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打孔装置用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39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张打孔装置用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纸张打孔装置用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该纸张打孔装置能够可靠地和稳定地将放置在一头接受板和一管形打孔头之间的一张或多张纸打出纸张装订孔。
背景技术
传统上,各种类型的打孔装置能在一张或多张纸上打出多个装订孔,例如,将文件的纸张放置在一树脂圆盘的头接受板和形成为金属管形的打孔头之间,打出装订孔。作为这种类型的纸张打孔装置,有人已提出高功率的纸张打孔装置。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109098(下文中称之为“专利参考1”)揭示一高功率的纸张打孔装置,其中,一提升单元支承在底座单元上,以便通过一操作手柄作垂直运动,而一打孔头固定和不移动地支承在提升单元上。在一固定不动地安装在底座单元上的纸张叠的底部中,形成一插入的凹陷部分。一接受板插入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插入的凹陷部分内,相对于打孔头的垂直线呈挠曲的状态。打孔头的末端头部分具有一与头的接受板的定位的关系,以便相对于头接受板执行接近/脱开的操作。
棘齿形成在头接受板的周缘的周围。当提升单元随着操作手柄的操作而下降时,通过一与操作手柄相联系操作的互锁机构,接合棘齿的操作棘爪沿棘齿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相反,当提升单元随着操作手柄的操作而上升时,通过互锁机构,操作棘爪接合棘齿,由此,致使头接受板转动一个节距。
在纸张打孔装置中,每次操纵操作手柄,头接受板和打孔头之间的接触位置可以变化。这样,该结构防止这样的情形打孔头不变地邻接一相同的部分,由此,导致在头接受板上拉出一环形的槽。该结果能克服这样的缺点当在多张纸张上打孔时,最下面的纸张接合由打孔头的头末端部分造成的环形拉出槽,由此,致使不能取出最下面的纸张。
在专利参考1中揭示的纸张打孔装置中,头接受板形成为一远离操作手柄而向下设置的圆盘形,头接受板以自动转动的方式插入和支承在纸张堆叠底板的插入凹陷部分内。此外,以不动的方式固定地支承在提升单元上的打孔头,以相对运动的方式相对于头接受板设置。这样,在结构上应提供一错综复杂的互锁机构,其导致操作手柄和头接受板的相连的操作,以便与转动运动相联系地自动地转过一预定的角度。
对于提供导致操作手柄和头接受板相连的操作的互锁机构,应对操作手柄、头接受板、互锁机构等进行高水平的相对位置设定、定位等的调整。当不能获得要求精度的设定尺寸、组装调整等时,则不可能将一致动力施加到远离操作手柄的头接受板上。其结果,变得难于以同步、顺利的和稳定的方式操作操作手柄、头接受板,或互锁机构。此外,要求设置导致操作手柄和头接受板的相连的操作的错综复杂的互锁机构。这就引起这样一问题部件的数量增加,导致与显著地增加组装成本和制造成本相关的诸多问题。
因此,在专利参考1中揭示的现有技术具有削弱头接受板的安装性和操作性的问题。因此,迫切的要求是结构简单,同时可实施改进头接受板的打孔功能、操作功能。如果满足这样的要求,则纸张打孔装置可实现质量提高和成本减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诸多问题作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纸张打孔装置,它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而且头接受板的安装性和操作性优良,并且可以实现诸如性能改进和成本降低等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纸张打孔装置用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该纸张打孔装置用来将在头接受板和管形打孔头之间的一张或多张纸打出装订孔来,其特征在于,头接受板设置成随在打孔装置的一主体内的中心内的一中心轴线可转动,打孔头相对于头接受板的偏心位置而设置,以及打孔装置在头接受板和打孔装置的主体之间包括一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其中,自动转动机构在打孔头和头接受板之间执行一与相应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由此将头接受板转过一预定的角度,并且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包括一用来转动头接受板的齿轮;以及一接合/脱开部件,其在打孔头和头接受板之间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中,相对于齿轮执行弹性的接合/脱开,由此通过齿轮沿一方向将头接受板转过一预定的角度;以及一棘爪件,它独立于接合/脱开部件接合齿轮,以防止头接受板倒退的转动。
在除了第一方面以外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齿轮形成在头接受板的支承轴的周缘上,或头接受板的一周缘上。
在除了第一方面以外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接合/脱开部件包括一弹性的接合棘爪。
在除了第一方面以外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包括一用来转动头接受板的小齿轮;一直线的齿条,其在打孔头和头接受板之间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中,相对于小齿轮执行弹性的接合/脱开,由此,接合小齿轮;以及一接合/脱开机构,用来致使小齿轮和齿条相对于彼此执行接合/脱开。
在除了第四方面以外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接合/脱开机构包括一第二接合/脱开部件,它平行于齿条设置,并沿与齿条相同的方向独立地移动;一互锁件,其垂直于第二接合/脱开部件的运动方向设置,并在与第二接合/脱开部件相连的操作中将齿条移动到小齿轮上;一返回弹簧部分,它通过齿条夹在与互锁部件相对的一侧上进行设置,并在取消第二接合/脱开部件作用在齿条上的压力的时候,沿脱开小齿轮的方向推齿条。
在除了第五方面以外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其特征在于,返回弹簧部分包括一形成在齿条内的接合凹陷部分;以及一接合突出部,它在齿条和小齿轮之间接合时,弹性地接合该接合凹陷部分。
根据专利参考1中揭示的现有技术,如上所述,错综复杂的互锁机构用来实施操作手柄和头接受板的相连的操作,在与转动操作的联系中,将头接受板转过一预定的角度。相比之下,根据第一方面,装置在头接受板和装置的主体之间具有机构,它在与打孔头和头接受板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联系的操作中,将头接受板转过一预定的角度。由此,可避免如现有技术中所揭示的错综复杂的互锁机构,且简化构造的自动转动机构可强化地设置在与头接受板相同的平面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尽管结构简单,但在任何时间内可精确地和稳定地确保纸张打孔位置、打孔尺寸、样式等。由此,可提高头接受板和打孔头的质量,在使用时间中可显著地改进其安全性、可靠性等。此外,由于可避免错综复杂的互锁机构,所以,与自动转动机构的部件的减少相关,可实现诸如组装成本、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之类的成本的降低。此外,可以可靠地实现全部装置的小型化、紧凑性、重量减轻等。而且其操作也可变得容易。
作为自动转动机构中的结构,用于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包括用来转动头接受板的齿轮。此外,该机构包括接合/脱开部件,它在与打孔头和头接受板之间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中,相对于齿轮执行弹性的接合/脱开,由此,通过齿轮将头接受板沿一方向转过一预定的角度。
