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76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扳手,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可转换方向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CN01232147的背景技术中介绍了一种双向棘轮扳手,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其头部91与柄部92的交汇处具有一容置槽94供装设棘齿块93,该容置槽94另具有一向外穿透该扳手9的凹槽941,该凹槽941在扳手9表面分别设有两个朝头部91延伸的卡孔942,一拨块95则穿设于该凹槽941且伸出扳手9供使用者拨动,一拨杆96的一端抵触棘齿块93底部的凹槽931,而另端则套入一弹簧97并穿设于拨块95的孔952中;该弹簧97是呈一端较细而另一端较粗的形态,粗端的最末处则扩大供弹簧97卡止于孔952外侧,细端最末处径向延伸出一限制杆971定位拨杆96并供拨杆96抵触;一定位杆98的一端是抵触于前述其中一卡孔942,而另一端则套入一弹簧99并穿设于拨块95的孔953中。当拨动拨块95时,定位杆98末端会从一卡孔942移动至另一卡孔942,且拨杆96会被拨块95带动,进而将棘齿块93移至另一侧,借以改变该棘轮扳手9的扳动方向。该结构简单,由于开孔槽的位置和大小都比较理想,对扳手所承受扭力的强度影响不大,故结构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在拨动拨块95时,拨块95是以一支点为固定点的转动方式来带动定位杆98及拨杆96,因此需要克服一抗力臂才可转动拨块95,而且可以施力的面积也比较小,所以不太容易拨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轻松拨动拨块的换向棘轮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包括开设在扳手头部与柄部交汇处的换向槽,与换向槽相通并且向外穿透扳手一面的拨孔,容置在换向槽中的棘齿块和抵触在棘齿块上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拨块和拨杆,其中,拨块一部分容设在拨孔内,一部分露出扳手表面,拨块容设在拨孔内的部分设有拨杆孔,拨杆的一部分安装在拨杆孔内,拨杆的露出拨块并抵触在棘齿块上的部分,其端头为可在棘齿块底部滚动的圆珠。
所述的拨杆孔较好的是为一通孔。
所述的拨杆可以为内部中空结构,其抵触在棘齿块上的头部内嵌有可在其内转动的圆珠,圆珠的一部分露出拨杆抵触在棘齿块的底面;拨杆内孔中、圆珠下面设有拨杆弹簧;拨杆弹簧的一端抵在圆珠上,另一端穿出拨杆抵在拨杆孔壁上。
所述的拨块较好的形状“L”形,这样可以既方便拨动而其露出扳手的部分又不占用空间,在较小的空间操作时不受影响。
为方便棘齿块倚靠定位和滑动,所述的换向槽可以为上小下大的形状,即靠近柄部的部分小,靠近头部的部分大;较好的是为圆弧过渡的上大下小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方便生产和组装;同时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换向槽和拨孔的体积很小,因此对于扳手上开设槽孔所引起的强度降低和应力断裂损失可以降低到最小;由于拨杆的上部端头嵌设了可转动的圆珠,因此,拨杆与棘齿块之间为滚动摩擦,使得棘齿块的拨动换向非常容易、轻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扳手头部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向后扳手头部的剖视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图8是另一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换向棘轮扳手包括柄部1和具有换向作用的棘轮头部3,柄部的另一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其它形式的手工具,当然也可以不设;头部3具有一棘轮槽10,棘轮4设置在棘轮槽10内;棘轮槽10的下端与柄部1的交汇处设有换向槽11,棘齿块13设置其中;所述的换向槽11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换向槽11的侧壁为上大下小的圆弧形,这样对扳手的强度影响比较小,尤其是扳手头部和手柄交汇处所受扭力大小的影响较小;所述的棘齿块13的一个端面为与棘轮4相适配的棘齿,其另一个端面中间为圆弧形的凹面,用于拨杆9抵触并方便拨动;换向槽11的下端设有拨孔12,拨孔12与换向槽11相通并且向外