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及接头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23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轮及接头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与棘轮工具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属于棘轮工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棘轮之卡制结构应用于手工具,可以驱动工件作旋转,可以控制其逆时针、顺时针单向旋转或空转,非常便利,如


图1所示,是习知棘轮套筒扳手之剖面示意图,以一旋钮1控制一拨动杆2作动,拨动杆2具有弹性之弹簧3,拨动杆2推移棘块4作单向倾斜而卡制于棘齿5,以令驱动杆6作单向旋转,而驱动工件,此乃普遍使用的套筒扳手,然其驱动之扭力仍不够大,常有跳脱之情事发生;如图2、3所示,是习知棘轮结构发展成卡制杆的方式,主要有一控制环11、一棘轮环12、一驱动杆13及两个卡制杆14、15,该卡制杆14、15呈ㄩ型体,一侧位于控制环11内,另侧位于棘轮环12内,受弹簧16抵顶,并控制环11有两凹槽111、112可分别供卡制杆14、15抵入,该驱动杆13有一弹簧131及钢珠132,钢珠132可弹性抵于控制环11内的三个定位槽113、114、115内,以作三段式之控转(顺时针、逆时针或空转),利用控制环11将一卡制杆14(或卡制杆15)作内缩或伸出的动作,内缩时则卡制杆14不卡于棘轮环12,伸出时则卡制杆15卡于棘轮环12,以此互换作顺时针、逆时针或空转之动作;然而,该两ㄩ型之卡制杆14、15之弹簧16系位于中间位置,常有卡制杆14、15倾斜不平衡的情况发生,一旦有一卡制杆14(15)不平衡,则卡制棘轮环12的动作不确实,亦有跳脱情况产生,虽然有两个卡制杆14、15,但是动作时,只有一个卡制杆14(15)作用,其扭力仍不够大;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目的是提供四个(双组)卡制块,作对向之卡制,以增加其双倍的扭力,提供卡制块,得以平衡,不倾斜,而能确实卡制于棘轮,不跳脱,提供可伸缩式驱动杆之结构,能调整驱动杆长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它包含有一驱动头,后端结合于把柄内,并供一控制环套设于中端,一棘轮环套设于前端,该驱动头前端两侧各有容纳空间,有一具有弹性之钢珠抵入于驱动头一位置;一控制环,内壁设有凸出的四支拨动杆,且设有三个定位槽,供驱动头上的钢珠抵入;凹个对称的卡制块,各具有槽孔以入弹簧,相对的两卡制块共抵一弹簧,卡制块表面有棘齿,并相对的两组卡制块分别置入于驱动头两侧的容纳空间内;一棘轮环,内环设有棘齿,套设在驱动头的前端,与四个卡制块相对,棘轮环前端有一套筒;一帽头,与控制环相结合,并包覆棘轮环,该帽头有一贯穿孔;据此,以控制环的转向,该拨动杆同步位移其中相对角之卡制块,作脱离棘轮环的卡制,而作单向的卡制,作三向的控转,达到提高扭力且不跳脱的目的。其中,其中,该驱动头前端有一供一钢珠抵入的圆槽。
其中,该驱动头中段位置设有卡环,相对于控制环内设有内环。
本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它包含有一驱动头,后端结合于把柄内,并供一控制环套设于中端,一棘轮环套设于前端,该驱动头前端两侧各有容纳空间,有一具有弹性之钢珠抵入于驱动头一位置,该驱动头中心有一贯穿孔;一控制环,内壁设有凸出之四支拨动杆,且设有三个定位槽,供驱动头之钢珠抵入;四个对称的卡制块,各具有槽孔以入弹簧,相对的两卡制块共抵一弹簧,卡制块表面有棘齿,并相对的两组卡制块分别置入于驱动头两侧的容纳空间内;一棘轮环,内环设有棘齿,套设于驱动头的前端,与四个卡制块相对,棘轮环前端有一套筒,其特征在于该棘轮环设有一贯穿孔;并还设有一帽头,与控制环相结合,并包覆棘轮环,该帽头有一贯穿孔;一制动帽,结合于帽头前端,内入一L型之按压板,该按压板抵顶一弹簧,且按压板有一限位圈,该制动帽有一贯穿孔;一驱动杆,其上设有复数之凹环,并可以穿入制动帽、帽头、棘轮环及驱动头之贯穿孔。
其中,该驱动头前端有两圆槽,各供一钢珠抵入,该钢珠顶抵于棘轮环内顶壁。
其中,该驱动头的中段位置设有卡环,相对于控制环内设有内环,以内环抵于卡环,而不脱落控制环。
本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优点是该结构扭力大,平衡,不倾斜,能确实卡制于棘轮,使其不跳脱,采用可伸缩式驱动杆结构,能调整驱动杆长度,使用灵活方便。
图1习知棘轮套筒扳手之剖面示意图。
