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桥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4664发布日期:2019-10-08 21:2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桥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道桥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防水材料应用时,不同应用部位,对防水材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种材料不能包打天下,没有最好的材料只有最合适的材料。桥梁防水、屋面防水和地下室防水,要求材性不同,而浴间的防水和墙面防水更有差别,坡屋面、外形复杂的屋面、金属板基层屋面也不相同,选材时要仔细斟酌,量才而用。

道桥防水层在各类防水项目中,由于桥面上各种荷载和不同速度车辆日复一日的碾压和扰动,还有来自附着基层的裂纹、裂缝等结构性损伤也会转嫁到防水层,对防水材料的考验尤为严峻。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一定厚度的防水卷材层或防水涂膜层(一般比普通防水层要求厚度大)。而防水卷材与防水涂膜各有利弊。

防水涂膜与防水卷材相比其优势在于具有随机密封、吸收能力强,能填补基层裂缝。但是涂膜防水层一般拉伸强度比较低,难以抵御基层的大幅度变形;防水卷材一般拉伸强度比较高,抵御变形能力强。但是卷材防水层需要现场拼装,拼装过程中产生大量接缝,形成大量漏水点,且卷材的随行性比较差,处理阴阳角、漏水口等节点部位,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桥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有效防止空鼓、开裂、窜水、剥离的施工通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桥防水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过渡层、液固弥合层、找平层和桥面基层,所述液固弥合层包括固态防水层和液态防水层,所述固态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液态防水层之上,且所述固态防水层和液态防水层两者具有相容性。

优选的,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

优选的,所述过渡层为沥青混凝土底层。

优选的,所述液态防水层为热熔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或水乳型乳化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固态防水层为热熔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或自粘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找平层为混凝土整平层,且所述找平层的基层平整度小于或等于1.67mm/m,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40,抗渗等级不小于P6。

优选的,所述桥面基层为预制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道桥防水结构,其防水层设置为具有相容性的液态防水层和固态防水层,液固弥合层所形成的防水层实现了两层防水层之间、防水层与基层之间、防水层与过渡层之间的弥合作用。弥合防水层不会因结构变形产生应力应变而破坏,不会因涂层与基层粘接不牢而产生窜水受到水泥涨缩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地上荷载增加产生应力应变等因素,两者弥合发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作用。液态防水层封闭基层的毛细孔,使固态防水层与基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能有效防止空鼓、开裂、窜水、剥离的施工通病。液态防水层既是粘接材料,又是一道防水层,与固态防水层形成牢固的弥合防水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道桥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固弥合层的防水原理示意图;

其中,1面层;2过渡层;3固态防水层;4液态防水层;5找平层;6桥面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桥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有效防止空鼓、开裂、窜水、剥离的施工通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桥防水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过渡层、液固弥合层、找平层和桥面基层,液固弥合层包括固态防水层和液态防水层,固态防水层设置于液态防水层之上,且固态防水层和液态防水层两者具有相容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2,其中,图1为道桥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液固弥合层的防水原理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桥防水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1、过渡层2、液固弥合层、找平层5和桥面基层6,液固弥合层包括固态防水层3和液态防水层4,固态防水层3设置于液态防水层4之上,且固态防水层3和液态防水层4两者具有相容性。

面层1为沥青混凝土面层,过渡层2为沥青混凝土底层,找平层5为混凝土整平层,且找平层5的基层平整度小于或等于1.67mm/m,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40,抗渗等级不小于P6,桥面基层6为预制混凝土层。

进一步地,液态防水层4为热熔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或水乳型乳化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固态防水层3为热熔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或自粘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

液固弥合层为:具有相容性的液态防水层4和固态防水层3,且固态防水层3设置在液态防水层4之上。如图2所示,液固弥合层所形成的防水层实现了两层防水层之间、防水层与基层之间、防水层与过渡层2之间的弥合作用。弥合防水层不会因结构变形产生应力应变而破坏,不会因涂层与基层粘接不牢而产生窜水受到水泥涨缩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地上荷载增加产生应力应变等因素,两者弥合发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作用。液态防水层4封闭基层的毛细孔,使固态防水层3与基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能有效防止空鼓、开裂、窜水、剥离的施工通病。液态防水层4既是粘接材料,又是一道防水层,与固态防水层3形成牢固的弥合防水层。

施工时在桥面基层6上铺装混凝土层找平,在找平层5上刮涂、滚涂或者喷涂液态防水层4,然后在液态防水层4上铺贴固态防水层3。液态防水层4选用热熔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或水乳型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固态防水层3选用热熔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自粘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最后铺装过渡层2和面层1。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