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帮宽桥梁结构及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3522发布日期:2020-12-15 08:3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帮宽桥梁结构及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帮宽桥梁结构及桥梁。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车辆日益增多,平面立交的道口造成车辆堵塞和拥挤。需要通过修建立交桥和高架道路形成多层立体的布局,以提高车速和通过能力。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网的联结也必须通过大型互通式立交进行分流和引导,保证交通的畅通。城市立交桥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然随着城市车辆持续增加,高架桥匝道的缺失,使其无法完成地面和高架之间的快速转换,交通疏解作用未能全面发挥。故对高架桥梁新增上桥匝道,是服务于各地面道路与城市高架快速转换的最佳方式。新建匝道后原桥需采用帮宽桥梁进行加宽,使全桥整体协调、行车舒畅、交通流量匹配。但是,现有对桥梁进行加宽通常是直接在高架桥旁边通过桩基来增加匝道,这样一方面下方的桩基对地面道路结构形成干扰,另一方面增加的匝道与原高架桥之间没有完全结合在一起,使其结构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帮宽桥梁结构及桥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帮宽桥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钢箱梁和钢横梁,所述钢箱梁沿着行车方向设置,所述钢箱梁邻设置在既有桥主梁的外侧,且钢箱梁的表面不高于既有桥主梁的上表面,所述钢横梁沿着既有桥主梁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钢箱梁和既有桥主梁的下方,且所述钢箱梁的下端与所述钢横梁的上表面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通过采用钢箱梁与钢横梁相结合的结构形式,结合了预制钢箱梁灵活、轻便、快捷的优势,而既有桥主梁梁底的钢横梁避免了桩基位置的限制,二者连接固定成为一整体,能够避免对现有桥梁和地面道路的干扰,从而实现桥梁帮宽的目的,方便安装,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保证了桥梁安全性、美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钢箱梁包括两块腹板、底板和顶板,两块所述腹板沿着既有桥主梁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腹板的上端并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底板设置在两块所述腹板的下部之间,且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侧壁连接固定,且所述两块腹板、底板和顶板形成内部中空的所述钢箱梁,两块所述腹板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钢横梁的上表面,且两块所述腹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钢横梁的上表面连接固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常两块腹板、底板和顶板形成所述钢箱梁,且两块所述腹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钢横梁的上表面连接固定,使得所述钢箱梁与所述钢横梁形成整体,起到对既有桥主梁帮宽的目的,结构稳固。

进一步:所述钢箱梁还包括多块横隔板,多块所述横隔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且所述横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连接固定,所述横隔板的下端伸出所述底板后伸入所述钢横梁内,并与所述钢横梁连接固定,以形成整体。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横隔板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个所述钢箱梁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并且通过所述横隔板的下端伸入所述述钢横梁内,并与所述钢横梁连接固定,可以使得所述钢箱梁与所述钢横梁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整体结构强度更好。

进一步:所述横隔板的中部设有用于人穿过的过人孔。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过人孔可以方便施工时施工人员施工,也方便后续维护人员进入所述钢箱梁内进行维护和保养。

进一步:所述钢横梁内竖向平行间隔设有与所述横隔板竖向相同并一一对应的固定钢板,所述横隔板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固定钢板连接固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固定钢板,并与对应的所述横隔板的下端连接固定,可以大大增强所述钢箱梁与所述钢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靠近既有桥主梁内侧的所述腹板竖向设置,靠近既有桥主梁外侧的所述腹板的上端朝向既有桥主梁的外侧倾斜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靠近既有桥主梁内侧的所述腹板竖向设置,可以增加所述钢箱梁和钢横梁的承载力,并且将靠近既有桥主梁外侧的所述腹板的上端朝向既有桥主梁的外侧倾斜设置可以对钢箱梁外侧的桥梁附属结构起到更好的支撑,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顶板的宽度大于两块所述腹板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且所述顶板的一端与靠近既有桥主梁内侧的所述腹板的上端对齐设置,所述顶板的另一端位于靠近既有桥主梁外侧的所述腹板的上端外侧,并用于设置防护栏。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顶板的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既有桥主梁外侧的所述腹板的上端外侧,这样方便设置桥梁附属设施,比如防护栏、排水管道等等,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两块腹板、底板和横隔板上沿着行车方向分别间隔设有多根加劲肋。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加劲肋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述腹板、底板和横隔板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钢箱梁的上端与既有桥主梁的之间设有沉降缝。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沉降缝可以更好的适应所述钢箱梁与既有桥主梁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保证既有桥主梁和帮宽悬臂梁结构之间的相对稳固性,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桥梁,在既有桥主梁一侧或两侧相邻设置有所述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桥梁,通过在既有桥主梁一侧或两侧相邻设置有所述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避免了桩基位置的限制,还能够避免对现有桥梁和地面道路的干扰,从而实现桥梁帮宽的目的,方便安装,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保证了桥梁安全性、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钢箱梁,2、钢横梁,3、腹板,4、加劲肋,5、底板,6、横隔板,7、顶板,8、沉降缝,9、固定钢板,10、既有桥主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帮宽桥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钢箱梁1和钢横梁2,所述钢箱梁1沿着行车方向设置,所述钢箱梁1设置在既有桥主梁10的外侧,且钢箱梁1的表面不高于既有桥主梁10的上表面,所述钢横梁2沿着既有桥主梁1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钢箱梁1和既有桥主梁10的下方,且所述钢箱梁1的下端与所述钢横梁2的上表面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通过采用钢箱梁1与钢横梁2相结合的结构形式,结合了预制钢箱梁1灵活、轻便、快捷的优势,而既有桥主梁10梁底的钢横梁2避免了桩基位置的限制,二者连接固定成为一整体,能够避免对现有桥梁和地面道路的干扰,从而实现桥梁帮宽的目的,方便安装,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保证了桥梁安全性、美观性。