图2习知双卡制杆装置之剖面示意图。
图3习知双卡制杆制动棘轮之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图5中7-7剖面示意图。
图8图5中8-8剖面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控制环转向之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制块动作之剖面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制动帽、按压板及驱动杆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下压按压板之剖面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下压按压板脱离驱动杆之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1旋钮 2拨动杆 3弹簧4棘块 5棘齿 6驱动杆11控制环111凹槽 112凹槽113定位槽 114定位槽 115定位槽12棘轮环13驱动杆 14卡制杆15卡制杆16弹簧
20把柄 21驱动头211卡环212容纳空间213槽孔 214弹簧215钢珠216圆槽 217钢珠218容纳空间219贯穿孔 22控制环221内环223拨动杆 224拨动杆225拨动杆 226拨动杆 227定位槽228定位槽 229定位槽 23卡制块231孔洞24卡制块241孔洞25卡制块 251孔洞 26卡制块261孔洞27棘轮环271套筒272贯穿孔 28帽头 281贯穿孔29制动帽 291贯穿孔 292按压板293限位圈 294弹簧 30驱动杆31凹环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本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第一实施例如图4、5、6、7、8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驱动头21、一控制环22、四个卡制块23、24、25、26、一棘轮环27及一帽头28,该驱动头21后端为方形块结合固定于一把柄20内,驱动头21中端部位有一卡环211,供控制环22之内环221抵位,使控制环22于驱动头21外,而不脱离,该驱动头21前段两侧各有容纳空间212、218,容纳空间212(218)可以置入两组(四个)之卡制块23、24(25、26),该两个对称的卡制块23、24各有一孔洞231、241,供置入一弹簧201,另两个对称之卡制块25、26各有一孔洞251、261,供置入一弹簧202,该驱动头21一侧设有一槽孔213,供一弹簧214及钢珠215迫入,该驱动头21前端有两圆槽216,各供一钢珠217置入,于驱动头21中端的控制环22内壁设有四支凸出的拨动杆223、224、225、226,拨动杆223、224、225、226可分别拨动卡制块23、24、25、26,且卡制块23、24、25、26外表分别设有对向的棘齿,控制环22内壁另设有三个定位槽227、228、229,供驱动头21侧边之钢珠215抵入定位,该棘轮环27套于驱动头21前端,棘轮环27内壁为棘齿,供卡制块23、24、25、26抵止,而棘轮环27前端为一套筒271,并棘轮环27的中间内壁供驱动21前端的两钢珠217抵顶,以减低驱动头21与旋转中之棘轮环27的磨擦,一帽头28,设有一贯穿孔281,并帽头28后端面以高周波与控制环22之前端面相固定结合,而包覆住棘轮环27;藉由上述之结构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组合时先将驱动头21后端供控制环22套入,并控制环22之内环221抵于驱动头21中段的卡环211上,再将驱动头21后端固接于把柄20内前端,将两组卡制块23、24、25、26分别置于驱动头21的两容纳空间212、218内,并组装弹簧201、202,钢珠217置入驱动头21的槽孔216,套上棘轮环27,再将帽头28与控制环22相结合,以完成组装;操作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时,可将棘轮环27之套筒271内置入起子或其它驱动杆,然后旋转控制环22作一转向(如图9所示),当控制环22之定位槽227达驱动头21之钢珠215位置,并供定位时,则控制环22的两个对角拨动杆224、225分别拨移该卡制块24、25脱离棘轮环27,而使另两卡制块23、26卡制抵顶于棘轮环27内(如
