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2570发布日期:2020-05-29 12:0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



背景技术:

现有铁路桥梁一般在箱梁两侧翼缘上预埋钢筋,现浇混凝土防护墙;最外侧遮板为预制结构,预埋栏杆和声屏障接口以及与桥面连接钢筋,需通过现浇混凝土竖墙将遮板与桥梁翼缘连接;中间的电缆槽竖墙分割电力槽和通信信号槽,也采用现浇混凝土,在槽体底部桥面裸露部位,需做防水层和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这种结构和施工方式对现场要求较高,同时遮板结构自重很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模板,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浇筑施工质量不易保证,施工周期较长,此外现浇施工对沿线环境也存在影响。且梁端位置因位置特殊,普通的标准块难以在梁端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于维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承载能力好且易于在梁端安装的用于铁路的整体式预制桥面附属设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墙、竖墙、边墙和底板,防护墙和边墙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两端,竖墙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中部,防护墙、竖墙和边墙相互平行,竖墙将防护墙,边墙,底板围成的凹槽分隔为电力槽和通信信号槽;防护墙内侧边、竖墙内侧边和边墙内侧边与底板内侧边平齐,防护墙梁端侧边、竖墙梁端侧边和边墙梁端侧边平齐,底板梁端侧边边线设置于防护墙梁端侧边、竖墙梁端侧边、边墙梁端侧边所在边线内侧。

梁端侧边防护墙,竖墙,边墙与底板错位设置便于梁端之间各装配式梁端桥面附属设施的拼接。梁端位置结构特殊,涉及到梁的结合问题故需要在结构上对相应情况进行优化。保证预制桥面附属设施之间的安装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和边墙内侧底板上竖直设置有用于与桥梁主体进行连接的安装孔,边墙上表面预埋有声屏障预埋件,声屏障预埋件的宽度大于边墙的厚度,在边墙上位于声屏障预埋件位置设有向内突出;边墙上表面设置有栏杆预埋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为上窄下宽结构,防护墙板的内侧面倾斜角度≤10°,底板的顶面的倾斜角度≤5°,底板纵向截面的直角梯形,直角边为下底底边,梯形下底设置在防护墙一侧,梯形上底设置在边墙一侧,既能够保证构件的使用强度,又能够减少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用于铁路的整体式预制桥面附属设施的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边墙内侧的底板中部设置有通孔,竖墙包括两分段竖墙,两分段竖墙设置于同一平面上,两分段竖墙水平方向上相距距离大于等于通孔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竖墙为整体式竖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边墙和底板中设置有连续钢筋,通过在各构件内设置相应的加强钢筋,有效提高了用于铁路的整体式预制桥面附属设施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使用于铁路的整体式预制桥面附属设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边墙、竖墙与底板连接处设置有倒角,避免在交接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用于铁路的整体式预制桥面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和边墙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人行步道板的加宽平台,加宽平台与竖墙等高,便于人行步道板的铺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灌注砂浆的竖向凹槽槽内灌注砂浆,与邻近防护墙实现纵向抗剪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竖墙和底板内部预埋有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防护墙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桥面综合接地端子进行连接的接地端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设置在预留有安装接口的桥梁翼缘板,通过预留的螺栓孔与桥梁翼缘板安装孔配合,采用螺栓或其他连接方式与桥梁翼缘板连接,再与其他用于铁路的整体式预制桥面附属设施横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边墙上表面设置有栏杆预埋件,边墙外侧与底板连接处设置有倒角,倒角部分设置在翼缘板外部,底板水平位置与翼缘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面附属设施,嵌设在各部件内的加强钢筋,能够有效提高桥面附属设施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使桥面附属设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而通过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利用钢纤维具有分散性好,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裹附力加强等特性,避免了防护墙、竖墙和边墙掉边掉角,从而提高了桥面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作为优选方式,边墙内的底板中部设置有贴近边墙设置的矩形通孔,竖墙包括两分段式竖墙,两分段式竖墙设置于同一垂直于底板的纵向平面,两分段式竖墙间隔大于等于矩形通孔宽度。

