓慢。

随着工程数量的增加,拱涵施工时,在地形限制较大,施工工期较紧,施工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整体支架+底膜”的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于施工进度的要求。

为施工更为安全可靠、方便适用、经济高效,在拱圈施工中,不采用传统的“整体支架+底模”方法施工,而创新地采用拱圈支架底模一体化设计及施工技术。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拱圈支撑模板,该拱圈支撑模板装置包括支撑立柱1、拱圈支架2和底膜3,所述拱圈支架2承载所述底膜3,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1上,所述拱圈支架2和/或支撑立柱1的支撑点处设置钢托板。所述拱圈支架2与所述底膜3为一体化结构设计。在本发明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柱1、所述拱圈支架2与所述底膜3为一体化结构设计。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拱圈支撑模板至少包括4根支撑立柱和2件拱圈支架2,多个所述底膜3设置在所述拱圈支架2之间,所述4根支撑立柱1分别对拱圈支架2的下端边沿进行支撑,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包括至少6根支撑立柱1,其中2根支撑立柱1设置在所述拱圈支架2的下部结构的正中位置。在本发明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包括多跟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设置位置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申请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1下端的移动滑轮4,所述移动滑轮4的设置方便所述拱圈支撑模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移动,节省施工时间,减少相关工作的施工人员数量。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滚轮4中包含万向轮,方便所述拱圈支撑模板在移动至指定位置过程中适时调整前进方向。

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柱1在临近所述移动滚轮4的附近设有支撑板5,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5的作用在于,当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移动至待施工的位置的时候,通过支撑板5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进行位置的固定,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置的搓动,影响支护的效果。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5为可拆卸和/或折叠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5为可折叠的结构,使用时将所述支撑板5向下折叠,使其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撑板5可以通过合页或铰链与所述支撑立柱1连接;在本发明申请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5的端部设置有可进行高度调节的支撑垫脚6,所述支撑垫脚6的设置,方便所述拱圈支撑模板适应工地的情况进行高度的调整,避免因施工现场地面问题造成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的设置错位情况的发生。同时,当所述拱圈支撑模板拆除时,通过将支撑垫脚6的高度调小,使所述拱圈支撑模板在自身重力的带动下向下移动,自动脱离拱圈结构,即完成模板的拆除作业。

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柱1之间设有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的剪刀撑7,所述拱圈支架2为桁架结构,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桁架结构与所述支撑立柱1的设置方向,以及桁架结构与所述剪刀撑7结构的设置位于同一受力面上,方便所述拱圈支撑模板对于力的传导,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的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模采用5mm钢板、80mm×8mm背肋(纵向间距386mm、环向间距365mm),拱圈支架采用[12槽钢,支撑点处设置300mm×300mm×16mm钢托板;支撑立柱采用14#双拼工字钢,沿跨度方向均布3根,沿涵长方向间距1.2m,立柱之间采用φ60×4mm钢管横联(m16螺栓连接),立柱顶、底均设置300mm×300mm×16mm钢板,底部设置滑轮;底模与拱圈支架焊接为一体,支撑立柱与滑轮为一体,拱圈支架与支撑立柱采用m16螺栓连接。

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拱圈支撑模板在工厂加工制作,底模与拱圈支架按设计焊接为一体,支撑立柱与移动滚轮加工为一体,全部加工完成后移动至作业现场,先按设计要求立柱之间采用φ60×4mm钢管及m16螺栓连接,然后利用汽车吊将拱圈支架与支撑立柱全部用m16螺栓连接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拱圈推拉式行走模板。其他的规格的板材及以及可实现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根据实际施工的需求,所述拱圈支架的跨度以直径4米和直径6米为常用规格,可应用于不同的工程,具有良好的适配性;且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的拱圈支撑模板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应用前景广,模板、支架能拆卸后重复使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本发明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拱圈支架的跨度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进行预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拱圈支撑模板的设置方法。

根据本发明申请的拱圈支撑模板的设置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拱圈支撑模板。具体步骤包括:

将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移动至待施工的位置;

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的位置进行校对;

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进行高度的调节,使所述拱圈支撑模板上升至指定的高度。

进一步的,通过千斤顶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进行高度的调节。

具体的拱圈支撑模板的高度调节为,在每个支撑立柱下方安放一个25t机械式螺旋千斤顶,人工摇动千斤顶手柄,利用千斤顶完成拱圈支撑模板的安装。

在本发明申请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千斤顶将所述拱圈支撑模板推送至指定位置后,通过对所述支撑板和支撑垫脚进行调整,实现对所述拱圈支撑模板的二次支撑,进一步提高所述拱圈支撑模板在作业中的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对拱涵模板进行改进的方式,通过拱圈支撑模板进行一体化结构的设计,达到了快速进行拱圈支撑模板进行设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节约施工场地、减少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工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传统施工方法的组装工序集中在施工现场,造成的工序组装繁琐耗时,且占用场地面积大,以至于无法满足地形条件限制大、施工工期紧的工程项目要求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