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形斜角清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4290发布日期:2020-02-11 09:1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形斜角清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扫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够对高低不平的路面进行仿形,无死角的对路面进行清扫的仿形斜角清扫器,属于道路除雪清扫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冬季道桥上的积雪灰尘一直是影响交通的大问题,由于雪后路滑,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严重时会使整个交通瘫痪,影响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也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目前,城市道路的清扫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清扫,清扫效率很低,劳动强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机械除雪车,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除雪现场由于积雪的覆盖和现场路面的复杂,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时有出现,使得普通扫雪车遇到这种情况时就无法达到理想的除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对高低不平的路面进行仿形,无死角的对路面进行清扫,适应性强、装拆维修方便的仿形斜角清扫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形斜角清扫器,包括有用于清扫除雪的清扫装置,清扫装置的后方设置有能够驱使清扫装置在180°平面内实现上下、左右调节的仿形机构,清扫装置的两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扫装置运动的支撑运动装置。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仿形机构包括车架铰接架,车架铰接架的后侧上设置有可任意调整轴距方便与多种装载机连接的三点支撑装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车架铰接架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能够上下浮动的浮动活动架,浮动活动架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能够左右回转的回转活动架。

进一步优化:所述车架铰接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耳座,浮动活动架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耳座配合使用的第二耳座,第一耳座与第二耳座靠近上方的位置铰接实现转动连接,进而实现浮动活动架相对于车架铰接架能够上下浮动。

进一步优化:所述浮动活动架与回转活动架的中心位置铰接实现转动连接,进而实现回转活动架相对于浮动活动架能够左右回转。

进一步优化:所述回转活动架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布设的第三耳座,第三耳座上转动连接有第四耳座,第四耳座与清扫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回转活动架上与清扫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扫装置实现左右摆动的转向驱动装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运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清扫装置两侧后方的脚轮,所述脚轮上方设置有弹簧伸缩装置,所述弹簧伸缩装置与清扫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清扫装置包括扫雪辊,扫雪辊的外部设置有壳体,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扫雪辊转动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花键轴,花键轴上装配有花键套,花键套通过法兰盘与扫雪辊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首先可以根据装载机的大小调节三点支撑装置之间的轴距,然后通过紧固件将本装置安装在装载机上,然后将液压伸缩杆和液压马达分别通过液压管路与装载机的液压源连接即可使液压伸缩杆和液压马达工作。

需要对路面上的积雪进行清扫时,通过装载机控制壳体、扫雪辊、脚轮接触地面,通过液压马达转动驱动扫雪辊转动,扫雪辊转动接触地面便可对地面上冰雪进行清扫。

当扫雪辊扫雪磨损严重下端接触不到地面时,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调整扫雪辊的位置,使扫雪辊一直能够接触地面,进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扫雪辊。

当经过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时,通过浮动活动架相对于车架铰接架的上下浮动、回转活动架相对于浮动活动架的左右回转和回转活动架通过第三耳座和第四耳座的转动连接,即可支撑壳体的多方位移动,进而能够使壳体对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实现仿形,无死角的对路面进行清扫;

并且通过脚轮,能够用于支撑壳体运动,使壳体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一致,实现对地面的仿形,通过弹簧伸缩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实现对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路面的仿形。

当需要控制壳体进行转弯时,通过控制液压伸缩杆的伸缩运动,便可控制壳体实现左右摆动,进而方便控制壳体和清扫装置实现对地面无死的进行清扫。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适应用大小规格不同的装载机器上,能够对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进行仿形,根据地形的变化对地面实现无死角的进行清扫,工作效率高,并且还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自由组合液压马达和扫雪辊,能够根据扫雪辊的磨损情况,调整扫雪辊的位置,使扫雪辊一直能够接触地面,进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扫雪辊,完全实现了结构简单,清刷方便,劳动强度底,效率高并能随地形变化进行清扫积雪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马达与扫雪辊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耳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清扫装置;21-扫雪辊;3-仿形机构;31-车架铰接架;32-浮动活动架;33-回转活动架;34-第一耳座;35-第二耳座;36-第一连接孔;37-转动销轴;38-限位轴;39-限位孔;311-第三耳座;312-第四耳座;4-支撑运动装置;41-脚轮;42-内套管;43-外套管;44-弹簧主轴;45-弹簧;46-顶帽;47-螺帽;5-驱动装置;51-底座;52-液压马达;53-第一安装孔;54-沉孔;55-花键套;57-花键轴,58-法兰盘;6-三点支撑装置;61-固定耳座;62-活动耳座;63-第二连接孔;7-液压伸缩杆,8-挡雪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仿形斜角清扫器,包括有用于清扫除雪的清扫装置2,所述清扫装置2的后方设置有能够驱使清扫装置2在180°平面内实现上下、左右调节的仿形机构3,所述清扫装置2的两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扫装置2运动的支撑运动装置4。

