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59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锤类工具,尤其是一种电机驱动的锤类工具的锤击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电锤广泛的被家庭或者专业使用者应用于墙壁或者天花板上 的表面清除。锤击通常由运动转换机构完成,将中间轴的转动转换为钻头的纵向往复 移动。类似运动转换机构通常一方面包括锤击组件,另一方面包括与钻头反向移动的 平衡块。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设计中,中间轴每转一周仅获得一个冲击,作用在平衡 块上的能量被浪费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驱动的锤,尤其是可提升锤击效率的电锤。
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工作过程中可减少能量损失的锤类工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 一种锤,包括壳体,马达,锤击工具,第一沖击块,第二冲击 块,第一锤击组件机械的连接到所述马达用于所述第一沖击块撞击所述锤击工具,以 及第二锤击组件机械的连接到所述马达用于所述第二沖击块撞击所述锤击工具,所述 第二锤击组件的锤击作用相对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的锤击作用以所述锤击交替发生的 方式相互错开,并且,所述第一冲击块和第二冲击块相互反向移动。
由于两冲击块用于锤击,锤类工具的锤击效率增加了 ,同时抑制了震动可能对使 用者产生的健康问题。
优选的,第一锤击组件包括具有预定第一质量的安装于所述壳体中的杆,沿着所 述纵向轴线做第一往复运动,以及第二锤击组件包括具有第二预定质量的管,沿着所 述纵向轴线做第二往复运动,所述管安装于所述壳体中并且至少部分的容纳所述杆。
另 一优选实施例中,锤击组件包括安装在中间轴上的第一和第二摆动板并且分别 与所述杆和管连接,所述锤击工具因此交替的接收所述杆和管的锤击作用。本实施例 中,中间轴每转一周产生两个锤击作用,因此,中间轴每转所产生的锤击数量加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锤的效率加倍了。
作用在操作者上的震动减小了,不仅导致操作者使用舒适度的增加,也增加了完 成工作的精确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间轴上安装的摆动板的设置代表了 一种用于使两个沖击块在相 反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冲几构。
优选的,锤击组件中包括弹性阻尼元件,用于为冲击块提供加速与緩沖。 类似机构的其他优选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有叙述。
同样值得强调的是,上面说明的设计也可以用于锤钻机构。类似机构中,传动齿 轮系统可以连接到马达,特别是通过中间轴旋转锤击工具。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图l是电锤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在第一冲击块撞击连接于锤击工具的冲击块的 过程中,第二沖击块缩回;
图2是


图1中所示的锤沿II-II线的侧视图3是
图1所示的电锤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在第二冲击块撞击连接于钻头的锤 击体的过程中,第一沖击块缩回;
图4是与图l相应的锤钻的侧面剖视图5是与图3相应的锤钻的侧面剖视图6是齿轮传动系统的立体示意图7是结合图6中的齿轮传动系统的驱动机构的俯视图8是另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立体示意图9是结合图8中的齿轮传动系统的驱动机构的俯视图IO是结合图9中的驱动机构的锤的侧视
图11是沿
图10中XI-XI方向的示意
图12是另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立体示意
图13是结合
图12中的齿轮传动系统的驱动机构的俯视
图14是与图8中的齿轮传动系统相似的另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立体示意
图15是结合
图14中齿轮传动系统的驱动机构的俯视
图16是另一种与图6中齿轮传动系统相似的与
图15中的滑板相连的齿轮传动系
统;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另 一个锤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
图18是
图17中锤的侧视图;
图19是沿
图18中Z-Z方向的示意图。 其中,
2壳体4锤击工具6沖击块
8夹头10平面側12导向管
14纵向轴线16第一冲击块20第二冲击块
24马达26中间轴27电才几轴
28电机小齿轮30齿轮32球轴承
34第一锤击组件36第二锤击组件38第一摆动板
40第二摆动板42摆动板驱动件44第一摆臂
46第二摆臂48第一球端50第二球端
52容纳孔54容室56连接件
58第一側壁60第二侧壁62连接臂
