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02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工工具领域用于紧固、连接、拆卸或夹持的工具中的扳手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增加扳手扳动、施力与套持螺件功效的改良的扳手结构。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扳手工具的使用,对于现今的产业发展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且随着使用率的广泛、需求率的增加,扳手结构的功能、种类也有了各种不同的发展、变化,请参阅图1~图3所示,其分别是活动开口扳手与梅花型固定扳手,该二种扳手虽然一端用以套接螺件的“套持座”是呈不同的结构,但其用以供使用者握持、扳动的柄部却皆为相同的结构形态,而此一常用柄部因为是呈扁薄的结构,且与该套持座呈平行的衔接构造,因此,当使用者在握持、扳动时,往往会产生不易握持或容易滑手的情形,造成使用上的困扰,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扳手的套持座在套接螺件时,该柄部较大面积的一面也与该螺件及套持座平行,故而使用者施力扳动时所接触的柄部,是为面积较小的侧面,因为接触面积较小,故存在有使用上的不便的缺陷。
另外,请再参阅图4所示,其是本设计人先前的发明“易于施力的扳手柄部结构改良”,该现有扳手的发明虽然其扳动握持的柄部与套接螺件的套持座是呈垂直结构,但,因为该扳手结构是以“拗折加工”而与扳手中段处形成一拗折部,因此在制造及使用上皆有不便的缺陷,其中,制造上,扳手的柄部因为需经过拗折加工,所以,不仅容易对扳手材质造成应力集中及破坏等不良影响,而且为使拗折成型的扳手柄部符合人体握持,其过程也较繁杂、不便,而需较高的成本;在使用上,因为该“拗折部”是一体成型于扳手的中段处,故若使用者扳动握持的位置位于该拗折部后方的话,则扳动时所施的力量便会集中于该拗折部,造成反效果,再者,因为柄部与套持部无法作角度的调整,因此,更造成使用功效的限制性,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扳手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该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扳手结构,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扳手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扳手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扳手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可使扳手同时具备容易握持、施力及扳动角度调整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扳手结构,使其能在不影响扳手结构强度及不造成扳手材质破坏的情形下,使扳手扳动施力握持的面积增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良的扳手结构,其包括一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该驱动头部具有一用以套接螺件的套持座,扳手柄体为一可供握持、施力的构件,其中该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的一端设有一可相互枢套的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利用该枢接部将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形成一呈倾角交错状的枢接结构,据此,不仅方便扳手扳动施力的操作,同时,更能适时调整扳手扳动的角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扳手结构,其中所述的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形成一呈倾角交错状的枢接结构,以90度垂直交错的结构为最佳。
前述的改良的扳手结构,其中位于该驱动头部一端的第一枢接部呈凸字结构状态,则位于该扳手柄体一端的第二枢接部即呈凹字结构状态,反之,若第一枢接部呈凹字结构状态,则该第二枢接部则呈凸字结构状态的枢接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改良的扳手结构,其包括一可相互枢接的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该驱动头部具有一套持座,用以套接螺件,而该扳手柄体为一可供握持、施力的构件,该二构件一端分别具有一枢接部,主要是使该枢接部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形成垂直交错的结构形态,藉以增加扳手扳动、施力的握持面积,同时,藉由该驱动头部可与该扳手柄体作角度的调整。
兹将本发明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组装简便,不需繁杂的拗折加工,在组装时,该驱动头部10一端的第一枢接部12与扳手柄部20的第二枢接部21枢套后,再利用该枢轴31穿套枢固,即可达成使该套接座11与扳手柄体20呈垂直交错接设的结构形态,而较现有的扳手更能节省加工成本及时间效率。
2.结构强度佳,不会有应力集中或不当破坏的情形,由于本发明的第二枢接部21与扳手柄体20是完整的一体成型结构,而非现有的扳手以拗折成型,故而在结构的强度上,不仅不会有应力集中或材质破坏的情形,因为该第二枢接部21是直接与该驱动头部10的一端枢接,因此在扳动施力的传递上能更加确实,而不会造成效率上的损失。
3.实用性佳,扳动施力更方便,本发明不仅可增加扳手扳动施力时握持的面积,而增加扳动施力时的方便性,同时,该驱动头部10更可相对该扳手柄体20作角度调整的结构,而能增加扳手操作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改良的扳手结构,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其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较现有的扳手结构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易,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第一种现有扳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种现有扳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三种现有扳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三种现有扳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组合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握持操作的参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用于开口扳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用于开口扳手的另一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用于套筒扳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用于套筒扳手的另一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0、驱动头部11、套持座12、第一枢接部 20、扳手柄体21、第二枢接部 31、枢轴311、压花齿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改良的扳手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发明改良的扳手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可相互枢接为一体的驱动头部10与扳手柄体20,其中该驱动头部10略呈椭圆状,内缘设有一套持座11,用以套接螺件,其对应该扳手柄体20的一端形成有一凸字状的第一枢接部12,用以枢接该扳手柄体20。
该扳手柄体20是为一可供握持、施力的长形构件,其对应该驱动头部10的一端形成一凹字状的第二枢接部21,且该第二枢接部21并与该扳手柄体20呈垂直交错状的延伸结构形态,而该第二枢接部21是可以包容状态供该第一枢接部12套设其中,再藉由一枢轴31穿设二构件而枢固,该枢轴31的外缘周面适当处,是沿该圆周环设有一凹、凸型态的压花齿部311,可增加该驱动头部10与扳手柄体20枢接的紧固性。
因此,上述第二枢接部21与扳手柄体20呈垂直交错的结构状态,而使该驱动头部10与该扳手柄体20呈垂直的组接结构构态,进而能在不影响扳手结构强度的情形下,使扳手扳动施力握持的面积增加,且,藉由该驱动头部10与该扳手柄体20呈枢接结构,而使扳手套持螺件的角度可作适当的调整,同时,因为该枢轴31的外缘周面适当处形成有压花齿部311,因此,可增加该驱动头部10枢转角度时的紧固性。
如图9所示,本发明在组装结构的设计上,也可将设于该驱动头部10一端的第一枢接部12设计呈凹字结构形态,而位于该扳手柄体20一端的第二枢接部21则呈凸字结构形态,再者,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发明特征结构的适用性,也可使用于不同结构形态的扳手发明,如活动开口扳手、套筒扳手等等,能进一步增加产业利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扳手结构,其包括一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该驱动头部具有一用以套接螺件的套持座,扳手柄体为一可供握持、施力的构件,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的一端设有一可相互枢套的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利用该枢接部将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形成一呈倾角交错状的枢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形成一呈倾角交错状的枢接结构,以90度垂直交错的结构为最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驱动头部一端的第一枢接部呈凸字结构状态,则位于该扳手柄体一端的第二枢接部即呈凹字结构状态,反之,若第一枢接部呈凹字结构状态,则该第二枢接部则呈凸字结构状态的枢接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改良的扳手结构,其包括一可相互枢接的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该驱动头部具有一套持座,用以套接螺件,而该扳手柄体为一可供握持、施力的构件,该二构件一端分别具有一枢接部,主要是使该枢接部驱动头部与扳手柄体形成垂直交错的结构形态,藉以增加扳手扳动、施力的握持面积,同时,藉由该驱动头部可与该扳手柄体作角度的调整,而更增加扳手的功效。
文档编号B25B23/16GK1470361SQ0212558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2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