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2383发布日期:2021-04-09 13:0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完整的说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雨水收集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或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雨水的渗入量。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雨水渗入地下,地下的雨水无法有效回收进行利用,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且经常行人踩踏在路面上会因为地砖与雨水的挤压导致雨水回流迸发至身上,导致行人心情不舒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解决雨水无法回收利用和雨水回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基层和转轴:所述路面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路缘石,所述路面本体的顶部铺设有地砖,所述路面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路缘石的内侧下半部固定连接有防回流机构,且防回流机构位于过滤层的下端,所述路缘石的内侧上半部均开设有流水口,所述基层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排水室,所述基层的内部开设有存水室,所述存水室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水孔,且通水孔与排水室相连通,所述排水室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底部贯穿挡板。

优选的,所述防回流机构包括分别与路缘石内部两侧固定连接的两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均开设有转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组转孔内,所述两组转轴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浮块。

优选的,所述排水室的外侧均开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位于通水孔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水管,且排水管与散水管相连通,所述散水管的左右两侧开均设有散水孔。

优选的,所述路缘石的内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斜板,且斜板的底部位于地砖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部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挡板的顶部填充有土壤,且流水口位于挡板的上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水从地砖渗入至过滤层再进入存水室,待存水室的雨水到达一定高度后,从通水孔排向排水室,随着雨水的增多,排水室的水位逐渐升高,从利用排水管和散水管将雨水运输至土壤中给植被供水,一部分的雨水通过排水口排至花园等需要水资源的地方,使得雨水可以回收利用,不会浪费水资源,由于在过滤层的下端设置有防回流机构,在雨水存至一定高度后,浮块根据浮力将两块隔板并合,使基层里的水无法回流至路面,雨水不够高度时,两块隔板因重力下落,可以进行雨水收集,使得雨水不会回流,且不影响雨水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回流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散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面本体;2、路缘石;3、地砖;4、过滤层;5、防回流机构;501、固定块;502、转孔;503、转轴;504、隔板;505、浮块;6、流水口;7、排水室;8、存水室;9、通水孔;10、挡板;11、排水管;12、基层;13、排水口;14、散水管;15、散水孔;16、斜板;17、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图1-图3所示:一种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1、基层12和转轴503:所述路面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路缘石2,所述路面本体1的顶部铺设有地砖3,所述路面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4,所述路缘石2的内侧下半部固定连接有防回流机构5,且防回流机构5位于过滤层4的下端,所述路缘石2的内侧上半部均开设有流水口6,所述基层12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排水室7,所述基层12的内部开设有存水室8,所述存水室8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水孔9,且通水孔9与排水室7相连通,所述排水室7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1,且排水管11的底部贯穿挡板10。

因为所述防回流机构5包括分别与路缘石2内部两侧固定连接的两组固定块501,所述固定块501的正面均开设有转孔502,所述转轴50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组转孔502内,所述两组转轴50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504,所述隔板504的底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浮块505,所以浮块505会依据下方的雨水存放高度打开或者闭合两块隔板504,不会影响雨水收集,也可以防止雨水回流。

因为所述排水室7的外侧均开设有排水口13,且排水口13位于通水孔9的上端,所以排水口13可以通过水管将排水室7的雨水运输至需要使用水资源的地方。

因为所述排水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水管14,且排水管11与散水管14相连通,所述散水管14的左右两侧开均设有散水孔15,所以排水室7的雨水可以通过散水管14上的散水孔15对土壤17进行全面又均匀的供水。

因为所述路缘石2的内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斜板16,且斜板16的底部位于地砖3的上端,所以可以让雨水更加快速的通过地砖3流入存水室8。

因为所述挡板10的底部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挡板10的顶部填充有土壤17,且流水口6位于挡板10的上端,所以排水室7的雨水到达一定高度时,可以通过渗水孔对土壤17的底部进行供水,在下方雨水到达一定高度后,路面的雨水可以通过流水口6向土壤17供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雨水落至路面本体1上,然后雨水从地砖3渗入至过滤层4,因有斜板16的设立使雨水排泄的更为迅速,然后经过防回流机构5进入存水室8,待存水室8的雨水到达一定高度后,从通水孔9排向排水室7,随着雨水的增多,排水室7的水位逐渐升高,从利用排水管11、散水管14和挡板10上的渗水孔将雨水运输至土壤17中给植被供水,因有散水孔15,使雨水更加均匀的散至土壤17中,一部分的雨水利用水管从排水口13排至花园等需要水资源的地方,使得雨水可以回收利用,不会浪费水资源,由于在路缘石2的下端设置有防回流机构5,在雨水存至一定高度后,因隔板504通过转轴503转动连接在固定块501之间,浮块505根据浮力将两块隔板504并合,使基层12里的水无法回流至路面,路面上的雨水从流水口6排至土壤17中,雨水不够高度时,两块隔板504因重力下落,可以进行雨水收集,使得雨水不会回流,且不影响雨水收集。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