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3850发布日期:2023-03-08 03:1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属于混凝土防撞护栏的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防撞护栏应用较为广泛,对行车安全保障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3.在混凝土防撞护栏的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防撞护栏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为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达到混凝土防撞护栏的设计强度,同时避免混凝土防撞护栏表面出现裂纹,需要对混凝土防撞护栏进行洒水养生、周期养护。
4.混凝土防撞护栏现有的养生方式为人工洒水养生:由人员用土工布将混凝土防撞护栏包裹覆盖,根据天气状况定期进行洒水养生。该方法在混凝土防撞护栏养生过程中需要专人进行盯控,在养护过程中覆盖及洒水效果依赖操作工人责任心及专注度;在防撞护栏养生过程中需要布设水管,对于较长桥梁水管长度需要不断增加,占用资源较多周期较长,工作效率低,同时不易控制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混凝土防撞护栏养生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易控制施工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的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对混凝土防撞护栏进行养生,只要将该装置附着在混凝土防撞护栏上,打开控制开关即可实现对混凝土防撞护栏的自动喷淋,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包括:托架、水管、喷头和控制开关;
8.所述托架包括横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9.所述第一侧部的一端与所述横部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拐角;所述第一拐角的形状及角度与防撞混凝土护栏横截面顶部的其中一个角的形状、角度相同;
10.所述第二侧部的一端与所述横部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二拐角;所述第二拐角的形状及角度与防撞混凝土护栏横截面顶部的另一个角的形状、角度相同;
11.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三拐角;以及,
12.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部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四拐角;
13.所述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三拐角或/和第四拐角;
14.所述喷头与所述水管连接,其喷淋方向朝向防撞混凝土护栏;
15.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水管。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拐角为圆角,所述第四拐角为圆角。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托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托架的第三拐角位于防撞混凝土护栏的同一侧。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三拐角,所述第二水管设置于所述第四拐角。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头包括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所述第一喷头的喷淋方向与所述第二喷头的喷淋方向呈90
°
夹角;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与同一水管连接。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位于同一水管的同一位置。
22.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同一所述水管安装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水桶,所述水桶的出口与所述水管的进口连接。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水管与所述水桶的连接处。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采用特定形状的托架作为喷淋设备框架,使用时将托架附着在防撞混凝土护栏,然后将水管放置在托架上即可;打开喷头,自动喷淋,从而保证护栏表面始终湿润;是一种组装快捷、便宜操作、工作效率高的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
27.与传统的养生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进行养生具有以下优势:简单易操作,无技术水平影响,同时极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可以对防撞护栏进行全方位养生,保证护栏表面保持湿润,从而保证混凝土养生质量,材料可周转使用,并且可任意控制长度。
28.1.养生效果好。传统人工养生,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养生效果参差不齐,使用护栏自动喷淋养生装置养生,养生水喷洒均匀,定时喷洒,保证养生质量。
29.2.操作简单。在该装置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长度自动调整水管长度,拆卸方便,组装效率高,可操作性强。
30.3.自动化程度高。该装置投入使用后,不需要人工操作,自控时间喷洒量固定,实现养生自动化。
