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升降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0328发布日期:2020-09-29 09:2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升降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闸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升降柱。



背景技术:

升降柱,又称升降地柱或防冲撞路桩、隔离桩等,升降柱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及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

升降柱通过柱身相对于外筒升降,起到限制作用。但目前,升降柱的柱身通常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使得柱身因磨损而需要更换时,需要整根进行更换,更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升降柱,能有效避免柱身底端磨损,并无需整根柱身进行更换,降低了更换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升降柱,包括预埋外筒以及柱身升降结构;所述柱身升降结构安装于预埋外筒内,柱身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柱身与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设于升降柱身的下方,通过升降驱动件带动升降柱身相对于外筒主体升降;所述升降柱身包括柱身主体、柱身套件、升降连接件以及柱盖,所述柱身主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柱身主体于底端上套设有所述柱身套件;所述升降连接件设有柱身主体的顶端内,升降连接件的两端与柱身主体的顶端螺接,所述升降驱动件的驱动杆与升降连接件连接;所述柱盖安装于柱身主体的顶端开口上,柱盖与升降连接件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柱身主体具有柱身内壳与套设于柱身内壳上的柱身外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预埋外筒包括外筒主体与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于外筒主体内,所述升降柱身于底端设有导向环板,所述导向环板通过若干螺栓穿过柱身套件的底部后,与柱身主体的底端螺接,用以与安装架配合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环板上设有若干缓冲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顶部连接件、定位底板以及呈环形阵列地设于顶部连接件与定位底板之间的若干导向柱,所述升降驱动件安装在定位底板上,所述导向环板上相对于每一导向柱对应地设有一导套,每一导向柱从对应的导套中穿过,使升降柱身能沿导向柱上下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柱身升降结构包括接触感应器,接触感应器共有两件,两件接触感应器相对设于定位底板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顶部连接件与定位底板之间设有导线槽;所述导向环板对应导线槽开设有缺口,便于导线槽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柱身套件于顶部设有导向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柱盖于外侧面上设有若干警示灯,通过警示灯在夜间起警示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柱身主体于顶端上设有反光膜,通过反光膜在夜间起警示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升降柱通过在柱身主体底端套设柱身套件,有效避免柱身底端磨损,且升降柱身为可拆装结构,升降连接件、柱盖与柱身主体均能进行拆装,在更换升降柱身时,无需整根柱身进行更换,降低了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升降柱的示意图。

图2为新型升降柱拆除外筒主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柱身升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柱身主体拆除柱盖后的示意图。

图5为筒口组件的分解图。

图6为筒口组件装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把手从连接轨道上拆解的示意图。

图8为把手安装至连接轨道上的剖视图。

图9为把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一种新型升降柱,包括预埋外筒10以及柱身升降结构20;其中,所述预埋外筒10包括外筒主体11、安装架12以及筒口组件13,所述外筒主体11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安装架12安装于外筒主体11内,用以配合柱身升降结构20安装,安装架12包括顶部连接件121、定位底板122以及呈环形阵列地设于顶部连接件121与定位底板122之间的若干导向柱123,所述顶部连接件121呈环形,顶部连接件121于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口101,用以安装筒口组件13;所述筒口组件13安装于外筒主体11的顶端开口,结合参阅图5、图6,筒口组件13包括筒口固定件131、筒口装配件132以及筒口件133,所述筒口固定件131与外筒主体11的顶端连接,筒口固定件131呈环形,筒口固定件131于中心设有与外筒主体11顶端开口大小对应的通口102,所述筒口装配件132安装于筒口固定件131上,筒口装配件132于周缘通过若干螺栓与筒口固定件131螺接,筒口装配件132于中心设有第二安装口103,第二安装口103于顶部设有挡边104,所述筒口件13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筒口件133于中心设有伸出口105,筒口件133的两端均呈阶梯状,筒口件133安装于顶部连接件121与筒口装配件132之间,筒口件133的两端相对伸入至第一安装口101与第二安装口103内,通过顶部连接件121与筒口装配件132固定筒口件133。

