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83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该快速松脱装置通过具有高低 落差的两轨迹相抵而旋动,转换为轴向运动来决定套筒定位或脱离扳手。
背景技术
套筒扳手是常用工具之一。如在US 3,762,245专利中,利用拨钮选择顺、 逆时钟方向之一来传递力量,以按压方式决定套筒定位或脱离扳手。
图1披露了 EP0 884 137 Bl专利,该专利区别于一般扳手的按压构造。 该扳手一端的头部1内组设有齿轮11,拨转此头部1上方的旋钮12,带动 深入环形基座14的轴套13同步转动。
结合图2,该轴套13插套有轴15,该轴15插接有短杆151,该短杆151 两端穿过轴套13周缘上对称的二长形孔131。超出轴套13的短杆151抵触 在基座14内径的轨迹141上,该轨迹141绵延起伏地形成有对应的两高点 及两低点,高点至低点的落差形成一高度H。
随着轴套13的转动,使短杆151依循轨迹141运动至高点,上升的轴 15除了挤压弹簧16外,与联结件17结合的顶针18会同时运动。失去顶针 18支撑的迫紧件19会松动,任由套筒(图中未示出)套接或抽离扳手。
一旦短杆15运动至轨迹141的低点,弹力推动轴15就会下移。顶针18 同步运动推挤迫紧件19外移,非松动的迫紧件19使套筒不能任意抽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利用两轨迹相抵的 高、低点,将同轴转动期间的相对运动转化为杆体轴向位移,使套筒得以快速地脱离或定位扳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在扳手一端的头部内设有一齿轮,该齿 轮具有一露出头部外的套接端,和一与该套接端相通的挤压室,该套接端内 嵌设一迫紧件,该迫紧件朝向外界的一面为球面,且嵌设于该套接端内,该 迫紧件具有一锥孔;该头部远离该套接端的一面设有一操控一杆体运动于挤 压室内并进出于该迫紧件的锥孔内的旋钮,其特点在于该旋钮与该齿轮之 间设有一第一轨迹及一第二轨迹,两轨迹具有高低落差且相互抵触,拨转该 旋扭时两轨迹为相对运动状态,该两轨迹的相对运动带动该杆体产生旋转及 轴向位移。
其中,该杆体进出该锥孔的一端为一圆锥状推挤部,该杆体中间部位设 有一环部,该杆体远离该推挤部的一端为一非圆形的结合部;该套筒扳手快 速松脱装置还包括 一被该结合部穿入的作动件,其外表面为一壁面,该第 一轨迹位于该壁面的开口端,该轨迹上距离该作动件上表面最近的部位为一 低点,距离该作动件上表面最远的部位为一高点,该作动件邻近结合部的外 表面设有至少一沟槽,该沟槽内嵌设有一穿过结合部的短棒; 一筒体,其包 覆该齿轮并设于该头部内,该筒体的一封闭端的外表面突出一环壁,该杆体 经过该环壁穿入该封闭端,该第二轨迹设有该环壁的开口端,该轨迹上距离 该筒体上表面最近的部位为一低点,距离该筒体上表面最远的部位为一高 点;以及一被该杆体穿过的弹簧,其抵靠于该封闭端内面与该环部之间。
其中,该杆体的结合部插入一套柱上与该结合部形状对称的插槽里,该 套柱远离结合部一端包覆于该旋钮内;该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还包括一环 片,其外围被一环状基座包覆,该基座与该头部为一体成型;该环片环绕在 该作动件的外围,其横截面的侧边形状为字母Z形,其向外弯折的一面悍接 于该筒体外表面,其相向弯折的一面与该套柱扣接。
其中,该杆体的结合部插入一套柱上与该结合部形状相对应的插槽里,该套柱远离该结合部一端与该旋钮一体成型且位于该旋钮内;该基座内设有 一与其为一体成型的环片,该环片位于该作动件的上方,与插入该基座的套 柱相扣接。
一种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在一位于扳手末端的头部内设有一齿 轮,该齿轮具有一露出头部外的套接端,和一连通该套接端的挤压室,该套 接端内嵌设有一迫紧件,该迫紧件朝向外界的一面为球面,且嵌设于该套接 端内,该迫紧件具有一锥孔;该头部远离该套接端的一面设有一操控一杆体 运动于该挤压室内并进出于该迫紧件的锥孔内的旋钮;该套筒扳手快速松脱 装置还包括 一作动件,其位于该旋钮与该齿轮之间被结合部穿入,该作动 件外表面为一壁面,该壁面的开口端具有一第一轨迹,该第一轨迹距离作动 件上表面最近的部位为一低点,距离作动件上表面最远的部位为一高点;一 筒体,其包覆该齿轮并设于该头部内,该筒体具有一被该杆体穿入的封闭端, 该封闭端外表突出一围绕该杆体的环壁,该环壁的开口端具有一第二轨迹, 该第二轨迹距离该封闭端最近的部位为一低点,距离该封闭端最远的部位为 一高点;具有高低落差的两轨迹相互抵靠,拨转该旋扭时第一轨迹相对于第 二轨迹运动,带动该杆体产生旋转及轴向位移。