31.4.经济效果好。采用传统养生方式,需要投入人工每天进行多次洒水养护,但护栏自动喷淋养生装置可以做到一次组装使用就能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从而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32.5.多次利用。该装置可在一座桥梁护栏施工完毕后,简单拆卸,便可运输至下一工点进行组装使用,运输便捷,可多次利用。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喷头、2-水管、3-托架、301-横部,302-第一侧部、303-第二侧部、304-第一支撑部、305-第二支撑部、306-第一拐角、307-第二拐角、308-第三拐角、309-第四拐角、4-水桶、5-可移动底座、6-计时器、7-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40.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后”、“前”、“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1.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托架3、水管2、喷头1和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水管2设置在托架3上,喷头1与水管2连接,喷头1的喷淋方向朝向防撞混凝土护栏;控制开关设置于水管2以控制水管2内的水流开启、关闭、大小。
42.托架3的作用在于布置、支撑水管2,使水管2位于防撞混凝土护栏的顶部。如图3所示,托架3包括横部301、第一侧部302、第二侧部303、第一支撑部304和第二支撑部305。
43.如图3所示,第一侧部302的一端与横部301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拐角306;第一拐角306的形状及角度与防撞混凝土护栏横截面顶部的其中一个角的形状、角度相同;第二侧部303的一端与横部301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二拐角307;第二拐角307的形状及角度与防撞混凝土护栏横截面顶部的另一个角的形状、角度相同。这样以来,将托架3水平放置在防撞混凝土护栏顶部,使托架3横部301垂直于防撞混凝土护栏,此时,托架3的第一拐角306、第二拐角307与防撞混凝土护栏顶部的两侧完全吻合;托架3与防撞混凝土护栏顶部卡合,保证了托架3在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
44.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304的一端与第一侧部302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三拐角308;第二支撑部305的一端与第二侧部303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四拐角309。第三拐角308、第四拐角309的作用在于放置水管2,并且保证水管2不会从第一支撑部304、第二支撑部305脱落。具体的,可以如图1所示,当水管2放置在第三拐角308、第四拐角309时,第一支撑部304的另一端、第二支撑部305的另一端可以高于水管2的1/2管径处。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管2放置在第三拐角308、第四拐角309时的稳定性,第三拐角308、第四拐角309可以为圆角,圆
角可以提高第三拐角308、第四拐角309与水管2的接触面积。更进一步的,可以调整圆角的尺寸,使得第三拐角308、第四拐角309与水管2底部完全贴合。
45.托架3的横部301、第一侧部302、第二侧部303、第一支撑部304和第二支撑部305均可以采用钢管;此时,横部301、第一侧部302、第二侧部303、第一支撑部304和第二支撑部30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托架3也可以采用钢管一体成型。
46.为了节省用于制备托架3的材料,托架3可以采用平面结构;即,如图2、3所示,托架3的横部301、第一侧部302、第二侧部303、第一支撑部304和第二支撑部305位于同一平面。
47.一个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中的托架3的数量根据所要养生的撞混凝土护栏的长度等尺寸、托架3的承载能力等实际工况进行确定。具体的,托架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托架3可以沿防撞混凝土护栏顶部等间隔分布,相邻两托架3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以上托架3的第三拐角308位于防撞混凝土护栏的同一侧。
48.一个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可以包括两条水管2,两条水管2分别设置在防撞混凝土护栏的两侧、托架3的两端拐角上。具体的,可以如图3所示,水管2包括第一水管2和第二水管2;第一水管2设置于托架3的第三拐角308,第二水管2设置于托架3的第四拐角309。
49.喷头1的数量、分布可以根据所要养生的撞混凝土护栏的长度及天气情况等实际工况确定。具体的,如图5所示,喷头1可以包括第一喷头1和第二喷头1,第一喷头1的喷淋方向与第二喷头1的喷淋方向呈90
°
夹角;第一喷头1和第二喷头1与同一水管2连接。还可以如图2所示,在水管2的一个喷淋位置可以设置一组喷头1,一组喷头1分为第一喷头1和第二喷头1,第一喷头1和第二喷头1的喷淋方向呈90
°
夹角。一条水管2安装两组以上喷头1,即,一条水管2安装两个以上第一喷头1和两个以上第二喷头1。
50.其中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可以包括水桶4,水桶4的出水口与水管2的进水口连接。在施工现场不存在供水网的情况下,用水桶4为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提供水源。
51.水管2可以采若干节用直径为3cm的pvc管连接而成,每节pvc管之间采用套丝接头,根据护栏长度可进行延长。喷头1可以设置在pvc管与pvc管的连接处,连接处连接三通,喷头1通过三通与水管2连接。水管2的一端为入水口,水管2的入水口处可以安装控制开关;水管2的另一端采用u型接头将两侧水管2连成一个整体,保证水在管内循环。水桶4放置于可移动底座5上。
52.一种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整体框架由直径为3cm的pvc 管和双向喷头1相连接,整体框架为矩形结构,宽度较防撞混凝土护栏顶部两侧各宽出7cm,高度高于防撞混凝土护栏顶部3cm;两侧各附着于托架3上。pvc管一段与水泵7进行连接,水泵7置于水桶4内,pvc管与水桶4端头处设置一计时器6,用于控制洒水时间。水桶4置于可移动托架3上。整套装置可移动,可多次使用自动化程度高。
53.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装置使用方法:
54.在使用时,首先保证水桶4内提前注入足量的水,防撞混凝土护栏拆模后包裹透水土工布,将托架3置于防撞混凝土护栏顶部,一方面可以用于水管2的附着,另一方面可固定土工布,根据天气气候情况设置控制器时间,到时间后,控制开关自打开、启动水泵7,水由水管2进入并通过压力保证水管2全部通水,并通过喷头1将水均匀的喷洒到土工布上。隔段时间水桶4内进行补水,该段防撞混凝土护栏养生完毕后或需要加长时,可将pvc 水管2进
行连接加长,同时移动可移动拖盘,调整水桶4位置。从而起到良好养生效果。
55.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