64槽66中间小齿轮68传动齿轮
70第一齿轮72第一轴线73箭头
74第一销76第一滑板78第一导向槽
79箭头80第一附着装置81附着装置
82第二齿轮84第二轴线85刚大
86第二销88第二滑板90第二导向槽
91箭头92第二附着装置94导向侧壁
96导向側壁98小齿轮100滑动保持件
102滑动销104连杆组件104a连杆
104b连杆104c连杆104d连杆
106伸长板108导向槽110第一滑动件
112第二滑动件114第一非圓形滑动件116第一非圓形滑动件
120第二冲击块的通道122中心杆123第一附着机构
124中心杆上的齿125提升臂126第一传动齿轮
127箭头128第二传动齿轮130第一固定轴线
132第二固定轴线134第一側杆134a第一支撑杆
134b第一小连接元件136第二侧杆136a第二支撑杆136b第二小连接元件 139箭头 144侧臂 m2第二质量
137箭头 140杆上的齿
146侧臂
II第一长度
138軒上的齿 142第二附着机构
ml第一质量
12第二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
图1-3,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锤。电锤包括壳体2,自壳体2延伸的锤 击工具4。锤击工具4是传统的锤用钻头,例如标准的SDS PLUS或者SDS MAX钻 头。锤击工具4通过夹头8可选择的连接到圓柱形的冲击块6。冲击块6具有与夹头8 相对的平面侧10,容纳于牢固的附着到壳体2的前壁的导向管12中。纵向轴线由14 表示,操作过程中,锤击作用沿着纵向轴线14发生。
通过第一冲击块16和第二沖击块20,锤击作用得以实现。第一冲击块16的形式 可以是伸长的杆,具有预定的第一质量ml。第二冲击块20的形式可以是管,具有预 定的第二质量m2,并且至少部分的容纳第一沖击块16。优选的,第一质量ml大约等 于第二质量m2。由于ml-m2,第二沖击块20可能被认为是第一冲击块16的平衡 块,反之亦然。两个冲击块16, 20能够相对于壳体2沿着纵向轴线14移动。两个沖 击块16' 20的端部小于冲击块6的平面侧10。
锤击组件34, 36包括阻尼弹性元件(图中未示出),用于加速沖击块6的沖击速 度,同时能够緩沖施加在支撑元件上的冲击。由于设置了阻尼弹性元件,第一冲击块 16与第二沖击块20的运动轨迹并不完全对称。当第一沖击块16撞击冲击块6后,在 阻尼弹性元件的作用下,第一沖击块16在第二沖击块20朝沖击块6运动时,产生极 短的时间的緩沖。类似的,第二沖击块20也会有相应的动作。因而,第一冲击块16 和第二冲击块20在冲击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相互反向移动。
通过齿轮传动系统,马达24旋转中间轴26。马达24包括电机轴27、电机小齿轮 28以及齿轮30。马达24也可以用气动马达来替代。中间轴26由壳体2中的球轴承32 支撑。
第一锤击组件34由中间轴26驱动,通过沖击块6使第一冲击块16沿着纵向轴线 14对锤击工具4产生锤击作用。第二锤击组件36也由中间轴26驱动,通过冲击块6 使第二冲击块20沿着纵向轴线14对锤击工具4产生冲击作用。重要的是第二锤击组 件36的锤击作用相对于第一锤击组件34的锤击作用相互错开,中间轴26每转一周的
过程中,共发生两个锤击作用。搡作过程中,沖击块16, 20相互反向移动,由此抑制 震动。
附图l-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锤击组件34, 36分别包括第一摆动 板38和第二摆动板40,通过摆动板驱动件42相互连接。类似设计可以从美国专利公 告第5025562号中获知。第一摆臂44和第二摆臂46分别附着到摆动板38, 40,并且 相互呈预定的角度设置。因此,中间轴26的整个转动过程中,摆臂44, 46的轴线相 互远离并且相向倾斜。摆臂的摆动转换转化为沖击块16, 20的纵向移动,由平行于纵 向轴线14的小箭头指示并且相互反向。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摆臂44比第二摆臂46长。假设第一沖击块16的质量为ml, 第二冲击块20的质量为m2,摆臂44的长度为11,摆臂46的长度为12,为了消除震 动,相应的质量ml, m2应当被调节从而mlxll-m2x12。摆臂44, 46分别设有球端48 和50。
第一球端48可移动的容纳于第一沖击块16的孔52的腔内,这样,第一轴线的来 回运动被转化为沿着纵向轴线14的纵向移动。并且,第二球端50可移动的容纳于连 接件56的下部形成的容室54中,连接件56牢固的附着于第二冲击块20。参见图2, 连接件56由两个平行的侧壁58, 60形成,两側壁58, 60通过一个连接臂62相互连 接。管状的沖击块20沿着其下壁部分设有槽64。槽64沿着管20—直延伸,第一摆臂 44穿过槽64延伸至容纳孔52中。

图1所示,第一沖击块16的外端将撞击沖击块6,由此推动锤击工具4朝向工 件,例如水泥墙(图中未示出)。以及如图3所示,中间轴26每转过大于180°,第一 冲击块16收回后,第二沖击块20的外端也会撞击沖击块6,由此再次推动锤击工具4 朝向工件,因此,中间轴26每转一周的过程中发生两次锤击。
假设直流电机提供12000转每分的速度。基于齿轮系统28, 30的传动比,锤击频 率可有不同。比如,中间轴26的旋转速度可以是3000转每分,从而每分钟就有6000 次锤击。
图4和图5揭示了一种锤钻,这个设计基本上类似于
图1-3中所叙述的,但是它 同时也能够旋转锤击工具4。此时,中间小齿轮66附着到中间轴26用于驱动锤击时旋 转锤击工具4的传动齿轮68,传动齿轮系统66, 68可以具有传动比3:1。