其中,该旋钮内包覆一套柱,该套柱朝向该杆体的一端具有一与该结合 部形状相对应的插槽;该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还包括一基座,其设于该头 部上包覆该作动件外围,且其也被该旋钮覆盖,该基座内设有一扣接该套柱 的环片;该杆体进出该锥孔的一端为一圆锥状推挤部,该杆体中间部位设有 有一环部,该杆体远离该推挤部的一端为一非圆形的结合部;该作动件邻近 该结合部的外表具有至少一沟槽,该沟槽内嵌设有一穿过该结合部的短棒; 以及一被该杆体穿过的弹簧,其抵靠于该筒体封闭端内面与该环部之间。
其中,该旋钮和该套柱为一体成型;该基座与该环片及该头部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 在套筒得以快速地脱离或定位扳手的同时,受压产生的弹力为先前 技术的二分之一,相对地降低了拨转旋钮所需的扭转力量;
2、 减少了零件,使让组装流程更加顺畅。


图1为EP0 884 137 Bl专利的头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轴以短杆依循轨迹动作的示意图,虚线表示轴、轴套及 基座的关联性。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的部分示意图,此
时两轨迹是高点与高点相抵的动作状态。
图4为拨转图3所示作动件至另一角度的实施例,此时两轨迹是高点与
低点相抵的动作状态。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具有松脱装置的套筒扳手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6为拨转图5所示作动件至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具有松脱装置的套筒扳手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头部
(11)齿轮
(111)连接部
(112)套接端
(113)挤压室
(114)导孔
(16)弹
(19)迫紧件
(191)球面
(192)锥孔
(2)杆体
(21)结合部
(22)短棒
(23)推挤部
(24)环部
(3)作动件(31)沟槽
(32)壁面
(33)第一轨迹
(4)筒体
(41)封闭端
(42)环壁
(43)第二轨迹
(5)基座
(51)环片
(6)旋钮
(61)套柱
(62)插槽
(h)高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根据前述的发明内容,本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的技术核心如图3、图 4所示, 一杆体2的一端具有一结合部21。非圆形体的结合部21穿入一作 动件3的中心部位,该作动件3邻近结合部21的外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沟槽 31,周围环绕有一壁面32,该壁面32开口端的边缘绵延起伏形成一第一轨 迹33。
该作动件3以具有沟槽31的一面为基础,该面距离第一轨迹33最近的 部位为一低点,距离该第一轨迹33最远的部位为一高点,高点邻接低点宛 如波浪般连续地绵延起伏。
该杆体2的结合部21被一短棒22穿过,该短棒22嵌设在作动件3的 沟槽31里,从而使该杆体2与作动件3结合在一起。该杆体2远离作动件3 的一端穿透一筒体4,该筒体4面对作动件3的封闭端41突出一环壁42, 该环壁42内径能容纳杆体2深入其中。
该环壁42开口端的边缘绵延起伏形成一第二轨迹43,该第二轨迹43 距离封闭端41最近的部位称为低点,距离该封闭端41最远的部位称为高点,高点邻接低点宛如波浪般连续地绵延起伏。
在本实施例中,该筒体4是不动的,该作动件3随着杆体2的转动而同 步运动,让彼此接触的第一轨迹33和第二轨迹43产生以下的动作
A、 不论是第一轨迹33或第二轨迹43均有两个高点。如图三所示,该 杆体2因结合部21为非圆形状,带动作动件3同向旋转,使该第一轨迹33 的高点与第二轨迹43的高点相抵,形成两点接触,使该作动件3依循第一 轨迹33的坡度而逐渐上升。同样地,该杆体2随着作动件3的上升而同步 升高。
B、 如图4所示,该杆体2连同作动件3持续旋转,使该第一轨迹33的 高点与第二轨迹43的低点相抵。此时的第一轨迹33和第二轨迹43彼此吻 合,使该作动件3依循第一轨迹33的坡度而逐渐下移。同样地,该杆体2 随着作动件3的下降而同步下移。