图10所示),此时棘轮环27及起子,就可呈逆时针方向空转,而作顺时针方向驱动,相反地若控制环22作一转向,使钢珠215位于定位槽229内时,则控制环22之两个对角拨动杆223、226分别拨移该卡制块23、26脱离棘轮环27,而使另两卡制块24、25卡制抵顶于棘轮环27内,此时棘轮环27及起子,就可呈顺时针方向空转,而作逆时针方向驱动;若钢珠215位于控制环22之中间定位槽228(如图7、8所示),则拨动杆223、224、225、226互不拨动卡制块23、24、25、26,使棘轮环27及起子,均呈制动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
图11、12、13所示,与第一实施例大同小异,具有把柄20、驱动头21、控制环22、四个卡制块23、24、25、26、一棘轮环27、一帽头28及增设一制动帽29,驱动头21具有卡环211、两上、下之容纳空间212、218、孔槽213、弹簧214及钢珠215,前端有两孔槽216及两钢珠217,卡制块23、24、25、26分别有孔洞231、241、251、261,以弹簧201、202分别供两对称的卡制块23、24(25、26)抵顶,控制环22有内环221、四个凸起拨动杆223、224、225、226及三个定位槽227、228、229,该棘轮环27有套筒271,而不同处在于驱动头21中心有一贯穿孔219,该棘轮环27亦有一贯穿孔272,并增加一制动帽29结合于帽头28前端,并夹设一L型之按压板292,制动帽29有一贯穿孔291供一驱动杆30穿入,驱动杆30上有复数之凹环31,该按压板292上端可凸露于制动帽29外周,并按压板292下端抵顶一弹簧294,弹簧294定位于制动帽29内,按压板292下端尚有一限位圈293,限位圈293内径略大于驱动杆30之外径,限位圈293略呈椭圆造型,平时限位圈293底端系抵于驱动杆30之凹环31内(如
图12、13所示),以定位驱动杆30;第二实施例之控制环22操作及配件卡制之动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增加制制帽29,系可以按下该按压板292(如
图14、15),使按压板292下移,并该限位圈293亦下移,以脱离对驱动杆30之凹环31卡制,如此就可以位移驱动杆30(起子),作伸缩的动作,以便同时具有三段式控转驱动杆30及伸缩定位驱动杆30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驱动头,后端结合于把柄内,并供一控制环套设于中端,一棘轮环套设于前端,该驱动头前端两侧各有容纳空间,有一具有弹性之钢珠抵入于驱动头一位置;一控制环,内壁设有凸出之四支拨动杆,且设有三个供驱动头钢珠抵入的定位槽,;四个对称的卡制块,各具有槽孔以入弹簧,相对的两卡制块共抵一弹簧,卡制块表面有棘齿,并相对的两组卡制块分别置入于驱动头两侧的容纳空间内;一棘轮环,内环设有棘齿,套设于驱动头的前端,与四个卡制块相对,棘轮环前端有一套筒;一帽头,与控制环相结合,并包覆棘轮环,该帽头有一贯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前端有一供一钢珠抵入的圆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中段位置设有卡环,相对于控制环内设有内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中心设有一贯穿孔,该棘轮环亦设有一贯穿孔;并还设有一帽头,与控制环相结合,并包覆棘轮环,该帽头有一贯穿孔;一制动帽,结合于帽头前端,内入一L型之按压板,该按压板抵顶一弹簧,且按压板有一限位圈,该制动帽有一贯穿孔;一驱动杆,其上设有复数之凹环,并可以穿入制动帽、帽头、棘轮环及驱动头之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前端有两圆槽,各供一钢珠抵入,该钢珠顶抵于棘轮环内顶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头的中段位置设有卡环,相对于控制环内设有内环,以内环抵于卡环,而不脱落控制环。
专利摘要一种棘轮及接头之结构,包含有驱动头、控制环、四个卡制块、一棘轮环及一帽头,该驱动头后端固接于一把柄内,而控制环与帽头相结合,并包覆驱动头、四个卡制块及棘轮环,该驱动头有两容纳空间以置入各两个卡制块,两卡制块彼此有一弹簧相抵相对,该控制环有四支凸出的拨动杆,以转向控制环之拨动杆,拨动杆拨动对角的两卡制块,使两对角卡制块脱离对棘轮环的卡制,另两对角之卡制块抵止于棘轮环内,从而作逆、顺时针制动的三向控制,并达到双卡制、提高扭力,不跳脱的目的。该结构扭力大,平衡,不倾斜,能确实卡制于棘轮,使其不跳脱,采用可伸缩式驱动杆结构,能调整驱动杆长度,使用灵活方便。
文档编号B25B13/00GK2745702SQ200420118418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5日
发明者黄振利 申请人:黄振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