此外,自动转动机构还包括一棘爪件,它独立于接合/脱开部件接合齿轮,以防止头接受板倒向的转动。对于棘爪件,例如,可使用一弹性的接合的棘爪。
此外,如第二方面所述,齿轮可形成在头接受板的支承轴的一周缘上,或在头接受板的一周缘上。对于接合/脱开部件,可使用一普通的操作棘爪,来相对于用作为一齿轮的棘齿执行弹性的接合/取消。然而,对于接合/脱开部件,可使用一弹性的接合棘爪,如第三方面所述。
在用于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中,接合/脱开部件的弹性的接合棘爪的末端接合面弹性地接合齿轮。在打孔头和头接受板接近的情形中,操作接合/脱开部件以沿与头接受板的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对的方向前进。在此情形中,在一侧上的棘爪件的弹性接合棘爪的末端接合面与齿轮接合,以防止头接受板倒向转动。
现假定这样一情形打孔头和头接受板已经接近。在此情形中,由于棘爪件的弹性接合棘爪不动地接合齿轮,所以,接合/脱开部件的弹性接合棘爪沿扩展的方向弹性地挠曲,以便释放其与齿轮的接合,同时,齿轮通过接合/脱开部件的弹性接合棘爪的末端接合面。抵抗弹性接合棘爪的弹性力造成的挠曲返回到一齿间的部分,由此,在齿轮和弹性接合棘爪之间建立接合。在此接合状态中,进一步的转动被停止,头接受板的转动自动地停止。
相反,当打孔头和头接受板离开时,操作接合/脱开部件,沿齿轮的转动方向前进。在此情形中,棘爪件的弹性接合棘爪离开齿轮,由此,释放棘爪件和齿轮之间的接合。在释放的时候,接合/脱开部件的弹性接合棘爪推齿轮,由此,致使齿轮自动地转动一个节距,沿一方向转过一预定的转角。
一用于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的另一较佳的模式如下。即,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较佳地包括用来转动头接受板的小齿轮;线性齿条,线性齿条在与打孔头和头接受板之间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中,相对于齿条执行弹性的接合/脱开,由此接合小齿轮;以及接合/脱开机构,它用来致使小齿轮和齿条执行彼此的接合/脱开,如第四方面所述。
如第五方面所述,接合/脱开机构较佳地包括第二接合/脱开部件,互锁件以及返回弹簧部分。此外,如第五方面所述,返回弹簧部分较佳地包括形成在齿条内的接合凹陷部分;以及在接合凹陷部分和齿条之间接合时,弹性地接合该接合凹陷部分的接合/脱开突出部。
因此,对于头接受板和接合/脱开部件之间的接合/脱开,使用接合/脱开机构,其中,头接受板的齿轮由小齿轮形成,接合/脱开部件由齿条形成,以代替弹性的接合棘爪,在与由第二接合/脱开部件执行的按压操作的联系中,执行接合/脱开。采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头接受板自动转动机构,尽管齿条和小齿轮之间的接合在第一阶段释放,但头接受板保持在静止的状态,除非另外取消第二接合/脱开部件的压力。
在此保持的状态中,在一第二阶段,第二接合/脱开部件的压力被取消,返回弹簧部分的接合/脱开突出部沿与齿条的接合凹陷部分脱开的方向推压,互锁件的压力被取消。然后,释放齿条和小齿轮之间的接合,而第二接合/脱开部件返回到一初始的位置。该状态被保持的同时,也保持头接受板的锁定状态。
在齿条和小齿轮之间接合的情形中,在第一阶段,当第二接合/脱开部件按压时,齿条和小齿轮通过互锁件彼此接合。在第二阶段,该状态保持时,当齿条按压时,齿条和小齿轮彼此接合,由此,头接受板沿一方向转过一节距,转过一预定的角度。同时,返回弹簧部分的接合/脱开突出部弹性地接合齿条的接合凹陷部分,由此,保持头接受板的锁定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打孔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与打孔头和头接受板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中,该结构将头接受板转过一预定的角度。简单构造的自动转动机构可加强地设置在与头接受板相同的平面内。诸如齿条、小齿轮和第二接合/脱开部件之类的部件可以各类似于一简单的矩形板件的结构,而不必形成为一错综复杂的结构。因此,可以可靠地实现全部装置的小型化、紧凑性、重量减轻、厚度减薄等。


图1是一示意的全部的侧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典型实施例的纸张打孔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一立体图,示出一种状态,其中,部分构成打孔装置的诸部件被隔离开来;图3是打孔装置的示意的后视图;图4是一主要部分的垂直的截面图,示出打孔装置的提升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图5是沿图4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一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示出打孔装置的打孔头支承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图7是纸张打孔装置的打孔头支承单元的平面图;图8是打孔头支承单元的后视图;图9是一示意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用于打孔装置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0是打孔装置的纸屑收集容器的侧视图;图11是纸屑收集容器的平面图;图12是打孔装置的一纸张邻接件的示意的横截面图;图13是打孔装置的纸张邻接件的竖立状态的示意的主要部分垂直截面图;图14是纸张邻接件的躺倒状态的示意的主要部分垂直截面图;图15是一示意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用于打孔装置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的一修改实例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6是一示意的后视图,示出使用自动转动机构的打孔装置的后侧;图17是一上部的平面图,示出一打孔头支承单元的修改的实例;图18是沿图17的线XVIII-XVIII截取的截面图;图19是沿图17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图20是从一下平面观察的打孔头支承单元的下部平面图;图21是一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示出打孔头支承单元的另一修改的实例;以及图22是示出打孔装置的一修改的实例的解释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一示意的全部的侧视图,示出一纸张打孔装置的典型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其中设有根据本发明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图2是一立体图,示出一种状态,其中,部分构成打孔装置的诸部件被隔离开来。图3是打孔装置的后视图。
本实施例参照纸张打孔装置用自动转动机构的一实例进行描述,其中该装置具有不动地设置在一底座单元上的打孔头的近端部分;头接受板相对于打孔头的上端头末端部分通过设置在底座单元上而可提升移动的提升单元设置成可脱开和可接触;以及平行的连杆机构,装置堆叠底板利用该机构可垂直地移动,同时,相对于底座单元恒定地保持一平行的状态。
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例。例如,本发明的自动转动机构适于这样一纸张打孔装置,它不使用平行的连杆机构,它具有固定和支承在底座单元上的纸张堆叠底板,固定和支承在提升单元和底座单元中的一个上的打孔头,以及固定和支承在提升单元和底座单元中的另一个上的头接受板。
此外,作为具有自动转动机构的纸张打孔装置的一个实例,描述了一双孔型的纸张打孔装置,它具有一对左和右打孔头,和一对左和右头接受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本发明适用于这样的纸张打孔装置,其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头接受板,其各相对于打孔头的一相对的上端头末端部分可垂直地移动。