上述结构可把旋转该杆体2的动能,经由第一轨迹33和第二轨迹43相 对运动的转换,使杆体2轴向产生位移。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以该作动件3 的第一轨迹33高点,与该第二轨迹43高点相抵的总高度2h,相当于EP 0 884 137 Bl专利案从轨迹141高点到低点的高度H。
公式表示为2h=H。这样的高度造成该杆体2每次升降运动的距离,等 于该壁面32第一轨迹33从高点至低点的高度h。换句话说,该杆体2位移 的高度是EP 0 884 137 Bl专利案的一半,造成受压产生的弹力亦为先前技术 的二分之一,相对地也降低了拨转旋钮所需的扭转力量。
图5和图6揭露了一种以上述松脱装置为技术核心的套筒扳手。图中显 示该扳手的一头部1把上述筒体4包裹在里面,该筒体4内部设有一齿轮11, 该齿轮11朝图下方延伸有一连接部111,该连接部111末端具有一非圆形的 套接端112。该套接端112内活动自如地设有一迫紧件19,该迫紧件19具 有一球面191及一锥孔192,该锥孔192设在迫紧件19被套接端112收容的 部位,该球面191位于迫紧件19朝向外界的一面。前述杆体2异于结合部21的一端为一圆锥状的推挤部23,该推挤部23 穿过齿轮11至连接部111的挤压室1B,深入一连通该挤压室113的导孔114 中。该杆体2运动于挤压室113的部位上具有一环部24,使一穿设于杆体2 的弹簧16两端分别抵住环部24和筒体4的内部。
图5中,该第一轨迹33的高点与第二轨迹43的高点相抵,该杆体2随 着作动件3上升而同步升高时,该弹簧16挤压在环部24和筒体4之间。同 时,该推挤部23縮入导孔114内。失去该推挤部23支撑的迫紧件19是松 动的,任由套筒(图中未示出)套接或抽离扳手的套接端112。
如图6所示,弹力使该杆体2连同作动件3同步下移,该第一轨迹33 的高点与第二轨迹43的低点相抵。此时,穿透该导孔114的推挤部23,会 刺入该锥孔192中推挤迫紧件19外移。不能縮回套接端112的迫紧件19露 出球面191,使套接于扳手的套筒不能任意抽离。
另外, 一环片51环绕于该作动件3的外围,该环片51横截面的侧边形 状类似于字母Z,向外弯折的一面焊接于筒体4的外表面,相向弯折的一面 位于作动件3的上方。该环片51外围被一环状基座5包覆着,该基座5与 头部l为一体成型,在上方罩盖一旋钮6,该旋钮6内包覆一套柱61,该套 柱61朝向杆体2的一端具有一插槽62,该插槽62沟槽形状与结合部21相 对,使该结合部21能在插槽62中移动。
该环片51相向弯折的一面与套柱61扣接。扭转该旋钮6带动杆体2转 动的同时,让深入该插槽62的结合部21随着该杆体2旋转运动而在插槽62 内部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的环部24与杆体2、推挤部23是一体成型的,不同于EP 0 884 137Bl专利案在轴15与顶针18间存留缝隙,所以,本实施例在扭力传递过 程,该杆体2至推挤部23不会抵消或损耗扭力。
其次,縮入该导孔114的推挤部23尖端仍然伫立在锥孔192内,使该 迫紧件19松动于套接端112的同时但不会掉落。突出该导孔114的推挤部23刺入锥孔192内,推动该迫紧件19朝外移动,该迫紧件19得到推挤部 23的支撑而不再松动,对套筒定位的效果优于EP 0 884 137 Bl专利案。
图7显示了另一种以上述松脱装置为技术核心的套筒扳手,与上述实施 例的扳手不同之处在于该杆体2的结合部21,深入一套柱61的插槽62 里,该插槽62的沟槽形状与结合部21是相互对称的,该套柱61异于结合 部21 —端成型于旋钮6内。此外,该基座5内具有一环片51,该环片51 位于作动件3的上方,与深入该基座5的套柱61相扣接。这样一来,减少 了零件从而让组装流程更加顺畅。
权利要求
1、一种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在扳手一端的头部内设有一齿轮,该齿轮具有一露出头部外的套接端,和一与该套接端相通的挤压室,该套接端内嵌设一迫紧件,该迫紧件朝向外界的一面为球面,且嵌设于该套接端内,该迫紧件具有一锥孔;该头部远离该套接端的一面设有一操控一杆体运动于挤压室内并进出于该迫紧件的锥孔内的旋钮,其特征在于该旋钮与该齿轮之间设有一第一轨迹及一第二轨迹,两轨迹具有高低落差且相互抵触,拨转该旋扭时两轨迹为相对运动状态,该两轨迹的相对运动带动该杆体产生旋转及轴向位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杆体进出该锥孔的一端为一圆锥状推挤部,该杆体中间部位设有一环部,该杆体远离该推挤部的一端为一非圆形的结合部;该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还包括 