图6至
图19揭示了更多的往复移动两个冲击块16, 20反向移动的机构的更多的 实施例。其中一些图中,沖击块16, 20本身并未被示出。
根据图6和图7,第一锤击组件34包括相对于固定于壳体2的第一轴线72旋转 的厚的第一齿轮70,箭头"指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第一齿轮70的外部区域连接有 小的第一销74。第一锤击组件34还包括设有第一导向槽78的第一滑板76。第一销74 延伸到第一导向槽78中。第一齿轮70转动,第一滑板76沿纵向轴线14的方向往复 移动,其移动方向由图7中指向右的箭头79指示。第一附着装置80用于将第一沖击 块16 (图中未示出)连接到第 一滑板76。
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相对于固定于壳体2的第二轴线84旋转的薄的第二齿轮 (82),箭头85指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轴线72和84相互平行。第二齿轮82的外部 区域连接有小的第二销86。第二锤击组件36还包括设有平行于第一导向槽78的第二 导向槽90的第二滑板88,第二销86延伸到第二导向槽90中。值得注意的是,图7 中,两个销74和86处于向上的位置。通过旋转第二齿轮82,第二滑板88也在纵向轴 线14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但是相对于第一滑板76方向相反,其移动方向由图7中指 向左的箭头91指示。第二附着装置92用于将第二冲击块20 (图中未示出)连接到第 二滑板88。
根据图7,在两滑板沿着纵向轴线14方向纵向移动的过程中,两个导向件94和 96用于导向设置于二者之间的滑板76和88。
由通过电机轴27连接于马达24的小齿轮98驱动齿轮70, 82反相转动(如箭头 73, 85所示)。第一齿轮70的上部与第二齿轮82啮合时,第一齿轮70的下部与小齿 轮98相啮合。
图8和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和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然而,此处小齿 轮98位于齿轮70和82之间,小齿轮98与第一齿轮70啮合,也与第二齿轮82啮合。 两个齿轮70和82具有同样的厚度。结果,两齿轮70, 82顺时针旋转,如箭头73, 85 所示。此处,两销74, 86间隔180°。因此,当第二销86位于下面的位置时,图9中 第一销74处于上面的位置。结果,如箭头79, 91所示,滑板76, 88总是相互反向的 移动。
图IO是图8和图9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分别附着到第一沖击块16和第二沖击 块20,而图ll是沿图IO中XI-XI方向的示意图。根据
图10和
图11,第一冲击块16 是管,而第二冲击块20是在管中滑动的紧凑的圓柱形件。第一附着装置80的形式可 以与图2中所示的连接件56形式相似,具有两侧臂和至少一个连接臂。以及第二附着
装置92可以是连接杆,通过位于管16的下部的纵向槽64从第二滑板88引向第二冲 击块20。
图12和
图13揭示了驱动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6至
图11中,第一锤击组件 34设有齿轮70相对于固定于壳体2上的轴线72旋转。具有销74的齿轮70,通过电机 轴27和小齿轮98被马达24驱动,按照箭头73所示的方向转动。第一滑板76能够在 两侧壁94和96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4的方向滑动。第一滑板76在其中心设有第一导 向槽78用于接收销74。用于连接第一冲击块16的第一附着装置80和用于连接第二锤 击组件36的附着装置81设于第一滑板76上。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设有第二导向槽 90的第二滑板88。必须指出,第二滑板88相对于壳体2固定并且第二导向槽90相对 于第一导向槽78垂直设置。
设有滑动保持件IOO,其形状为加长的板或者盘。在
图13中滑动保持件IOO的左 侧,设有滑动销102突出到第二槽90中纵向滑动。设有第二附着装置92用于将第二 冲击块20连接到滑动保持件100。
为了分别向第一锤击组件34和第二锤击组件36传递动能,连杆组件104与设置 于第一锤击组件34和第二锤击组件36之间的伸长板106相联系。伸长板106相对于 壳体2固定,在其中心设有导向槽108用于接收设于连杆组件104的上拐角和下拐角 的两个滑动件110, 112。连杆组件104具有四个呈四边形设置可移动连杆。可以看 到,当马达24转动时,装置80, 92会沿着箭头79, 91指示的方向沿径向反向移动。
图14和
图15中揭示的实施例与图8和图9中揭示的实施例相似。第一锤击组件 34包括能够相对于固定于壳体2的第一轴线72旋转的第一齿轮70。第一齿轮70通过 电机轴27和小齿轮98由马达24驱动。第一齿轮70的旋转方向由箭头73指示。第一 齿轮70的顶部,连接有相对于第一轴线72不对称设置的第一非圓形滑动件114。如图 15所示,第一滑板76基本上形状为O形,具有第一导向槽78用于接收第一非圓形滑 动件114。再者,第一附着装置80设于第一滑板76上,附着装置80将第一冲击块16 连接到第一滑板76,从而,第一沖击块16可以沿着箭头79所示的方向纵向移动。