具体来说,图1示出一纸张打孔装置10,它在位于圆盘形头接受板20和管形打孔头30之间的一张或多张纸上形成纸张装订孔。打孔装置10具有一底座单元11,其具有一沿前后方向纵向地延伸的直角平行六面体的形式;一安装在底座单元11的上部内以便可垂直地移动的纸张堆叠底板12;一对支承壁13、13,其竖立在底座单元11的后端部分内(图1中的左侧);一沿侧壁的相对面导向和支承以便可垂直地移动的提升单元14;以及一大致呈倒置U形的操作手柄15,以便垂直地移动提升单元14。
通过插入到个别地形成在提升单元14的下端部分内的左和右壁部分的插入开口24a,以此设置头接受板20(21-23)。具体来说,在设置在下端部分内的左和右壁部分内,并沿垂直于图1的纸张表面的方向。打孔头30的下端固定到底座单元11,其上端头末端部分设置成延伸通过纸张堆叠底板12。
参照图2,纸张堆叠底板12具有一对在左和右侧上的侧壁部分12b、12b,各具有沿相同方向弯折成多台阶的大致U形,其作为沿设计状态中的上壁部分12a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侧部分的一部分。纸张堆叠底板12由金属板形成,它的垂直截面具有一大致的Ω形。在上壁部分12a上,具有一大致横向C形的横截面形的金属盖16设置成沿纵向方向可前后地移动。一在纸张堆叠底板12的个别侧壁部分12b的相对面之间的部分形成一导向轨部分,它诱导地导向金属盖16的左和右侧壁部分。
在沿纸张堆叠底板12的纵向方向的在后侧上的两侧端面内,形成有凹陷的切去部分12c、12c,其向内形成(各有一凹陷的台阶)以避免与打孔头30的干扰。此外,线性和圆形的弧形长度的开口16a个别地形成在对应于凹陷切去部分12c的金属盖16的位置上。类似于凹陷切去部分12c,弧形长度的开口16a形成一诱导的导向空间,在金属盖16沿纸张堆叠底板12的纵向方向移动的情形中,避免与打孔头30的干扰。
如图1所示,打孔头30由两部分形成一具有大直径的圆柱形结构的近端部分30a,以及一形成在近端部分30a以便沿中心轴线延伸的小直径圆柱形杆部分30b。近端部分30a的内直径设定为大于杆部分30b的内直径。杆部分30b的上端内圆周表面形成一具有尖端的头面,其形成有一呈向上的围裙形式的锥面。上端头末端部分设置成延伸通过纸张堆叠底板12的凹陷切去部分12c和金属盖16的弧形长度开口16a。
头接受板20由一大直径的圆盘形主体21形成,一支承轴22沿主体21的中心轴向线延伸,而一突缘部分23固定在支承轴22的轴向端部分。突缘部分23的末端具有一大致的截头锥形。一齿轮23a形成在突缘部分23的外圆周上。主体21的个别的中心轴向线,支承轴22,以及突缘部分23沿一相同的垂直线定位。头接受板20设置成相对于打孔头30的上端头末端部分与一偏心位置相对,并围绕一垂直轴线转动。
具有头接受板20的提升单元14和一操作部分设置为接近/脱开装置,它致使头接受板20相对于打孔头30的上端头末端部分执行接近/脱开操作。对于操作部分,诸如齿条-蜗轮机构、球-螺杆和螺母机构,以及连杆机构之类的机械驱动机构可用作锁定机构,其与操作手柄15的操作相联系,设置来进行操作。
或者,可通过使用液压、气动压力和电气型的各种致动器来构造操作部分。因此,操作部分可以是任何的类型,只要该部分具有的结构能传输头接受板20的合适的力到打孔头30,这样,它不限于具体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地构成操作部分的操作手柄15,被转动轴15a的暴露的端部固定地支承,横向地支承在可自由转动的支承壁13之间。如图3所示,一对小齿轮15b、15b与转动轴15a的两端部分固定,而转动轴15a在支承壁13的相对面之间延伸。一对个别地接合小齿轮15b的左和右线性的齿条齿轮14a、14a固定在提升单元14上。因此,当操作手柄15如图1所示地顺时针转动时,提升单元14沿着支承壁13之间的部分向下移动。当操作手柄15如图1所示地逆时针转动时,提升单元14沿着支承壁13之间的部分向上移动。
根据纸张打孔装置的典型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构造如图1和2所示。移动装置由一对(两组)第一和第二平行连杆机构50、50形成,它们在底座单元11和纸张堆叠底板12之间彼此平行地各自地设置。两组平行连杆机构50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样,下面只描述其中一个平行连杆机构50。另一平行连杆机构50用相同的标号或数字显示,但其详细的描述将从中略去。
各平行连杆机构50由一X形平行连杆构成,平行连杆形成为第一和第二连杆51、51的中心部分用销连接,以使个别的连杆51彼此相交。采用该结构,纸张堆叠底板12的垂直运动可相对于底座单元11恒定地保持在一水平平行的状态。
在各组连杆51内垂直相邻的端部的两点支承在底座单元11和纸张堆叠底板12上,作为静态的对照点可自由地转动。因此,另外的自由端部分的两点是动态的对照点。各连杆51的对照点个别地固定在公共支承杆52、52上。横向较长的圆弧形长度的开口11a和12d沿底座单元11和纸张堆叠底板12的纵向方向形成在左和右侧壁部分。此外,各连杆的支承杆52的两侧端部分支承在横向较长的圆弧形长度的开口11a和12d,以便沿纵向方向作前后滑动。
此外,作为返回弹簧装置的拉伸弹簧53用来竖立平行的连杆机构50,该弹簧插入在介于个别的支承壁13之间延伸的一线性杆件17和纸张堆叠底板12的后端之间。返回弹簧装置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等可对应于各平行连杆机构50的类型、结构等合适地设定。由此,可确保各连杆的光滑的转动。对于各组连杆的返回弹簧装置,例如,可以采用一压缩弹簧,或者,可以区别地使用一压缩弹簧和一拉伸弹簧。
在头接受板20接近的时候,当随着提升单元14下降而产生并从头接受板20传输的压力作用下纸张堆叠底板12下降时,平行连杆机构50连同放置在纸张堆叠底板12上的任意数量的待打孔的纸张一起下降,同时,相对于底座单元11保持水平和平行的状态。在纸张堆叠底板12下降的时候,当放置在纸张堆叠底板12上的待打孔的纸张(未示出)沿垂直向强力地夹紧在部分地构成纸张堆叠底板12的金属盖16和头接受板20之间时,纸张被打孔头30打出孔来。当然,移动装置可以是任何的结构,只要它平行于垂直方向移动,本发明不局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例。
如图1所示,一具有一滑动导向开口12e-1的矩形板形的垂直壁部分12e,在对应于形成在底座单元11内的突出部分11b的一部分内,形成为在纸张堆叠底板12的底表面下面的向前的部分内向下弯曲成直角。一导向杆12f横跨连接和固定在左和右侧壁部分,它们邻近纸张堆叠底板12的凹陷切去部分12c,并沿彼此相对的相同方向弯曲。
导向杆12f的两侧上的暴露端部分被垂直长度的凹陷导向部分13a滑动地导向,该导向部分形成在底座单元11的支承壁13的相对面上。如图1所示,一对大致反向L形的左/右阻挡件18、18垂直地安装在纸张堆叠底板12的后侧上表面上。各个阻挡件18的弯曲端部分插入到形成在提升单元14的中心部分内的各个一对的左/右垂直长度的狭缝状的开口14b、14b内。
对应于上升和下降限值位置,来形成狭缝状的开口14b的上和下侧上的个别的开口端,以便阻挡提升单元14的运动。如此形成的各个开口端具有起作一提升调节部分的功能,该调节部分调节提升单元14的不必要的提升。与头接受板20的接近操作相连,上述结构用来使纸张堆叠底板12执行提升的运动,而不造成左向/右向的跑脱。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具有两个阻挡件18,它们平行地分开布置。然而,阻挡件18可形成为一框架单元的形式,它具有一介于个别阻挡件18的弯曲端部分之间的连接板。
本实施例已参照所示的实例进行了描述,其中,纸张堆叠底板12在滑动导向开口12e-l和纸张堆叠底板12的导向杆12f,以及突出部分11b和底座单元11的凹陷导向部分13a之间执行提升运动。然而,它不局限于所示的实施例。例如,结构可由如下结构形成形成在底座单元11或纸张堆叠底板12中一个上的切口、开口部分、圆柱形部分等,以及形成在纸张堆叠底板12和底座单元11中的另一个上的凸出的部分、插入销、杆等。
上述的结构能精确地和稳定地诱导地导向纸张堆叠底板12。其结果,可防止个别连杆的缠绕、挠曲等,左向/右向跑脱等,同时,可实现光滑的转动,由此,在一长的时间内可确保平行连杆机构50的质量。此外,理所当然的是,这些部件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等不局限于所示实例中的那些部件。
