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7758发布日期:2019-12-03 19:0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的建筑物垃圾和工程弃土在内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5亿吨,其中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往往采用露天堆放、填埋的处理方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每堆放1万吨建筑垃圾约占用1亩土地,而且建筑垃圾运输和堆放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了环境,建筑垃圾即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居环境,又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另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成分复杂,且再生骨料结构疏松、内部孔隙率高,吸水量大,造成再生无机混合料的应用于道路结构中时,耐冻融性能差,易产生开裂现象。在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再生骨料内部产生微裂纹,再生骨料的强度低,使其无法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以解决建筑垃圾占有土地、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居环境,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再生无机混合料应用于道路结构中时其耐冻融性能差,易产生开裂现象;再生骨料内部产生微裂纹,再生骨料的强度低,使其无法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再生骨料路基层、底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中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再生无机混合料抗裂增强层和面层,所述面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沥青混凝土面层和上沥青混凝土面层。

优选地,所述底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的厚度为160~180mm,所述中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的厚度为160~180mm,所述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的厚度为180~200mm。

优选地,所述再生无机混合料抗裂增强层的厚度为40~80mm。

优选地,所述再生骨料路基层为600~1000mm厚的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骨料。

优选地,所述下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60~70mm,所述上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40~6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路基,石灰和粉煤灰稳定材料起骨架作用,提高道路结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再生无机混合料抗裂增强层中掺加钢纤维,有效提高再生无机混合料的耐候性,从而降低再生无机混合料的开裂性。

(3)本实用新型将建筑垃圾、石灰和粉煤灰再次利用,将固废资源再次利用,减少了固废占地。降低了道路建设需要的费用,同时还能减少污染,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4)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天然砂石的开采,节约当地矿产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

附图标注:1-再生骨料路基层、2-底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3-中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4-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5-再生无机混合料抗裂增强层、6-面层、61-下沥青混凝土面层、62-上沥青混凝土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图1为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道路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再生骨料路基层(1)、底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2)、中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3)、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4)、再生无机混合料抗裂增强层(5)和面层(6),面层(6)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沥青混凝土面层(61)和上沥青混凝土面层(62),沥青混凝土具有抗滑耐磨性能,使面层(6)以下的基层的耐久性能得到大大加强。

底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2)的厚度为160~180mm,中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3)的厚度为160~180mm,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4)的厚度为180~200mm。再生无机混合料抗裂增强层(5)的厚度为40~80mm。再生骨料路基层(1)为600~1000mm厚的建筑垃圾再生级配骨料。下沥青混凝土面层(61)的厚度为60~70mm,上沥青混凝土面层(62)的厚度为40~60mm。

底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2)、中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3)、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4)采用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作为主料。在级配碎石中掺入足量的石灰、粉煤灰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即为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是一种半刚性材料,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石灰和粉煤灰在混合料中主要起到联结作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起到骨架作用。石灰作用于粉煤灰,激发粉煤灰的活性来提高混合料层的强度,提高了混合料层的水稳定性。

再生无机混合料抗裂增强层(5)中采用建筑垃圾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作为主料,内部掺加钢纤维,提高了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增强层联结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和面层,有效分散面层承受的荷载,保护上部再生二灰稳定无机混合料层,从而降低道路结构的开裂程度。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