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及其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9905692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9]步骤(1),清理旧路面:除去旧路表面的浮浆、油污和松散物,保持旧路基面坚实、 洁净和干燥;
[0060] 步骤(2),拌和环氧树脂粘结剂:将环氧树脂粘合剂的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 1进行混合,搅拌速率为30r/min,直至搅拌均勾;
[0061] 步骤(3),构筑单层磨耗层:首先在已清理的旧路基面上直接涂布上述环氧树脂粘 结剂,确保涂布均匀;然后在环氧树脂粘结剂的上面通过人工撒布的方式均匀撒布高耐磨 石料;其中,环氧树脂粘结剂的用量为1.8L/m 2,高耐磨石料的用量为8.Okg/m2;由此构筑的 磨耗层厚度为5mm;
[0062] 步骤(4),固化及回收石料:待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后,扫去磨耗层表面多余的石 肩。
[0063]与原路面相比,本实施例修复后路面的抗滑摆值提高了 10BPN。
[0064] 实施例3
[0065] 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环氧树脂粘结剂 2.6L/m2,煅烧燧石肩17 . Okg/m2。其中,环氧树脂粘结剂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A组份包括液 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60份、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增韧剂40份,B组份包括混合胺环氧固 化剂T-31B 90份、叔胺类促进剂K-548份、硅烷偶联剂KH5700.3份、无机离子交换剂IXE-6000.5份、有机膨润土触变剂1份、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0.2份,其技术性能如表7所示;煅 烧燧石肩的化学成分为SiO 2,莫氏硬度2 8.0,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如表8所示,级配如表9 所示。
[0066] 表7环氧树脂粘结剂的技术性能
[0068]表8煅烧燧石物理力学指标要求
[0072] 将上述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用于旧路面的修复,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3] 步骤(1),清理旧路面:除去旧路表面的浮浆、油污和松散物,保持旧路基面坚实、 洁净和干燥;
[0074] 步骤(2),拌和环氧树脂粘结剂:将环氧树脂粘合剂的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 1进行混合,搅拌速率为30r/min,直至搅拌均勾;
[0075]步骤(3),双层磨耗层的构筑:首先在已清理的旧路基面上直接涂布上述环氧树脂 粘结剂,确保涂布均匀;然后在环氧树脂粘结剂的上面通过输料管喷撒的方式均匀撒布高 耐磨石料,构成第一层磨耗层,即下层磨耗层;再在下层磨耗层上面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进行 环氧树脂粘结剂的涂布及高耐磨石料的撒布,由此构成第二层磨耗层,即上层磨耗层;
[0076] 其中,下层磨耗层的环氧树脂粘结剂用量为0.8L/m2;高耐磨石料用量为7. Okg/m2, 上层磨耗层的环氧树脂粘结剂用量为1.8L/m2;高耐磨石料用量为10.0kg/m 2;由此构筑的磨 耗层厚度为8mm;
[0077] 步骤(4),固化及回收石料:待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后,扫去磨耗层表面多余的石 肩。
[0078]与原路面相比,本实施例修复后路面的抗滑摆值提高了12BPN。
[0079] 实施例4
[0080]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环氧树脂粘结剂 2.6L/m2,煅烧燧石肩13. Okg/m2。其中,环氧树脂粘结剂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A组份包括液 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60份、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增韧剂40份,B组份包括混合胺环氧固 化剂T-31A 90份、叔胺类促进剂DMP-306份、硅烷偶联剂KH5601份、无机离子交换剂IXE-6000.8份、有机膨润土触变剂2份、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0.2份,其技术性能如表10所示。 煅烧燧石肩的化学成分为SiO2,莫氏硬度2 8.0,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如表11所示,级配如 表12所示。
[0081]表10环氧树脂粘结剂的技术性能

[0088]将上述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用于旧路面的修复,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9]步骤(1),清理旧路面:除去旧路表面的浮浆、油污和松散物,保持旧路基面坚实、 洁净和干燥;
[0090] 步骤(2),拌和环氧树脂粘结剂:将环氧树脂粘合剂的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 1进行混合,搅拌速率为30r/min,直至搅拌均勾;
[0091] 步骤(3),构筑双层磨耗层:首先在已清理的旧路基面上直接涂布上述环氧树脂粘 结剂,确保涂布均匀;然后在环氧树脂粘结剂的上面通过输料管喷撒的方式均匀撒布高耐 磨石料,构成第一层磨耗层,即下层磨耗层;再在下层磨耗层上面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进行环 氧树脂粘结剂的涂布及高耐磨石料的撒布,由此构成第二层磨耗层,即上层磨耗层;
[0092]其中,下层磨耗层的环氧树脂粘结剂用量为1.2L/m2;高耐磨石料用量为6. Okg/m2, 上层磨耗层的环氧树脂粘结剂用量为1.4L/m2;高耐磨石料用量为7. Okg/m2;由此构筑的磨 耗层厚度为7mm;
