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桥梁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7319发布日期:2020-08-28 15: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桥梁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装式桥梁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快速化、装配化的绿色桥梁建造理念得到快速的发展,防撞护栏时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护栏常采用现场钢筋绑扎,混凝土现浇施工,大量的钢筋运输,施工工期长,混凝土表面易开裂。

目前,公告号为cn2063966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用装配式钢制防撞护栏,包括多个顺长组装的护栏段,所述护栏段包括缘板和腹板;缘板包括底部固定在钢箱梁顶板上的左缘板和右缘板,左缘板和右缘板顶部通过顶缘板固定连接;多段腹板垂直固定于左缘板和右缘板的内壁。

上述技术方案钢制防撞护栏的加工制作可与现场前期施工同时进行,有效的节约了施工工期,但存在以下缺陷:直接对钢板进行焊接,护栏与桥梁固定不够牢固,护栏的稳定性不高,受到冲击,容易导致焊接点裂开,护栏的使用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桥梁防撞护栏,其结构稳定可靠,抗冲击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组装式桥梁防撞护栏,包括设于桥梁上的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体包括底板、背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腹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包括l型板和支撑板;所述l型板的水平部固定于桥梁的上端面;所述l型板的竖直部固定于桥梁的一侧;所述支撑板水平设于l型板竖直部的一侧;所述背板的底部设于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设于背板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腹板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背离背板的一侧;所述顶板设于背板的上端面且盖合于腹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端面;所述桥梁上设有凸台;所述l型板的水平部上开设有与凸台相适配的条形孔;所述凸台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凸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通孔内且靠近凸台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通孔内且靠近凸台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限位块平行的第二限位块;所述通孔内转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长度方向与凸台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凸台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下端伸入到凸台内且穿过压板与l型板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与压板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l型板放置在桥梁边沿,保证l型板上的条形孔搞好套在凸台上,然后通过转动螺纹柱使得凸台通孔内的压板下移并充分挤压l型板,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能够将压板固定在最佳位置,达到最好的挤压效果,再依次安装好背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腹板和顶板即可完成初步搭建,通过上述方式只需按顺序搭建护栏即可,能够使得防撞护栏的安装过程更加的简单,压板能够使得l型板与桥梁连接更稳定,从而使得整个护栏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背板的下端面设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固定块;所述背板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上端面抵接且背板水平部的一侧与l型板的竖直部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能够刚好卡在固定槽内部,从而限制了背板相对l型板的位置,防止背板从l型板上掉落,而背板水平部与l型板竖直部固定能够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增加整个护栏的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竖直设置于桥梁的上端面且第一面板的一侧与底板抵接;所述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均自下而上向背离第一面板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面板的倾角小于第二面板的倾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腹板设置呈不同倾斜度的三块面板拼接而成,能够提高腹板的抗冲击能力,使得护栏本体对车辆的防撞效果更好,安全性能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下端面且靠近腹板的一侧开设有压紧槽;所述压紧槽一侧贯穿压板靠近腹板的侧壁;所述第一面板靠近底板的一侧设有与压紧槽相适配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上端面与压紧槽的上槽壁抵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下端面与l型板水平部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一面板背离底板的一侧设有水平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下端面与桥梁的上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第一面板时,只需要保证第一加强板插入到压紧槽内,这样使得第一面板的安装更容易,而第二加强板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面板的稳定性,也就增加了整个腹板的稳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板靠近背板的一侧设有悬挂板;所述悬挂板上设有预埋管;所述悬挂板的上端设有与预埋管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应预埋管的两端开设有预埋孔;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背离的一侧开设有直径大于预埋孔的孔径的沉头槽;所述沉头槽内设有与预埋管两端螺纹连接的紧固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栏的组装过程中,可将预埋管放置于悬挂板的弧形槽上,并使得预埋管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预埋孔,然后通过沉头槽内的紧固套固定即可,预埋管能够方便后期的线路施工,这种方式使得预埋管安装更简单,且紧固套能够高效地固定预埋管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面板靠近背板的一侧设有三角柱;所述三角柱沿第一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三角柱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柱的一个直角边与第一面板固定,三角柱的另一个直角边与压板的上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柱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面板的稳定,防止整个腹板发生倾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栏本体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填料能够对护栏进行定型,且能够增加护栏的重量,使得护栏的抗冲击能力更强,持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型板的竖直部和支撑板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固板的一个直角边与l型板的竖直部固定,加固板的另一个直角边与支撑板的下端面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板能够加强支撑板和l型板竖直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撑板更耐用,防止支撑板断裂,提升了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首先将l型板放置在桥梁边沿,保证l型板上的条形孔搞好套在凸台上,然后通过转动螺纹柱使得凸台通孔内的压板下移并充分挤压l型板,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能够将压板固定在最佳位置,达到最好的挤压效果,再依次安装好背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腹板和顶板即可完成初步搭建,通过上述方式只需按顺序搭建护栏即可,能够使得防撞护栏的安装过程更加的简单,压板能够使得l型板与桥梁连接更稳定,从而使得整个护栏更牢固;

