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2183发布日期:2020-09-18 20:4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积水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积水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道路的排水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城市道路排水。暴雨天气时,道路路面排水不及时很容易导致道路路面积水,路面积水不仅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而且长期积水还可能造成路基整体破坏,因而道路排水结构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201410488782.8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积水道路,道路在路面分布有与下水道相通的横过路面的整体条形滤网,路面上的水从条形路网进入路面以下的下水道中,从而将路面上的积水及时排走,防止路面大面积水现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路面上的雨水通过条形路网直接排入下水道,无法对雨水进行再利用,造成雨水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积水道路结构,其具有储存雨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积水道路结构,包括道路基体,道路基体上开设有排水槽,排水槽沿道路基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相邻排水槽之间连通有连通管,排水槽的顶部盖设有排水格栅,道路基体上开设有蓄水槽,蓄水槽的顶端盖设有过滤板,蓄水槽与排水槽之间连通有汇聚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上的雨水通过排水格栅进入排水槽,排水槽设有多个,能够及时将路面上的雨水排出,有助于提高排水效率,降低路面积水的情况。进入排水槽内的雨水通过汇聚管汇入蓄水槽,雨水在蓄水槽内储存,储存在蓄水槽内的雨水可以用来浇灌田地,缓解城市缺水压力,通过对雨水进行再利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此外,蓄水槽的顶端呈开口状,能够使路面上的雨水直接排入蓄水槽内,降低路面的排水压力,提高排水效率。过滤板遮挡蓄水槽的顶部,防止行人掉入蓄水槽内,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蓄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排水装置,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和排水泵,排水管与蓄水槽连通,排水泵与排水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用蓄水槽内储存的雨水时,启动排水泵,通过排水泵和排水管将蓄水槽内的雨水抽出,将雨水抽到需要使用的地方,无需额外设置抽水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排水管位于靠近蓄水槽底端的位置,排水管上固定连接有开关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槽内储存的雨水较少时,打开开关阀门,启动排水泵,排水管能够将蓄水槽内底部的水排出,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蓄水槽靠近顶端的位置连通有溢流管,溢流管与下水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入蓄水槽内的雨水的高度高于溢流管的高度时,雨水通过溢流管流入下水道,经过下水道将雨水排走,避免蓄水槽内的雨水向上蔓延溢流到路面上,从而能够避免路面积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汇聚管与排水槽之间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对进入排水槽内的树叶等杂质进行过滤,一方面避免树叶等杂质堵塞汇聚管,从而保证排水的顺畅性,另一方面避免树叶等杂质通过汇聚管进入蓄水槽内,提高蓄水槽内储存的雨水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蓄水槽内设有爬梯,爬梯与蓄水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蓄水槽内的进行清理时,取下过滤板,工作人员沿爬梯进入蓄水槽内,对蓄水槽内的淤泥、垃圾等进行定期清理,一方面提高对蓄水槽清理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有助于避免堵塞排水管,同时有助于提高水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蓄水槽的顶端开设有卡嵌过滤板的卡嵌槽,卡嵌槽的侧壁上粘接有弹性环,过滤板嵌于弹性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嵌槽和过滤板之间设有弹性环,过滤板嵌入弹性环内后,过滤板弹性环进行挤压,增加过滤板与卡嵌槽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过滤板与卡嵌槽的卡嵌稳定性,降低过滤板从卡嵌槽内脱离的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排水格栅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能够降低树叶等杂质贴附在排水格栅的顶面,使排水格栅与树叶等杂质之间留有空隙,从而使雨水能够从空隙处流入排水口,从而降低排水格栅被堵塞的情况,降低路面积水,提高排水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置蓄水槽,并通过汇聚管与排水槽连通,则能够使路面上的雨水通过排水槽进入蓄水槽内,对雨水进行储存再利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2、蓄水槽的顶端通过溢流管与下水道连通,避免蓄水槽内的雨水向上蔓延溢流到路面上,从而能够避免路面积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连通管、汇聚管的剖视图。