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能够相对于固定于壳体2的第二轴线84旋转的第二齿轮 82。第二齿轮82也通过电机轴27和小齿轮98由马达24驱动。第二非圓形滑动件116 连接于第二齿轮82的顶部并且相对于第二轴线84旋转。设有第二滑板88,其中心设 有第二导向槽90用于接收能够沿着内周边滑动的第二非圓形滑动件116。第二滑板88 的顶部,连接有第二附着装置92,用于将第二冲击块20连接到第二滑板88。

图14和
图15中可以看到,滑动件114和116大致上为椭圓形,并且不同心的 连接到相应的齿轮70和82。同样的,滑动件114和116相互180。反相设置。因此,产 生如箭头79和91所示的反向线性移动。
图16的实施例与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非常相似,小齿轮98与第一齿轮70相啮 合,第一齿轮70与厚度较小的第二齿轮82啮合。大致上椭圓形的滑动件114, 116分 别连接于齿轮70和82的顶部,应用于滑板76和88产生反向的线性移动。
参见
图17至
图19,马达驱动的锤,具有第一锤击组件34驱动第一冲击块16以 及第二锤击组件36驱动第二冲击块20。两冲击块16, 20可以是矩形。如
图19所示, 第一冲击块16可以最优选的是能够插入并导入第二沖击块20的U形通道120中的 块,由此,两沖击块16和20交替的撞击沖击块6。
第一锤击组件34中,齿轮70相对于轴线72旋转,轴线72固定于壳体2。齿轮 70的外部设有销74。齿轮70由马达24通过电机轴27和小齿轮98驱动。还设有滑板 76,其中心具有导向槽78接收销74。此处的第一锤击组件34与
图12和
图13中揭示 的第一锤击组件34相似。
中心杆122连接到滑板76,中心杆122的纵向轴线相对于导向槽78的轴线垂 直。附着装置可以是任何可行的方式,比如焊接123。两元件76和122也可以由一个 件制成。中心杆122的另一端上,通过提升臂125连接有第一冲击块16。基于该设 计,第一沖击块16沿着中心杆122的纵向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如箭头27所示。
中心杆122两侧具有齿124,第一传动齿轮126和第二传动齿轮128分别相对于 第一轴线130和第二轴线132旋转,并与齿124啮合。轴线130和132固定于壳体2 上。
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两个侧杆134和136,平行于中心杆122设置。侧杆134和 136自始至终都设有齿138和140,分别与传动齿轮126和128啮合。侧杆134和136 滑动的设置于支撑杆134a和136a上,分别依次通过小的连接元件134b和136b固定于 壳体2上。由此,侧杆134和136与中心杆122反向移动,如箭头137和139所示。
通过第二附着装置142,側杆134和136连接到第二冲击块20上。第二附着装置 142包括两侧臂144和146。可以看到,侧臂144和146将第二沖击块20提升至中心杆 122和侧杆134, 136所在的共同平面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图7而言,中心杆122由齿轮70驱动,并且从左至右移 动,反之亦然。传动齿轮126和128将线性移动从中心杆122传递到侧杆134和136,
并且通过侧臂144和146将运动传递到第二冲击块20。这样,第一冲击块16和第二沖 击块20周期性的交替撞击冲击块6并将撞击传递给锤击工具4。
权利要求1.一种锤,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驱动马达(24),锤击工具(4),第一冲击块(16),第二冲击块(20),第一锤击组件(34)机械的连接到所述马达(24)用于所述第一冲击块(16)撞击所述锤击工具(4),以及第二锤击组件(36)机械的连接到所述马达(24)用于所述第二冲击块(20)撞击所述锤击工具(4),所述第二锤击组件(36)的锤击作用相对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的锤击作用以所述锤击交替发生的方式相互错开,并且,所述第一冲击块(16)和第二冲击块(20)相互反向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包括具有第一质 量(ml)的杆(16)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用于沿所述纵向轴线(14)往复运动, 以及所述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具有第二质量(m2)的管(20)用于沿所述纵向 轴线(14)往复运动,所述的管(20)安装在所述壳体(2)中并且至少部分的容纳 所述杆(1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向轴线(14)设置有冲击块(6),向所述锤击工具(4)传递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和所述第二锤击组件 (36)的锤击运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块(6)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冲击块(16)和所述第二冲击块(20)的侧面(10),所述側面(10)大于每个所述第一 