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8144发布日期:2023-07-05 19:1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扫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环卫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扫路机器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扫路机器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上的扫路机器人功能单一,需依靠人工手动加水,且需要观察水箱是否加满,并且,还需要使用消防栓转接头对扫路机器人进行加水,水易流出至扫路车的车架上,不仅造成水源浪费,严重时甚至会损伤扫路机器人电气元件,造成更大的资源损耗。

2、另一方面,垃圾箱的清洗和滚扫装置的清洗目前均通过人工用水冲洗,冲洗之前还需要举升起垃圾箱或者取下垃圾箱才可冲洗内部。不仅费时费力,冲洗后还需将垃圾箱复位,步骤繁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扫路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扫路机器人手动加水操作不便,人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扫路机器人,包括:

4、加水装置,设置于地面以与外部水源连接并输出;

5、水箱系统,用于容纳供扫路机器人使用的清洗用水并感应所述水箱系统内的剩余水量,所述水箱系统具有箱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箱体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与所述加水装置匹配连接并引流所述加水装置输出的水至所述箱体内;

6、控制系统,用于在水箱系统内的剩余水量低于设定值时驱动扫路机器人移动至加水装置附近的设定位置,和/或,在所述扫路机器人移动至与所述加水装置附近的设定位置时发出到位信号;还用于在所述扫路机器人位于设定位置时控制所述加水装置按照预设动作进行动作和/或控制所述连接装置按照预设动作进行动作,以使所述加水装置和所述连接装置匹配连接从而通过所述加水装置将外部水源输入至所述箱体内。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水装置包括与水源连接的水管以及预埋于地下的舱体,所述水管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舱盖,所述舱盖与地面齐平;所述舱体内设置有铰接座、设置于所述铰接座的伸缩杆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水管的出口端端部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自由端端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加水装置位于设定位置范围时,驱动所述伸缩杆基于所述铰接座转动至与连接装置的入口端位置匹配,并用于在所述伸缩杆垂直于地面时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进而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有敞口朝向地面设置的漏斗状接口,所述水管的出水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漏斗状接口匹配抵接的球形弹性接头。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用于驱动伸缩杆伸缩的第一气缸以及用于驱动伸缩杆基于铰接座转动的第二气缸;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舱盖开闭的第三气缸。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低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并用于在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控制系统反馈加水信号;所述水箱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高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并用于在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高于设定值时向所述控制系统反馈关水信号,和/或,所述加水装置设置有流量仪,用于统计所述加水装置输出的水量,并用于在统计的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向所述控制系统反馈关水信号。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水装置的位置传感器,和/或,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的位置传感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扫路机器人包括垃圾箱,所述扫路机器人还包括:

13、标识装置,用于标识垃圾箱倾倒垃圾后所述垃圾箱的脏污积累程度;

14、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标识装置的标识,并用于根据标识反馈清洗信号;

15、清洗装置,设置于所述垃圾箱的一侧,与所述水箱系统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清洗信号,并用于在接收所述清洗信号后对所述垃圾箱冲洗。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垃圾箱的标识板,所述标识板具有透明窗,识别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透明窗。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垃圾箱设置有挡水布机构,用于在所述扫路机器人工作时打开,还用于在进行垃圾箱冲洗时关闭进而使所述垃圾箱形成密闭环境。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所述加水装置设置于垃圾站,所述加水装置的布设位置与所述扫路机器人倾倒垃圾时水箱系统入口端的位置匹配。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地面设置加水装置,扫路机器人在工作状态中通过水箱系统供水冲洗道路,水箱系统检测到箱体内的剩余水量低于设定值时,通过操作员驱动或控制系统驱动扫路机器人移动至加水装置附近的设定位置,以使水箱系统的连接装置位于与加水装置能够匹配连接的位置,由控制系统进一步控制加水装置按照预设动作进行动作和/或控制连接装置按照预设动作进行动作,使二者匹配连接,进而由加水装置将外部水源经连接装置输入至箱体内进行补水,加水完成后扫路机器人可继续进入工作状态,无需使用消防栓转换接头于消防栓位置加水,避免装卸过程中水流出至机架上,避免水资源浪费,更进一步避免对机器人电子元件的损伤;其加水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在水源临近用尽时即可由操作员驱动至加水装置处加水或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其行驶至加水装置位置加水,自动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2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装置包括与水源连接的水管(4)以及预埋于地下的舱体,所述水管(4)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舱盖(13),所述舱盖(13)与地面齐平;所述舱体内设置有铰接座(7)、设置于所述铰接座(7)的伸缩杆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水管(4)的出口端端部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自由端端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加水装置位于设定位置范围时,驱动所述伸缩杆基于所述铰接座(7)转动至与连接装置的入口端位置匹配,并用于在所述伸缩杆垂直于地面时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进而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6)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有敞口朝向地面设置的漏斗状接口(2),所述水管(4)的出水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漏斗状接口(2)匹配抵接的球形弹性接头(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用于驱动伸缩杆伸缩的第一气缸(6)以及用于驱动伸缩杆基于铰接座(7)转动的第二气缸(9);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舱盖(13)开闭的第三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6)的低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并用于在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向所述控制系统反馈加水信号;所述水箱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6)的高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并用于在所述水箱系统内的水位高于设定值时向所述控制系统反馈关水信号,和/或,所述加水装置设置有流量仪(12),用于统计所述加水装置输出的水量,并用于在统计的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向所述控制系统反馈关水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水装置的位置传感器(14),和/或,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的位置传感器(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路机器人(1)包括垃圾箱(37),所述扫路机器人(1)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垃圾箱(37)的标识板(32),所述标识板(32)具有透明窗,识别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31),用于拍摄所述透明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37)设置有挡水布机构(34),用于在所述扫路机器人(1)工作时打开,还用于在进行垃圾箱(37)冲洗时关闭进而使所述垃圾箱(37)形成密闭环境。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扫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加水装置设置于垃圾站,所述加水装置的布设位置与所述扫路机器人(1)倾倒垃圾时水箱系统入口端的位置匹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扫路机器人,包括:加水装置,设置于地面与水源连接;水箱系统,用于安装于扫路机器人,还用于容纳清洗用水并剩余水量,具有连接装置用于与加水装置匹配连接并引流至箱体内;控制系统,用于在水箱系统内的剩余水量低于设定值时驱动扫路机器人移动至加水装置附近的设定位置;还用于在扫路机器人位于设定位置时分别控制加水装置和/或控制连接装置以使加水装置和连接装置匹配连接从而通过加水装置将外部水源输入至箱体内。加水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在水源临近用尽时即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其行驶至加水装置位置加水,自动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万军,李亮,张惠兵,米思雨,李子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