穿透扳手的一个表面,扳手的另一面封闭;拨块2的一部分设置在拨孔12内,一部分露出拨孔12,方便使用者拨动;本实施例的拨块2的形状为L形,这种性状可以使拨块露出拨孔外用于拨动的部分紧贴在扳手上,这样,在用于小空间操作时不会因为拨块的原因产生阻碍,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的形状,只要方便使用者操作即可,拨块2塞入拨孔12中的部分其中间开有拨杆孔14,用于放置拨杆9;所述的拨杆9是一个内部中空的结构,其抵在棘齿块13底部的端头内嵌有用于拨动棘齿块时换向容易、轻松的圆珠8,圆珠8一半露出拨杆9,一半嵌在拨杆9内用于固定,圆珠8在拨杆9内可以自由转动;拨杆9内、圆珠8的下部安装有拨杆弹簧7;拨杆弹簧7在自由状态时,稍露出拨杆9,这样,在扳手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拨杆弹簧7的弹力使拨杆9始终抵在棘齿块上而不会松懈;拨块2装设在拨孔12内的部分靠近手柄外表面处还开设有定位孔5,定位弹簧6装设在定位孔5中,通过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使拨块2固定在拨杆孔14内而不会自由滑动脱位。
如图4所示,当需要向左转动棘轮4时,向右拨动拨块2露在扳手外面的部分,这时,拨块2会带动装设在拨杆孔14内的拨杆9向右转动,拨杆9的头端会向左转动;由于拨杆9的头端圆珠8在拨杆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抵触在棘齿块13下端的凹面上,所以,拨杆9的转动会驱动棘齿块13在换向槽11内向左移动,从而带动与棘齿块13啮合的棘轮向左转动;由于拨杆9与棘齿块13是通过圆珠8抵触在一起,所以在转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这样很小的力即可拨动棘齿转动,操作非常简单、省力。当拨动到棘齿块13倚靠到换向槽的侧壁时,棘齿块13不再运动,而拨杆9在拨杆弹簧7的作用下也抵触在棘齿块13上使棘齿块定位,不会随意移动。当需要向右转动棘轮4时,反方向拨动拨块2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包括开设在扳手头部(3)与柄部(1)交汇处的换向槽(11),与换向槽(11)相通并且向外穿透扳手一面的拨孔(12),容置在换向槽(11)中的棘齿块(13)和抵触在棘齿块(13)上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拨块(2)和拨杆(9),其中,拨块(2)一部分容设在拨孔(12)内,一部分露出扳手表面,拨块(2)容设在拨孔(12)内的部分设有拨杆孔(14),拨杆(9)的一部分安装在拨杆孔(14)内,拨杆(9)的露出拨块(2)并抵触在棘齿块(13)上的部分,其端头为可在棘齿块底部滚动的圆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杆孔(14)为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杆(9)为内部中空结构,其抵触在棘齿块上的头部内嵌有可在其内转动的圆珠(8),圆珠(8)的一部分露出拨杆(9)抵触在棘齿块的底面;拨杆(9)内孔中、圆珠下面设有拨杆弹簧(7);拨杆弹簧(7)的一端抵在圆珠(8)上,另一端穿出拨杆抵在拨杆孔(14)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块(2)为方便拨动而又不占空间的“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槽为上小下大的形状,即靠近柄部(1)的部分小,靠近头部(3)的部分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槽为上大下小的圆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包括开设在扳手头部与柄部交汇处的换向槽,与换向槽相通并且向外穿透扳手一面的拨孔,容置在换向槽中的棘齿块和抵触在棘齿块上的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拨块和拨杆,其中,拨块一部分容设在拨孔内,一部分露出扳手表面,拨块容设在拨孔内的部分设有拨杆孔,拨杆的一部分安装在拨杆孔内,拨杆的露出拨块并抵触在棘齿块上的部分,其端头为可在棘齿块底部滚动的圆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换向容易、轻松。
文档编号B25B13/00GK2751974SQ20042010797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4日
发明者沈红民 申请人:沈红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