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摊铺宽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099发布日期:2019-11-15 21:51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路面摊铺宽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摊铺宽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公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最常用的一种路面结构。为保障沥青铺筑时边部碾压充分并不破坏路缘石,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时往往需要超宽铺筑,后采用铣刨机切除超宽沥青,后进行路缘石铺筑。这样不但增加了施工工序而且还造成了沥青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沥青摊铺超宽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摊铺宽度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沥青路面摊铺宽度控制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的端面上对应位置均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穿设有固定丝杆,所述固定丝杆上配合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丝杆下端固定设置有尖刺部。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的高度与沥青路面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厚度一一对应。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为:

步骤一:铺筑沥青下面层:在设计沥青路面边缘安放所述下模板,所述固定丝杆穿过所述下模板的所述圆形通孔插入路基基层,拧紧所述固定螺母固定,进行沥青下面层摊铺;

步骤二:铺筑沥青中面层:拧下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中模板通过所述圆形通孔套入所述固定丝杆,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方,重新拧紧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固定,进行沥青中面层摊铺;

步骤三:铺筑沥青上面层:拧下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上模板通过所述圆形通孔套入所述固定丝杆,放置于所述中模板上方,重新拧紧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固定,进行沥青上面层摊铺;

步骤四:沥青路面摊铺完成后,拧下所述固定螺母,分层拆除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拔出所述固定丝杆,安装路缘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可循环多次利用,为沥青分层摊铺提供了宽度界限,保障了沥青路面边缘碾压充分,避免了沥青超宽摊铺造成的资源浪费,即能确保沥青摊铺宽度节省材料,又能确保压实质量,为下步路缘石铺设提供便利。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均由底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翼板构成。使用槽形模板能够节省材料并且降低模板重量,便于安装和运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模板和中模板的所述底板上均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翼板的部位,所述中模板和上模板的所述翼板上均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通孔配合使用的限位柱。限位柱和限位通孔配合使用,使得模板之间的位置更加牢固,不会发生由于模板相对滑移造成的对路面铺设质量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尖刺部设置为自攻丝式结构,所述固定丝杆上端固定设置有六边形柱体。采用自攻丝式结构使得所述尖刺部能够更加牢固的设置在路基基层,使用时,用套筒套设在所述六边形柱体上转动,使得所述尖刺部插入路基基层内。

还可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拔出所述固定丝杆的起钉工具,所述起钉工具包括起钉杆和设置在所述起钉杆中部的v形叉,所述v形叉倾斜设置在所述起钉杆的一侧。使用时将所述固定螺母松开,然后将所述v形叉插入所述固定螺母下方的所述固定丝杆上,将所述起钉杆下端斜抵在地面上,将所述起钉杆上端上抬,在杠杆力的作用下将所述固定丝杆拔出。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的一端内部均设置有连接套管,另一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套管配合使用的连接套杆,所述连接套杆延伸出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的另一端。使用时所述连接套杆插入相邻模板的所述连接套管,保证相邻的两个模板能够稳固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下模板;2、中模板;3、上模板;4、圆形通孔;5、固定丝杆;51、固定螺母;52、尖刺部;53、六边形柱体;6、限位通孔;7、限位柱;8、连接套管;9、连接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沥青路面摊铺宽度控制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端面上对应位置均设置有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内穿设有固定丝杆5,固定丝杆5上配合设置有固定螺母51,固定丝杆5下端固定设置有尖刺部52。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高度分别与沥青路面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厚度一一对应。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为:

步骤一:铺筑沥青下面层:在设计沥青路面边缘安放下模板1,固定丝杆5穿过下模板1的圆形通孔4插入路基基层,拧紧固定螺母51固定,进行沥青下面层摊铺;

步骤二:铺筑沥青中面层:拧下固定螺母51,将中模板2通过圆形通孔4套入固定丝杆5,放置于下模板1上方,重新拧紧固定螺母51,将下模板1、中模板2固定,进行沥青中面层摊铺;

步骤三:铺筑沥青上面层:拧下固定螺母51,将上模板3通过圆形通孔4套入固定丝杆5,放置于中模板2上方,重新拧紧固定螺母51,将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固定,进行沥青上面层摊铺;

步骤四:沥青路面摊铺完成后,拧下固定螺母51,分层拆除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拔出固定丝杆5,安装路缘石。

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均由底板和垂直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翼板构成。使用槽形模板能够节省材料并且降低模板重量,便于安装和运输。

下模板1和中模板2的底板上均设置有限位通孔6,限位通孔6设置在底板上靠近翼板的部位,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翼板上均固定设置有与限位通孔6配合使用的限位柱7。限位柱和限位通孔配合使用,使得模板之间的位置更加牢固,不会发生由于模板相对滑移造成的对路面铺设质量的影响。

尖刺部52设置为自攻丝式结构,固定丝杆5上端固定设置有六边形柱体53。采用自攻丝式结构使得尖刺部52能够更加牢固的设置在路基基层,使用时,用套筒套设在六边形柱体53上转动,使得尖刺部52插入路基基层内。

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一端内部均设置有连接套管8,另一端均设置有与连接套管8配合使用的连接套杆9,连接套杆9延伸出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的另一端。使用时连接套杆9插入相邻模板的连接套管8,保证相邻的两个模板能够稳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