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座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4911发布日期:2020-04-10 17:0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拱座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拱座施工结构,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尤其适用于变截面大倾角拱座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实用和耐用功能上,建筑物的时代性、艺术性、多元性已成为关注焦点。因此,一些建筑体型优美、造型飘逸而结构体系复杂的建筑,如双飞燕拱桥。此类建筑造型,因其具有大倾角、变截面等特点,导致模板设计和施工难度大。传统的木模板支设困难,进度慢、体型控制差;传统的脚手架支撑速度慢,节点多,检查难度大,安全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拱座施工结构,该施工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拱座的混凝土成型质量差、施工速度慢、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从而实现拱座的混凝土安全优质高效施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拱座施工结构,包括模板,该模板包括内模板、外模板、以及将与内模板和外模板连成整体的连接件;

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拱座浇筑区域;

所述内模板由第一脚手架支撑;所述外模板的上部相对下部向外侧倾斜布置,该外模板由多根斜立柱支撑,该斜立柱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

由此,通过斜立柱支撑外模板,通过第一脚手架支撑内模板,这样可以保证模板在浇筑时保持稳定,从而保证浇筑质量。

由于外模板倾斜布置,配合斜立柱,这样荷载可分解为法向力和切向力两部分,法向承载力为结构设计的控制要点。其中法向力全部由斜立柱承担,通过增加斜立柱与竖向夹角,从而增大斜立柱水平承载力,斜立柱受力更合理,材料更省。斜立柱的设计,使得结构受力更合理,减少了立柱的切向分力,从而减少了模板切向应力,模板构造更简单,结构安全性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为了更好地保持外模板在浇筑时保持稳定,所述外模板通过缆风绳与地锚可拆卸地相连。这样,浇筑完成后,即可将缆风绳拆除。

优选地,所述内模板由多块板围成,多块板内侧形成第一脚手架的安装区域。

优选地,所述斜立柱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0°。

为了保持斜立柱的稳定,所述斜立柱处搭建有第二脚手架,该第二脚手架支撑所述斜立柱。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模板对拉杆或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定型钢模板可采用专业化设计及工厂化制作,强度及刚度可靠,现场组装速度快,体型控制精度高,浇筑的混凝土成型外观质量好。

2、本实用新型采用斜立柱支撑结构,节点少,施工简便,质量控制难度低。

3、本实用新型采用斜立柱支撑结构,可结合后期拱桥安装支撑结构,周转次数多,材料用量少,费用低。

4、本实用新型根据混凝土施工时倒悬部位受力特点,荷载可分解为三维定型钢模板法向力和切向力两部分,法向承载力为结构设计的控制要点。其中法向力全部由斜立柱承担,通过增加斜立柱与竖向夹角,从而增大斜立柱水平承载力,斜立柱受力更合理,材料更省。此外,因设置斜立柱,结构受力更合理,减少了斜立柱的切向分力,从而减少了模板切向应力,模板构造更简单,结构安全性更高。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脚手架,确保斜立柱搭设安全。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缆风绳,增大了模板侧向稳定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拱座正面模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拱座第四层侧面模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拱座第四层侧面模板剖面图;

图中:

1、模板;2、基础;3、斜立柱;4、第一脚手架;5、基础;6、斜立柱;7、地锚;8、缆风绳;9、第二脚手架;10、模板对拉杆;11-内模板;12-外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拱座混凝土施工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三维定型钢模板1、斜立柱3、脚手架4、缆风绳8和模板对拉杆10。三维定型钢模板1包括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通过模板对拉杆10连成整体。所述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之间形成拱座浇筑区域;所述内模板11由第一脚手架4支撑;所述外模板12的上部相对下部向外侧倾斜布置,该外模板12由多根斜立柱3支撑,该斜立柱3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所述斜立柱3处搭建有第二脚手架6,该第二脚手架6支撑所述斜立柱3。所有外模板均倾斜布置,所述外模板12通过缆风绳8与地锚7可拆卸地相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除揽风绳8。

如图1所示,斜立柱3设置在拱脚倒悬部位作为三维定型钢模板1的支撑结构,斜立柱3最好是与竖向的夹角为5°~30°。第一脚手架4设置拱座空心部位,作为内模板的支撑结构,第二脚手架9设置在斜立柱3处,以保证斜立柱3稳定。

如图1所示,所述内模板11由多块板围成,多块板内侧形成第一脚手架4的安装区域。即第一脚手架4的周边是内模板,第一脚手架4支撑内模板。

施工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浇筑基础混凝土;

2、搭设第一脚手架4、第二脚手架9及斜立柱3,6;

3、铺设三维定型钢模板1;

4、安装缆风绳8;

5、安装模板对拉杆10;

6、绑扎预埋钢筋;

7、浇筑拱座混凝土。

然后循环以上步骤,直至拱座混凝土施工完成。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拱座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1),该模板(1)包括内模板(11)、外模板(12)、以及将与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连成整体的连接件;

所述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之间形成拱座浇筑区域;

所述内模板(11)由第一脚手架(4)支撑;所述外模板(12)的上部相对下部向外侧倾斜布置,该外模板(12)由多根斜立柱(3)支撑,该斜立柱(3)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座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板(12)通过缆风绳(8)与地锚(7)可拆卸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座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1)由多块板围成,多块板内侧形成第一脚手架(4)的安装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拱座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立柱(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拱座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立柱(3)处搭建有第二脚手架(9),该第二脚手架(9)支撑所述斜立柱(3)。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拱座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模板对拉杆(10)或螺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拱座施工结构。所述拱座施工结构包括模板,该模板包括内模板、外模板、以及将与内模板和外模板连成整体的连接件;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拱座浇筑区域;所述内模板由第一脚手架支撑;所述外模板的上部相对下部向外侧倾斜布置,该外模板由多根斜立柱支撑,该斜立柱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拱座的混凝土成型质量差、施工速度慢、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志;于永军;刘锐;曾凡杜;赵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