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7756发布日期:2019-12-03 19:0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路基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路基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支撑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而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建筑物,目前我国多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这种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主要靠墙身的自重及墙顶的恒载来维持,稳定性差,容易滑移,致使路基坍塌,路面开裂,路肩墙破坏,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锚固方式主要为锚杆锚固,锚杆对路基进行加固时,锚固稳定性差,需布置大量的锚杆,成本高、工作量大,且路基中部得不到固定,路基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道路滑移和坍塌,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基锚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路基锚固装置,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自下向上依次铺设的天然砂砾垫层、浆砌片石基础和混凝土基础以及地面以上铺设的路基,所述路基建立在所述混凝土基础上,所述路基的上方铺设有路面,所述路基的两侧建造有挡土墙,所述路基锚固装置还包括底层钢板、钢筋网、若干个锚板、若干条钢绞线、若干条钢筋骨架竖梁和若干条植筋;所述路基两侧的挡土墙外侧均设置有底层钢板,所述路基两侧底层钢板的外侧均焊接有钢筋网,所述若干条植筋均布固定在钢筋网上并依次穿过底层钢板和挡土墙,将钢筋网、底层钢板和挡土墙固定在路基上,所述钢筋网外侧均布设置有若干条钢筋骨架竖梁,所述钢筋骨架竖梁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所述若干条钢绞线依次垂直穿过路基一侧的钢筋骨架竖梁、钢筋网、底层钢板、挡土墙和路基及路基另一侧相对设置的底层钢板、钢筋网与钢筋骨架竖梁连接,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均通过锚板固定在路基两侧的钢筋骨架竖梁上。

进一步的,锚板与钢筋骨架竖梁之间垫有顶层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路基内部开有预应力孔道,所述钢绞线从所述预应力孔道穿过,所述预应力孔道内灌注砂浆,所述砂浆包裹所述钢绞线并与所述路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包括底层钢筋网和顶层钢筋网,所述底层钢筋网焊接在底层钢板上,所述顶层钢筋网设置在底层钢筋网的的外侧并与底层钢筋网交错铺设,所述顶层钢筋网与底层钢筋网绑扎固定。

进一步的,钢筋骨架竖梁的外侧喷射有混凝土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两侧建立防撞护栏,所述防撞护栏的底部开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自泄水孔延伸至地面。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锚固式路基构造,采用穿过路基的钢绞线固定路基两侧的挡土墙,固强度高,整体稳定性强,承载能力强,能够大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锚固力为两侧钢筋骨架竖梁及喷混锚板,钢绞线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刚度和较快的增阻速度,钢绞线可以根据墙体不同位置变形趋势,及时调整锚固力,使失稳挡土墙墙面水平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整个墙面的变形趋于均匀。挡土墙在路面动载作用下,墙体不同高度在墙面处的水平移动速度明显减少,并且变化趋势保持在水平为零上,墙体在动荷载作用下墙体处于完全稳定状态。即便在极端动荷载作用下始终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而且具有足够的刚度。在路面非对称动荷载作用下,墙面最大水平移动量较小,在路面对称动荷载作用下,墙面的水平移动量可基本恢复到零。受力结构简单明了,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加筋土挡土墙的病害问题,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路基的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锚板锚固端构造图;

图中:01、天然砂砾垫层、02、浆砌片石基础,03、混凝土基础、1、路基,2、挡土墙,3、底层钢板,4、钢筋网,5、锚板,6、钢绞线,7、钢筋骨架竖梁,8、植筋,9、顶层钢板,10、混凝土面层,11、路面,12、防撞护栏,13、泄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具体实施方式一

路基锚固装置,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自下向上依次铺设的天然砂砾垫层01、浆砌片石基础02和混凝土基础03以及地面以上铺设的路基1,所述路基1建立在所述混凝土基础03上,所述路基1的上方铺设有路面11,所述路基1的两侧建造有挡土墙2,所述路基锚固装置还包括底层钢板3、钢筋网4、若干个锚板5、若干条钢绞线6、若干条钢筋骨架竖梁7和若干条植筋8;所述路基1两侧的挡土墙2外侧均设置有底层钢板3,所述路基1两侧底层钢板3的外侧均焊接有钢筋网4,所述若干条植筋8均布固定在钢筋网4上并依次穿过底层钢板3和挡土墙2,将钢筋网4、底层钢板3和挡土墙2固定在路基1上,所述钢筋网4外侧均布设置有若干条钢筋骨架竖梁7,所述钢筋骨架竖梁7固定在混凝土基础03上,所述若干条钢绞线6依次垂直穿过路基1一侧的钢筋骨架竖梁7、钢筋网4、底层钢板3、挡土墙2和路基1与路基1另一侧相对设置的钢筋骨架竖梁7连接,所述钢绞线6的两端均通过锚板5固定在路基1两侧的钢筋骨架竖梁7上。

进一步的,所述锚板5与所述钢筋骨架竖梁7之间垫有顶层钢板9。

进一步的,所述路基1内部开有预应力孔道,所述钢绞线6从所述预应力孔道穿过,所述预应力孔道内灌注砂浆,所述砂浆包裹所述钢绞线6。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4包括底层钢筋网和顶层钢筋网,所述底层钢筋网焊接在底层钢板3上,所述顶层钢筋网设置在底层钢筋网的外侧并与底层钢筋网交错铺设,所述顶层钢筋网与底层钢筋网绑扎固定所述底层钢筋网的外侧交错铺设有顶层钢筋网,所述顶层钢筋网与底层钢筋网绑扎固定。

进一步的,钢筋骨架竖梁7的外侧喷射有混凝土面层10。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11两侧建立防撞护栏12,所述防撞护栏12的底部开有泄水孔13,所述泄水孔13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自泄水孔13延伸至地面。

具体实施过程中:距混凝土基础高1m的位置处至距路面下部2~2.5m位置之间采用水平钻孔穿透整个路基宽度,孔径为90mm,即得到预应力孔道。然后采用预应力锚索(3根φs15.2预应力钢绞线)对植入植筋的挡土墙两侧实施对拉锚索加固,预应力孔道的竖向间距为3m。张拉锚固顺序为从下至上逐束张拉并灌注m30水泥砂浆。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第5.7.1条规定,对加筋土挡土墙面板的局部承压能力进行计算,同时考虑钢绞线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确定每根钢绞线张拉控制力取40kn,即张拉控制应力为0.15fpk。张拉方式采用单侧张拉,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测量的钢束伸长量可允许-6%~+6%的误差。在正式张拉钢束前应先将张拉应力调整到初应力σ。(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左右),再开始张拉和测量伸长值。对拉锚索的水平钻孔施工采用锚索钻机,施工平台用脚手架搭建,斜撑固定。预应力张拉完毕后采用m30水泥砂浆进行压浆,为钢绞线提供握裹力及防腐处理。提供锚索反力采用1cm厚50cm宽×h(墙高)的钢筋骨架竖梁和30cm×30cm的1cm厚顶层钢板垫块,钢筋骨架竖梁立于原混凝土基础,钢筋骨架竖梁顶部与原挡土墙顶部混凝土现浇段顶部同高(泄水管下方)。将底层钢板进行表面凿毛处理,并采用钢筋网及喷射10cm厚c30混凝土对挡土墙表面进行加固处理。底层钢筋网采用φ16@100cm×100cm布置形式,并通过50cm长的φ16植筋固定于路基上,顶层钢筋网采用φ12@15cm×15cm布置形式,并与底层钢筋网进行绑扎连接。钢筋网及底层钢板的高度在实际施工时,根据实际墙高进行调整。钢筋骨架竖梁在施工前须进行除锈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