冲击块(16)和第二冲击块(20)的直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锤击组件(34, 36)包括至少一 个摆臂(44, 46)分别朝向所述杆(16)和所述管(20)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的第一摆臂(44)具有接收于所述杆(16)上的孔(52)的第一球端(48),以及所述第二锤 击组件(36)的第二摆臂(46)具有可转动的接收于连接件(56)的第二球端 (50),所述连接件(56)与所述管(20)配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6)具有两个与连接臂(62)相配接的侧壁(58, 60)。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是电动或者气动马达。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传动齿轮系统(66, 68)连接于所述马达(24),通过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2)中的中间轴(26)旋转所迷锤击工具 (4)。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26)每转一周总共产生两个 锤击运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击组件(34, 36 )包括安装在所 述中间轴(26)上并且分别与所述杆(16)和所述管(20)配接的第一摆动板(38)和第二摆动板(40),所述锤击工具(4)交替的收到所述杆(16)和所述管 (20)的锤击作用。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包括相对于固定 于所述壳体(2)的第一轴线(72)旋转的第一齿轮(70),与所述第一齿轮(70) 配接的第一销(74),设有第一导向槽(78)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销(74)的第一 滑板(76),以及将所述第一冲击块(16)连接到所述第一滑板(76)的第一附着 装置(80),以及,所迷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相对于固定于所迷壳体(2)的第 二轴线(84)旋转的第二齿轮(82),与所述第二齿轮(82)配接的第二销(86),设有第二导向槽(90)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销(86)的第二滑板(88), 以及将所述第二沖击块(20)连接到所述第二滑板(88)的第二附着装置(92)。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件(94, 96)用 于在所述滑板(76, 88 )相互反向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所述滑板。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小齿轮(98)使所述第一 齿轮(70)和第二齿轮(82)旋转。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98)与所述第一齿轮 (70)相啮合,并且所述第一齿轮(70)与所述第二齿轮(82)相啮合。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98)与所述第一齿轮 (70)和第二齿轮(82)啮合。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包括相对于固定 于所述壳体(2)的第一轴线(72)旋转的第一齿轮(70),与所述第一齿轮(70) 配接的第一销(74),设有第一导向槽(78)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销(74)的第一 滑板(76),以及将所述第一冲击块(16)连接到所述第一滑板(76)的第一附着 装置(80),所述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设有第二导向槽(90)的固定的第二滑 动板(88),在所述第二导向槽(90)中纵向滑动的滑动销的保持件(100),用于 连接所述第二冲击块(20)到所述滑动保持件(100)上的第二附着装置(92),以 及连杆组件(104)将所述第一滑动板(76)的纵向移动转换为所述滑动保持件(100)在相反方向的纵向移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104)包括四个设为四边 形的连杆(104a, 104b, 104c, 104d),至少一个滑动件(110, 112),以及具有接 收所述滑动件(112)的导向槽(108)的固定伸长板(106)。