[0093]步骤(4),固化及回收石料:待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后,扫去磨耗层表面多余的石 肩。
[0094]与原路面相比,本实施例修复后路面的抗滑摆值提高了 12BPN。
[0095] 实施例1~4的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用于旧路面的修复,与原路面相比,修复后路 面的抗滑摆值均提高至少10BPN。这表明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恢复路表功能,显著提升 路面的抗滑耐磨性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同时有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 效益。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0096]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 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 围。
【主权项】
1. 一种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环氧 树脂粘结剂0.8~2.5L/m 2,高耐磨石料5.0~16.0kg/m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 粘结剂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其中,A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环氧树脂60~70份、 增韧剂30~40份,B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固化剂90~100份、促进剂6~8份、硅 烷偶联剂0.2~1份、无机离子交换剂0.5~3份、触变剂1~4份、消泡剂0.1~0.4份。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 为液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述增韧剂为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增韧剂,所述固化剂为混 合胺环氧固化剂,所述促进剂为叔胺类促进剂,所述触变剂为有机膨润土触变剂,所述消泡 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磨石 料为干燥洁净的煅烧燧石肩,化学成分为Si0 2,莫氏硬度2 8.0。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燧石 肩的级配为:控制4.75mm筛孔的通过率为100%,控制2.36mm筛孔的通过率为50~70%,控 制1.18mm筛孔的通过率为0~15%,控制0.6mm筛孔的通过率为0~3%。6. -种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清理旧路基面:除去旧路基面的浮浆、油污和松散物,保持旧路基面坚实、洁 净和干燥; 步骤(2),拌和环氧树脂粘结剂:将A组分和B组分按照体积比1:2~2:1进行混合,搅拌 速率为30r/min,直至搅拌均匀; 步骤(3),构筑磨耗层:首先在步骤(1)中已清理的旧路基面上直接均匀地涂布环氧树 脂粘结剂;然后在环氧树脂粘结剂表面均匀地撒布高耐磨石料,构筑成磨耗层,磨耗层的厚 度为4~10mm; 步骤(4),固化及回收石料:待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后,扫去磨耗层表面多余的煅烧燧 石肩。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2)中,A组分与B组分的体积比为1:1。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3)中,高耐磨石料的撒布通过人工撒布或输料管喷撒的方式进行。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3)中,所述磨耗层是单层时,环氧树脂粘结剂的用量为1.0~1.6L/m 2,高耐磨石料 的用量为6.0~10.0kg/m2。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所述磨耗层是双层时,第一层磨耗层,即下层磨耗层的环氧树脂粘结剂的 用量为0.8~1.5L/m 2,高耐磨石料的用量为5.0~7.Okg/m2,第二层磨耗层,即上层磨耗层的 环氧树脂粘结剂的用量为1.4~1.8L/m 2,高耐磨石料的用量为7.0~10.0kg/m2。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功能性路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及其使用方法。该旧路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环氧树脂粘结剂0.8~2.5L/m2,高耐磨石料5.0~16.0k其/m2。用于旧路面的修复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对旧路基面进行清理,再在旧路基面依次均匀地涂布环氧树脂粘结剂、撒布高耐磨石料,从而构筑磨耗层,最后待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后,扫去磨耗层表面多余的石屑。使用本发明的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恢复旧路路表功能,显著提高路面的抗滑耐磨性能,大大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并且有助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IPC分类】E01C23/06, C09J11/04, C09J163/02, C09J11/08
【公开号】CN105672102
【申请号】CN201610060195
【发明人】熊锐, 王璐, 陈华鑫, 关博文, 杨发, 杨晓凯, 刘子铭, 王小雯
【申请人】长安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