下锚拉线是接触网线路里,将电气铁路输电线路分成多段,中间连接位置的“锚段关节”。下锚拉线是为了抵消顺线路方向作用的张力从而减少支柱及其基础上的荷载。所以此段桥面板形状与一般段不同,故需设置通孔和分段竖墙,用于下锚拉线位置的装配方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采用了防护墙、竖墙、边墙和底板一体预制成型,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和工厂化制作,保证结构浇筑质量。无需在桥梁上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避免了桥梁上现浇混凝土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和绿色施工。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预制构件对比普通混凝土材料预制构件,大大降低了材料用量,减轻了构件重量,使得施工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现场安装施工,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运输和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栏杆梁端标准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下锚拉线处栏杆梁端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防护墙;2、竖墙;3、边墙;31、栏杆预埋件;4、底板;5、安装孔;7、连续钢筋;8、加宽平面;9、竖向凹槽;10、接地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墙1、竖墙2、边墙3和底板4,防护墙1和边墙3垂直设置在底板4的两端,竖墙2垂直设置在底板4的中部,防护墙1、竖墙2和边墙3相互平行,防护墙1内侧边、竖墙2内侧边和边墙3内侧边与底板4内侧边平齐,防护墙1梁端侧边、竖墙2梁端侧边和边墙3梁端侧边平齐,底板4梁端侧边边线设置于防护墙1梁端侧边、竖墙2梁端侧边、边墙3梁端侧边所在边线内侧。防护墙1和边墙3内侧底板4上竖直设置有用于与桥梁主体进行连接的安装孔5,边墙3上表面设置有栏杆预埋件31。竖墙2为整体式竖墙。

如图3所示,竖墙2将防护墙1,边墙3,底板4围成的凹槽分隔为电力槽11和通信信号槽12。

如图4所示,防护墙1为上窄下宽结构,防护墙1板的内侧面倾斜角度≤10°,底板4的顶面的倾斜角度≤5°,底板4纵向截面的直角梯形,直角边为底板4的底边,梯形下底设置在防护墙1一侧,梯形上底设置在边墙3一侧。防护墙1和边墙3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人行步道板的加宽平台8,加宽平台8与竖墙2等高。防护墙1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灌注砂浆的竖向凹槽9。防护墙1,竖墙2和底板4内部预埋有将水排放到防护墙1一侧的排水管。防护墙1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桥面综合接地端子进行连接的接地端子10。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铁路整体式装配桥面梁端附属设施,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墙1、竖墙2、边墙3和底板4,防护墙1和边墙3垂直设置在底板4的两端,竖墙2垂直设置在底板4的中部,防护墙1、竖墙2和边墙3相互平行,防护墙1和边墙3内侧底板4上竖直设置有用于与桥梁主体进行连接的安装孔5,边墙3上表面设置有栏杆预埋件31。边墙3内侧底板4中部设置有贴近边墙3设置的矩形通孔,竖墙2包括两分段式竖墙,两分段式竖墙设置于同一垂直于底板的纵向平面,两分段式竖墙间隔大于等于矩形通孔宽度。防护墙1内侧边、竖墙2内侧边和边墙3内侧边与底板4内侧边平齐,防护墙1梁端侧边、竖墙2梁端侧边和边墙3梁端侧边平齐,底板4梁端侧边边线设置于防护墙1梁端侧边、竖墙2梁端侧边、边墙3梁端侧边所在边线内侧。防护墙1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灌注砂浆的竖向凹槽9。

如图2所示,竖墙2将防护墙1,边墙3,底板4围成的凹槽分隔为电力槽11和通信信号槽12。

如图3所示,防护墙1为上窄下宽结构,防护墙1板的内侧面倾斜角度≤10°,底板4的顶面的倾斜角度≤5°,底板4纵向截面的直角梯形,直角边为底板4的底边,梯形下底设置在防护墙1一侧,梯形上底设置在边墙3一侧。在防护墙1、边墙3和底板4中设置有连续钢筋7。防护墙1和边墙3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人行步道板的加宽平台8,加宽平台8与竖墙2等高。防护墙1,竖墙2和底板4内部预埋有将水排放到防护墙1一侧的排水管。防护墙1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桥面综合接地端子进行连接的接地端子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