如图1-2所示,所述清扫装置2包括扫雪辊21,扫雪辊21的外部设置有壳体1,扫雪辊2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部靠近下方位置,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扫雪辊21转动的驱动装置5。

所述壳体1的横截面呈开放式四分之一圆形结构,这样设计,可以能够使清扫装置2的下端接触地面,对地面上的冰雪进行清扫。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底座51,所述底座51上安装有液压马达52,所述液压马达52的输出端贯穿壳体1并与扫雪辊21连接。

这样设计,可以将液压马达52通过液压管路与装载机的液压源连接驱动液压马达52转动,液压马达52转动驱动扫雪辊21对地面上冰雪进行清扫。

所述底座51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呈长条形结构的第一安装孔53,所述壳体1的两侧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53配合使用的安装孔。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螺栓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53和壳体1的两侧板上的安装孔,将底座51和液压马达52固定安装在底座51上。

通过将第一安装孔53设置呈长条形结构,能够用于上下调整底座51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能够调整扫雪辊21的位置,当扫雪辊21扫雪磨损严重下端接触不到地面时,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53调整扫雪辊21的位置,使扫雪辊21一直能够接触地面,进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扫雪辊21。

如图5所示,所述液压马达5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花键轴57。

所述扫雪辊21的中心轴端部开设有沉孔54,所述沉孔54内装配有花键套55,所述扫雪辊21的端部与花键套55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法兰盘58,所述花键套55通过螺纹紧固件和法兰盘58与扫雪辊21固定连接。

所述花键轴57与花键套55配合连接,使液压马达52输出动力通过花键轴57和花键套55驱动扫雪辊21转动。

这样设计,通过沉孔54和法兰盘58,方便的将花键套55安装在扫雪辊21的两端,进而能够方便的更换、维修各零部件和装拆扫雪辊21,并且这样设计,还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自由组合液压马达52和扫雪辊21。

如图1-3所示,所述仿形机构3包括车架铰接架31,所述车架铰接架31的后侧上设置有可任意调整轴距方便与多种装载机连接的三点支撑装置6。

所述车架铰接架31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能够上下浮动的浮动活动架32,所述浮动活动架32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能够左右回转的回转活动架33。

所述车架铰接架31靠近浮动活动架32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耳座34,所述浮动活动架32靠近车架铰接架31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耳座34配合使用的第二耳座35。

所述第一耳座34与第二耳座35靠近上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方便连接的第一连接孔36,所述通过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36实现第二耳座35与第一耳座34的转动连接,进而能够实现浮动活动架32相对于车架铰接架31能够上下浮动。

所述浮动活动架32与回转活动架33的中心位置通过转动销轴37实现转动连接,进而能够实现回转活动架33相对于浮动活动架32能够左右回转。

所述浮动活动架32上固定设置有限位轴38,所述回转活动架33上开设有与限位轴38配合使用的限位孔39。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限位轴38与限位孔39的配合使用,用于限定回转活动架33相对于浮动活动架32左右回转时的角度。

所述回转活动架33远离浮动活动架32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布设的第三耳座311,所述第三耳座311上转动连接有第四耳座312,所述第四耳座312与壳体1固定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浮动活动架32相对于车架铰接架31的上下浮动、回转活动架33相对于浮动活动架32的左右回转和回转活动架33通过第三耳座311和第四耳座312的转动连接,即可支撑壳体1的多方位移动,进而能够使清扫装置2对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实现仿形,无死角的对路面进行清扫。

如图3所示,所述回转活动架33位于第三耳座311的一侧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清扫装置2实现左右摆动的转向驱动装置。