为了保证所述钢箱梁1和钢横梁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钢箱梁1的下端与所述钢横梁2的上表面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箱梁1包括两块腹板3、底板5和顶板7,两块所述腹板3沿着既有桥主梁10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顶板7设置在所述腹板3的上端并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3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底板5设置在两块所述腹板3的下部之间,且所述底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3侧壁连接固定,且所述两块腹板3、底板5和顶板7形成内部中空的所述钢箱梁1,两块所述腹板3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钢横梁2的上表面,且两块所述腹板3的下端分别与所述钢横梁2的上表面连接固定。通常两块腹板3、底板5和顶板7形成所述钢箱梁1,且两块所述腹板3的下端分别与所述钢横梁2的上表面连接固定,使得所述钢箱梁1与所述钢横梁2形成整体,起到对既有桥主梁11帮宽的目的,结构稳固。实际中,两块腹板3、底板5和顶板7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并形成内部中空的所述钢箱梁1。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箱梁1还包括多块横隔板6,多块所述横隔板6竖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5和顶板7之间,且所述横隔板6的上端与所述顶板7的下表面连接固定,所述横隔板6的下端伸出所述底板5后伸入所述钢横梁2内,并与所述钢横梁2连接固定,以形成整体。通过设置所述横隔板6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个所述钢箱梁1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并且通过所述横隔板6的下端伸入所述述钢横梁2内,并与所述钢横梁2连接固定,可以使得所述钢箱梁1与所述钢横梁2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整体结构强度更好。这里,所述横隔板6的上端与所述顶板7的下表面采用焊接固定,所述横隔板6的下端与所述钢横梁2焊接固定。

更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横隔板6的中部设有用于人穿过的过人孔。通过设置所述过人孔可以方便施工时施工人员施工,也方便后续维护人员进入所述钢箱梁1内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横梁2内竖向平行间隔设有与所述横隔板6竖向相同并一一对应的固定钢板9,所述横隔板6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固定钢板9连接固定。通过设置所述固定钢板9,并与对应的所述横隔板6的下端连接固定,可以大大增强所述钢箱梁1与所述钢横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所述横隔板6的下端与所述钢横梁2内的固定钢板9一一对应焊接固定。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靠近既有桥主梁10内侧的所述腹板3竖向设置,靠近既有桥主梁10外侧的所述腹板3的上端朝向既有桥主梁10的外侧倾斜设置。通过将靠近既有桥主梁10内侧的所述腹板3竖向设置,可以增加所述钢箱梁1和钢横梁2的承载力,并且将靠近既有桥主梁10外侧的所述腹板3的上端朝向既有桥主梁10的外侧倾斜设置可以对钢箱梁1外侧的桥梁附属结构起到更好的支撑,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7的宽度大于两块所述腹板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且所述顶板7的一端与靠近既有桥主梁10内侧的所述腹板3的上端对齐设置,所述顶板7的另一端位于靠近既有桥主梁10外侧的所述腹板3的上端外侧,并用于设置防护栏。通过将所述顶板7的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既有桥主梁10外侧的所述腹板3的上端外侧,这样方便设置桥梁附属设施,比如防护栏、排水管道等等,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两块腹板3、底板5和横隔板6上沿着行车方向分别间隔设有多根加劲肋4。通过设置所述加劲肋4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述腹板3、底板5和横隔板6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箱梁1的上端与既有桥主梁10的之间设有沉降缝8。通过设置所述沉降缝8可以更好的适应所述钢箱梁1与既有桥主梁10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保证既有桥主梁10和帮宽悬臂梁结构之间的相对稳固性,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际中,为了配合既有桥主梁10的横坡,所述钢横梁2靠近既有桥主梁10内侧的高度高于外侧的高度,这样可以使得既有桥主梁10和钢箱梁1上的车行道上的雨水通畅地排入泄水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桥梁,在既有桥主梁10一侧或两侧相邻设置有所述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桥梁,通过在既有桥主梁10一侧或两侧相邻设置有所述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避免了桩基位置的限制,还能够避免对现有桥梁和地面道路的干扰,从而实现桥梁帮宽的目的,方便安装,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保证了桥梁安全性、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帮宽桥梁结构及桥梁,采用钢箱梁1和加钢横梁2固结形式,所述帮宽悬臂梁结构上部采用钢箱梁结构,钢箱梁顶板7、底板5和腹板3都采用纵向加劲肋4,在支点处采用横隔板6加劲,梁底横梁采用钢横梁2结构,钢箱梁1及钢横梁2通过焊接连接成为整体。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箱梁1与钢横梁2的结构形式,结合了预制钢箱梁1灵活、轻便、快捷的优势,而钢横梁2避免了桩基位置的限制,通过焊接与上部固结成为一整体,能够避免对现有桥梁和地面道路的干扰,从而实现桥梁帮宽的目的。在地面组装成构件,然后用起吊吊装设备分段吊装焊接成整体,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保证了桥梁安全性、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