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道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8724发布日期:2021-04-13 22: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式道闸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道闸机,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道闸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各企事业单位对人员出入的管理要求不断提升,特别是基于反恐、防疫、人员出入查验、节省人工、提升同行效率等各方面的考量,学校、医院、工厂等企事业单位进出通道预留数量少,这些通道内的道闸一般是固定的,当需要设立临时通道时,则需要搬运独立的道闸进行搭设,此过程中需要的人力、时间较多,导致临时布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应急查验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易于布设、布控效率更高的可折叠式道闸设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折叠式道闸设备,其包括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闸机,相邻两个闸机之间设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有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和第三铰接件,所述第一折叠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连接于相邻的两个闸机,所述第三铰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二端之间,借由所述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二铰接件和所述第三铰接件的配合,令多个闸机能够相互靠拢或者相对远离。
6.优选地,所述闸机的侧部设有自动开合门。
7.优选地,包括有多个承载架,所述闸机与所述承载架一一对应,且所述闸机安装于所述承载架上,所述第一折叠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折叠臂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承载架。
8.优选地,所述承载架底部设有两排万向滚轮。
9.优选地,包括有用于驱使所述闸机移动的牵引主机。
10.优选地,所述闸机上设有通行状态指示灯。
11.本发明公开的可折叠式道闸设备中,同时配置了多个闸机,相邻两个闸机之间通过折叠机构连接,对于所述折叠机构而言,基于所述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二铰接件和所述第三铰接件的铰接配合,所述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能够相对折叠或者展开,当需要布设道闸时,只需将多个闸机展开,在收纳时,只需将多个闸机折叠,相比现有技术中单独配置多个独立道闸机的方式而言,本发明更容易布设,同时本发明道闸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省时省力,有助于提升布控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道闸设备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道闸设备折叠状态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1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道闸设备,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闸机1,相邻两个闸机1之间设有折叠机构2,所述折叠机构2包括有第一折叠臂20、第二折叠臂21、第一铰接件23、第二铰接件24和第三铰接件22,所述第一折叠臂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折叠臂21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件23和第二铰接件24连接于相邻的两个闸机1,所述第三铰接件22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臂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臂21的第二端之间,借由所述第一铰接件23、所述第二铰接件24和所述第三铰接件22的配合,令多个闸机1能够相互靠拢或者相对远离。
15.上述设备中,同时配置了多个闸机1,相邻两个闸机1之间通过折叠机构2连接,对于所述折叠机构2而言,基于所述第一铰接件23、所述第二铰接件24和所述第三铰接件22的铰接配合,所述第一折叠臂20和第二折叠臂21能够相对折叠或者展开,当需要布设道闸时,只需将多个闸机1展开,在收纳时,只需将多个闸机1折叠,相比现有技术中单独配置多个独立道闸机的方式而言,本发明更容易布设,同时本发明道闸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省时省力,有助于提升布控效率。
16.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闸机1优选为自动道闸,具体是指,所述闸机1的侧部设有自动开合门11。
17.在此基础上,所述闸机1还可以外接人脸识别模块、身份证识别模块、ic卡读取模块、二维码读取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掌纹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等多种人员身份查验设备,也可外接体温监测等多种传感设备。本发明对这些模块的扩展不作限制,即无论扩展哪一种功能模块,都是在本发明精神指导之下作出的等同替换,因此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为了保证折叠机构的一体性和连贯性,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多个承载架25,所述闸机1与所述承载架25一一对应,且所述闸机1安装于所述承载架25上,所述第一折叠臂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折叠臂21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件23和第二铰接件24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承载架25。
19.为了更好地承载所述闸机1,同时能够带动闸机1行走,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25底部设有两排万向滚轮10。
2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有用于驱使所述闸机1移动的牵引主机。
21.为了起到通行指示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闸机1上设有通行状态指示灯12。
22.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