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1252发布日期:2021-07-30 17: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框架桥路基空洞部位下部回填先采用ab组料回填,再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距设计轨底一定距离时采用道砟回填,最后在回填范围外侧进行注浆,确保回填后片石混凝土与既有路基松动部位的路基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采用ab组料回填时,回填每一层的虚铺系数为1.18-1.2,松铺厚度35cm;ab组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每一压实层的全宽必须使用同一种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ab组料回填虚铺厚度碾压设备情况为:采用手扶夯机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手扶夯机夯实时夯实次数每层不少于3次,手扶夯机夯填时每夯之间重叠范围不小于20cm且不得漏夯;采用小型压路机虚铺厚度不大于40cm,小型压路机碾压宜慢行,行进速度不大于2km/h,先轻后重、反复碾压,碾压时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片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砼中片石的掺量控制在30%范围以内,片石用人工摆放,分散布置,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砼振捣密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通过试验确定;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a)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0;b)片石最小尺寸不小于15cm,最大不大于30cm;c)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d)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e)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f)片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片石不能碰伤模板及pvc管;g)浇筑完成后,在砼初凝前,将预埋钢筋埋入砼中,并在砼接茬面栽少量片石;h)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3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回填范围外侧进行注浆中下管及封口时:①采用高压pvc管作为注浆管;②将高压pvc管下入孔中并保持垂直;③钻孔上部80mm~100mm,采用水泥浆封孔;④压浆管分段长度设为1.50m,管口与压浆泵采用高压胶管连接;⑤用振动沉管器将预先埋设好孔位中、带活络堵头的注浆管振动至设计标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回填范围外侧进行注浆中注浆压浆时:①钻孔封口2小时后可进行注浆施工;②首先在压浆管上装好球阀,球阀呈工作状态,然后将注浆管预拔500mm,再开启浆压泵进行吸收、输浆;③注浆采用先外排再内排,最后注中间排的顺序,隔孔跳注;④注浆压力控制在0.15-0.75mpa之间,通过压浆管将浆液压入注浆管内,此时应配合调节注浆压力、流量,以便浆液顺利压入土体内,达到预计注浆量或出现冒浆时提升;⑤在每一压浆段内灌入一定预估的浆量后,应停止压浆,关闭球阀,接着压其它注浆点,待其浆液稳定后,再把注浆管提起50厘米,再压浆,稳定,拔管至设计标高,压浆时应注意是否冒浆,一旦发现冒浆,应立即停止压浆,待稳定一下,水泥浆初凝后方可再次压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回填前先在线路两侧采用d型便梁进行对铁路加固,四个边角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护桩进行防护,对线路进行架空加固防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工程的施工,具体为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在线路两侧采用16mD型便梁进行对铁路加固,四个角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护桩进行防护,对线路进行架空加固防护,保证安全行车。框架桥路基空洞部位下部回填先采用AB组料回填,再采用C20片石混凝土回填,距设计轨底0.8m时采用道砟回填。最后在回填范围外侧2m进行注浆,确保回填后片石混凝土与既有路基松动部位的路基稳定。本发明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工期,保证了铁路路基质量稳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郑培祥;郝宝鹏;白生辉;马亚楠;王谦;李艳星;贾晋亭;蔡坚;俱仙丽;郭兴;李大年;张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1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