请参阅图1、图7,所述外筒主体11具有筒身111与设于筒身111底部的基板112,筒身111上等间距地垂直设有若干连接轨道31,每一连接轨道31的两端相对与基板112与筒口固定件131螺接;所述筒身111上通过连接轨道31设有若干把手32,结合参阅图8、图9,连接轨道31上设有定位槽311以及于定位槽的两端相对设有连接孔312,每一把手32设于相邻的两根连接轨道31上,把手32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轨道31对应安装的两件活动块33,每一活动块33对应安装至一连接轨道31上,所述活动块33上设有与定位槽311对应的定位块331以及于定位块331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孔312的通孔332,以供活动块33安装至连接轨道31上时,定位块331对应卡合至定位槽311内,并通过螺栓穿过通孔332后,伸入至连接孔312内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块33上相对设有两根抵臂333,以供活动块33安装至连接轨道31上时,两根抵臂333相对抵持连接轨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311为燕尾槽,所述定位块331呈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斜块状,便于定位块331安装至定位槽31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331呈向上倾斜的斜块状。

请参阅图2、图3,所述柱身升降结构20安装于预埋外筒10内,具体于外筒主体11内,柱身升降结构20包括升降柱身21、升降驱动件22以及接触感应器23,所述升降柱身21于底端设有导向环板24,通过导向环板24与安装架12配合安装,设于若干导向柱123之间,导向环板24上相对于每一导向柱123对应地设有一导套241,每一导向柱123从对应的导套241中穿过,使升降柱身21能沿导向柱123上下升降;所述升降驱动件22设于升降柱身21的下方,安装在定位底板122上,升降驱动件22设有驱动杆的一端伸入至升降柱身21内,并通过驱动杆与升降柱身21连接,通过升降驱动件22的驱动杆伸缩带动升降柱身21从伸出口105相对于外筒主体11升降。所述接触感应器23安装在定位底板122上,以供升降柱身21相对于外筒主体11下降回位时,通过导向环板24触碰接触感应器23的感应头,控制升降柱身21的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感应器23共有两件,两件接触感应器23相对设于定位底板122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件121与定位底板122之间设有导线槽25,以供升降驱动件22与接触感应器23的线路穿过导线槽25设置;所述导向环板24对应导线槽25开设有缺口242,便于导线槽25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环板24上设有若干缓冲块243,以供导向环板24随同柱身主体211上升时,以缓冲块243与顶部连接件121抵触,起到缓冲作用。

请参阅图3、图4,所述升降柱身21包括柱身主体211、柱身套件212、升降连接件213以及柱盖214,所述柱身主体21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柱身主体211于底端上套设有所述柱身套件212,柱身套件212于顶部设有导向斜面201,所述导向环板24通过若干螺栓穿过柱身套件212的底部后,与柱身主体211的底端螺接,通过柱身套件212有效地避免柱身底端磨损;所述升降连接件213设有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内,升降连接件213的两端与柱身主体211的顶端螺接,从而将升降连接件213固定至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内,所述升降驱动件22的驱动杆与升降连接件213连接;所述柱盖214安装于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开口上,柱盖214与升降连接件213螺接,从而将柱盖214固定至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开口上,以柱盖214封闭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柱盖214于外侧面上设有若干警示灯202,所述柱身主体211于顶端上设有反光膜203,通过警示灯202与反光膜203在夜间起警示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柱身主体211具有柱身内壳41与套设于柱身内壳41上的柱身外壳42,以供柱身外壳42磨损时,仅需更换柱身外壳42即可,无需整根柱身主体211更换,节约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升降柱通过在柱身主体211底端套设柱身套件212,有效避免柱身底端磨损,且升降柱身21为可拆装结构,升降连接件213、柱盖214与柱身主体211均能进行拆装,在更换升降柱身21时,无需整根柱身进行更换,降低了更换成本。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