打孔装置10的第一主要特征部分在于,头接受板20相对于打孔装置的主体可插入地和可拆卸地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的纸张打孔装置10中,头接受板20相对于部分构成装置打孔装置的主体的提升单元14下底面可插入地和可拆卸地进行设置。图4是一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示出提升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视图;而图5是沿图4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这些附图,提升单元14由一块体单元构成,其呈一垂直方向长的直角平行六面体。在提升单元14的下端部分内的各个两侧壁部分(垂直于图1的方向的前和后面),设置一支承板24,以使该板的表面平行于带有一预定间隙的提升单元14的下底面延伸。为插入支承圆盘形主体21和突缘部分23之间的头接受板20的支承轴22,支承板24构成一插入/移去部分。此外,用来储存突缘部分23的一突缘储存空间14c形成在提升单元14和支承板24之间。
在支承板24上,形成矩形的插入开口24a(图9),用来插入头接受板20的支承轴22,一用来支承支承轴22的狭缝形开口24b(图9)形成为与同一平面上的插入开口24a连通。一接合/脱开凹陷部分22a形成在突缘部分23的顶部上。对于头接受板20和支承板24之间的接合/脱开,使用一头接受板的接合/脱开部分,它相对于突缘储存空间14c内的接合/脱开凹陷部分22a进行接合/脱开。
头接受板接合/脱开部分具有一接合/脱开部件25,用来定位和支承支承板24上的头接受板20,以及用来垂直地移动接合/脱开部件25的接合/脱开部件操纵部分。接合/脱开部件操纵部分具有一操纵钮26和一带形的摆动件27,其用来在接合/脱开部件25和头接受板20之间进行接合/脱开。
在提升单元14的各个两侧壁部分中,形成一与突缘储存空间14c的周缘表面匹配的垂直向长的狭缝形开口14d。操纵钮26固定地安装在狭缝形开口14d,以便可垂直地移动,并弹性地支承在摆动件27的自由端部分的上表面上。
如上所述,提升单元14的下端部分内的各个两侧壁部分具有突缘储存空间14c、支承板24以及接合/脱开部件25,它执行突缘储存空间14c内的头接受板20的转动轴的一轴端的接合/脱开。由此,头接受板20能沿直线平行地相对于突缘储存空间14c执行插入/脱开操作,而头接受板20的插入/脱开可在任何时间稳定地和可靠地执行。
如图4和5所示,接合/脱开部件25由一大直径圆形圆柱形部分25a和一小直径杆部分25b形成。杆部分25b和圆形圆柱形部分25a沿相同的中心轴线通过其间的一台阶形面而形成。杆部分25b的杆端具有一球形的接合/脱开突出部25b-l,它向下突出并具有与与其接合的头接受板20的接合/脱开凹陷部分22a相同的形状。在提升单元14的下底面上,一用来支承接合/脱开部件25以便可垂直地移动的垂直向长的支承空间部分14e以穿透的方式形成。
如图4所示,支承空间部分14e具有一台阶形,它具有一台阶的部分,该部分具有一圆形的支承面,用来调节与台阶面邻接的接合/脱开部件25的垂直运动。接合/脱开部件25的台阶面定位和弹性地支承在支承空间部分14e的圆形支承面上,以便抵抗压缩弹簧28的弹簧力作垂直的运动。接合/脱开部件25的接合/脱开突出部25b-l插入到头接受板20的接合/脱开凹陷部分22a内。
如图4所示,摆动件27横贯支承空间部分14e插入到一部分内,其范围从平行于突缘储存空间14c形成的一横向通孔14f至相对于突缘储存空间14c垂直地会聚在一垂直平面上的垂直向长的操纵空间部分14g,由此,朝向作为摆动支承点的、与横向通孔14f的中间部分接合/脱开的凹陷部分22a弹性地和摆动地移动。
如图4所示,接合/脱开部件25通过压缩弹簧28的弹性力恒定地向下推压。在接合/脱开部件25的圆形圆柱形部分25a通过摆动件27接合支承空间部分14e的圆形支承面的情形中,压缩弹簧28的向下压力被接纳。在此情形中,摆动件27的自由端部分致使操纵钮26静态地处于一静止的位置。在操纵钮26垂直滑动操作后,以摆动件27的中间位置为摆动支承点,发生摆动运动。由此,在头接受板20的接合/脱开凹陷部分22a和接合/脱开部件25的接合/脱开突出部25b-l之间建立接合。
如上所述,支承接合/脱开部件25,以便沿垂直于头接受板20的插入/脱开的方向的方向摆动地移动,由此,使头接受板20进入到弹性的接合/脱开。因此,当操纵钮26沿垂直于头接受板20的插入/脱开方向的下部方向操纵时,头接受板20的接合/脱开凹陷部分22a和接合/脱开部件25的接合/脱开突出部25b-l之间的接合可被释放。这样,尽管该结构简单,但头接受板20可始终地进行光滑地、稳定地和可靠地操作。此外,头接受板20的操作容易,以使头接受板20的插入/脱开可容易地实施。
理所当然的是,头接受板20可被横向转动地支承。为了达到这一点,初步地设定用来沿下部方向推压接合/脱开部件25的压缩弹簧28的弹簧力,而头接受板20的接合/脱开凹陷部分22a和接合/脱开部件25的接合/脱开突出部25b-l可以接合地被支承。
打孔装置10的第二主要特征部分在于,用来不动地支承打孔头30的一打孔头支承单元31设置来可与纸张打孔装置的主体附连和脱开。在打孔装置10中,打孔头支承单元31相对于底座单元11可附连地和脱卸地进行设置。
图6至8示出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一示例的结构。图6是一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示出部分构成打孔装置10的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主要部分;图7是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平面图;而图8是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后视图。具体来说,图6示出沿图7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这些附图,打孔头支承单元31由模具浇铸的模制件形成,模具呈一长的壳体单元的形式,它具有壁部分,形成为平的上表面的前和后、左和右的部分,并具有一敞开的底部。参照图7,作为用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插入/脱开导向部分,一对前和后导向块11c、11c间断地形成在底座单元11的左-右方向上。具体来说,导向块11c各具有一大致倒置的L形,并大致地具有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宽度相同的尺寸,且形成在底座单元11的左-右方向(垂直于图1)上的两侧部分内。此外,参照图6,作为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接合部分,一接合开口部分11d垂直穿透形成在底座单元11的导向块11c之间。
如图7所示,相对于导向块11c附连和拆卸的突缘31a、31a形成在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左和右壁部分的下端边缘内。一打孔头支承部分32形成在打孔头支承单元31内,呈圆形圆柱形结构的形式,它具有一插入开口用来插入地支承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在此情形中,近端部分30a从开口的下部插入。此外,一矩形的圆柱形插入/脱开空间部分33形成在对应于底座单元11的接合孔部分11d的位置内。
如图8所示,一用来防止打孔头30松开的压杆板弹簧34设置成其一端固定,其自由端部分弹性地邻接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由此,支承该近端部分。
如图6所示,在接合/脱开空间部分33内,一具有大致L形横截面并构成插入/脱开操纵部分的摆动件35固定地支承,以便围绕水平轴线可转动,使一弯曲部分位于转动中心。摆动件35具有一矩形板形的操纵块35a,其设置在摆动支承点的一侧上,而一接合/脱开部件35b沿摆动方向垂直于操纵块35a延伸。
一压缩弹簧36插入在一对上和下凹陷部分之间,它们个别地具有圆形横截面并形成为与接合/脱开部件35b的上表面和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内上表面相对。接合/脱开部件35b被压缩弹簧36的弹簧力恒定地推向下。