一被该结合部穿入的作动件,其外表 面为一壁面,该第一轨迹位于该壁面的开口端,该轨迹上距离该作动件上表 面最近的部位为一低点,距离该作动件上表面最远的部位为一高点,该作动 件邻近结合部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沟槽,该沟槽内嵌设有一穿过结合部的短 棒;一筒体,其包覆该齿轮并设于该头部内,该筒体的一封闭端的外表面突 出一环壁,该杆体经过该环壁穿入该封闭端,该第二轨迹设有该环壁的开口 端,该轨迹上距离该筒体上表面最近的部位为一低点,距离该筒体上表面最 远的部位为一高点;以及一被该杆体穿过的弹簧,其抵靠于该封闭端内面与该环部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杆体的结合部插入一套柱上与该结合部形状对称的插槽里,该套柱远离结合部一端包覆于该旋钮内;该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还包括一环片,其外围被一环状基座包覆,该 基座与该头部为一体成型;该环片环绕在该作动件的外围,其横截面的侧边 形状为字母Z形,其向外弯折的一面焊接于该筒体外表面,其相向弯折的一 面与该套柱扣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 体的结合部插入一套柱上与该结合部形状相对应的插槽里,该套柱远离该结 合部一端与该旋钮一体成型且位于该旋钮内;该基座内设有一与其为一体成型的环片,该环片位于该作动件的上方, 与插入该基座的套柱相扣接。
5、 一种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在一位于扳手末端的头部内设有一 齿轮,该齿轮具有一露出头部外的套接端,和一连通该套接端的挤压室,该 套接端内嵌设有一迫紧件,该迫紧件朝向外界的一面为球面,且嵌设于该套 接端内,该迫紧件具有一锥孔;该头部远离该套接端的一面设有一操控一杆 体运动于该挤压室内并进出于该迫紧件的锥孔内的旋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还包括-一作动件,其位于该旋钮与该齿轮之间被结合部穿入,该作动件外表面 为一壁面,该壁面的开口端具有一第一轨迹,该第一轨迹距离作动件上表面 最近的部位为一低点,距离作动件上表面最远的部位为一高点;一筒体,其包覆该齿轮并设于该头部内,该筒体具有一被该杆体穿入的 封闭端,该封闭端外表突出一围绕该杆体的环壁,该环壁的开口端具有一第 二轨迹,该第二轨迹距离该封闭端最近的部位为一低点,距离该封闭端最远 的部位为一高点;具有高低落差的两轨迹相互抵靠,拨转该旋扭时第一轨迹相对于第二轨 迹运动,带动该杆体产生旋转及轴向位移。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旋钮内包覆一套柱,该套柱朝向该杆体的一端具有一与该结合部形状相对应的插槽;该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还包括一基座,其设于该头部上包覆该作动件 外围,且其也被该旋钮覆盖,该基座内设有一扣接该套柱的环片;该杆体进出该锥孔的一端为一圆锥状推挤部,该杆体中间部位设有有一 环部,该杆体远离该推挤部的一端为一非圆形的结合部;该作动件邻近该结合部的外表具有至少一沟槽,该沟槽内嵌设有一穿过 该结合部的短棒;以及一被该杆体穿过的弹簧,其抵靠于该筒体封闭端内面与该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 钮和该套柱为一体成型;该基座与该环片及该头部为一体成型。
全文摘要
一种套筒扳手快速松脱装置,其在扳手一端的头部内设有一齿轮,该齿轮具有一露出头部外的套接端,和一与该套接端相通的挤压室,该套接端内嵌设一迫紧件,该迫紧件朝向外界的一面为球面,且嵌设于该套接端内,该迫紧件具有一锥孔;该头部远离该套接端的一面设有一操控一杆体运动于挤压室内并进出于该迫紧件的锥孔内的旋钮,该旋钮与该齿轮之间设有一第一轨迹及一第二轨迹,两轨迹具有高低落差且相互抵触,拨转该旋扭时两轨迹为相对运动状态,该两轨迹的相对运动带动该杆体产生旋转及轴向位移。本发明在套筒得以快速地脱离或定位扳手的同时,受压产生的弹力为先前技术的二分之一,降低了拨转旋钮所需的扭转力量;减少了零件,组装流程更加顺畅。
文档编号B25B23/00GK101428408SQ20071016996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蔡丞章 申请人:铭祐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