图3是旨在显示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旨在显示溢流管和下水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道路基体;11、排水槽;111、排水格栅;1111、凸块;12、连通管;2、蓄水槽;21、过滤板;211、连接板;212、辅助滤板;22、汇聚管;221、过滤网;23、溢流管;231、下水道;24、爬梯;25、卡嵌槽;251、弹性环;3、排水装置;31、排水管;311、开关阀门;32、排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积水道路结构,包括道路基体1,道路基体1上开设有多个横截面为矩形的排水槽11,排水槽11的长度方向和道路基体1的延伸方向垂直,多个排水槽11沿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结合图2,相邻排水槽11之间连通有连通管12。道路基体1上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蓄水槽2,蓄水槽2的深度大于排水槽11的深度,蓄水槽2与排水槽11之间连通有汇聚管22,蓄水槽2上设有排水装置3(参照图1)。

路面上的雨水流入排水槽11,进入排水槽11内的雨水通过汇聚管22进入蓄水槽2内储存,需要使用蓄水槽2内的雨水时,通过排水装置3将雨水排出,对雨水进行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参照图1,排水槽11的顶部盖设有拦截树叶等杂质的排水格栅111。结合图3,排水格栅11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半球状的凸块1111,凸块1111的平面侧与排水格栅111的顶面固定连接,凸块1111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排水格栅111的顶面,避免树叶等杂质粘附在排水格栅111的顶面。

参照图2,汇聚管22靠近排水槽11的一端设有过滤网221,过滤网221嵌于汇聚管22内与汇聚管22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防止树叶等杂质进入蓄水槽2内。参照图4,蓄水槽2的顶面开设有卡嵌槽25,卡嵌槽25的中心线与蓄水槽2的中心线重合,卡嵌槽25内设有橡胶材质的弹性环251,弹性环251为矩形框状结构,弹性环251的外壁与卡嵌槽25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弹性环251内卡嵌有过滤板21,过滤板21的外周面与弹性环251的内壁紧密抵接,防止过滤板21从弹性环251内脱离。

参照图2,过滤板2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连接板211,连接板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滤板212,辅助滤板212水平设置,外周面与蓄水槽2的内壁抵接,辅助滤板212的顶面低于汇聚管22。

参照图4,蓄水槽2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23,溢流管23位于辅助滤板212的下方,溢流管23远离蓄水槽2的一端与下水道231连通,防止蓄水槽2内雨水过多而溢流至路面上。蓄水槽2内设有倾斜的爬梯24,爬梯24的底端与蓄水槽2的底面固定连接,顶端蓄水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爬梯24的顶端低于辅助滤板212的底面。

进入排水槽11内的雨水,经过滤网221过滤后通过汇聚管22汇入蓄水槽2,通过汇聚管22进入蓄水槽2内的雨水再通过辅助滤板212进行过滤,有效降低蓄水槽2内的杂质;一部分雨水通过蓄水槽2顶部的过滤板21,进入蓄水槽2,然后再通过辅助滤板212过滤后进入蓄水槽2底部储存。

回看图1,蓄水槽2侧壁上连接的排水装置3包括排水管31和排水泵32,排水管31与蓄水槽2靠近底端的位置连通,排水管31上固定连接有开关阀门311。排水泵32与排水管31固定连接,且排水泵32位于开关阀门311远离蓄水槽2的一侧。

使用蓄水槽2内的雨水时,打开开关阀门311,排水泵32通过排水管31将蓄水槽2内的雨水抽至需要用水的地方。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通过排水格栅111流入排水槽11,多个排水槽11内的雨水通过连通管12向靠近蓄水槽2的方向汇聚,然后,通过汇聚管22流入蓄水槽2内,进入蓄水槽2内的雨水再经过辅助滤板212进行二次过滤后,降低进入蓄水槽2底部的杂质;当蓄水槽2内雨水的高度高于溢流管23的高度时,雨水通过溢流管23流入下水道231,防止雨水向路面蔓延。使用蓄水槽2内的雨水时,打开开关阀门311,使抽水泵将蓄水槽2内的雨水抽至需要的地方,对雨水进行再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