如图6所示,在接合/脱开部件35b的摆动端的底表面上,形成一接合/脱开突出部35b-l,其具有一高度插入到底座单元11的接合孔部分11d内。当打孔头支承单元31位于底座单元11的插入极限位置时,接合/脱开突出部35b-l弹性地插入接合孔部分内11d以便进行接合。在此结构中,当打孔头支承单元31从底座单元11中撤出时,操纵块35a沿与附图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推,由此,弹性地释放接合孔部分11d和接合/脱开突出部35b-l之间的接合。
在此结构中,接合/脱开部件35b的接合/脱开突出部35b-l被支承来沿垂直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插入/脱开方向的方向作摆动地移动,所述接合/脱开突出部35b-l弹性地与接合孔部分11d接合。这样,通过沿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撤出方向相同的方向操纵操纵块35a,可容易地释放接合孔部分11d和接合/脱开突出部35b-l之间的接合,由此,可快速地执行对其作更换操作。
如上所述,由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结构可形成为紧凑,所以,可以可靠地实现全部装置的小型化、紧凑性等。当操纵块35a沿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撤出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推时,可自动地释放接合孔部分11d和接合/脱开突出部35b-l之间的接合。
采用上述的结构,尽管该结构简单,但打孔头支承单元31可在任何时候相对于底座单元11光滑地、稳定地和可靠地进行操作,并且其操作非常容易。
此外,本实施例的纸张打孔装置10使用一约束落下的机构,它约束圆形的打孔的纸屑(未示出)落下,积累在打孔头30内。如图6所示,落下约束机构具有一板弹簧件40。如图1所示,底座单元11的一部分形成为一盒,它的一端部沿纵向方向为敞开,而它的空间部分用作为纸屑收集容器60的储存空间部分。
一垂直地与纸屑收集容器60的储存空间部分连通的打孔纸屑落下开口11e,形成在底座单元11上的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的固定地安装的位置内。板弹簧40的主体侧用安装螺钉收紧和固定在底座单元11上,其自由端向下弯曲,并插入在底座单元11和打孔头30的底座单元支承侧上的敞开端部分66a之间。
当打孔头30的内部被推时,将要落下的打孔纸屑累积在板弹簧40的上表面上,由此,打孔纸屑的下落可受到板弹簧40的弹簧力的抑制。随着纸张打孔操作反复地执行,一预定量的打孔纸屑累积起来,累积在打孔头30内的打孔纸屑克服板弹簧件40的弹簧力。由此,纸屑致使板弹簧40的自由端部分向下挠曲,然后,从打孔头30的底端侧上的开口落下。落下的打孔纸屑直接地储存在纸屑收集容器60内。
因此,积累在打孔头30内的打孔纸屑的落下可通过板弹簧40受到约束。因此,例如,在打孔操作、打孔头30更换,或纸屑收集容器60撤回的时候,可阻止积累在打孔头30内的打孔纸屑从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侧上的开口中落下和散落到外面。
由此,例如,可防止积累在打孔头30内的打孔的纸屑散落到外面和黏结到诸如接近/脱开装置之类的外围机构上,由此,降低机构的可操作性。因此,纸张堆叠底板12,或工作台(未示出)可始终保持干净。此外,可提高装置的可操作性,以便快速地和容易地执行纸张打孔操作。
打孔装置10的第三主要特征部分在于,它具有一自动转动机构70,其将头接受板20转过一预定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在与提升单元14的垂直运动联系中,将头接受板20转过一预定角度的自动转动机构70,设置在形成在支承板24和提升单元14之间的突缘储存空间14c内。
图9是一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用于头接受板20的自动转动机构70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具体来说,它示意地示出自动转动机构70的内部结构。
参照附图,用于头接受板20的自动转动机构70具有一对左和右矩形板形的接合/脱开部件71、71,它们设置在与支承板24上的头接受板20的突缘部分23相同的平面上,以及棘爪件72、72,它们用于设置成垂直于接合/脱开部件71的头接受板20。一长的开口71b形成在接合/脱开部件71内,而长的开口71b接合突出销24c,其形成来在支承板24的上表面上延伸。
一沿齿轮23a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弹性接合棘爪71a设置到接合/脱开部件71的侧壁,它与形成在头接受板20的突缘部分23的外圆周上的齿轮23a相对。弹性接合棘爪71a的一末端接合面接合齿轮23a。接合/脱开部件71的形成,被一凸轮板19的凸轮表面弹性地推向提升单元14,凸轮板19示于图1和3中,并固定地安装在个别的支承壁13的相对面之间。
因此,与提升单元14的垂直运动相联系,弹性接合棘爪71a的接合面沿与齿轮23a接合的方向移动。由此,末端接合面接合齿轮23a。此外,弹性接合棘爪71a被凸轮板19的凸轮表面推压而向下移动(如图9所示)。由此,齿轮23a转过一节距,而头接受板20可通过齿轮23a转过一节距。
在与齿轮23a相对的其中一个棘爪件72的侧壁上,设置一延伸到齿轮转动方向的相对侧的弹性接合棘爪72a,弹性接合棘爪72a的末端接合面与齿轮23a接合,其阻止齿轮23a的倒向转动。
在接合/脱开部件71中,一压缩弹簧73设置在接合/脱开部件71和支承板24之间,由此,接合/脱开部件71在任何时候通过压缩弹簧73的弹簧力向外推提升单元14。压缩弹簧73的弹簧力被接合/脱开部件71的长的开口71b接受,由此,齿轮23a保持在一静力的状态。
现假定提升单元14下降。在此情形中,接合/脱开部件71移动而离开固定地安装在个别支承壁13的相对面之间的凸轮板19,然后,被压缩弹簧73的弹簧力向外推。甚至在此情形中,棘爪件72的弹性接合棘爪72a仍与齿轮23a接合。出于此原因,在接合/脱开部件71的弹性接合棘爪71a沿释放与齿轮23a的接合的延伸的方向弹性地挠曲时,齿轮23a通过接合/脱开部件71的弹性接合棘爪71a的末端接合面。抵抗弹性接合棘爪71a的弹性力的挠曲,弹性地返回到齿轮之间的一部分,而接合然后在齿轮23a和弹性接合棘爪71a之间建立。在此接合状态中,进一步的转动停止,头接受板20的转动自动地停止。
相反,当提升单元14上升时,接合/脱开部件71通过凸轮板19的凸轮表面弹性地推到提升单元14的内部。在此情形中,棘爪件72的弹性接合棘爪72a离开齿轮23a,并释放棘爪件72和齿轮23a之间的接合状态。在释放的情形中,接合/脱开部件71的弹性接合棘爪71a推齿轮23a,由此,致使头接受板20自动地转过一预定的角度而转过一节距。
因此,本实施例具有这样的结构,它与头接受板20的垂直运动相联系,将头接受板20转过预定的角度。这样,可避免诸如传统那样的错综复杂的互锁机构,并通过在与头接受板20相同的平面上集中地设置简单构造的自动转动机构70,来实现一紧凑的结构。
因此,本实施例的描述参照具有齿轮23a和弹性接合棘爪71a的自动转动机构70的所示实例的结构。然而,打孔装置10不局限于所示的实例。结构可以是任何的类型,只要该结构能够转动头接受板20并相对于头接受板20进行接合/脱开,这样,其结构、型式等不特别地限制。
对于接合/脱开部件,可采用各种的结构,例如,具有类似于弹性棘爪的一棘齿棘爪等。齿轮23a可形成在头接受板20的周缘上。对于接合/脱开部件71,可使用一般类型的操作棘爪,其相对于棘齿进行弹性的接合/脱开。
因此,接合/脱开部件71可以是类似于简单的矩形板块的一结构,于是,它不需形成为一错综复杂的结构。由于可避免一错综复杂的结构,所以,联系自动转动机构70的部件的减少,可实现诸如组装成本、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之类的成本的降低。此外,可以可靠地实现整体装置的小型化、紧凑性、重量减轻以及厚度的减薄。
采用自动转动机构70,尽管结构简单,但在任何时候可精确地和稳定地确保纸张打孔的位置、打孔的尺寸、样式等。由此,可提高头接受板20、打孔头30等的质量,并在使用时可显著地改进安全性、可靠性等。此外,其操作可变得容易。
此外,打孔装置10的第四主要特征部分在于,纸屑收集容器60的结构和型式。本实施例的纸张打孔装置10具有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纸屑收集容器60,其用来收集从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的圆柱形中排出的打孔的纸屑。纸屑收集容器60容纳在底座单元11的一容器容纳空间内,以便可附连和拆卸。
