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

文档序号:833475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独塔双跨是一种常见的斜拉桥孔跨布置形式,适用于跨越河流或道路。目前大多数独塔斜拉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这种体系动、静力结构性能较好,施工简单方便,不需要另外采取临时固结措施。但是,如果主塔和主梁采用不同材料,如主塔采用砼结构,主梁采用钢结构,塔梁固结节点需要采用钢一砼组合结构,构造复杂,施工困难,造价也较高。
[0003]独塔斜拉桥也可以采用漂浮体系或半漂浮体系,可以避免塔梁固结节点,构造处理较为简单;但这种体系主梁结构刚度较低,在车辆偏载、风或地震作用下,主梁位移较大,对结构性能有一定不利影响。虽然可以设置阻尼器来改善其动力性能,但阻尼器对车辆偏载、静风等静力荷载作用不大。漂浮体系或半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施工时还需要采取临时固结措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可以改善漂浮或半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的结构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塔和主梁交接处,沿顺桥向在主塔两侧布置纵向可调节支座作为纵向约束,形成塔梁铰接支承体系。
[0006]本发明通过在塔梁交接处设置纵向可调节支座作为纵向约束,形成塔梁铰接支承体系,发展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适用于塔梁采用不同材料的独塔斜拉桥。与固结体系相比,塔梁节点构造处理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与漂浮体系或半漂浮体系相比,可以改善结构性能,施工时不需要另外采取临时固结措施,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立面图。
[0008]图2为本发明的主塔横断面。
[0009]图3为纵向可调尚支座的不意图。
[0010]图4为图3的立面图。
[0011]图5为纵向可调尚支座的具体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漂浮或半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的基础上,在主塔处设置纵向可调节支座作为纵向约束,形成塔梁铰接支承体系。在主塔I和主梁2交接处,沿顺桥向在主塔I两侧布置纵向可调节支座3,在0#块主梁安装时,纵向可调节支座同步安装调节到位并顶紧,这样可以限制主梁纵向位移,但允许微量的转动,在塔梁之间形成铰接支承体系。该纵向约束在施工阶段可以作为临时固结措施,运营阶段则可以增加主梁结构刚度,改善结构性能。
[0013]如图所示,主梁在主塔处预留开孔,主塔塔柱从孔中穿过并预留Im间隙,在塔柱和主梁之间间隙内安装可调支座,顺桥向两侧各I个,全桥共4个。在主梁和主塔上,分别为纵向可调支座设置支座垫石6,用于固定支座的上下盆。在钢箱梁底板上,设有工作平台7,以方便操作施工。
[0014]纵向可调节支座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纵向可调节支座设置有上盆8和下盆9,上盆8和下盆9分别固定在主梁2和主塔I的支座垫石上,上盆8和下盆9之间设置可调节螺母10调节上下盆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螺母行程来调节支座高度,可以做到无级调节、双向调节和多次反复调节,详细构造见图5。钢箱梁0#块在支架上吊装焊接后,安装四个纵向可调支座,调节并拧紧支座螺母,使纵向可调支座同钢箱梁和主塔接触密贴,形成纵向约束。
[0015]在主塔横梁5和主梁2之间还设置竖向支座4,为主梁提供竖向支承。
[0016]本发明通过在塔梁交接处设置纵向可调节支座作为纵向约束,形成塔梁铰接支承体系,发展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适用于塔梁采用不同材料的独塔斜拉桥。与固结体系相比,塔梁节点构造处理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与漂浮体系或半漂浮体系相比,可以改善结构性能,施工时不需要另外采取临时固结措施,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主权项】
1.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塔和主梁交接处,沿顺桥向在主塔两侧布置纵向可调节支座作为纵向约束。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约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主梁在主塔处预留开孔,主塔塔柱从主梁孔中穿过并预留间隙,在塔柱和主梁之间间隙内安装纵向可调节支座,调节所述纵向可调节支座,使纵向可调支座同钢箱梁和主塔接触密贴,形成纵向约束。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约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梁和主塔上,分别为纵向可调支座设置支座垫石,用于安装所述纵向可调节支座。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约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塔横梁和主梁之间还设置竖向支座,为主梁提供竖向支承。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纵向约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塔和主梁交接处,沿顺桥向在主塔两侧布置纵向可调节支座作为纵向约束,形成塔梁铰接支承体系。本发明通过在塔梁交接处设置纵向可调节支座作为纵向约束,形成塔梁铰接支承体系,发展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适用于塔梁采用不同材料的独塔斜拉桥。与固结体系相比,塔梁节点构造处理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与漂浮体系或半漂浮体系相比,可以改善结构性能,施工时不需要另外采取临时固结措施,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IPC分类】E01D11-04, E01D19-04
【公开号】CN104652245
【申请号】CN201410615375
【发明人】郝维索, 周浩, 顾超, 李福鼎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