2、固定块能够刚好卡在固定槽内部,从而限制了背板相对l型板的位置,防止背板从l型板上掉落,而背板水平部与l型板竖直部固定能够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增加整个护栏的稳固;

3、在安装第一面板时,只需要保证第一加强板插入到压紧槽内,这样使得第一面板的安装更容易,而第二加强板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面板的稳定性,也就增加了整个腹板的稳固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凸台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底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预埋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护栏本体;11、底板;111、l型板;1111、条形孔;112、支撑板;1121、固定槽;113、加固板;12、背板;121、固定块;13、第一侧板;131、预埋孔;132、沉头槽;133、紧固套;14、第二侧板;15、腹板;151、第一面板;1511、第一加强板;1512、三角柱;1513、第二加强板;152、第二面板;153、第三面板;154、悬挂板;155、弧形槽;16、顶板;2、桥梁;3、凸台;31、通孔;32、第一限位块;33、第二限位块;34、压板;341、压紧槽;35、螺纹柱;4、预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装式桥梁防撞护栏,包括固定安装于桥梁2上的护栏本体1。

护栏本体1包括固定安装于桥梁2上端面的底板11、固定于底板11背离桥梁2一侧的背板12、焊接于背板12一侧的第一侧板13、焊接于背板12另一侧的第二侧板14(参照图2)以及连接于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背离背板12一侧的腹板15和焊接于腹板15顶部的顶板16。

参照图2,首先对护栏本体1的底板11进行固定安装。底板11包括固定安装于桥梁2上端面的l型板111和焊接于l型板111竖直部一侧的支撑板112。桥梁2上焊接有凸台3,且凸台3的长度方向与桥梁2的长度方向一致。l型板111的水平部上开设有与凸台3相适配的条形孔1111。凸台3的一侧开设有通孔31,且该通孔31沿凸台3的长度方向延伸。

参照图3,通孔31内且靠近凸台3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限位块32,通孔31内且靠近凸台3的另一侧固定有与第一限位块32平行的第二限位块33。通孔31内转动设置有压板34,压板34的长度方向与凸台3的长度方向一致。凸台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5,且螺纹柱35的下端伸入到凸台3内且穿过压板34与l型板111螺纹连接。在初始状态下,压板34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在凸台3宽度方向相向的一侧抵接。将l型板111的条形孔1111对准凸台3,使得凸台3穿过条形孔1111,且凸台3的通孔31的下端面与l型板111水平部的上端面平齐。通过转动螺纹柱35,使得螺纹柱35带动压板34转动,当螺纹柱35旋进l型板111上时,压板34在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的作用下不能继续转动,压板34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在凸台3长度方向相向的一侧抵接,直至螺纹柱35旋进伸到最底部时,压板34被压紧固定,能够对l型板111进行固定,使得l型板111不易掀起。