图10和11示出纸屑收集容器。参照诸附图,纸屑收集容器60具有在撤回侧上的平的上壁表面,以及在天花板部分61内的弧形凹陷圆弧的上壁表面61a的前和后部分内的插入侧。天花板部分61具有前和后侧壁部分62和63、左和右侧壁部分64、64,以及底壁部分65。在纸屑收集容器60的前侧壁部分62和左和右侧壁部分64的角部分中,突出地设置有一对左和右伸展的部分66、66,各具有一朝向底壁部分65的底面的横截面拱形。伸展部分66的上表面用作为形成为矩形的打孔纸屑的入口66a。
当安装容器时,入口66a直接位于底座单元11的开口11e的下面,它对应于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的敞开端部分而形成。这样,推压积累在打孔头30内的打孔纸屑,同时,可致使纸屑直接地落入纸屑收集容器60内。由此,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其中,打孔的纸屑落下和散落在纸张堆叠底板12的周围的部分,使得诸如纸张堆叠底板12和工作台之类的部分变得不干净,以及粘结在机构的周围,由此降低其操作性。
如图10和11所示,在天花板部分61的撤回侧上的上壁表面由一可垂直地打开/关闭的打开/关闭盖单元67形成。打开/关闭盖单元67支承在邻近天花板部分61的凹陷的上壁表面61a的顶点的左和右侧壁部分64,以便通过铰链部分67a可转动,并通过接合部分67b固定地安装,以便打开和关闭。接合部分67b由一接合凹陷部分形成,凹陷部分形成在打开/关闭盖单元67和左和右侧壁部分64中的一个内,而突出部分形成在左和右侧壁部分64和打开/关闭盖单元67中的另一个内。
前和后侧壁部分62和63、左和右侧壁部分64,底壁部分65的角部分68,以及凹陷的上壁表面61a形成为凹陷的弧形面。纸屑收集容器60的内部这样形成从打孔纸屑的入口66a侧逐渐地伸展到打开/关闭盖单元67侧。
纸屑收集容器60的内部通过完全地被天花板部分61覆盖而形成,例外的是打孔纸屑入口66a没有覆盖,这样,纸屑收集容器60的内部不暴露在外边。这能防止发生这样的情形,其中,在携带装置的时候,以及撤出纸屑收集容器60的时候,储存在纸屑收集容器60内的打孔纸屑散落而致使工作台和工作台外围部分不干净,并粘结在机构的周围,由此降低其操作性。
此外,纸屑收集容器60的内部形成为弧形面,拱形朝向打开/关闭盖单元67侧。这样,从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的底面开口端收集到纸屑收集容器60的打孔纸屑,可沿着弧形面从打孔纸屑入口66a侧光滑容易地和可靠地移动到打开/关闭盖单元67侧。因此,当纸屑收集容器60变得充满时,成团的打孔纸屑推带有作为转动中心的铰链部分67a的打开/关闭盖单元67。由此,可防止打孔纸屑堵塞在打孔头30内,因此,可防止打孔头30变形和损坏。
由于打孔头30相对于底座单元11以不动的方式设置,所以,积累在打孔头30内的打孔纸屑可被直接地下推而落下。这样,打孔纸屑不落下和散落在纸张堆叠底板12和其外围部分,由此,可防止打孔纸屑将诸如纸张堆叠底板和其外围部分之类的部分弄得不干净,以及粘附到外围的机构上,由此,降低其操作性。因此,任何时候不需为纸张做清洁工作,并可快速地、光滑地和容易地实施对一张或多张纸张的打孔操作。
此外,打孔装置10的第五主要特征部分在于,它具有一纸张邻接件80,其能使纸张打孔位置任意地改变。本实施例的打孔装置10具有在纸张堆叠底板12上的纸张邻接件80。
图12至14示意地示出纸张邻接件80。图12是一示意的横截面图,示出纸张邻接件80;图13是一示意的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示出纸张邻接件80的竖立状态;以及图14是一示意的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示出纸张邻接件80的躺倒状态。
参照这些附图,在纸张堆叠底板12的左和右侧端部分,一对用来接合一公共小齿轮(未示出)的前和后侧轨架81设置来沿着底座单元11的左和右方向移动到彼此的相对侧。在侧规架81的一边缘面上,纸张邻接件80通过支承轴80a沿垂直于侧规架81的方向可转动地被支承。
在纸张邻接件80中,形成一用来容纳侧规架81的一端的凹陷插入开口80b,并形成一平面图的矩形空间部分80c,它沿侧规架81的纵向方向从插入开口80b的一平面连续到一轴线。
在矩形空间部分80c内,通过一压缩弹簧83容纳一阻挡件82,它使纸张邻接件80进入与侧规架81的边缘面弹性地邻接,由此,将纸张邻接件80定位在两个位置一垂直于侧规架81的竖立位置,以及一沿侧规架81的纵向方向的轴线的躺倒位置。
如图14和15所示,侧规架81的端部的下端角部分具有纸张邻接件80的一第一转动导向面81a,而纸张邻接件80对于侧规架81具有一第二转动导向面80d。各个转动导向面80d和81a具有一弧形面形状的横截面,使其支承轴80a位于中心,并形成为纸张邻接件80相对于侧规架81光滑地转动。
当纸张邻接件80从一躺倒状态转动到一垂直于纸张邻接件80的竖立方向时,通过抵抗压缩弹簧83的弹簧力推压侧规架81的边缘面上,可竖立纸张邻接件80。具体来说,当阻挡件82通过侧规架81的上端角部分时,纸张邻接件80通过压缩弹簧83同步地接合侧规架81的端部上表面。在此接合状态中,即使当试图进一步转动纸张邻接件80时,阻挡件82也邻接侧规架81的端部上表面,由此,调节纸张邻接件80的进一步的转动。
借助于通过任意地选择诸如打孔的数量之类的因素而形成诸孔的实例的情形,假定使用一双孔打孔纸张10,以在A4规格的纸张上沿着同一直线打出四个孔。在此情形中,一纸张邻接件80相对于侧规架81保持在竖立的状态,而另一纸张邻接件80相对于侧规架81保持在躺倒的状态。其后,A4规格的纸张的上边缘定位在竖立的纸张邻接件80的纸张邻接面上,然后,进行纸张打孔,由此,在A4规格纸的预定位置处形成两个孔。此后,A4规格纸沿两个孔将上侧向下转,A4规格纸的下边缘定位在纸张邻接件80的纸张邻接面上,然后,纸张进行打孔。这样,沿着同一直线以预定的间隔在A4规格纸上形成四个孔。
可以不同的方式沿着同一直线以预定的间隔在A4规格纸上形成四个孔。在此情形中,在A4规格纸上形成两个孔之后,竖立的纸张邻接件80躺倒,而不用转动A4规格纸上侧向下,则处于躺倒状态的另一纸张邻接件80竖立,重复地实施类似于上述的操作。
在纸张邻接结构中,成对的侧规架81设置成沿底座单元11的左和右方向彼此相对地可移动。这样,当待打孔的纸张的中心当然可被定位,各侧规架81的纸张邻接件80可独立地定位在两个位置一垂直于侧规架81的竖立位置,以及一沿其纵向方向的轴线上的躺倒位置。
因此,不管待打孔纸张的规格如何,通过任意的选择可形成孔,例如,相同的打孔位置和打孔数量,且以纸张的上边缘或下边缘作为一参考。因此,可以要求的排列样式装订纸张。例如,纸张可排列和装订成文件的形式,例如,这样一样式A4规格纸的下边缘和B5规格纸对齐,或A4规格纸的上边缘和B5规格纸对齐。
参照图15和16,下面将描述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的一修改的实例。图15是一示意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自动转动机构的修改实例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6是一示意的后视图,示出适用于自动转动机构的纸张打孔装置的后侧。在所示附图中,对于大致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名字和标号,并略去对其的详细的描述。
在该修改的实例中,用于头接受板20的自动转动机构的附加的特征部分在于,使用一接合/脱开机构,形成的该类型包括一用来转动头接受板20和线性齿条91的小齿轮90,该齿条91将头接受板20沿一方向转过一预定的角度。该接合/脱开机构是这样的类型,它与由一板件形成的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加压操作相联系,在头接受板20和由板件形成的齿条91之间执行接合/脱开。
参照图15,接合/脱开机构具有一设置在与一对左和右齿条91、91相同平面上的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互锁件93,其由板件形成并垂直于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运动方向设置;以及设置在与互锁件93相对的侧上的返回弹簧件,其方式为将线性齿条91夹在中间。
