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主梁移动模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8493发布日期:2020-10-09 22:2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主梁移动模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主梁移动模架结构。



背景技术: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撑,对桥梁进行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其主要特点是:施工质量好,施工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因此在桥梁施工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移动模架,传统的移动模架是采用双主梁方式,但是对于所需浇筑的混凝土箱梁属于超宽规格时,移动模架造桥机就需要使用三主梁结构,但是三主梁结构的移动模架如何纵移过孔就成为所需解决的问题。如附图7所示的,大跨径拱桥施工通长采用挂篮或支架进行施工,挂篮时为非一次性浇筑对桥梁结构有所降低,支架施工虽然为一次性现浇施工但是对地基基础要求较大不适合用于跨海及山岭地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满足混凝土箱梁浇筑后纵移过孔的三主梁移动模架结构。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主梁移动模架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桥墩外侧的牛腿,还包括:

中间主梁,设置于移动模架的中间位置,其下端安装于移动模架的纵移小车上,所述中间主梁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安装有横梁ⅰ,横梁ⅰ位于两个桥墩之间;

两个侧主梁,分别设置于中间主梁的左右两侧,所述侧主梁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安装有横梁ⅱ,位于内侧端的横梁ⅱ与同侧对应的横梁ⅰ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小车,通过移动机构沿牛腿的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牛腿上,所述侧主梁的下端固定于同侧对应的小车上;

所述横梁ⅰ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模板驱动装置,底模板ⅰ安装于底模板驱动装置上,底模板驱动装置驱动底模板ⅰ上下移动;

位于侧主梁外侧端的横梁ⅱ上端安装有侧模板,横梁ⅱ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模板驱动装置,底模板ⅱ安装于底模板驱动装置上,底模板驱动装置驱动底模板ⅱ上下移动端;

底模板ⅰ与两个底模板ⅱ与混凝土箱梁底部曲线相配。

进一步的,上述移动机构包括分别水平设置于牛腿前后两侧的翼缘板以及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油缸ⅲ,所述小车的下端与牛腿的上端面相接触,油缸ⅲ的尾端与牛腿铰接连接,油缸ⅲ的活塞杆头端与小车铰接连接,扣板位于翼缘板的下端,且扣板的上端面与翼缘板的下端面滑动摩擦接触,所述扣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小车上。

进一步的,上述底模板驱动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别竖直安装于横梁ⅰ或横梁ⅱ上的随动油缸及定位油缸,所述随动油缸与定位油缸的下端与对应的横梁ⅰ或横梁ⅱ铰接连接,其活塞杆头端与对应的底模板ⅰ或底模板ⅱ的下端铰接连接,所述随动油缸及定位油缸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机械螺旋顶,机械螺旋顶安装于机械螺旋顶的上方,所述机械螺旋顶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的外侧端通过销轴与对应的底模板ⅰ或底模板ⅱ铰接连接,当底座处于竖直状态时,底座的下端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横梁ⅰ或横梁ⅱ连接固定,机械螺旋顶的螺杆头端与对应的底模板ⅰ或底模板ⅱ的下端相接触,当机械螺旋顶下端不与底模板ⅰ或底模板ⅱ相连接且随动油缸及定位油缸驱动底模板上升时,在重力作用下底座向外侧转动,两个底座呈八字形状态设置。

为了提高稳定性,还包括稳定架,其设置于每个底模板驱动装置的两个底座之间,两个底座的内侧端通过螺栓与稳定架相连接,所述稳定架的上端通过钢丝绳吊挂于对应的底模板ⅰ或底模板ⅱ的下方。

优选的,上述底座由若干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垫块构成,各个垫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底模板ⅰ及两侧的底模板ⅱ以及侧模板构成浇筑区域,在其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混凝土箱梁,混凝土箱梁制成后,底模板驱动装置驱动底模板ⅰ落模、驱动底模板ⅱ落模,将横梁ⅰ与横梁ⅱ之间的螺栓拆除后移动机构驱动小车沿牛腿向外侧端移动,从而驱动侧主梁及横梁ⅱ上的底模板ⅱ和侧模板向外移出实现横梁ⅱ移动至桥墩的外侧,从而可以满足移动模架纵移的需求,横梁ⅱ不会在纵移时与桥墩发生干涉碰撞。移动模架配备驱动底模竖向调节的底模驱动装置可大跨径拱桥现浇施工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浇筑混凝土箱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纵移过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油缸ⅲ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机械螺旋顶支撑底模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座向外摆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底模落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大跨径拱桥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箱梁2.牛腿3.纵移小车4.中间主梁5.底模板ⅰ6.机械螺旋顶7.侧主梁8.横梁ⅱ9.连接螺栓10.横梁ⅰ11.底模板ⅱ12.小车13.油缸ⅱ14.翼缘板15.扣板16.底座17.随动油缸18.定位油缸19.稳定架20.钢丝绳21.耳板22.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一种三主梁移动模架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桥墩外侧的牛腿2,还包括:中间主梁4,设置于移动模架的中间位置,其下端安装于移动模架的纵移小车3上,中间主梁4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安装有横梁ⅰ10,横梁ⅰ10位于两个桥墩之间;两个侧主梁7,分别设置于中间主梁4的左右两侧,侧主梁7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水平安装有横梁ⅱ8,位于内侧端的横梁ⅱ8与同侧对应的横梁ⅰ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小车12,通过移动机构沿牛腿2的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牛腿2上,侧主梁7的下端固定于同侧对应的小车12上;横梁ⅰ10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模板驱动装置,底模板ⅰ5安装于底模板驱动装置上,底模板驱动装置驱动底模板ⅰ5上下移动;位于侧主梁7外侧端的横梁ⅱ8上端安装有侧模板,横梁ⅱ8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若干底模板驱动装置,底模板ⅱ11安装于底模板驱动装置上,底模板驱动装置驱动底模板ⅱ11上下移动端;底模板ⅰ5与两个底模板ⅱ11与混凝土箱梁1底部曲线相配。底模板ⅰ5及两侧的底模板ⅱ11以及侧模板构成浇筑区域,在其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混凝土箱梁1,混凝土箱梁1制成后,底模板驱动装置驱动底模板ⅰ5落模、驱动底模板ⅱ11落模,将横梁ⅰ10与横梁ⅱ8之间的螺栓拆除后移动机构驱动小车12沿牛腿2向外侧端移动,从而驱动侧主梁7及横梁ⅱ8上的底模板ⅱ11和侧模板向外移出实现横梁ⅱ8移动至桥墩的外侧,从而可以满足移动模架纵移的需求,横梁ⅱ8不会在纵移时与桥墩发生干涉碰撞。移动模架配备驱动底模竖向调节的底模驱动装置可大跨径拱桥现浇施工的需求。