19. +艮据4又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小齿轮(98)使所述第一 齿轮(70)旋转。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包括相对于固定 于所述壳体(2)的第一轴线(72)旋转的第一齿轮(70),与所述第一轴线(72) 配接的第一非圆形滑动件(114),设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非圆形滑动件(114)的 第一导向槽(78)的第一滑板(76),以及将所述第一滑板(76)连接到所述第一 冲击块(16)的第一附着装置(80),和所述第二沖击组件(36)包括相对于固定 于所述壳体(2)的第二轴线(84)旋转的第二齿轮(82),与所述第二轴线(84) 配接的第二非圆形滑动件(116),设有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非圆形滑动件(116)的 第二导向槽(90)的第二滑板(88),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沖击块(20)连接到所 述第二滑板(88)的第二附着装置(92)。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小齿轮(98)使所述第一齿轮 (70)和第二齿轮(82)旋转。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98)与所迷第一齿轮 (70)啮合,并且所述第一齿轮(70)与所述第二齿轮(82)啮合。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98)与所述第一齿轮 (70)和所述第二齿轮(82)啮合。
24. 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滑动件 (114, 116)呈近似的椭圓形。
2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包括可来回移动 的中心杆(122),用于将所述第一冲击块(16)连接到所述中心杆(122)的第一 附着机构(123),以及所述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至少一个可平行于所述中心杆(122)来回移动但是方向相反的侧杆(134, 136 ),通过将所述中心杆(122)的 线性移动传递为所述侧杆(134, 136 )的线性移动,将所述第二锤击组件(36)连 接到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的连接装置(126, 128 ),以及将所述第二沖击块(20)连接到所述侧杆(134, 136)的第二附着机构(142)。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锤击组件(34)包括绕固定轴 线(72)旋转的齿轮(70),设于所述齿轮(70)侧面的滑动销(74),以及与滑动销配合的滑板(76),所述中心杆(12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齿(124)并与所述 滑板(76)相连,并且所述第二锤击组件(36)包括侧杆(134, 136 ),所述侧杆 (134, 13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齿(138, 140)与传动齿轮(126, 128 )相啮合。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和侧杆(122, 134, 136)相 互平行,并且所述传动齿轮(126, 128)具有固定轴线(130, 132),并且设于所 述中心杆(122)和侧杆(134, 136)之间。
28.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意一个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其设有电机小齿轮 (98)驱动所述齿轮(70)。
29. 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意一个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附着机构 (142)包括两个提升侧臂(144, 146)。
3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击块(20)包括供所述第一沖 击块(16)通过的通道(120)。
3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击组件(34,36)还包括阻尼弹性元 件。
专利摘要一种锤,包括壳体(2),旋转安装在所述壳体(2)中的中间轴(26),旋转所述中间轴(26)的马达(24),钻头(4),第一冲击块(16),第二冲击块(20),第一冲击组件(36;40,46,50,54)用于第一冲击块(16)沿纵向轴线锤击工具(4),以及第二锤击组件(36;40,46,50,54)用于第二冲击块(20)沿纵向轴线锤击工具(4)。第二锤击组件(36;40,46,50,54)的锤击相对于第一冲击组件(36;40,46,50,54)的锤击相互错开,中间轴(26)每转一周共发生两次锤击。操作过程中,冲击块相互反向移动,增加了锤击效率。
文档编号B25D17/24GK201009226SQ200620130749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8日
发明者强尼·鲍瑞那图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