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6781发布日期:2022-08-12 18:3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专利申请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2.依托斜拉桥的创新力优势,各地均在大面积构建寓意当地文化内涵的地标性建筑,而该类斜拉桥由于造型奇特,多为非对称结构,一般采用钢结构作为桥体上部结构,下部多采用混凝土结构,二者之间设置钢混结合段进行连接。
3.异型桥塔中钢混结合段一般为空间异型结构,且因其结构特殊性及重要性,其内钢筋、预应力及剪力筋等尤为密集。同样基于其空间异型结构,混凝土部分无法一次性灌注密实,加上混凝土收缩变形,极易导致承压钢板下存在一定面积的脱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包括下部混凝土模板、上部混凝土模板以及在下部混凝土模板和上部混凝土模板之间形成的分界线,所述上部混凝土模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向下部混凝土模板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孔,上部混凝土模板较高端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注浆孔内安装有注浆管,上部混凝土模板通过压浆机连通注浆管向上部混凝土模板内注浆。
7.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多个注浆孔成等距线性排布。
8.进一步的,任一所述注浆管上均安装有一阀门。
9.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为可拆卸式插接在注浆孔内。
10.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灌注孔成水平线性排布,灌注孔的底部与分界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11.进一步的,当所述下部混凝土模板内混凝土灌注至分界线处时,灌注孔内插接有封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所述注浆装置适用于一种空间异型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段施工,以灌注面为分界线划分为混凝土浇筑和注浆两种施工方案,与传统一次性浇筑方案相比施工质量更为可控。本专利所述注浆装置在钢混结合段制作前规划注浆孔位置,注浆管及阀门可循环利用,浇筑和注浆分段施工,有效控制或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防止混凝土脱空现象产生,可从根本上提高钢混结合段施工质量,且该装置设置较为便捷、环保及高效。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部混凝土模板和上部混凝土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浆部分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号说明:下部混凝土模板1、上部混凝土模板2、分界线3、灌注孔4、注浆孔5、注浆管6、阀门61、第一注浆管62、第二注浆管63、第三注浆管64、第四注浆管65、压浆机7。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18.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下部混凝土模板1、上部混凝土模板2以及在下部混凝土模板1和上部混凝土模板2之间形成的分界线3,上部混凝土模板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向下部混凝土模板1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孔4,若干个灌注孔4成水平线性排布,灌注孔4的底部与分界线3在同一水平面上,上部混凝土模板2较高端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5,如图2所示,注浆孔5内可拆卸式插接有注浆管6,方便拆卸后重复利用,每个注浆管6上均安装有一阀门61,上部混凝土模板2通过压浆机7连通注浆管6向上部混凝土模板2内注浆。当下部混凝土模板1内混凝土灌注至分界线3处时,灌注孔4内插接有封板。
19.其中,注浆孔5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多个注浆孔5成等距线性排布,具体的,如图2所示,注浆孔5的数量为四个,注浆管6数量亦为四个,与注浆孔5匹配,根据所在注浆孔5空间位置层次从最低处开始,依次为第一注浆管62、第二注浆管63、第三注浆管64、第四注浆管65。
20.其中,压浆机7为智能压浆机,智能压浆机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桥梁施工所需的设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21.本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工作时,按如下步骤实施:
22.1、混凝土灌注,泵送混凝土入下部混凝土模板1内,完成分界线3以下部分浇筑;
23.2、注浆部位清理,在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通过灌注孔4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及清理,为后续注浆做准备;
24.3、灌注孔4封堵,采用封板对灌注孔进行封堵,确保接缝位置密实,无渗水;
25.4、注浆管6安装,在各注浆孔5位置依次安装注浆管6,注浆管6均设有阀门61,可实现自由闭合;
26.5、注浆,使用压浆机7完成浆液制备,按照由低至高的顺序,从最低处的第一注浆管62开始注浆,待从第二注浆管63冒出同等浓度浆液后关闭此处阀门61,直至浆液从第四注浆管65中冒出结束。过程中如遇个别管道堵塞,未见浆液冒出,可由低至高依次更换注浆管6,确保注浆密实、无孔隙;
27.6、注浆密实度检测,在注浆过程中实时使用超声波阵列检测仪(可实时反映检测
结果)对注浆部分进行检测,确保注浆密实、无孔隙。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补浆。
28.本专利所述注浆装置适用于一种空间异型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段施工,以灌注面为分界线划分为混凝土浇筑和注浆两种施工方案,与传统一次性浇筑方案相比施工质量更为可控。本专利所述注浆装置在钢混结合段制作前规划注浆孔5位置,注浆管6及阀门61可循环利用,浇筑和注浆分段施工,有效控制或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防止混凝土脱空现象产生,可从根本上提高钢混结合段施工质量,且该装置设置较为便捷、环保及高效。
2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包括下部混凝土模板(1)、上部混凝土模板(2)以及在下部混凝土模板(1)和上部混凝土模板(2)之间形成的分界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混凝土模板(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向下部混凝土模板(1)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孔(4),上部混凝土模板(2)较高端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5),注浆孔(5)内安装有注浆管(6),上部混凝土模板(2)通过压浆机(7)连通注浆管(6)向上部混凝土模板(2)内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5)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多个注浆孔(5)成等距线性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注浆管(6)上均安装有一阀门(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6)为可拆卸式插接在注浆孔(5)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灌注孔(4)成水平线性排布,灌注孔(4)的底部与分界线(3)在同一水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部混凝土模板(1)内混凝土灌注至分界线(3)处时,灌注孔(4)内插接有封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型钢混结合段注浆装置,所述上部混凝土模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向下部混凝土模板内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孔,上部混凝土模板较高端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注浆孔内安装有注浆管,上部混凝土模板通过压浆机连通注浆管向上部混凝土模板内注浆。以灌注面为分界线划分为混凝土浇筑和注浆两种施工方案,与传统一次性浇筑方案相比施工质量更为可控。本专利所述注浆装置在钢混结合段制作前规划注浆孔位置,注浆管及阀门可循环利用,浇筑和注浆分段施工,有效控制或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防止混凝土脱空现象产生,可从根本上提高钢混结合段施工质量,且该装置设置较为便捷、环保及高效。环保及高效。环保及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 徐孝明 谢梦华 彭波 孙景龙 吴校全 王增彦 周新贺 曹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8
技术公布日:2022/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