参照图2,底板11安装好后,对背板12进行安装。支撑板112水平焊接于l型板111竖直部的一侧,且l型板111的竖直部和支撑板112的下端面之间焊接有加固板113,加固板11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加固板113的一个直角边与l型板111的竖直部焊接固定,加固板113的另一个直角边与支撑板112的下端面焊接固定。

支撑板112的上端面开设有固定槽1121,背板12的下端面焊接有与固定槽1121相适配的固定块121,背板12的下端面与支撑板112的上端面抵接,且背板12水平部的一侧与l型板111的竖直部抵接,背板12的底部放置于支撑板112的上端面,固定块121与固定槽1121进行卡接,背板12与l型板111竖直部抵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进一步加固。

参照图1、图2,背板12与底板11进行固定安装后,对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进行安装。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分别固定安装于背板12延伸方向的两侧。第一侧板13与背板12连接处的内侧通过焊接固定,第二侧板14与背板12连接处的内侧通过焊接固定。

将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固定好后,再对腹板15进行固定安装。腹板15连接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背离背板12的一侧。

参照图1,腹板15包括竖直固定于桥梁2上端面的第一面板151、成型于第一面板151上端面的第二面板152和成型于第二面板152上端面的第三面板153。第一面板151的一侧与底板11抵接。第二面板152和第三面板153均自下而上向背离第一面板151的方向倾斜设置,且第三面板153的倾角小于第二面板152的倾角。

参照图3,压板34下端面且靠近腹板15的一侧开设有压紧槽341,且压紧槽341的一侧贯穿压板34靠近腹板15的侧壁。第一面板151靠近底板11的一侧焊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板1511,且第一加强板1511插接于压紧槽341下方,第一加强板1511的上端面与压紧槽341的上槽壁抵接,第一加强板1511的下端面与l型板111水平部的上端面抵接。第一面板151靠近背板12的一侧焊接有三角柱1512,三角柱1512沿第一面板15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三角柱1512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三角柱1512的一个直角边与第一面板151焊接固定,三角柱1512的另一个直角边与压板34的上端面抵接,能够提高腹板15的抗弯性能,使得腹板15的抗冲击能力更强。第一面板151背离底板11的一侧焊接有水平的第二加强板1513,第二加强板1513的下端面与桥梁2的上端面抵接,且第二加强板1513与桥梁2通过焊接进一步加固。

参照图2,腹板15靠近背板12的一侧焊接有悬挂板154。悬挂板154上固定安装有预埋管4,悬挂板154的上端面开设有与预埋管4相适配的弧形槽155。

参照图1、图4,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对应预埋管4的两端开设有预埋孔131。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相背离的一侧开设有直径大于预埋孔131的孔径的沉头槽132,且沉头槽132内转动连接有与预埋管4两端螺纹连接的紧固套133。首先将预埋管4从第一侧板13的预埋孔131插装进入,使得预埋管4的另一端沿着悬挂板154(参照图2)穿过第二侧板14上的预埋孔131,通过转动紧固套133,使得预埋管4的两端固定。

参照图1,再从护栏本体1的上方向护栏本体1的内部浇筑混凝土填料,使得混凝土填料能够对护栏本体1进一步加固。最后将顶板16盖合于背板12、腹板15以及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上端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将顶板16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l型板111放置在桥梁2边沿,保证l型板111上的条形孔1111搞好套在凸台3上,然后通过转动螺纹柱35使得凸台3通孔31内的压板34下移并充分挤压l型板111,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能够将压板34固定在最佳位置,达到最好的挤压效果,通过固定块121卡在固定槽1121内部的方式安装好背板12,并使得背板12的水平部的一侧与l型板111的竖直部固定,然后依次安装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再通过将第一加强板1511插入到压紧槽341内的方式安装好第一面板151,并通过三角柱1512和第二加强板1513进一步对第一面板151进行加固,然后将预埋管4放置于悬挂板154的弧形槽155上,并使得预埋管4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上的预埋孔131,然后通过沉头槽132内的紧固套133固定,最后从护栏顶部灌注混凝土填料并安装顶板16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