如图15所示,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独立于线性齿条91和与齿条相同的方向弹性地移动。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一端部这样地形成朝向加压方向在宽度上逐渐地变窄。具体来说,该端部形成为具有一与互锁件93的斜坡面匹配的锥形。互锁件93的斜坡面形成一滑动面,与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运动相联系,它用来弹性地将线性齿条91移动到一与头接受板20的小齿轮90相对的侧壁。
与互锁件93的滑动面相对的一端面接合沿着与线性齿条91的齿条形成部分相对的一侧上的侧壁形成的线性导向槽91a,由此,确保线性齿条91的运动位置。一接合凹陷部分91b邻近于各线性齿条91的齿条形成部分侧上的侧壁上的齿条形成部分形成。当位于线性齿条91的加压限值位置时,接合凹陷部分91b弹性地接合形成在支承板24上的接合突出部24d。
当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压力释放时,接合突出部24d沿脱离小齿轮90的方向推压线性齿条91。这样,如图15所示,自动转动机构70具有棘爪件,用来阻止头接受板20的倒向转动。
在用于根据修改的实例的头接受板20的自动转动机构70中,在第一阶段,与提升单元14的下降运动相联系,固定地安装在底座单元11的个别的支承壁13的相对面之间的凸轮板19脱离齿条91,由此,取消齿条91的压力。然而,只要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压力不取消,仍保持头接受板20的静力状态。当保持该状态且提升单元14保持下降时,在第二阶段,凸轮板19脱离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由此,取消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压力。
在取消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压力之后,接合突出部24d沿脱离接合凹陷部分91b的方向推压,由此,取消互锁件93的压力。然后,齿条91和小齿轮90之间的接合被释放,而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返回到如图15所示的位置。当保持该状态时,保持头接受板20的锁定状态。
当提升单元14处于备用状态中的下降限值位置时,凸轮板19相对于齿条19和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处于一脱开的位置。当操作手柄15逆时针方向可转动地移动时,提升单元14开始从下降的限值位置上升到上升的限值位置。在第一阶段,在与提升单元14的上升操作相联系中,凸轮板19的凸轮表面推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由此,齿条91和小齿轮90通过互锁件93彼此接合。
在如图16所示的第二阶段中,当保持该状态时,在提升单元4继续上升时,凸轮板19的凸轮表面推齿条。由此,齿条91和小齿轮90彼此接合,头接受板20自动地转过一预定的角度而转过一节距。同时,齿条91的接合凹陷部分91b弹性地接合支承板24的接合突出部24d。
类似于用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头接受板20的自动转动机构70,该修改的实例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它在与头接受板20和打孔头30的接近/缩回操作相联系的操作中,将头接受板20转过一预定的角度。因此,简单构造的自动转动机构70可集中地设置在与头接受板20相同的平面内,从而实现小型化。诸如小齿轮90、齿条91、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以及互锁件93,可以各为类似于简单的矩形板块的结构,并不需形成错综复杂的结构。因此,能可靠地实现整体装置的小型化、紧凑性、重量减轻以及厚度的减薄等。
参照图17至20,下面将描述一合适地适用于打孔装置10的打孔头支承单元的修改的实例。图17示出从上平面观察的打孔头支承单元的轮廓样式的示意图;图18和19示出打孔头支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实例;而图20示出从下平面观察的打孔头支承单元的轮廓样式的示意图。具体来说,图18是沿图17的线XVIII-XVIII截取的截面图;而图19是沿图17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在所示附图中,对于大致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名字和标号,并略去对其的详细的描述。
参照这些附图,根据一所示的实例的打孔头支承单元31与图6中所示的摆动件35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面的方式释放与底座单元11的接合摆动件37的摆动支承点侧经受从右和左侧执行的垂直的按压操作。类似于如图6所示的打孔头支承单元,根据所示实例的打孔头支承单元31构造成包括一长的矩形壳体单元,它具有形成为下列部分的壁的部分平的下表面的前和后,左和右的部分,并具有一敞开的底部。
如图17所示,用来相对于底座单元11插入/脱开的突缘31a、31a形成为左和右壁部分。如图18所示,在打孔头支承单元31内,形成有一圆形圆柱形的打孔头支承部分32,它具有一插入开口用来从下侧插入地支承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此外,一矩形的圆柱形插入/脱开空间部分33形成在对应于接合孔部分11d(示于图6中)的底座单元11的一位置内。
代替图8中所示的压杆板弹簧34,一防止落出的部件34a具有大致L形的横截面,用来防止打孔头30逃逸,该防止落出的部件34a固定地支承在打孔头支承部分32内,以便围绕一水平轴线转动,使其垂直部分的下端作为一转动中心。在此情形中,一沿垂直于上述垂直部分的摆动方向水平地延伸的摆动端暴露在外面。
如图18所示,构成一插入/脱开操纵部分的摆动件37固定和支承在矩形的圆柱形插入/脱开空间部分33内,以便围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移动,使其中心部分作为转动中心。在摆动件37的摆动端侧上,设置一起作一接合/脱开部分的接合/脱开部件38,以及一对起作一插入/脱开操纵件的左和右操纵件39设置在其摆动支承点侧上。
如图18所示,接合/脱开部件38构造成包括一压缩弹簧38a、一包括压缩弹簧38a的大直径圆形圆柱形主体38b,以及一小直径接合突出部38c。圆形圆柱形主体38b支承在防止落出的部件34a的摆动端和摆动件37的摆动端之间的弹性邻接中。接合/脱开部件38通过插入/脱开空间部分33始终弹性地向下支承。防止落出的部件34a的一垂直部分恒定地保持在朝向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弹性接触中。
如图19和20所示,操纵件39各设置成通过一压缩弹簧(未示出)相对于左和右侧壁部分作前后的移动,所述左和右侧壁部分对应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插入/脱开空间部分33。个别的左和右操纵件39具有相同的结构。在各操纵件39中,有各自突出地形成的一钩件39a和一突出件39b,其垂直于钩件39a邻近地设置并在一底表面上具有一朝向一顶端的向上坡度的面。抵抗压缩弹簧的弹簧力,钩件39a的顶端接合面始终弹性地支承在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上。
如图18和20所示,摆动件37具有下列的部件。它们是轭型的插入部分37a,它定位成沿主体的摆动方向延伸,并弹性地与接合/脱开部件38的接合突出部38c接合;一矩形板形的操纵件37b,它导向成邻接操纵件39内的突出件39b的坡度面,位于主体的摆动支承点侧的上端部分上。
假定当打孔头支承单元31从底座单元11撤回时,个别的操纵件39同步地被推。在此情形中,操纵块37b沿突出块39b的坡度面被按压,使摆动件37的中心部分为摆动的支承点。同时,摆动件37的轭型插入部分37a抵抗弹簧力向上推接合/脱开部件38。这释放接合/脱开部件38的接合突出部38c对于底座单元11的接合。
在此情形中,抵抗弹簧力,向上推摆动端,使防止落出的部件34a的垂直部分下端为转动中心。同时,防止落出的部件34a的垂直部分集中地与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压力接触。因此,当打孔头支承单元31从底座单元11撤回时,打孔头30可防止落出。
