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9038发布日期:2020-04-07 21:4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目前的人行道,是在土地上铺设细骨料或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然后铺设一层路面砖,下雨时,少量的雨水会从路面砖的缝隙中下渗,但大多数雨水只能沿着路面流入下水道中排走。而天气晴朗时,园林公司又需要使用洒水车对人行道旁的绿植洒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现有的人行道现场施工周期长、粉尘污染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包括“山”字形的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分为底板、左挡板、隔板、右挡板,所述左挡板、隔板、右挡板位于底板的顶端,所述左挡板、底板、隔板围成种植槽,所述隔板、底板、右挡板围成蓄水槽,所述隔板的下部设置有使种植槽与蓄水槽相连通的通水孔,所述种植槽的下部为粗砂层、上部为种植土层,所述蓄水槽中从下向上依次铺设有级配碎石层、渗水土工布、混合过滤层、透水板、透水路面砖,所述右挡板上设置有溢流孔。

其中,所述透水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定位插孔,所述透水路面砖的底端设置有四个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能够插入对应的定位插孔中。

其中,所述透水板的正投影为长方形,所述透水路面砖的正投影为正方形,所述透水板的长度为透水路面砖的边长的五倍,所述透水板的宽度为透水路面砖的边长的二倍。

其中,所述右挡板和隔板相对的一侧向中间凸出形成水平托板,所述透水板的两头分别搭接两相对的水平托板上。

其中,所述左挡板的顶端比右挡板的顶端高10~20cm,所述隔板的顶端与左挡板的顶端平齐。

其中,所述种植槽宽度为蓄水槽宽度的1/3~1/2。

其中,所述粗砂层和级配碎石层的顶端均高于溢流孔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预制构件实现工厂化生产,缩短现场施工周期,减少粉尘污染;设置相连通的种植槽和蓄水槽,在蓄水槽的顶部铺设透水板和透水路面砖,下雨时,雨水透过透水路面砖和透水板进入蓄水槽中,天气晴朗时,种植在种植槽中的植物根系从种植槽的下部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从而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的纵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水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水路面砖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包括“山”字形的的预制构件1,预制构件1分为底板2、左挡板3、隔板4、右挡板5,左挡板3、隔板4、右挡板5位于底板1的顶端,左挡板3、底板2、隔板4围成种植槽6,隔板4、底板2、右挡板5围成蓄水槽7,种植槽6宽度为蓄水槽7宽度的1/3~1/2,隔板4的下部设置有使种植槽6与蓄水槽7相连通的通水孔10,种植槽6的下部为粗砂层12、上部为种植土层13,蓄水槽7中从下向上依次铺设有级配碎石层15、渗水土工布16、混合过滤层17、透水板18、透水路面砖19,右挡板5上设置有溢流孔8,粗砂层12和级配碎石层15的顶端均高于溢流孔8的顶端。

透水板18上开设有若干个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定位插孔20,透水路面砖19的底端设置有四个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定位凸起21,定位凸起1能够插入对应的定位插孔20中。透水板18的正投影为长方形,透水路面砖19的正投影为正方形,透水板18的长度为透水路面砖19的边长的五倍,透水板18的宽度为透水路面砖19的边长的二倍。

右挡板5和隔板4相对的一侧向中间凸出形成水平托板9,透水板18的两头分别搭接两相对的水平托板9上,增加透水板18的稳定性,使透水板18保持水平。

左挡板3的顶端比右挡板5的顶端高10~20cm,隔板4的顶端与左挡板3的顶端平齐。

隔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贴附一块将通水孔10覆盖住的不锈钢滤网11,防止砂粒或尘土将通水孔10堵塞。

混合过滤层17由细砂与活性炭颗粒按体积比为2:1混合而成。

采用预制构件1实现工厂化生产,缩短现场施工周期,减少粉尘污染;设置相连通的种植槽6和蓄水槽7,在蓄水槽7的顶部铺设透水板18和透水路面砖19,下雨时,雨水透过透水路面砖19和透水板18进入蓄水槽7中,天气晴朗时,种植在种植槽6中的植物根系从种植槽6的下部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从而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山”字形的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分为底板、左挡板、隔板、右挡板,所述左挡板、隔板、右挡板位于底板的顶端,所述左挡板、底板、隔板围成种植槽,所述隔板、底板、右挡板围成蓄水槽,所述隔板的下部设置有使种植槽与蓄水槽相连通的通水孔,所述种植槽的下部为粗砂层、上部为种植土层,所述蓄水槽中从下向上依次铺设有级配碎石层、渗水土工布、混合过滤层、透水板、透水路面砖,所述右挡板上设置有溢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定位插孔,所述透水路面砖的底端设置有四个按照矩形阵列排布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能够插入对应的定位插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的正投影为长方形,所述透水路面砖的正投影为正方形,所述透水板的长度为透水路面砖的边长的五倍,所述透水板的宽度为透水路面砖的边长的二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挡板和隔板相对的一侧向中间凸出形成水平托板,所述透水板的两头分别搭接两相对的水平托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挡板的顶端比右挡板的顶端高10~20cm,所述隔板的顶端与左挡板的顶端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宽度为蓄水槽宽度的1/3~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层和级配碎石层的顶端均高于溢流孔的顶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人行道模块结构,包括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分为底板、左挡板、隔板、右挡板,左挡板、隔板、右挡板位于底板的顶端,左挡板、底板、隔板围成种植槽,隔板、底板、右挡板围成蓄水槽,隔板的下部设置有使种植槽与蓄水槽相连通的通水孔,种植槽的下部为粗砂层、上部为种植土层,蓄水槽中从下向上依次铺设有级配碎石层、渗水土工布、混合过滤层、透水板、透水路面砖,右挡板上设置有溢流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预制构件实现工厂化生产,缩短现场施工周期,减少粉尘污染;下雨时,雨水透过透水路面砖和透水板进入蓄水槽中,天气晴朗时,种植在种植槽中的植物根系从种植槽的下部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毛正平;李婷婷;洪隽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