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两对称设置液压伸缩杆7,所述液压伸缩杆7的安装端与回转活动架33上第三耳座311的铰接,所述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与壳体1铰接。

所述液压伸缩杆7通过液压管路与装载机的液压源连接即可工作。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液压伸缩杆7伸缩运动时,驱动壳体1实现左右摆动,进而方便控制清扫装置2实现对地面无死的进行清扫。

如图1-3和图6所示,所述三点支撑装置6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铰接架31后侧位于中心位置上方的固定耳座61,所述车架铰接架31的下方两侧对称活动安装有活动耳座62。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固定耳座61和活动耳座62,将整体清扫器安装在装载机。

所述车架铰接架31上分别位于活动耳座62的位置开设有呈长条形结构的第二连接孔63。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螺栓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63将活动耳座62固定安装在车架铰接架31上,通过将第二连接孔63设置呈长条形结构,可以方便的调节两个活动耳座62之间的轴距,进而能够实现与多种装载机连接。

如图1-3和图7所示,所述支撑运动装置4包括设置在清扫装置2两侧后方的脚轮41,所述脚轮41上方设置有弹簧伸缩装置,所述弹簧伸缩装置与清扫装置2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伸缩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脚轮41上方的内套管42,内套管42的外部套设有外套管43,所述外套管4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顶帽46。

所述内套管42和外套管43内设置有弹簧主轴44,所述弹簧主轴44的下端与脚轮4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主轴44的上端贯穿顶帽46并向外延伸。

所述弹簧主轴44的外部套设有弹簧45,所述弹簧45的下端顶接在脚轮41的上方,所述弹簧45的上端顶接在顶帽46的下方。

所述弹簧主轴44外表面上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螺纹,说弹簧主轴44上位于顶帽46上方螺纹连接有螺帽47,通过螺帽47与顶帽46配合,限制内套管42与外套管43之间的总体长度,进而控制弹簧45的压缩长度。

所述外套管43的外部与壳体1固定连接。

这样设计,通过弹簧45使内套管42与外套管43之间获得弹力,通过弹簧主轴44,用于导向内套管42与外套管43之间的移动方向,通过脚轮41,用于支撑壳体1移动,使清扫装置2能够实现对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的仿形。

如图1-3所示,为了更好的提高扫雪效果,所述壳体1的前侧上方固定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挡雪板8,通过挡雪板8,能够遮挡扫雪辊21转动进行扫雪时飞溅的积雪,提高扫雪效果。

在使用时,首先可以根据装载机的大小调节两活动耳座62之间的轴距,然后通过紧固件将本装置安装在装载机上,然后将液压伸缩杆7和液压马达52分别通过液压管路与装载机的液压源连接即可使液压伸缩杆7和液压马达52工作。

需要对路面上的积雪进行清扫时,通过装载机控制壳体1、扫雪辊21、脚轮41接触地面,通过液压马达52转动驱动扫雪辊21转动,扫雪辊21转动接触地面便可对地面上冰雪进行清扫。

当扫雪辊21扫雪磨损严重下端接触不到地面时,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53调整扫雪辊21的位置,使扫雪辊21一直能够接触地面,进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扫雪辊21。

当经过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时,通过浮动活动架32相对于车架铰接架31的上下浮动、回转活动架33相对于浮动活动架32的左右回转和回转活动架33通过第三耳座311和第四耳座312的转动连接,即可支撑清扫装置2的多方位移动,进而能够使清扫装置2对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实现仿形,无死角的对路面进行清扫;

并且通过脚轮41,能够用于支撑清扫装置2运动,使清扫装置2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一致,实现对地面的仿形,通过弹簧伸缩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实现对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路面的仿形。

当需要控制清扫装置2进行转弯时,通过控制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运动,便可控制清扫装置2实现左右摆动,进而方便控制清扫装置2实现对地面无死的进行清扫。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适应用大小规格不同的装载机器上,能够对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的路面进行仿形,根据地形的变化对地面实现无死角的进行清扫,工作效率高,并且还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自由组合液压马达和扫雪辊,还能够根据扫雪辊的磨损情况,调整扫雪辊的位置,使扫雪辊一直能够接触地面,进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扫雪辊,完全实现了结构简单,清刷方便,劳动强度底,效率高并能随地形变化进行清扫积雪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