甚至在本实施例中,操纵件39设置来通过摆动件37,其被支承为沿垂直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插入/缩回方向的一方向可摆动地移动,弹性地接合或脱开该接合/脱开部件38。因此,当操纵件39沿垂直于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撤回方向的水平方向被推时,底座单元11和接合/脱开部件38之间的接合状态可自动地释放,由此,可快速地实施对其的更换操作。
图21示出一合适地适合于打孔装置10的打孔头支承单元的另一修改的实例。具体来说,图21是示出一打孔头支承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在所示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基本上与打孔头支承单元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与图6中所示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图9中所示的压杆板弹簧34和图18中所示的防止落出的部件34a,一弹性接触片34b设置成沿摆动件35从接合/脱开部件35b的摆动边缘面向上延伸。弹性接触片34b的一自由端支承成与打孔头30的近端部分30a弹性地邻接。
这样,在弹性接触片34b存在时,组合的部件数量可减少,打孔头支承单元31可以减小的成本制造,且打孔头支承单元31的总体结构可紧凑地形成。
尽管本实施例由此参考打孔装置10进行了描述,例如,其中,提升单元14设置成相对于底座单元11可接近和缩回,但打孔装置10不局限于此。例如,提升单元14可设置成相对于支承壁13可接近和缩回。借助于这种类型实例的结构,图22示出一纸张打孔装置的修改的实例。在该附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部件基本上相同的部件,这样,从中省略对其的详细的描述。
在图22中所示实例的纸张打孔装置10中,打孔头30固定和支承在提升单元14上,其相对于支承壁13的底座单元的相对面执行接近/缩回操作。在底座单元的相对面上,头接受板20相对于打孔头30的上端头末端部分与一偏心的位置相对地设置,并围绕垂直轴线可转动地支承。甚至在根据该修改的实例的打孔装置10中,可设置头接受板插入/移去机构、打孔头附连/移去机构、头接受板自动转动机构、纸屑收集容器,以及纸张邻接件。
在上文中,借助于实例描述了打孔装置10的优选的实施例。例如,装置不需设置有所有的这些机构,例如,头接受板插入/移去机构、打孔头附连/移去机构、头接受板自动转动机构、纸屑收集容器(结构和样式),以及纸张邻接件放置机构。根据与其他条件因素的关系,例如,提升单元14的安装位置,以及头接受板20和打孔头30的相对运动,打孔装置10的目的当然可利用下面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得到充分地实现头接受板插入/移去机构、打孔头附连/移去机构、头接受板自动转动机构、纸屑收集容器(结构和样式),以及纸张邻接件。因此,理所当然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和修改的实例,但在本发明的所有特征的范围内,可作出各种设计的改型。
具有本发明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的纸张打孔装置不仅能打孔一般的纸张,而且能打孔其他的材料,例如,薄膜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平的薄片。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张打孔装置(10)用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该纸张打孔装置用来将在头接受板(20)和管形打孔头(30)之间的一张或多张纸打出装订孔来,其特征在于,头接受板(20)设置成随在打孔装置(10)的一主体内的中心内的一中心轴线可转动,打孔头(30)相对于头接受板(20)的偏心位置而设置,以及打孔装置(10)在头接受板(20)和打孔装置(10)的主体之间包括一自动转动机构(70),其中,自动转动机构(70)在打孔头(30)和头接受板(20)之间执行一与相应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由此将头接受板(20)转过一预定的角度,并且头接受板(20)的自动转动机构(70)包括一用来转动头接受板(20)的齿轮(23a);以及一接合/脱开部件(71),其在打孔头(30)和头接受板(20)之间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中,相对于齿轮(23a)执行弹性的接合/脱开,由此通过齿轮(23a)沿一方向将头接受板(20)转过一预定的角度;以及一棘爪件(72),它独立于接合/脱开部件(71)接合齿轮(23a),以防止头接受板(20)倒退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齿轮(23a)形成在头接受板(20)的支承轴(22)的周缘上,或头接受板(20)的一周缘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接合/脱开部件(71)包括一弹性的接合棘爪(71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头接受板(20)的自动转动机构(70)包括一用来转动头接受板(20)的小齿轮(90);一直线的齿条(91),其在打孔头(30)和头接受板(20)之间的接近/脱开操作相连的操作中,相对于小齿轮(90)执行弹性的接合/脱开,由此,接合小齿轮(90);以及一接合/脱开机构,用来致使小齿轮(90)和齿条(91)相对于彼此执行接合/脱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接合/脱开机构包括一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它平行于齿条(91)设置,并沿与齿条(91)相同的方向独立地移动;一互锁件(93),其垂直于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的运动方向设置,并在与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相连的操作中将齿条(91)移动到小齿轮(90)上;一返回弹簧部分,它通过齿条(91)夹在与互锁部件(93)相对的一侧上进行设置,并在取消第二接合/脱开部件(92)作用在齿条(91)上的压力的时候,沿脱开小齿轮(90)的方向推齿条(9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接受板的自动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返回弹簧部分包括一形成在齿条(91)内的接合凹陷部分(91b);以及一接合突出部(24d),它在齿条(91)和小齿轮(90)之间接合时,弹性地接合该接合凹陷部分(91b)。
全文摘要
一种纸张打孔装置用自动转动机构,该纸张打孔装置包括一突缘储存空间(14c),其用来将突缘部分(23)储存在提升单元(14)内,一插入/移去部分,其用来插入地支承与突缘部分(23)连通的头接受板(20)的支承轴(22),以及一头接受板接合/脱开部分,其用来相对于突缘储存空间内的头接受板(20)的突缘部分(23)进行接合/脱开,由此头接受板(20)可相对于提升单元(14)平行地和线性地插入/脱开,插入/脱开可在任何时候稳定且可靠地执行。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便宜,并在纸张打孔功能、打孔头操作功能、打孔纸屑排出功能,以及打孔位置调整功能方面性能优良。当稳定地确保这些功能时,打孔装置能实现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
文档编号B26F1/14GK1864951SQ20061009158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4日
发明者森诚, 蓼沼广, 加藤雅之 申请人:卡路事务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