移动机构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分别水平设置于牛腿2前后两侧的翼缘板14以及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油缸ⅲ13,小车12的下端与牛腿2的上端面相接触,油缸ⅲ13的尾端与牛腿2铰接连接,油缸ⅲ13的活塞杆头端与小车12铰接连接,扣板15位于翼缘板14的下端,且扣板15的上端面与翼缘板14的下端面滑动摩擦接触,扣板15通过连接螺栓16固定于小车12上。油缸ⅲ13的活塞杆向外伸出,其推动小车12沿牛腿2向外侧滑动,由于牛腿2前后两端设置翼缘板14,扣板15在翼缘板14下方,从而起到了对小车12的限位作用,确保小车12只沿牛腿2的左右方向运动。

如附图4所示,底模板驱动装置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别竖直安装于横梁ⅰ10或横梁ⅱ8上的随动油缸17及定位油缸18,随动油缸17与定位油缸18的下端与对应的横梁ⅰ10或横梁ⅱ8铰接连接,其活塞杆头端与对应的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的下端铰接连接,随动油缸17及定位油缸18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底座16,底座16的上端设置有机械螺旋顶6,机械螺旋顶6安装于机械螺旋顶6的上方,机械螺旋顶6连接有耳板21,耳板21的外侧端通过销轴22与对应的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铰接连接,当底座16处于竖直状态时,底座16的下端通过螺栓与对应的横梁ⅰ10或横梁ⅱ8连接固定,机械螺旋顶6的螺杆头端与对应的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的下端相接触,当机械螺旋顶6下端不与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相连接且随动油缸17及定位油缸18驱动底模板上升时,在重力作用下底座16向外侧转动,两个底座16呈八字形状态设置。当混凝土箱梁1浇筑张拉完成后,此时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被机械螺旋顶6进行支撑,底座16处于竖直状态,底座16将支撑力传递给横梁ⅰ10或横梁ⅱ8,之后底模板ⅰ5、底模板ⅱ11、侧模板、横梁ⅰ10、横梁ⅱ8以及机械螺旋顶6随移动模架整体落模,一般落模高度在20厘米,实现底模板ⅰ5、底模板ⅱ11及侧模板与混凝土箱梁1脱离,解除机械螺旋顶6下方的底座16与对应的横梁ⅰ10或横梁ⅱ8之间的螺栓,随动油缸17和定位油缸18的活塞杆向外伸出驱动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上升一定高度(一般为10厘米),此时在重力作用下机械螺旋顶6与底座16向外转动,呈如附图5所示的状态,机械螺旋顶6的螺杆头端与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相脱离。从而达到让开横梁ⅰ10或横梁ⅱ8的目的。之后如附图6所示,随动油缸17和定位油缸18的活塞杆向内缩回,从而驱动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连通机械螺旋顶6和底座16一通下降,实现整体落模。由于拱桥施工中混凝土箱梁1底部高度曲线是变化的,因此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为倾斜状态,从而本发明通过在其两侧分别设置随动油缸17和定位油缸18可以分别驱动底模板前后两端动作,可以使其由倾斜状态转变为水平状态,满足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更好的贴合混凝土箱梁1底部的曲线变化。

进一步的,还包括稳定架19,其设置于每个底模板驱动装置的两个底座16之间,两个底座16的内侧端通过螺栓与稳定架19相连接,稳定架19的上端通过钢丝绳20吊挂于对应的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的下方。由于底座6的高度比较高,因此通过稳定架19可以使两个底座16之间的固定牢固度得以提高,当底座16向外侧摆动时,将稳定架19与底座16之间的螺栓拆除,稳定架19通过钢丝绳20吊挂固定在底模板ⅰ5或底模板ⅱ11的下方。以便于移动模架纵移至下一跨施工时在将稳定架19与两个底座16连接固定。

优选的,底座16由若干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垫块构成,各个垫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各个垫块高度可以设置不同型号,因此可以通过堆叠实现不同高度的底座16,方便搭接形成满足混凝土箱梁高度曲线变化时底部要求的底座16不同高度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